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邱麗勤 Chiu, Li-Chin |
---|---|
論文名稱: |
臺灣中高齡就業與輔導政策之研究--以一九九三年後人口高齡化為例 |
指導教授: |
黃人傑
Huang, Jen-Je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8 |
中文關鍵詞: | 中高齡者 、人口理論 、總生育率 、結構性失業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5 下載:7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自1993年起,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率已達7.1%,正式邁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的高齡化社會。至2003年,臺灣平均每一位育齡婦女總生育數下降到1.2人,少子化的情況,更加速人口年齡結構的老化,因此,本研究第一部分首先探討臺灣人口高齡化的情形與未來人口的預測。
臺灣人口年齡結構的老化,在經濟層面的影響將會有兩方面的衝擊:第一是未來勞動力人口數量減少;第二是未來青壯年人口扶養老年人口的經濟負擔加重。因此,本研究第二部分從了解中高齡失業問題及就業市場的演變著手,研究中高齡人力的相關理論、中高齡失業的因素、企業對中高齡人力的評價、臺灣未來就業市場的發展等,並檢視政政府的就業服務政策。
為了解決中高齡失業問題及未來勞動力人口不足的趨勢,必須加速經濟景氣復甦,降低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衝擊,並且調整政府的就業輔導政策,逐步改變工作條件、工作時數,減低人口年齡結構老化而產生更多的中高齡失業者,並能符合勞動力市場的需求。
Since 1993, the elderly population over the age of 65 old has reached to 7.1%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in Taiwan.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aging society by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Taiwan has belonged to this category. The average of child birth declined to 1.2 in 2003, further more, the trend of having fewer children facilities the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towards to aging rapidly.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is aim to discuss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to predict the future population in
Taiwan.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aging has two economic implications.
Firstly, the numbers of labors are shrinking. Secondly, the financial burden
of the youths and the middle- age for the older generation becomes more heavily.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research is investigating the elder unemployment problems and the changing in the job market. And to discuss the manpower
control for middle-age to elderly market and the factors of jobless.
Furthermore, the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s for middle-age and
elderly manpower, the future job market development in Taiwan, and the job creation policies of the government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result the problems of elderly unemployment and the lack of labors supply, government should step by step improve the economy and reduce the impacts of changes in industrious structure. Making suitable employment policies in terms of the working conditions, the working hours can reduce the unemployment rate in middle-age and elderly group. By doing so, the demand in the labor market can be solved.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
工商時報市場研究小組(2000),<2000年熱門職種大透視>,《工商時報電子報》,【線上資料】,工商時報,http://www.mgr.com.tw/career/career8.html,2005/7/17。
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1991),《當前台灣地區的人口政策》,臺北:內政部。
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鐵道藝術網絡>,【線上資料】,文化建設委員會,http://anrw.cro.cca.gov.tw/,2005/8/16。
內政部戶政司(2004),<中華民國臺閩地區重要人口指標>,【線上資料】,內政部戶政司,http://www.ris.gov.tw/ch4/static/st27-1-91.html, 2004/10/6。
台北市中高齡促進聯盟(2004),《中高齡求生手冊-職場篇》,臺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石振弘(2005),<誰是1000大企業搶著要的新鮮人?>,《天下雜誌》,322期,頁472-480。
成之約(2003),<中高齡人力的運用>,《國政研究報告》,社會(評)092-090號,【線上資料】,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2005/6/27。
成之約(2005),<非典型工作型態來臨>,《華文企業網電子報》,【線上資料】,華文企業網,http://www.chinamgt.com/zone/news_today,2005/6/13。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1996),《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台灣地區民營事業單位僱用中高齡勞工及派遣人力調查報告》,臺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行政院主計處(1998),《專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報告》,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1998),《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台灣地區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1998),《八十七年度中高齡者職務再設計企業諮詢服務實錄》,臺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行政院主計處(1999),《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台灣地區人力資源運用統計》,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1999),《臺灣地區民國八十七年專業人力僱用狀況調查報告》,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0),《八十九年十二月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勞動統計月報》,臺北:行政院勞委會。
行政院主計處(2000),《中高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提要分析》,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1),《主要國家重要經社指標》,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1),《人力資源調查提要分析》,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院主計處(2001),《台灣地區人力資源調查》,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2),《九十一年六月暨上半年台灣地區人力資源統計調查結果》,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2002),<中華民國臺灣民國91年至140年人口推計>, 【線上資料】,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http://www.cepd.gov.tw/manpower/Population/main.htm,2005/6/18。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3),<未來十年專技職缺最多>,《中國時報網》,【線上資料】,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http://www.decision9x.idv.tw/news/ new0025.htm,2005/8/25。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03),《永續就業工程計畫執行成效評估計畫》,臺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2004),<中華民國臺灣民國93年至140年人口推計>,【線上資料】,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http://www.cepd.gov.tw/manpower/Population/main.htm,2005/8/8。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4),<我國就業結構變動及未來發展趨勢>,【線上資料】,行政院勞工委員會,http://statdb.cla.gov.tw/html/com/h0904.htm,2005/7/31。
行政院主計處(2005),《主要國家重要經社指標》,臺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5),<94年6月暨上半年臺灣地區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線上資料】,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2005/8/9。
朱志宏(1995),《公共政策》(二版),臺北:三民。
朱韻如(1988),《中高齡者人力資源應用—台灣與日本之比較研究》,臺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臨鳳(1988),《我國退休老人再就業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庚霈(2004),《就業安全理論與實務》,臺北:揚智文化。
李漢雄、曾敏傑主編(1999),《中高齡勞工就業問題與對策》,嘉義市: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李憶農(2004),<人口學>,《中山大學通識課程講義》,【線上資料】,中山大學, http://www.general.nsysu.edu.tw/ynlee/ ,2005/7/26。
吳忠吉(2001),《當前失業問題之因應對策》,臺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吳忠吉、林昭禛(2002),<政黨輪替後失業問題分析>,《國政分析》,社會(析)091-011號,【線上資料】,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 2005/7/20。
吳文妃譯,黃惇勝審稿(1997),《平成8年版日本勞動白書》,臺北: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
林莉芳(1984),《台灣人口流動之差異性及原因探討》,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毓堂(1995),《從職業分析資料探應中高齡適任之職業》,臺北: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顯宗(1996),《日本社會》,臺北:新陸書局。
彼德•皮特森著(Peter G. Peterson),王晶譯(2000),《老年潮》,臺北:聯經出版社。
威廉•布里吉斯著(William Bridges),張美惠譯(1995),《新工作潮》(Job Shift),臺北:時報出版社。
范蓓怡(1988),《日本高齡者就業與職業能力開發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約翰•魏克斯著(John R. Weeks),涂肇慶譯(1990),《人口學》,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珍妮佛等著(David Megginson Jennifer Joy-Matthews Paul Ban-field),小知堂編譯組(1994),《人力資源開發》,臺北:小知堂出版社
徐麗君、蔡文輝合著(1991),《老年社會學-理論與實務》,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許明傑(1998),《勞動基準法對百貨公司業僱用政策之改變》,嘉義: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昱瑩(2002),《公共政策:決策輔助模型個案分析》,臺北:智勝文化。
張德偉(1990),《台灣人口空間分布與變遷之研究-兼評人口分布政策》,台中: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銘華(2003),<競爭力>,【線上資料】,國立華僑實驗高級中學, http://www.nocsh.tpc.edu.tw/reference/principlearticles,2005/8/4。
國立編譯館主編(1993),《人口教育》,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理察•波斯納著,(Richard A. Posner),高忠義譯(2001),《老年、社會、法律經濟學》,臺北:商周出版。
陳英傑(1985),《台灣地區人口死亡率模型與出生數模型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聰勝(2002),《人力資源開發運用的理念與實施-提升國家競爭力的策略》,臺北:五南。
程超澤(1995),《社會人口學》,臺北:五南。
黃惇勝(1996),《考察日本婦女及中高齡者職業訓練既再就業之策略與措施報告》,臺北: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
黃任佑(2004),<洞悉國際產業 開創就業利基>,《聯合新聞網電子報》,【線上資料】,聯合新聞網,http://pro.udnjob.com/mag/it/storypage.jsp,2005/9/5。
黃淑芳(2005),<因應高齡化社會 經部推動養生照護產業>,《奇摩財經新聞》,【線上資料】,http://tw.stock.yahoo.com/xp/20050714/49/I2021371508.html,2005/12/3。
傅來興(2003),<制造業不再制造更多就業機會>,《金融信息》,【線上資料】,聯合早報網,http://www.zaobao.com/,2005/8/18。
葉至誠(2001),《職業社會學》,臺北:五南。
葉秀珍(2001),<當前弱勢勞工與中高齡勞工就業問題之探討>,《當前失業問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以及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問題研究推動委員會,頁31。
葉致延(1995),《高齡者再就業原因與意涵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火生、古允文編著(1998),《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臺北:厚生基金會。
詹火生(2001),《大陸總體社會情勢分析》,臺北:企業經理協會主辦「大陸投資與經營管理」研討會。
詹火生(2002),<失業率攀升中的挑戰與對策>,《國政研究報告》,社會(研)091-033號,【線上資料】,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2005/7/16。
詹中原(2003),《新公共政策》,臺北:華泰。
赫夫曼(Saul D. Hoffman) 著,崔偉、張志強譯(1991),《勞動力市場經濟學》,臺北:五南。
劉克智主編(1995),《臺灣人力資源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劉家鴻(2005),《輔導北市弱勢族群就業》,臺北:中時人力萬象網。
劉宗怡(2005),<一九九八企業最愛的大學畢業生--企業取才的關鍵>,《天下雜誌》,【線上資料】,天下雜誌社,http://content.edu.tw/vocation/business/,2005/8/4。
蔡文輝(2003),《老年社會學》,臺北:五南。
蔡宏政(2004),《導論—現階段我國人口組成變遷與相關政策之思考》,《台灣智庫通訊》,13期,頁4-6。
蔡宏昭(1989),《老人福利政策》,臺北:桂冠。
蔡宏進、廖正宏合著,(1987),《人口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線上及時新聞(2005),<優退鎖定5年級三高首當其衝>,【線上資料】,線上及時新聞台, http://www.t2t.com.tw/newsphotodiaryDetail.asp,2005/8/7。
鍾俊文(2004),<面對人口老化與少子化,我國政府的因應政策>,《台灣智庫通訊》,13期,頁8。
謝明瑞(2002),<結構性失業的隱憂>,《國政研究報告》,財金(評)091-259號,頁3。
聯合新聞網焦點企劃(2005),<勞退新舊制 超級比一比>,《勞退新制全攻略》,【線上資料】,聯合新聞網,http://pro.udnjob.com/mag/it/storypage.jsp,2005/4/11。
薛承泰(2000),<當前中高齡就業困境與因應>,《國政研究報告》,社會(研)089-002號,【線上資料】,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2005/7/15。
藍科正(1999),<論中高齡就業輔導政策>,《中高齡勞工就業問題與對策》,嘉義市: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頁105-131。
嚴祥鸞(2001),<論政府就業輔導與職業訓練政策的失調問題>,【線上資料】,中正大學勞工系,http://www.ios.sinica.edu.tw/pages/seminar,2005/8/13。
二、英文書目
Blacker, C. P. (1947),“Stages in Population Growth.” Euge-nics Review, XXXIX, No.3, Oct. pp.88-102.
Keynes, J. M.(1936),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South Australia: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Library.
Levesque, Joseph D.(1992), The Human Resource Problem-Sol-ver′s Handbook, New York:McGraw-Hill.
Keyfitz, Nathan(1972),Population Theory and Doctrine:A
Historical Survey, 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
Notestein, Frank W. (1945) “Population-the Long View.”
Food for the World, Chicago Press:T. W. Schultz,editor.pp.125-131.
Osgood, Nancy J.(1989), Theory and Research Social Geron-tology,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Limited.
Savoie, Ernest J.(1990), “The Aging of Organizations:
Strategic Issues.” in I.Bluestone, R. J. V. Montgomery,and J. D. Owen(eds.),The Aging of American Work Force.
Detroit, MI: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pp.275-289.
Schlossberg, Stephen.(1990), “Human Rights and The Older Worker:The ILO Perspective.” in I. Bluestone, R. J. V.Montgomery, and J. D. Owen(eds.), The Aging of Ameri-can Work Force. Detroit, MI: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pp.191-196.
Smith, Adam(1937),Welfare of Nations, New York:Modern Li-brary Inc.
Stepp, John R.(1990), “ Older Workers:New Problems, New Opportunities.” in I. Bluestone, R. J. V. Montgomery, and J. D. Owen(eds.),The Aging of American Work Force.Detroit, MI: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pp.31-36.
Stokey, E. and Zeckhauser, R.(1978), A Primer for Policy Analysis, New York:W. W. Norton & Company, Inc. pp.159-175.
Thompson, Warren S. (1929), “Popul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34, May. pp. 959-975.
Warren, Alfred S.(1990),“Rolling Along toward Retirement:GM and Its Older Workers.” in I. Bluestone, R. J. V.
Montgomery, and J.D.Owen(eds.), The Aging of American Work Force. Detroit, MI: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pp.236-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