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佩吟
Chen Pei Yin
論文名稱: 已婚職業婦女社會支持與家務壓力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家有學齡前兒童為例
The relationship of social support and housework stress of married employed women with preschool children in Taipei County
指導教授: 周麗端
Chou, Li-T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2
中文關鍵詞: 已婚職業婦女家務壓力社會支持
英文關鍵詞: married employed women, housework stress, social suppor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80下載:18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已婚職業婦女社會支持與家務壓力之關係,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95學年度註冊台北縣公立幼稚園園生之母親,樣本採分層抽樣,回收有效樣本數503份。研究工具包括「家務壓力量表」、「社會支持量表」、「性別角色態度量表」、「個人基本資料」,並以SPSS11.5進行資料分析,再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階層迴歸分析來進行統計考驗。主要之研究發現如下:

    一、現況
    1、已婚職業婦女整體的家務壓力程度並不算高,但清理室內、指導子女課
    業、照顧子女生活起居之家務壓力呈現略高的傾向。
    2、已婚職業婦女整體的社會支持程度並不算高,但丈夫提供較多的實質性、
    情緒性的支持以及娘家提供較多情緒性支持。

    二、社會支持之分析
    中、高家庭社經地位之已婚職業婦女在情緒性支持顯著高於低家庭社經
    地位之已婚職業婦女。

    三、家務壓力之分析
    1、不同工作情況之已婚職業婦在家務壓力上有顯著差異,但經由事後比較無
    任兩組有顯著差異。
    2、相較於核心家庭,非核心家庭之家務壓力顯著較為低。
    3、子女數2個或3個以上之已婚職業婦女在家務壓力顯著高於子女數1個之已婚
    職業婦女。
    4、每日家務時間2小時、3小時、4小時之已婚職業婦女在家務壓力顯著高於每
    日家務時間1小時之已婚職業婦女。

    四、社會支持與家務壓力之關係
    控制工作情況、家庭型態、子女數、家務時間後,丈夫支持可以顯著解釋已婚職業婦女的家務壓力。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果提出相關建議給予未來研究、已婚職業婦女、已婚職業婦女之家庭以及社會。

    關鍵字:已婚職業婦女/家務壓力/社會支持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housework stress. Wit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tratified cluster convenience sampling, the study obtained 503 valid samples form married employed women with preschool children currently enrolled in public kindergartens in Taipei County, 2006. Research tools include housework stress scale, social support scale, sex role attitude scale, 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sheet. SPSS 11.5 is used in data analysis followed by statistical testing via the mean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multiple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Analysis results are as follows:
    Ⅰ. General situation
    1.Generally, married employed women tend to have a few housework stress, but higher in cleaning the house, teaching children’ homework, and caring children’ as a caregiver.
    2.Married employed women tend to have a few support from social network entirely, but more substantiality support from their husbands, and more emotional support from their husbands and their families of orientation maternal.

    Ⅱ. Social support analysis
    1.Compared to those in low social class, married employed women in medium and high social economic status receive more emotional support.

    Ⅲ.Housework stress analysis
    1.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housework stress of married employed women in different working status, but after post-hot compariso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s found between any two groups.
    2.Compared to nuclear families, other families have lower stress from housework.
    3.Compared to those with only one child, married employed women with 2 or above 3 children have significant higher housework stress.
    4.Compared to those doing only one hour housework, married employed women with 2, 3, or 4 hours have significant higher housework stress.

    Ⅳ.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housework stress
    1.Controlled working status, family structure, fertility, and housework hours, husband‘s support can significantly explain the housework stress of married employed women.

    Based on the findings above, this paper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married employed women, and family education for them.

    Key Words: married employed women / housework stress / social suppor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5 第四節 名詞釋義.............................................6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家務壓力.............................................8 第二節 社會支持............................................17 第三節 社會支持之分析.......................................22 第四節 家務壓力之分析.......................................31 第五節 社會支持與家務壓力之關係..............................38 第三章 研究方法............................................40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40 第二節 研究對象............................................43 第三節 研究工具............................................46 第四節 實施程序............................................5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54 第一節 已婚職業婦女性別角色態度、社會支持與家務壓力之現況.......54 第二節 已婚職業婦女社會支持之分析............................61 第三節 已婚職業婦女家務壓力之分析............................68 第四節 已婚職業婦女社會支持與家務壓力關係分析..................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1 第一節 結論...............................................81 第二節 建議...............................................84 參考文獻.................................................88 中文....................................................88 英文....................................................97 附錄...................................................100 附錄一 專家效度名單(依姓氏筆劃排列)........................100 附錄二 預試問卷項目分析..................................101 附錄三 預試問卷.........................................104 附錄四 正式問卷.........................................109 表目錄 2-2-1 社會支持類別……………………………………………………………20 3-3-1 預試樣本分佈情形………………………………………………………43 3-3-2 正式樣本分佈情形………………………………………………………45 4-1-1 整體樣本基本描述………………………………………………………56 4-1-2 各量表單題平均得分與量表理論中點之t檢定結果………………….59 4-1-3 家務壓力各單題平均得分與量表理論中點之t檢定結果……………..59 4-1-4 社會支持之丈夫、夫家、娘家、其他親友平均得分與量表理論中點之t 檢定結果……………………………………………………………….60 4-2-1 工作情況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社會支持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1 4-2-2 家庭社經地位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社會支持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2 4-2-3 家庭型態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社會支持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3 4-2-4 最小孩子年齡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社會支持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4 4-2-5 子女數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家務壓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5 4-3-1 工作情況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家務壓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8 4-3-2 家庭社經地位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家務壓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9 4-3-3 家庭型態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家務壓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9 4-3-4 最小孩子年齡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家務壓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0 4-3-5 子女數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家務壓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1 4-3-6 托育時間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家務壓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1 4-3-7 每日家務時間不同的已婚職業婦女家務壓力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2 4-4-1 已婚職業婦女個人變項、家庭變項、托育時間、每日家務時間、社會 支持與家務壓力之相關係數表………………………………………..77 4-4-2 已婚職業婦女家務壓力之多元階層迴歸分析摘要表………………...80 圖目錄 3-1-1研究架構 ………………………………………………………………...40

    中文
    井敏珠(1982)。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社會支持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尤詒君(1996)。雙工作家庭的家務事分工。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方思文(1999)。影響台灣地區男女兩性家務參與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成榮(2004)。工作與家庭衝突對社會支持需求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為例,私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美惠(1987)。已婚職業婦女之家務分工、性別角色態度和社會支援與婚姻滿意的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曉萍(2005)。已婚男性的性別角色態度、婚姻滿意度及父職參與之研究-以國中學生父親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麗容(1997)。台灣婦女就業影響因素分析。理論與政策,43,86-98。
    伊慶春(1987)。已婚職業婦女職業取向、工作狀況、工作滿意和子女照顧方式之研究。中國社會學刊,11,93-120。
    任文香(1995)。幼兒母親親職壓力、因應策略與親子關係滿意之關係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淑禎(2002)。職業婦女工作與家庭生活調適之研究-以已婚國小教師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利翠珊(1999)。已婚女性與上一代的互動關係與情感連結。中華家政學刊,28,31-46。
    吳黛宜(2003)。已婚男性父職態度與實踐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玉瑕(1983)。婦女就業與家庭角色、權力結構關係。中研院民族所集刊,56,111-143。
    李宜靜(1989)。雙工作家庭家事分工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芳如(2001)。新好男人—雙生涯家庭男性家務分擔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寬芳(1995)。家務分工、夫妻家庭角色類型與婚姻品質之間的關係-以台中縣市已婚婦女為例。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周月清等(譯)(1994)。家庭壓力管理。臺北:桂冠。
    周玉敏(2001)。性別角色、生活情境與兩性家務分工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玟琪(1994)。影響臺灣地區家庭家務分工因素之探討。臺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編著(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崔來意(2000)。高科技公司女性專業人員工作-家庭衝突、工作倦怠及離職意願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方思文(1999)。影響台灣地區男女兩性家務參與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井敏珠(1982)。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社會支持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尤詒君(1996)。雙工作家庭的家務事分工。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成榮(2004)。工作與家庭衝突對社會支持需求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公務人員為例,私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美惠(1987)。已婚職業婦女之家務分工、性別角色態度和社會支援與婚姻滿意的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曉萍(2005)。已婚男性的性別角色態度、婚姻滿意度及父職參與之研究-以國中學生父親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崔來意(2000)。高科技公司女性專業人員工作-家庭衝突、工作倦怠及離職意願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王麗容(1997)。台灣婦女就業影響因素分析。理論與政策,43,86-98。
    伊慶春(1987)。已婚職業婦女職業取向、工作狀況、工作滿意和子女照顧方式之研究。中國社會學刊,11,93-120。
    任文香(1995)。幼兒母親親職壓力、因應策略與親子關係滿意之關係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行政院主計處(2002)。臺閩地區婦女生活狀況調查摘要分析。2005年3月15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行政院主計處(2003)。臺灣地區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結果。2005年8月25日,取自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8886&ctNode=1853。
    行政院主計處(2005)。女性勞動力參與率概況。2005年12月27日,取自http://www.stat.gov.tw/public/Data/583016215071.pdf。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1)。新工時制度。2006年4月27日,取自http://www .cla.gov.tw/cgi-bin/SM_theme?page=4333601c。
    何淑禎(2002)。職業婦女工作與家庭生活調適之研究-以已婚國小教師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利翠珊(1999)。已婚女性與上一代的互動關係與情感連結。中華家政學刊,28,31-46。
    吳秀玉(2004)。雙生涯家庭孩子托育問題的探討。2005年8月25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1/41-49.htm。
    吳黛宜(2003)。已婚男性父職態度與實踐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玉瑕(1983)。婦女就業與家庭角色、權力結構關係。中研院民族所集刊,56,111-143。
    李宜靜(1989)。雙工作家庭家事分工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芳如(2001)。新好男人—雙生涯家庭男性家務分擔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寬芳(1995)。家務分工、夫妻家庭角色類型與婚姻品質之間的關係-以台中縣市已婚婦女為例。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周月清等(譯)(1994)。家庭壓力管理。臺北:桂冠。
    周玉敏(2001)。性別角色、生活情境與兩性家務分工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玟琪(1994)。影響臺灣地區家庭家務分工因素之探討。臺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編著(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林松齡(1997)。台灣中部地區已婚婦女之婚姻品質的決定因素:一個社會學理論解釋,臺大社會學刊,25,179-220。
    林郁玫(2003)。臺灣地區民眾家務工作參與之影響機制—中小學教師與其他職業做比較。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林雅薰(2005)。中等學校已婚女教師工作壓力、家務壓力與婚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慈航(1992)。已婚職業婦女角色衝突、社會支持對其親職角色扮演之影響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翠湄(1989)。父母性別角色態度對兒童性別角色態度的影響—父母家務分工模式對兒童家務指派效應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靜慧(2002)。國中初任女校長組織社會化之研究:以六位女校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書璇(1992)。已婚職業婦女之社會支持、內外控取向與壓力適應方式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書璇、郭靜晃(1993)。已婚職業婦女之社會支持、內外控取向與壓力適應方式之研究。中華家政,22,68-75。
    邱錦祥(2004)。台南縣育有子女的國小女教師家庭壓力、因應策略及其生活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洪榮正(2003)。職業婦女親職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唐先梅(1996)。什麼是家務工作?—家務工作本質之初探。空中大學生活科學學報,2,209-236。
    唐先梅(1998)。從家庭發展觀點探討家庭兩性工作、家事及休閒時間之分配。社會文化學報,6,75-112。
    唐先梅(1999)。從家務工作的本質談雙薪家庭夫妻家事分工,應用心理研究,4,131-173。
    唐先梅(2001)。雙薪家庭夫妻在不同家務項目之分工情形及個人影響因素,生活科學學報,7,105-132。
    唐先梅(2003)。不同家庭類型家務工作參與及壓力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
    34,89-102。
    張介貞(1987)。已婚婦女就業與否、家庭型態、生命週期三者與壓力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志堯(2003)。雙薪家庭中階級與夫妻權力關係之探討。應用心理研究,17,187-221。
    張春興(1989)。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苙雲(1986)。社會變遷中各類社會支持系統功能的討論。加強家庭教育促進社會和諧學術研究會論文集,中華經濟研究院。
    莫藜藜(1997)。已婚男性家務分工態度之研究。東吳社會工作學報,3,117-156。
    許巧筠(2003)。大學生的家庭經驗、性別角色態度及其生育家庭家務工作意願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許詩淇(2004)。婆媳關係之和諧類型與衝突轉化—以本土化動態模式為視角。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一龍(1996)。大臺北地區育兒期有偶婦女勞動參與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思穎(2002)。已婚國中女教師親職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秋瑩(1991)。台北市已婚婦女的角色壓力、社會支持與憂鬱及焦慮症狀之研究。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皎眉(1989)。婦女的日常生活需求、社會支持與家庭及婚姻滿意的關係,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叢刊,25,153-179。
    陳雅媺(2001)。二度就業婦女的家庭壓力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曉慧(1999)。國小學童父親性別角色態度、親職角色與親職教育需求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曾月菊(2003)。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源與壓力因應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游淑芬(1993)。母親親職壓力與兒童社會行為關係之研究 --一般兒童和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馮燕(1992)。婦女生活壓力知覺與應對模式—多元角色的觀點。社會學刊,21,161-198。
    黃庭芳(2003)。花蓮市職業婦女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私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淵泰(2004)。高中生性別角色、家庭氣氛與其家務參與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馨慧(2000)。臺灣成年男性婚姻觀及其家務參與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29,59-80。
    楊淑芬(2002)。國中學生家務參與現況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若君(2004)。單親家庭青少年家務參與—以台北縣市中等學校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榮利、鄭為元(1985)。蛻變中的台灣婦女。台北:大洋出版。
    趙善如、涂筱菁、鄭雅今(1999)。已婚職業婦女追求高等教育之壓力來源與調適方式,中華家政學刊,28,47-63。
    劉瑾雯(2004)。在職碩士班已婚婦女進修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仕君(1988)。從不同家庭生命週期探討已婚職業婦女之生活滿意度。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雅娟(2001)。高中已婚教師家庭壓力、支持系統與婚姻滿意度之關-兩地雙生涯家庭與一般雙生涯家庭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維瑄、楊康臨、黃郁婷(譯)(2004)。家庭壓力。臺北:五南。
    蕭英玲(2005)。台灣的家務分工:經濟依賴及性別的影響。臺灣社會學刊,34,115-145。
    賴爾柔、黃馨慧(1996)。已婚男性參與家務分工之研究,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1,10-18。
    戴智慧(1985)。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休閒型態、婚姻滿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工作滿意五者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叢肇祥(1988)。丈夫參與家事工作及其對夫妻雙方生活感受影響之研究雙工作家庭與單工作家庭之比較。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莊豐萁(2005)。少點壓力,工作受益:已婚國中教師的家庭壓力與家庭-工作干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藍采風(1982)。生活的壓力與適應。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羅靜婷(2001)。家務參與、婚姻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英文
    Barnett, R. C., & Baruch, G. K., (1987). Determinants of fathers participation in family work.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9 , 29 -40.
    Bergen, E. (1991). The economic context of labor allocation:Implication for gender Stratification.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2(2), 140-157.
    Berk, S. F. (1985). The gender factory:The appointment of work in American households. New York:Plenium.
    Bird, G. W. (1984). Determinants of family task sharing:A study of husbands and wive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6 , 345 -355.
    Campbell, A., Converse, P. E., & Rodgers, W. L. (1976). 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 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
    Caplan, G. (1974). Support system an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Lecture on concept development. New York:Basic Books.
    Cassel, J. (1974). Psychosocial processes and “stress”:theoretical formul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 4(3),471-482.
    Cobb, S. (1976). 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38(5), 300-314.
    Cohen, S., & Syme, S. L. (1985). Issues in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social support. Orlands:Academic Press.
    Cohen, C. I., Theresi, J., & Holmes, D. (1985). Social networks, stress, adaptation, and health: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n Inner-city elderlypopulation. Research on Aging, 7(3), 409-431.
    Cohen, S., & Wills, T. A. (1985). Stress,social supo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8(2), 310-357.

    Coleman, M. T. (1988). The division of household labor. Jorunal of Familly Issues, 9, 132-148.
    Coverman, S. (1984). Explaining husbands participation in domestic labor. The Sociological Quarterly, 26, 81-97.
    Davis, S., & Greenstein, T. (2004).Cross-national variations in the division of household labor.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6, 1260-1271.
    DiMatto, M. R., & Hays, R. (1981). Social support and serious illness. In B. H. Gotttlieb(Ed.), 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support(pp.117-148). Beverlly Hills, CA:Sage.
    Evertsson, M., & Nermo, M. (2004). Dependence within families and the division of labor: Comparing Sweden and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Marriage & Family, 66, 1272-1286.
    Helmes, H. (2001). Martial quality ten years the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Implication of the timing of parenthood and the division of housework. Journal of Marriage & the Family, 63, 1099-1110.
    House, J. S. (1981). Work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MA: Addison-Wesley.
    Lam, D. (1999). Parenting stress and anger:the Hong Kong experience. Child and Family Social Work, 4, 337-346.
    Marlow, C. (1988). Developing Services for Employed Women:Building on Existing Networks.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Social Work and Humana Services in Rural Areas(13th,Fort Collins,CO,July24-27,1988).
    Nickols, S. Y., & Metzen, E. J. (1982). Impact of wife,s employment upon husband,s housework.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3, 199-216.

    Norbek, J. S. (1981). Social support:A model for clin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 3(4), 43-59.
    Peterson, L. R., & Maynard, J. L. (1981). Income, equity, and wives housekeeping role expectations. Pacific Sociological Revies, 24, 87-105.
    Pines, A. (1985). On burnout and the buffering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In S. Cohen & S. L. Syme(Eds.),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Orlando:Academic Press.
    Ross, C. E., Mirowsky, J. & Huber, J. (1983). Dividing work, sharing work,and inbetween:Marriage patterns and depress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8 ,809-823.
    Shelton, B. A. (1990). The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tasks:Does wife,s employment status make a difference.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1 ,115-135.
    Thoits,P.A.(1985).Social suppor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Theoretical -Possibilities.In I. G. Sarason & B. R. Sarason(Eds.),Social support: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pp.51-72). Dordrecht,The Netherlands:Martinus Nijhoff.
    Thompson, L. (1991). Family Work:Women‘s sense of fairness.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2, 181-196.
    Tolsdorf,C.C.(1976).Social metworks,support,and coping:An exploratory study.Family Process, 15(4) ,407-417.
    Zuo, J., Bian, Y. (2001). Gendered Resources, Division of Housework, and Perceived Fairness—A Case in Urban China. Journal of Marriage & the Family, 63, 1122-1133.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