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許沁寧 Hsu, Chin-Ning |
---|---|
論文名稱: |
中、日成年禮比較研究 |
指導教授: | 林素英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9 |
中文關鍵詞: | 成年禮 、冠禮 、成人式 、中日文化比較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990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07 下載:3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人生的一生中會經歷許多不同的發展階段,特別是從懵懂的孩童進入青春期時,青少年對於自己身體和心理的認知都開始變化,為了慶祝他們平安長大,也幫助他們度過這段時間,進而充實體力學識,蛻變為成熟的大人,加入所屬的社會群體,在世界上的許多文化中,都可以看到特別舉行的通過禮儀(Les Rites de Passage),這個儀式或稱為成年禮、成人禮、成丁禮、或者青春期入會式。
中國早在先秦以前,就已經發展出非常成熟的冠禮以及笄禮,作為貴族青年子弟進入成人社會的儀式。冠禮的內涵包括了對祖先、家人以及有智慧的長者敬意,三套不同的衣服分別代表了不同的社會義務,而透過冠禮更能夠提醒成年人應有的禮儀風範和責任感。冠禮雖然著時代變遷逐漸式微,再中國的傳統宗族社會中依然保留著若干成年禮的遺緒,從少數民族的成丁禮相關禮俗也可以一窺原始部落社會成年禮的風貌。而在台灣現代社會,仍然保存了一些替孩子做成年禮的遺風,其中以台南開隆宮的做十六歲最為盛大。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大專院校或民間團體,受到政府的鼓勵,摸索著成年禮復興的方式。
日本從五世紀左右開始受到中國朝廷與禮法制度的影響,設計了自己的冠服儀式,在皇室與貴族之間舉行。而在日本民間,特別是地方信仰濃厚、社會紐帶強大、依年齡階梯分別活動的鄉村,成年禮對於青少年而言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節日,也發展出豐富而活潑的成年禮俗。雖然成年禮在戰爭與國家制度改變後遭到破壞,重新復興後的日本成人節又有另一面華美的風貌,日本文化的保存以及隨此衍生的社會問題,值得我們反思與參考。
本論文將分別介紹中國、日本、台灣的成年禮,對中、日成年禮的儀式內容、文化背景和精神進行分析和比較研究,歸納成年禮的意義。並更進一步討論成年禮、加入禮在現代社會結構下所遇到的挑戰,以及探索如何延續這個協助年輕人走過人生一大階段的禮儀精神。
一、古籍類
(一)經部、禮書、雜禮書類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阮元校勘:《尚書正義》,(十三經注疏本)(台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阮元校勘:《儀禮注疏》,(十三經注疏本)(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1年。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大安出版社),2007年。
〔宋〕朱熹:《家禮》(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宋〕司馬光:《溫公書儀》(台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宋〕聶崇義:《新定三禮圖》(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清〕秦蕙田:《五禮通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清〕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清〕黃以周:《禮書通故》(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清〕孫星衍撰、陳抗、盛冬鈴點校:《尚書今古文注疏》(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清〕陳立撰:《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二)史部、政書類
〔周〕左丘明撰,〔吳〕韋昭注:《國語》(台北:漢京文化),1983年。
〔漢〕班固:《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台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北齊〕魏收奉敕撰、〔清〕孫人龍等考證:《魏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梁〕沈約:《宋書》(台北:藝文印書館),2006年。
〔唐〕魏徵等:《隋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
〔唐〕杜佑:《通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5年。
〔唐〕李林甫等:《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宋〕歐陽脩、宋祁等:《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92年。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宋〕王溥:《唐會要》(台灣: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嵇璜、曹仁虎等奉敕撰:《欽定續文獻通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清〕張廷玉等奉敕撰、〔清〕嚴福、方煒等考證:《明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清〕龍文彬撰:《明會要》(台北:中華書局),1956年。
〔清〕嵇璜等奉敕撰:《清朝通典》(台北:新興出版社),1959年。
〔清〕王禮:《台灣縣志》(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年。
〔清〕佚名:《安平縣雜記》(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二、中文近人著作類
丁世良、趙放主編:《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彙編》(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年。
王貴民:《中國禮俗史》〈先秦卷〉、〈秦漢卷〉、〈隋唐五代卷〉、〈元明清卷〉(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王貴民:《禮俗史話》(台北:國家出版社),2003年。
田哲益:《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武陵出版社),2002年。
田哲益:《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武陵出版社),2002年。
任爽:《唐代禮制研究》(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國人的生命禮俗.嘉禮篇》(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2年。
何聯奎、衛惠林著:《台灣風土志》(台北:中華書局),1989年。
李秀娥:《台灣傳統生命禮儀》(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李秀娥:《圖解台灣傳統生命禮儀》(台北:晨星出版),2015年。
李卓:《中日家族制度比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沈平山:《中國神明概論》(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9年。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
周汛、高春明:《中國傳統服飾形制史》(台北:南天書局),1998年。
周何:《古禮今談》(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92年。
周雪香:《明清閩粵邊客家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
周雪香:《明清閩粵邊客家地區的社會經濟變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
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台北:丹青圖書),1986年。
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台北:南天書局),1989年。
林志強、楊志賢著:《儀禮漫談》(台北:鼎淵文化),1997年。
林明義:《台灣冠婚葬祭全書》(台北:武陵出版),1992年。
林素英:《古代生命禮儀中的生死觀》(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邱衍文:《中國上古禮制考辨》(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洪富連:《不可不知的成年禮》(高雄:麗文文化),2011年。
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上、下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
徐萬邦、祁慶富:《中國少數民族文化通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
徐萬邦、祁慶富:《中國少數民族文化通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
徐福全、邱衍文、李豐楙等:《禮儀民俗論述專輯.第七輯‧成年禮儀篇》(台北:中華民國內政部),1997年。
常金倉:《周代禮俗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張文昌:《制禮以教天下——唐宋禮書與國家社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年。
張亮采、尚秉和著:《中國風俗史.外一種》(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許美瑞、阮昌銳:《家庭人類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
許嘉璐:《中國古代衣食住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年。
陳戍國:《中國禮制史》(湖南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年。
陳戍國:《中國禮制史》六卷(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
陳高華、徐吉軍主編,宋鎮豪著:《中國風俗通史》五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
陳高華、徐吉軍主編:《中國風俗通史》〈原始社會卷〉〈兩周卷〉〈魏晉南北朝卷〉〈隋唐卷〉〈清代卷〉(上海:上海藝文出版社),2001年。
陳勤健:《民俗視野:中日文化的融合和衝突》(上海:華東大學師範出版社),2006年。
彭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華梅:《服飾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黃能馥、陳娟娟:《中國服飾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黃能馥、陳娟娟:《衣冠天下——中國服裝圖史》(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黃輝:《中國歷代服制服式》(江西:江西美術出版社),2011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楊寬:《古史新探》(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葉國良、李隆獻、彭美玲等著:《漢族成年禮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葛晨虹:《中國古代的風俗禮儀》(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葛晨虹:《中國古代的風俗禮儀》(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鄒昌林:《中國古禮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趙連賞:《中國古代服飾圖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齊濤主編:《中國民俗通志.婚嫁志》(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
樊開印:《中國境內各民族細說》(台北:唐山出版社),1993年。
樊開印:《中國境內各民族細說》(台北:唐山出版社),1993年。
戴龐海:《先秦冠禮研究》(河南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
鐘敬文主編、蕭放副主編:《中國民俗史》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三、日文近人著作類
(一)人類學、民俗學、通過禮儀相關著作
〔日〕ミニマル+BLOCKBUSTER:《日本のしきたり》(東京:彩図社),2014年。
〔日〕一条真也著,日本儀礼文化協会監修:《決定版 冠婚葬祭入門》(有楽出版社),2014年。
〔日〕鎌田久子:《女の庶民史》(東京:青蛾書局),1980年。
〔日〕吉田清:《日本人の一生.上》(大阪:清文堂),2009年。
〔日〕宮田登:《冠婚葬祭》(東京:岩波書店),2006年。
〔日〕宮内庁書陵部:《皇室制度史料.儀制.成年式》(共3卷)(東京:吉川弘文館),2003年。
〔日〕宮本馨太郎:《かぶりもの・きもの・はきもの》(東京:岩崎美術社),1968年。
〔日〕近藤啓吾:《四禮の研究》(東京:臨川書店),2002年。
〔日〕江馬務:《江馬務著作集・第七巻》(東京:中央公論社),1976年。
〔日〕佐藤泰子:《日本服裝史》(東京:建帛社),2007年。
〔日〕山蔭基央:《よくわかる日本神道のすべて》(東京:講談社),2011年。
〔日〕山中裕、鈴木一雄等編:《平安時代の儀礼と歳事》(東京:至文堂),1994年。
〔日〕新成人式研究会編:《新しい成人式の創造 企画、運営の手引き》(東京:新風書房),2001年。
〔日〕石井研士:《日本人の一年と一生》(東京:春秋社),2013年。
〔日〕赤田光男、福田アジオ編:《講座日本の民俗学6時間の民俗》(東京:雄山閣出版社),1998年。
〔日〕切畑健:《日本の女性風俗史》(京都:紫紅社),2014年。
〔日〕川口謙二、池田孝、池田政弘:《年中行事儀礼事典》(東京:東京美術),1987年。
〔日〕大間知篤三:《婚姻の民俗学》(東京:岩崎美術社),1967年。
〔日〕大間知篤三:《大間知篤三著作集・第三巻》(東京:未来社),1976年。
〔日〕大間知篤三等編:《日本民俗学大系》(共12卷)(東京:平凡社),1960年。
〔日〕大兼知篤三、瀨川清子等編:《民俗の事典》(東京:岩崎美術社),1972年。
〔日〕谷口貢、板橋春夫編:《日本人の一生——通過儀礼の民俗学》(京都:八千代出版社),2014年。
〔日〕池上良太:《図解 日本の装束》(東京:新紀元社),2015年。
〔日〕中山太郎:《日本若者史》(東京:日文社),1958年。
〔日〕猪熊兼繁:《古代の服飾》(東京:至文堂),1962年。
〔日〕塚田義明:《皇室の冠婚葬祭》(東京:KKベストセラーズ),1993年。
〔日〕日本家族心理学会編:《思春期・青年期問題と家族》(東京:金子書房),1989年。
〔日〕日本青年館:《若者制度の研究》(東京:日本商業宣伝社),1968年。
〔日〕日本風俗史学会編:《日本風俗史事典》(東京都:弘文堂),1979。
〔日〕八木透編:《日本の通過儀礼》(京都:佛教大学),2002年。
〔日〕樋口清之:《子育て日本史》(東京:PHP研究所),2015年。
〔日〕福田アジオ等編:《日本民俗學》(東京:吉川弘文館),2015年。
〔日〕福藤早苗等編:《ケガレの文化史——物語・ジェンダー・儀礼》,2005年。
〔日〕平山和彥:《伝承と慣習の論理》(東京:吉川弘文館),1992年。
〔日〕平山和彦:《合本青年集団史研究序說》(東京:新泉社),1988年。
〔日〕芳賀登:《成人式と通過儀礼——その民俗と歴史》(東京:雄山閣出版株式会社),1991年。
〔日〕牧田茂:《日本人の一生》(東京:講談社),1995年。
〔日〕和歌森太郎:《日本民俗學概說》(東京:東海書房),1947年。
〔日〕櫻井秀:《日本風俗史》(收錄於《大日本史講座・第15巻》)(東京:雄山閣出版社),1932年。
〔日〕齋藤隆三等共著:《新講大日本史.第二十卷.日本風俗史》(東京:雄山閣出版株式会社),1943年。
〔日〕瀨川清子:《若者と娘をめぐる民俗》(東京:未來社),1972年。
四、學位論文
蘇柔雯:《七夕節的由來及其節俗研究——兼論台俗十六歲成年禮》,》(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邱克亞:《冠禮沿革考論》(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金俌希:《中、韓成年禮比較研究——以冠禮為討論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五、中文期刊論文
孔志明:〈「冠禮」儀節探析,以《家禮》、《書儀》為例〉,《屏中學報》第18期,2011年。
尹德民:〈儀禮冠禮、成年禮禮原〉,收於《台北文獻》第113期,1995年。
江美華:〈從「禮記.冠義」論儒家成人禮的意義〉,收於《鵝湖學誌》第32期,2004年。
江新興:〈從「成人式」看日本人的傳統成人意識〉,收於《日語學習與研究》第2期,2004年。
李秀娥:〈臺南市開隆宮的成年禮俗〉,收於《歷史月刊》第234期,2007年。
周倩平:〈冠禮文化探微——中國古代成年禮的文化特徵〉,收於《文藝評論》第8期,2011年。
林金田:〈台南市開隆宮與「做十六歲」成人禮之淺探〉,收於《台灣文獻》第41卷第3、4期合刊本,1990年。
林素英:〈推動成年(人)禮對現代社會倫理的意義——以「成年禮創意設計大賽」為討論中心〉,收於《跨文化視域下的儒家倫常》(下),2012年。
林景蘇:〈成年禮的現代功能探討——以文藻外語學院成年禮為例〉,收於《文藻學報》第15期,2001年。
林榮泉:〈中國人生活觀念系列:漫談中國人的成年禮儀及其功能〉,收於《民俗曲藝》第44期,1986年。
武小燕:〈日本「成人式」的現狀及其啟示〉,收於《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9年。
徐嘉毅、邱建章:〈單車壯遊:新臺灣青年的成年禮〉,收於《國民體育季刊》第108期,2012年。
馬之驌:〈結髮與上頭之禮〉,《石頭記研究專刊》第6輯,1999年。
崔欣慈:〈成年禮愈來愈流行〉,收於《中央月刊》第28期5月號,1995年。
張尤娟:〈不成年,有道理〉,收於《新觀念》第108期10月號,1997年。
張由娟:〈不成年,有道理〉,《新觀念》第108期,1997年。
張致芯:〈古今成年禮之淺探——以《儀禮.士冠禮》和台南市開隆宮「做十六」儀式為例〉,收於《台中技術學院學報》第1期,2001年。
許木柱:〈成年禮的文化意義〉,收於《大地》2月號,1997年。
許木柱:〈男性成年禮的功能與現代生活——一個人類學的探討〉,收於《生命禮俗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1984年。
陳春安、簡雯黛:〈100單車成年禮參與動機、體驗價值及滿意度之研究〉,收於《休閒運動期刊》第11期,2012年。
黃俊郎:〈冠禮的起源及其意義〉,收於《孔孟月刊》19-2,1980年。
黃宣宜、李本燿、黃秀伶:〈成人禮活動成效之探討——以中臺科技大學2003年成年禮為例〉,收於《中臺學報》第17期,2005年。
溫秀嬌:〈出鳥母間:全臺僅存的做十六歲成人禮〉,收錄於《臺灣月刊》15-16期,1992年。
葉惠蘭:〈從《禮記》的禮義紀事談中國禮制精神及其現代價值——以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執行教卓計畫「古儀新創」為例論述〉,收於《臺北科技大學學報》第46期,2014年。
潘梅:〈論儀式中的隱性德育——以日本現代成人禮為例〉,收於《基礎教育研究》第4期,2010年。
蔡文婷文,卜華志圖:〈再見,七娘媽——臺南古都成年禮〉,收於《光華》26期11號,2001年。
鄭道聰:〈探討臺南五條港與泉州的文化淵源——以「七娘媽生.做十六歲」為例〉,收於《台南文獻》第6期,2014年。
蕭放、李曉冬:〈成年禮的儀式傳統及其當代實踐〉,收於《中原文化研究》第1期,2015年。
謝陳陳:〈成年禮的演變及現代教育意義〉,《三峽論壇》,2009年42號。
簡榮聰:〈台灣民間「捾絭」淺探〉,收於《台灣文獻》第41卷第3、4期合刊本,1990年。
蘇建豪:〈先秦冠禮生命意義探析——以「三加禮」為例〉,收於《逢甲中文學刊》第3期,2010年。
蘇肇輝:〈談脫絭成年禮俗〉,收錄於《客家》第148期,2012年。
六、日文期刊論文
〔日〕綾部恒雄:〈通過儀礼と文化〉(收錄於:《教育と医学》第50巻第2号),2002年1月。
〔日〕井桁碧:〈〈性〉の通過儀礼——現代の成人式〉(收錄於:《明治聖徳記念学会紀要》復刊第38号),2003年12月。
〔日〕井之口章次:〈通過儀礼〉(收錄於:《日本民俗学》第136号),1981年8月。
〔日〕岡田まり:〈日本古代の皇太子元服加冠儀〉(收錄於:《国史学》第208号),2012年10月。
〔日〕岸江利花:〈成人式と振り袖の関係〉(收錄於:《華頂博物館研究》第15号),2008年12月。
〔日〕吉田禎吾:〈出產・成年式・価値観〉(收錄於:《教育と医学》第50巻第2号),2002年1月。
〔日〕久田邦明:〈成人式と一人前〉(收錄於:《公評》第38巻第6号),2001年7月。
〔日〕古賀正義:〈成年の「大人」意識——地方都市での成人式調査の結果から〉(收錄於:《教育学論集》第46集),2004年3月。
〔日〕高内寿夫:〈青少年の呼称と年齢区分について〉(收錄於:《青少年問題》第48巻2号),2001年2月。
〔日〕黒木重三郎:〈成人式の今昔 九州の僻地の「成人式」發祥物語り〉(收錄於:《ヒトの教育》第7号),2010年4月。
〔日〕秋元光弘:〈現代における若者について歴史的考察〉(收錄於:《教育制度研究紀要》第38集),2007年3月。
〔日〕所功:〈御元服儀式文の成立〉(收錄於:《神道学》第106号),1980年8月。
〔日〕小針誠:〈「荒れる成人式」考〉,收於《同志社女子大学学術研究年報》第56卷,2005年。
〔日〕松本誠一:〈性と年齢の儀礼〉(收錄於:《教育と医学》第50巻第2号),2002年1月。
〔日〕森理恵:〈近現代における「着物」の表記法とその意味の変遷〉(收錄於:《日本家政学会誌》第66巻第5号),2015年5月。
〔日〕菅原正子:〈七五三の源流——中世後期の髪置・帯直・元服等〉,收於《日本歷史》第630号,2000年。
〔日〕西村良二、塚田淳也:〈思春期・青年期の発達儀礼〉(收錄於:《教育と医学》第50巻第2号),2002年1月。
〔日〕朝木絵:〈「荒れる成人式」に関する歴史的考察〉(收錄於:《日本史の方法》第Ⅷ号),2010年2月。
〔日〕田村和子:〈成人式の衣装に対する大学生の意識〉,收於《Journal of Textile Engineering》第57号,2011年。
〔日〕田中雅一:〈発達における儀礼の意義〉(收錄於:《教育と医学》第50巻第2号),2002年1月。
〔日〕八木透:〈現代社会におけるこどもの通過儀礼〉(收錄於:《CEL》第100号),2012年3月。
〔日〕尾形裕康:〈成年礼の史的考察——表示様式を中心とせる〉,收於《日本学士院紀要》第8巻第3号,1950年。
〔日〕平山和彦:〈成人式と一人前〉(收錄於:《日本民俗学》第98号),1975年4月。
〔日〕牧田茂:〈成人式前後——思春期の民俗〉(收錄於:《教育と医学》第32巻第2号),1984年2月。
〔日〕林猛:〈成人式の変容とその展望——戦後から昭和41年まで——〉(收錄於:《日欧文化比較研究》第2号),2004年10月。
七、譯著
〔法〕列維.布留爾著,丁由譯:《原始思維》(上海:商務印書館),1981年。
〔日〕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蜂屋邦夫等編:《儀禮士冠疏》(東京:汲古書院),1984年。
〔法〕阿諾爾德・范熱內普著,張舉文譯:《通過禮儀》(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美〕Conrad Phillip Kottak著,徐雨村譯:《文化人類學》(新北:巨流圖書),2012年。
〔荷〕Arnold van Gennep著,〔日〕綾部恒雄、綾部裕子譯:《通過儀禮》(東京:岩波書店),2012年。
八、網路資源
(閱覽時間為2017年8月)
1.朝日新聞電子版
https://www.asahi.com/?iref=com_gnavi_top
2.コトバンク日本武尊條目(底本:吉田敦彦:《朝日日本歴史人物事典.ヤマトタケルと大国主》(東京:朝日新聞出版),1994年。)https://kotobank.jp/word/%E6%97%A5%E6%9C%AC%E6%AD%A6%E5%B0%8A-144214
3.青空文庫數位化檔案http://www.aozora.gr.jp/cards/001477/files/50926_41514.html
底本:《魏志倭人伝》(東京:岩波書店,1983年)(底本之底本為〔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魏書.卷三〇.東夷傳》武英殿版本。)
4.青空文庫數位化檔案http://www.aozora.gr.jp/cards/001484/files/51153_41517.html
底本:〔唐〕魏徵撰:《隋書.卷八一.東夷傳》武英殿版本。
5.LGBT成人式 | 特定非営利活動法人 ReBit
http://rebitlgbt.org/project/seijinshiki
6.地球圖輯隊翻譯報導:《成年後好多責任要擔 美國這間學校教你如何當大人》,2017年2月。
https://dq.yam.com/post.php?id=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