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芝棋
論文名稱: 社會弱勢學童課後照顧教師的教學經驗--一個多元文化教育觀點的研究
指導教授: 李瑛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弱勢學童課後照顧多元文化教育觀點教學經驗
英文關鍵詞: disadvantaged children, after-school childcar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erspectives, teaching experienc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3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於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探討兒福中心課後照顧教師教導弱勢學童之觀點。從課後照顧教師與弱勢學童的教學觀點如何反應在教學實踐中,以及教師輔導弱勢學童中遇到的困難和因應之道和在職教育經驗之關聯。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以「深度訪談」、「參與觀察」與「檔案文件」等方式蒐集資料,對五位背景不同的課後照顧教師之教導弱勢學童經驗進行探究。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分析課後照顧教師的弱勢學童教導經驗有如下的研究發現和建議:
    研究發現:
    一、「文化不利模式」的教學觀點—課照教師普遍沒有察覺到學童本身的文化獨特性,而視學童為文化不利、家庭功能不彰、學習成就低落等。
    二、「一視同仁」的教學觀點—忽略差異性的所在,用一致的主流文化標準看待學童,卻會使得弱勢學童與其文化被邊緣化。
    三、「社會福利式」的教學觀點—課照教師都認為課後照顧方案對弱勢學童來說是多多益善,不僅可以協助課業輔導也可以改善人際關係的問題,但卻可能落入文化複製窠臼。
    四、問題取向的單元活動設計—教師們認為學童的家庭功能不彰導致學童的人際、情緒、以及學習成就上的問題,因此設計課程的考量為改善學童的人際互動和補強課業上的不足為主。
    五、以完成作業為主的課業輔導—中心課後照顧主要的時間是希望學童完成其學校作業,甚至安排的團輔室借玩具也必須在完成作業之後,只著重於學童的國語數學課業輔導問題,較少以多樣化課程進行。
    六、強調禮節的師生關係和重視秩序與常規的班級經營—禮節固然是重要的,但每個文化在人際互動關係上卻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應該更深一層的去瞭解學生的文化背景,依照學生的文化差異去做適當的調整,在其基礎上加以拓展,而不是只限於禁止講話、守秩序、遵守常規等外在行為的規範。
    研究建議如下:
    中心課後照顧制度:
    一、凸顯多元文化教育的課後照顧規劃—著重學童豐富的文化背景和獨特性,針對每個學童的學習方式做教學調整。
    二、改善學習空間的環境—應設法改善空間不足的問題,若實施上有困難,則進一步建議改善影響學童上課的噪音。
    三、拓展課後照顧的學習活動—設計同歡會,出外郊遊,或是分享會等等活動,讓學童和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相處,也讓教師可以適時的處理學童的情緒、家庭的問題或是讓學童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四、課後照顧教師的在職教育—建議中心的在職教育應該強化多元文化教育相關課程,以提升教師的多元文化敏感度與相關能力。
    成人教育:
    一、多元文化的教學推廣
    二、鼓勵退休教師加入課後照顧行列
    政府教育相關政策:
    一、規劃具體方案措施,落實輔導與服務
    二、推動國人的多元文化素養
    三、鼓勵男性志工參與社會服務
    四、大專院校開設多元文化素養的課程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after-school childcare teachers’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disadvantaged children from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erspectiv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eachers’ teaching perspectives with these students, to realize how teachers put these perspectives into teaching practice .In addition, this study also examines the difficulties that teachers encounter, the solution for it during their teaching processes, and how these solution related to education experience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re adopted in this study. ‘In-depth interviewing’, ‘documents collecting’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re used to collect data. Five after-school childcare teachers who have different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face different social cultural contexts a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to realize their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disadvantaged children. After analyzing their teaching experiences from a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erspective, the author concludes as follows.
    1. Teaching perspectives as “culturally disadvantaged model”.
    2. Teaching perspectives as “treats all students alike”.
    3. Teaching perspectives as “social welfare model”.
    4. Unit lessens planning tend to focus on students’ problems.
    5. Assignments finishing has bee the schoolwork assistance principle.
    6. Emphasize Rel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play importance on manners and rules of class managing.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related adult education programs and related polices were suggested as follows:
    Children center after-school childcare system:
    1. To manifest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of after-school childcare plan.
    2. To improve the classroom space.
    3. To learning activities of after-school childcare.
    Adult Education Programs:
    1. To populariz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eaching.
    2. To encourage retired people get involved in after-school childcare work.
    Government Education Policy:
    1. More feasible programs planning, and provided needed consultation and assistances.
    2. To expend compatriots’ multicultural accomplishments.
    3. To encourage male volunteers participate in social service.
    4. Colleges offer more lessens about multicultural accomplishm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課後照顧的源起、實施與發展 …………………………… 9 第二節 弱勢學童課後照顧之探討 …………………………………20 第三節 多元文化教育觀點之探討 …………………………………30 第四節 以多元文化教育觀點探討弱勢學童的課後照顧 …………40 第五節 兒福中心的弱勢學童課後照顧 ……………………………48 第六節 小結…………………………………………………………. 5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5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59 第三節 研究的實施 …………………………………………………61 第四節 研究倫理 ……………………………………………………69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課後照顧教師的背景及參與動機之分析 ………………… 71 第二節 課後照顧教師的弱勢學童教學觀點 ……………………… 81 第三節 課後照顧教師對弱勢學童的教學實踐 …………………… 95 第四節 課後照顧教師之在職教育經驗 ……………………………114 第五節 小結 …………………………………………………………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23 參考文獻 中文部 分……………………………………………………………131 譯本部 分……………………………………………………………135 外文部 分……………………………………………………………135 附錄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137 附錄二 單元活動一覽表 …………………………………………138 表次 表2-1 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小人數(93-97學年度)…………22 表2-2 97學年度各縣市國小外籍配偶子女人數排序前十名一覽…. 22 表2-3 原住民就讀國小學生人數(93-97學年度)……………………... 23 表2-4 97學年度各縣市國小原住民學生人數排序前十名一覽……. 23 表2-5 台灣地區離婚率(93-97年度)……………………………………24 表2-6 台閩地區低收入戶總戶數及所占之比例(93-98年9月)………...24 表2-7 Bourdieu社會風格表………………………………………… 30 表2-8 感恩兒福中心簡介……………………………………………. 48 表2-9 感恩中心課後照顧運作時間流程表…………………………… 51 表3-1 研究訪談對象基本資料………………………………………….59 表3-2 研究目的與研究訪談問題……………………………………….63 表3-3 研究者進行參與觀察表………………………………………… 66 表4-1 訪談的五位課照教師背景資料表……………………………… 77 表4-2 課照教師參與動機表…………………………………………… 80 表4-3 課照教師形容學童使用詞彙一覽表 …………………………… 86 圖次 圖2-1 Banks多元文化教育的面向圖 ……………………………… 39 圖2-2 研究架構圖 …………………………………………………… 52 圖3-1 研究架構流程圖 ……………………………………………… 56 圖4-1 教室平面圖 …………………………………………………… 111

    中文部分
    內政部統計處(2009)。低收入戶生活狀況調查摘要分析。2009年10月16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survey.aspx
    內政部統計處(2009)。戶籍人口統計年報。2009年10月16日,
    取自:http://www.ris.gov.tw/version96/stpeqr_01.html
    內政部(2005)。台閩地區兒童生活狀況報告。2009 年 12 月 13日。取自http://media.bhp.doh.gov.tw/news_center/detail.asp?id=2683
    內政部(2001)。臺閩地區單親家庭狀況調查結果摘要。2009 年 12 月 13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Survey/90singlefamily.doc
    方德隆(1998)。國民中小學多元文化教育之課程設計模式。高雄師大學報,9,頁187- 205。
    王雅玄 (1998)。偶發事件之多元化省思。載於「班級經營:理論與實踐」一書(第二部份,第一章)。台南: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王麗容(1997)。台灣地區托兒需求評估和政府應有的對策。理論與政策。8(2),頁125-143。
    江雪齡(1997)。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李宜芸(2008)。國小低年級學童之家庭背景、課後照顧對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 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瑛(2000)。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實踐。社教雙月刊,100,頁18-19。
    李新民(2001)。課後托育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李新民(2002)。美國課後輔導方案對國內課後托育的啟示。高師大學報,13, 頁235-256。
    呂慧珍(2004)。國民小學實施課後托育之個案研究--以台中縣偏遠地區一所國民小學為例。私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清江(1993)。多元文化教育與教育改革。輯於台灣師範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的 理論與實際國際學術研討會,頁24-32。
    林偉文(1997)。國民中學教師心理學信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涵義。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進材(1999)。教學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林璟斐(2004)。家長工作時間與學童課後托育需求彈性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佑璐(2006)。家長對兒童課後照顧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公立國小低年級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彩岫(2007):新移民子女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討論。載於新移民子女教育頁7-30。台北縣:冠學文化。
    吳清山(2004)。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及因應策略。師友,2004(3),頁6-12。
    吳雃惠(2000)。教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其運作課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雃玲(2007)。多元文化教育理論與多元文化課程設計模式對我國師資培育課程之啟示。國立編譯館館刊,35(4),頁51-64。
    施麗卿(2007)。彰化縣國民小學實施課後照顧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于婷(2007)。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研究教師教導新移民子女之經驗。國立中 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佳慧(2006)。職前教師多元文化教育觀的發展與教育實踐之敘說研究。國立中 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淑玲(2005)。兒童的觀點來看課後照顧方案—以花蓮縣非營利機構為例。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夏曉娟(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族群關係與性別分析。騷動季刊,4,頁10-21。
    教育部(2004)。推動弱勢跨國家庭子女教育輔導計畫。教育部電子報,2004/12。
    教育部(2009)。原住民學生概況表。2009年10月16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publication/97na_sb02.xls
    教育部統計處(2009)。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統計。2009年10月16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869
    許殷誠(2005)。從國小教師觀點探討影響外籍配偶子女學校適應之因素。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麗華(1996)。減低族群偏見與教學。輯於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多元文化與原住 民教育課程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6-175。
    陳寶玲(1997)。國小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觀點之研究—從族群關係面向探討。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台北:揚智文化。
    陳枝烈(1999)。多元文化教育。高雄:復文。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陳江松(2004)。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對多元文化教育知覺與實踐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明貞(1997)。道德教學與評量—多元文化教育觀點。台北:師大書苑。
    張如慧(1998)。如何創造多元文化的兩性平等教室。教育研究集刊 41輯,頁103-118。
    張建成(2000)。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台北:師大書苑。
    張麗質(2007)。臺北地區國民中學教師族群關係之多元文化教育態度的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馮燕(2000)。如何建構兒童的托育照顧體系--兼論兒童照顧之政策措施。89年全國兒童福利會議引言報告。
    單文經(1993)。在班級中營造多元文化教育環境的策略。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頁427-458。台北:台灣書店。
    梅嘉敏(2003)。台灣原住民史之建構―以泰雅族鄉土教材內容分析為中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專題研究論文(未出版)。
    黃光雄(1993)。多元文化教育-序,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頁 3-4。台北:台灣書店。
    黃政傑(1993)。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途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黃怡瑾(2000)。台南市國小學齡兒童課後托育情形之初探。台南師院學報,33,頁233-262.
    傅仰止(2000)。都市原住民的生活適應。原住民文化與教育通訊,第6期,頁7-9。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劉佑星(1996)。談班級經營的理念與基本做法,載於《班級經營》,頁33-38。
    劉毓秀(2001)。北歐托育政策。2009年12月15日,取自http://cc.shu.edu.tw/~e62/speech/931104speech.doc
    劉美慧(2001)。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概念與歷史發展。載於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編著: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劉淑雯(2002)。私立課後托育教師專業能力、工作滿意與教師效能。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馮燕(2001)。各國學齡兒童課後照顧方案。兒童福利論叢,1期,頁185-208。
    楊瑪莉及楊艾俐(2004)。藍天下的缺憾。天下雜誌,299,頁162-173。
    鄭玉疊(1994)。班級經營—做個稱職的教師。台北:心理
    鄭鎮寧(2007)。課後托育經營與管理。台北:心理。
    蔡佳雯(2002)。非營利組織中的女性志工--以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怡珮(2006)。學前教師的多元文化素養及其與外籍配偶家長親師互動。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1)。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魏意芳(2003)。日本學童保育制度之研究-對我國課後托育之啟示。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美雲(2008)。國民小學弱勢族群學生輔導政策與學校適應之研究。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譯本部分
    Bodgan, R. C., & Biklen, S. K.,黃光雄主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台北:濤石。
    D. Hamachek著,李淑娥譯(1998)。面對自己。台北:心理出版社。
    Lefrançois, G. R. 著,李茂興譯(1998)。教學心理學。台北:弘智。

    英文部分
    Alder , S . (1984). A field study of selected student teacher perpestives toward social studies. Theory and Research in Social Education.7(1), 13-30.
    Bourdieu, Pierre. (1984).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anks, J. A., & Lynch, James (Eds) (1986).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Western Societies, London: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Banks, J. A., & Banks. A. M. (Eds.) (1993).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 and perspectives. Boston: Allyn & Bacon.
    Banks, J. A.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anks, J. A. (1996).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ransformative knowledge, and action: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New York:Teacher College Press.
    Bennett & Spalding (1992).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Volume 26, Number 3 / 2002, 227-248.
    Cosden, M., Morrison G., Albanese, A.L., Macias, S., (2001) When homework is not home work: after-school programs for homeworl assistance.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6(3),211-221.
    Edwards,C. H. (1993). 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 New York: Macmillan.
    Gay, G. (2002).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in special education for ethnically diverse students: setting the stage. Qualit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 15(6), 613-629.
    Gollnick, D.M. (1980).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View point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56, 1-17.
    Gollnick, D. M. & Chinn, P. C. (1998).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 (5th ed.). New York: Merrill.
    Jones, V. F., & Jones, L. S. (1990). Comprehens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Motivating and managing students. Boston:Allyn and Bacon.
    Lansburgh, T. W. (1979). Child welfare: Day care of children 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 Washington, D.C: NASU.
    Mesquita, B. (2003). Emotions as dynamic cultural phenomena. In R. Davidson, H. Goldsmith, & K. R. Scherer (Eds.), The handbook of the affective sciences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871-890
    Sleeter, C. E. & Grant, C. A. (1988). Making choices for multicultural Five approaches to race, class, and gender. Columbus, Ohio: Merrill.education.
    Timm, J. A. (1996). Four perspectives i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New York: Wadsworth.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