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婉婷 Lin, Wan-Ting |
---|---|
論文名稱: |
國中女生體位與心理健康之關係探究-以雲林縣某國中為例 A study on body weight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of one school in Yunlin County |
指導教授: |
王國川
Wang, Kuo-Ch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7 |
中文關鍵詞: | 國中女生 、體位 、心理健康 |
英文關鍵詞: |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 body weight, mental health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9 下載:5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國中女生體位與心理健康之關係。以雲林縣某國中之女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橫斷式問卷調查。共計有效問卷有409份,所得資料經由SAS統計套裝軟體分析後,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女生月經來潮年數以「1年」者為最多;「3年或以上」者為最少。
(二)國中女生父母婚姻狀況以「父母有結婚,而且住在一起」者為最多;「父母沒結婚,但住在一起(同居)」者為最少。
(三)國中女生家庭社經地位以「低社經地位」者為最多;最少的是「高社經地位」者。
(四)國中女生的體位分類以「適中」者為最多;「過輕」者為最少。
(五)國中女生「心理健康-自我概念」為正向積極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焦慮傾向」、「心理健康-憂鬱傾向」、「心理健康-憤怒傾向」及「心理健康-違規行為」皆為輕度嚴重。
(六)國中女生人口變項與體位之關係為「不同月經來潮年數國中女生在體位上有顯著差異。」
(七)國中女生人口變項與心理健康之關係為「不同父母婚姻狀況國中女生在心理健康上有顯著差異。」
(八)國中女生人口變項與心理健康之關係為「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國中女生在心理健康上有顯著差異。」
(九)國中女生體位與心理健康之關係為「不同體位國中女生在心理健康-違規行為有達到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之結果,本研究提出幾項建議,供國中女生之家長、教育工作者、國家相關單位以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A study on body weight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of one school in Yunlin County
A Master Thesis by Wan-Ting Li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weight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This study was a cross-sectional research. The subjects were female students of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Yunlin County. A total of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409. The investigative data was tested and analyzed by the SAS software. According to the outcome of the research,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who had menstruation for one year were most;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who had menstruation for 3 years or more were least.
2.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marital status was "married parents live together" were most;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marital status was "unmarried parents live together" were least.
3.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who were grouped into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were most;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who were grouped into "high socioeconomic status" were least.
4.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whose body weight was grouped into "moderate" were most;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whose body weight was grouped into" too light" were least.
5. Most of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 self-concepts were positive;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 anxiety tendency", "mental health - depression tendency", "mental health - angry tendency" and "mental health - irregularities" were all mild serious.
6. Regarding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body weight, the subjects’ body weigh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ased on various menstruating years.
7. Regarding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mental health, the subjects’ mental healt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ased on parents' marital status.
8. Regarding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graphic variables and mental health, the subjects’ mental healt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ased on their socioeconomic status.
9. Regarding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weight and mental health, the subjects’ mental healt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ased on their body weight.
Several suggestions regarding to the junior high female students'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weight and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were provided in the final part.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惠玿(2008)。失業家庭青少年雙親教養方式知覺、壓力因應策略及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王惠瑄(2012)。中學生飲食習慣、生活習慣與心理健康之相關-以臺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0-2011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研究所,台北市。
王智祺(2014)。馬祖地區國中學生健康體位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內政部兒童局(2001)。我國兒童人權報告書。我國踐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劃方案委託中華民國終止童妓協會研究。取自
http://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91&pid=2749
內政部統計處(2015)(更新日期:2015年3月10日)。內政統計年報-婚姻狀況。取自
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中國時報(2009)。多吃麵飯 少吃乳肉 高醣低脂 給你好心情。取自
http://www.foodcare.com.tw/weeklynews.aspx?article=5321
皮亞傑(Paget,1996)、皮亞傑(Piaget,1962-1964)。青少年情緒發展.取自
http://www.shute.kh.edu.tw/~healthcare/U20030302003/index.htm
古琪雯(2003) 。青少女體型不滿意、社會體型焦慮與飲食異常傾向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甘孟龍(2006)。青少年知覺父母親職型態、敵意、自尊與憤怒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甘孟龍(2014)。國中生家人關係、心理特質與憤怒反應關聯之研究:模式建構與驗證。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碩博士班博士論文,台南市。
行政院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人力調查科(2009)。台灣地區青少年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市。
巫雯雯(1986)。臺北市國中學生之營養知識、態度、行為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吳源美(2009)。桃園縣某國中學生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
李涵芸(2007)。青春期學童第二性徵發育與烷基酚暴露之相關性研究。國立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佳音(2008)。女大學生月經經驗及其學校生活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李亭儀(2008)。國中生身體意象、社會體型焦慮與飲食疾患傾向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文雅(2009)。我變!我變!我變變變!:青春期女孩的身體發育經驗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李依璇(2013)。臺北市國中生身體意象、自尊與體重控制行為之關係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何美瑤(2001)。國中生家庭結構、學業成就與偏差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林續琴(2003)。國中生生活壓力因應策略與負向情緒經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林鳳如(2005)。由自我落差、自尊程度、自尊不穩定性探討青少年憂鬱與憤怒情緒。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子量(2008)。影響青春期學生第二性徵發育之環境、飲食及生活習慣探討。國立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林盈伶(2010)。台中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體型意識及其影響因素之相關研究。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林秀茹(2013)。國中生知覺父母負向言語、親子關係與憂鬱情緒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嘉義縣。
卓淑玲、洪儷瑜、蘇嘉鈴、陳學志(2009)。「貝克兒童及青少年量表」之中文化研究。測驗學刊,56(4),639-669。
沈怡欣(2008)。國中生初次異性交往之相關因素。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洪宜昀(2002)。大學聽覺及肢體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彰化縣。
洪儷瑜、陳學志、卓淑玲(2008)。貝克兒童及青少年量表第二版(中文版)使用手冊。台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
洪辰諭(2012)。青少女身體活動、身體質量指數與憂鬱症狀之關係研究。國立體育大學運動保健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桃園縣。
洪念哲(2014)。探討憂鬱傾向及社會支持對大學生暴食症之影響。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南投縣。
耿瑞寧(2008)。國中學生運動參與程度、體適能與憂鬱傾向之研究-以桃園縣某一國中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教育部(2004)。「推動中小學生健康體位五年計畫」。國立陽明大學承辦。台北市。
許嘉尹(2003)。兒童焦慮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張春興(1982)。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貝萍(2000)。單親家庭青少年自我分化、情緒穩定與偏差行為相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張琪敏(2008)。台北地區國小高年級飲食行為與營養狀況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台北市。
張玲榕(2009)。家庭結構、家長社經地位與國中生偏差行為之研究-以新莊市某國中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曾美娟(2005)。國中生體型意識、身體活動及飲食行為相關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曾柏嵐(2009)。國中學生知覺導師管教方式與學生焦慮之相關研究-以基隆市國中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黃雅婷(2000)。國中女生早晚熟與身體意象,自尊及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黃毓芬(2002)。探討貧窮青少年生活經驗及因應之道。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黃雅芬(2008)。青少年焦慮症與自殺意行之風險:台灣全國精神疾病調查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流行病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黃蘭婷(2012)。國中生自我概念、家庭支持與偏差行為之相關性研究—以雲林縣國中生為例。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傅紹文(2010)。莫拉克颱風後災區青少年逆境感受、復原力、社會支持與焦慮、憂鬱情緒關係之探討。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楊孟麗(2005)。教育成就的價值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 18:2 頁75-99
楊翠藝(2013)。國中生父母教養方式、課業壓力與學業復原力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雲林縣。
詹慧冠(2008)。國中學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行為相關因素研究-以臺北市松山區國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詹其峰(2011)。青少年的健康問題-青少年門診簡介。台大醫網,71期,頁8-10。取自
http://health.ntuh.gov.tw/health/NTUH_e_Net/NTUH_e_Net_no71/%E9%9D%92%E5%B0%91%E5%B9%B4%E9%96%80%E8%A8%BA%E7%B0%A1%E4%BB%8B.pdf
廖祈幃(2013)。國中學生壓力因應策略、解釋風格與考試焦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嘉義縣。
趙麗雲(2008)。臺灣兒童及青少年體重過重與肥胖問題之綜評。國政研究報告。教文(研) 097-004 號。取自 http://www.npf.org.tw/particle.php?sid=4094&topic=2
趙曲水宴(1993)。母親在女兒初經經驗中的角色與女兒的月經態度月經憂慮及關係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熊英君( 2007)。國中生之內外控、社會支持、情緒智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以板橋市國中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郭亭吟(2013)。國中生家庭氣氛、樂觀特質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郭家如(2010)。青少年人格特質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縣。
郭世婷(2012)。學業成就與憂鬱之關係─自我概念扮演的角色:中介變項?調節變項?。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屏東縣。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3)。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取自
http://www.hpa.gov.tw/BHPNet/Web/HealthTopic/TopicArticle.aspx?id=201308300012&parentid=201109290001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0)。2010年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取自
https://consumer.fd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507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3)。死因統計結果分析。取自
http://www.mohw.gov.tw/cht/DOS/Statistic.aspx?f_list_no=312&fod_list_no=1717
葉士如(2009)。國中學生網路成癮與偏差行為之研究-以基隆市國中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劉漢政(2011)。國中學生社會支持、憂鬱傾向與網路成癮之分析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劉呈恩(2008)。雲林縣國中學生解釋風格、自我概念與憂鬱情緒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劉倖吟(2001)。青春期體重過重女生體重控制介入措施之成效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碩士論文,台北市。
閻小蓉(2011)。大臺北地區高中(職)學生對全穀類的知識、態度與飲食行為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3)。國民健康署年報。台北市。
歐陽美蓉(2003)。台北地區國中小女學生月經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環辰(2011)。國中女生身體意象與體重控制自我校能對體重控制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以嘉義市某國中為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玲玲(2007)。青少年自我概念因應與其憂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高雄市。
鍾秀華(1997)。桃園地區國中生之心理健康研究:親子關係、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之影響。中原大學心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蔡珊珊(2009)。學校社會心理環境與金門地區青少年心理健康之相關探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蔡雪娥(2003)。國小早熟女生生理變化之心理與調適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蔡佾芳(2008)。從代用國中制看雲林私立東南中學的經營與變革(1957-1994)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
謝佳容(2005)。從個人、家庭、學校探討台北市國中生憂鬱症狀的相關因素(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謝慈容(2005)。國小六年級男、女兒童家庭社經地位及自我概念對生活適應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市。
魏希聖(2011)。臺閩地區兒童及少年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少年報告書。台灣:內政部兒童局。
鄭學慧(2009)。影響國中生自我概念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台北市。
藍慶齡(2008)。由生理、心理、社會層面探討國中階段青少年的整體健康狀況與影響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蘇娳敏(2002)。青少女初經心理、社會、生理反應及其相關影響因素。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二、外文部分
Andrea,B.G., Megan,J., Jamie,L.M., Kristine,H.L., Megan,I.O., Darby,C., … Taylor,C.B. (2008).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oss of Control Over Eating in Overweight Adolesc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41(2), 153–158. doi 10.1002/eat
Berman,B.& Evans,J.R.(1978). Retail management approach.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125.
Engel, G. L. (1977).The need for a new medical model: A challenge for Biomedicine. Science, 196, 129-136.
Fagot-Campagna, A., Saaddine, J.B., Flegal, K.M., & Beckles, G.L. (2001). Diabetes,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and elevated HbA1c in U.S. adolescents: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Diabetes Care, 24, 834–837.
Freedman, D.S., Khan, L.K., Dietz, W.H., Srinivasan, S.R., & Berenson, G.S. (2001). Relationship of childhood obesity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adulthood: The Bogalusa Heart Study. Pediatrics, 108(3), 712–718.
Jane M.M., Nicholas J.H., Jack D.B.Jr., Richard R.M., Nan M.L., Alain L., Arthur M.S. (2009). Obesity and Weight Gain in Relation to Depression: Findings from the Stirling County Study.Nati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33(3), 335–341. doi:10.1038/ijo.2008.273.
Marita, P.M. & Lina, A.R. (2006) A Prospective Study of Extreme Weight Change Behaviors Among Adolescent Boys and Girl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35(3), 425–434. doi: 10.1007/s10964-006-9062-5
Ryan, E.A. & William M.B. (2008). Peer victimization as a predictor of depression and body mass index in obese and non-obese adolescents.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49(8), 858–866.
Rena, R.W., George, P., Joseph L.F., Amy A. G., Suzanne P. & Jeanne McC., Deborah F.T. (2008). Maintaining Large Weight Losses: The Role of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by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76(6), 1015–1021. doi: 10.1037/a0014159.
Sarah, M., Carol, W., Alaattin, E., Gordon, K., Adrian, A., & Costello, E.J. (2003). Obesity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Pediatrics, 111(4), 851-859
WHO (1948). WHO definition of health.Official Records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100. 取自
http://www.who.int/suggestions/faq/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