研究生: |
戴吾蓉 Dai wu jung |
---|---|
論文名稱: |
新竹市瑜珈參與者的休閒動機、持續涉入及幸福感相關之研究 The related studies on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continuous involvement and well-being of Yoga participants in HsinChu City |
指導教授: |
王宗吉
Wang, Chun-Ch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8 |
中文關鍵詞: | 瑜珈 、休閒動機 、持續涉入 、幸福感 |
英文關鍵詞: | yoga,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continuous involvement, well-be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771 下載:5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休閒運動的參與已經隨著時代的進步,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項目,許多現代人越來越重視身體及心靈的健康。本研究旨在瞭解新竹市瑜珈參與者休閒動機、持續涉入與幸福感之差異及相關情形。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分層隨機抽樣(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方式,針對新竹地區參與瑜珈團體課程者,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416份,將所得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項目分析、因素分析、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比較、皮爾森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處理,經分析與討論後的結論如下:
一、新竹市瑜珈參與者現況以女性、41-45歲、已婚、大專院校程度者居多。
二、不同背景與特性之瑜珈參與者,在休閒動機上有顯著差異。婚姻狀況、年齡層、月收入與教育程度,在休閒動機上呈現顯著的差異。
三、不同背景與特性之瑜珈參與者,在持續涉入上有顯著差異。性別、婚姻狀況與年齡層,在持續涉入上呈現顯著的差異。
四、不同背景與特性之瑜珈參與者,在幸福感上有顯著差異。性別、婚姻狀況、年齡層與教育程度,在幸福感上呈現顯著的差異。
五、瑜珈參與者其休閒動機、持續涉入與幸福感之間有正向相關存在。休閒動機中的「心理健康」,持續涉入中的「吸引力」與幸福感中的「身心健康」呈現高度的相關性。
希望後續研究者能以不同於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做切入,探討瑜珈的相關感受,給予學術界及瑜珈修練者更多的貢獻。
Recreational sports participation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item in daily life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many people feel more and more emphasis about the health of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continuous involvement and well-being of Yoga participants in HsinChu City.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by th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applied to the target group. The questionair study aims at people in HsinChu City who participate Yoga class. The total of effective questionair are 416. Data analysis includ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tem analysis, factors analysi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s method,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etc.
1. The main group of Yoga participants in HsinChu City were 41 to 45 years old, married, and college graduated female.
2. The difference of backgrou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Yoga participants shows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Marital status, age, monthly income and level of education,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3.The difference of backgrou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Yoga participant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continuous involvement.
Sex,marital status and age,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4.The difference of backgrou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Yoga participant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well-being.
Sex,marital status, age and level of education,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5. Yoga participants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continuous involvement and well-being. "Mental health" in the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 "attractive" in the continuous involvement and "physical mental health " in the well-being presents a high degree of correlation.
Hope the future research uses different methodology to explore yoga experience and feelings for more contributions at academia.
中文部分
Leslie Kaminoff(2008)。瑜珈解剖書。臺北市:大家出版社。
MBA智庫百科,「ERG需要理論」,2010年9月20日20:23。http://wiki.mbalib.com/
Noa Belling(2005)。瑜珈慢慢來:給在瑜珈學習上希望不斷進步的練習者。臺北市:相映文化。
王宗吉(2000)台灣地區運動參與人口調查。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計劃報告。
王宗吉、徐耀輝(2000)。休閒運動與健康管理,休閒活動專書,15-18。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王碧媜(1998)。消費動機、服務品質與購後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大學推廣教育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文崇一(1990)。臺灣居民的休閒生活。臺北市:東大出版。
行政院主計處(2009)。政府統計總覽。2009 年12 月28 日。網址: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3213&CtNode=3504
李德仁(1995)。瑜珈對兒童身心適應能力之發展。台灣:中華體育。
李莉薇(2009)。飛盤狗運動參與者之休閒動機、持續涉入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呂碧琴(1996)。導讀瑜珈。臺北市:臺大體育學報,28,99-104。
呂碧琴(1997)。瑜珈體位法對大學女生健康適能的影響效果探討。臺北市:臺大體育學報,1,233-254。
宋敏如(2005)。 瑜珈運動對更年期婦女疲憊、健康體能與更年期症狀困擾成效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臺北市。
邱顯峰(2002)。靈性瑜珈。臺北市:喜悅之路。
邱顯峰(2009)。靈性瑜伽:瑜伽體位教學參考手冊第二版。臺北市:喜悅之路靜坐協會。
邱昌杰(2008)。有氧舞蹈運動參與者之參與動機、滿意度及持續參與意願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地區之俱樂部會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邱麗穎(2010)。單車騎士運動參與動機、影響因素及持續涉入之因應策略(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沈易利(1998)。台灣省民眾休閒運動參與和需求之研究。臺北市:國科會。
沈易利(1999)。台灣省民眾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
體育學院學報,4,319-370。
林晏州(1984)。遊憩者選擇遊憩區行為之研究。都市與計劃,10,33-49。
林靈宏(1994)。消費者行為學。臺北市:五南圖書。
林子雯(1996)。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生傳(1997)。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圖書。
林瓊華(2002)。社區更年期婦女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護理學院,臺北市。
林貞岑(2003)。瑜珈-全球健康新風潮。康健雜誌,60,38-45。
林益安(2007)。五週強力適能瑜珈課程對血脂質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縣。
林子揚(2009)。臺北市籃球俱樂部參與者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錦宏、程士航、張正霖 (2005)。休閒社會學。臺北市:華立。
吳長新(2001)。氣功瑜伽述源與展望。歷史月刊,158,78-84。
吳建宏(2007)。台灣運動健身俱樂部產業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姚開屏(2002)。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概念與測量原理之簡介。臺北市:台灣醫學。
姚開屏(2002)。台灣版世界衛生組織生品質問卷之發展與應用。臺北市:台灣醫學。
馬啟偉、張力為(1996)。體育運動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胡巧欣(2003)。有氧運動與概念宣導對婦女健康體適能及運動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高俊雄(2002)。運動休閒的概念與內涵,運動休閒事業管理。臺北市:志軒。
高嘉鞠(2008)。瑜珈教室消費者參與動機與持續涉入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葉日武(1997)。行銷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前程企管。
許義雄(1980)。休閒的意義內容及其方法。中華民國體育協會體育學報,(2),27-40。
許建民(1996)。青少年休閒參與動機模式之建立與驗證(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許樹淵(2000)。運動生理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許媜雅(2009)。瑜珈參與者的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許美玉(2009)。瑜珈參與者動機、休閒效益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振貴(1996)。大專生的休閒活動與現代價值觀的確立。訓育研究,三十五卷,第一期,67-70。
陳麗霞、張鯤(2006)。瑜伽的現代抉擇與東西方健身文化融合。山東體育科技,28(2),47-49。
陳秀華(1993)。健康適能俱樂部會員消費者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皆榮(1996)。動機與休閒活動之相關性研究。臺北技術學院學報,29,203-219。
陳金鼓(2000)。瑜珈訓練對靜態工作女性之健康體適能影響。臺北市:華岡理科學報。
陳韻玲(2009)。憂鬱症生活品質的長期追蹤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鎰明(2001)。涉入程度對網球拍購買決策歷程之研究-以體育專業與非專業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玉芬(2005)。更年期瑜珈。臺北市:文經社。
陳怡達(2007)。運動觀賞者之持續性涉入、情境涉入與涉入反應關係之研究-以棒球賽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縣。
梁月春(2009)。女性休閒運動自我效能、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休閒涉入之關係研究—以高雄市參加有氧舞蹈休閒運動課程之學員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曹以樂(2003)。大台北地區青少年休閒認知與參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1992)。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少熙(2003)。台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佩娟(2003)。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雲林醫院員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治文(2007)。冒險性休閒活動參與動機及休閒效益之研究-以六龜鄉荖濃溪泛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單繩武(1995)。邏輯新論。臺北市:三民書局。
黃惠如(2005)。純淨、放鬆,美麗愛瑜伽。康健雜誌,84,62-63。
黃鈺芸(2003)。有氧舞蹈課程對生活品質影響-以新竹科學園區-高科技公司員
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楊曉雯(1996)。由使用者層面看公共圖書館的青少年服務。臺北市:師大書苑。
楊彥秀(2005)。以ERG理論探討我國產業對產學合作之需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新竹市政府民政處(2010)。民政概況。2010 年06 月22 日。網址:http://dep-civil.hccg.gov.tw/web/SelfPageSetup?command=display&pageID=22751&FP=39546
劉美珠(1990)。瑜珈-身心合一的科學。中華體育,13,40-50。
鄭鴻英(2005)。瑜珈就是這麼簡單。臺北市:元氣齋。
蔡雅琴(2006)。瑜珈體位法對國中生身體意象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淑莉(2009)。健身運動者的運動熱情與運動幸福感及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靜濤 (譯) (1999)。密宗瑜伽科學觀.生物心理學。新竹市:中國瑜伽出版社。
戴彰佑(2005)。憂鬱症患者進行瑜珈運動介入促進生理心理健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謝維玲(2005)。瑜珈學習百科。臺北市:邦城。
謝明忠(2009)。桃園市陽明運動公園使用者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簡以晴(2008)。臺北市瑜珈消費者行為與服務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嚴莞華(2002)。圖解瑜珈自然健康法。臺北市:遠流。
英文部分
Argyle, M.(1987). 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London: Methuen.
Alderfer, C. P. (1972). Existence, relatedness, and growth: Human needs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 New York: Free Press.
Belec, R. H. (1992). Quality of life : Conceptual issues. Seminars in Oncology Nursing, 6(4), 248-254.
Baron. (1998).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 New Realities,Institutes of Personal and Development.
Bloch & Richins (1983).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the Study of Product Importance Percep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47, 69-81.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Press.
Ferrans, C. E, Powers, M.J.(1985)Quality of Life Index: Development and
Kotler(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7th Edition,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New Jersey,pp.428-451.
Maslow. (1954). Motivation &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Monahan, M. L. (1988).Quality of Life Index: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Oleson, M. (1990). Subjectively perceived quality of life. Image :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oarship, 22(3), 187-190.
Russell, (1996). The UCLA Loneliness Scale (Version 3):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factor struct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66, 20-40.
Rogerson, R. J. (1995).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similarities.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41(10), 1373-1382.
Schunk, D. (1996). Goal and self-evaluative influences during children’s cognitive skill learning.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Shephard, R. J. (2002). Gender, physical activity and aging. USA: CRC Press.
Weiss, Chaumeton, Weiss, M. R., & Chaumenton, N. (1992). Motiva-tional orientations in sport. In T. S. Horn (Ed.), Advances in sport psychology.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Zhan, L. (1992). Quality of life : Conceptual and measurement issues.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7(3), 79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