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虹岐
Chen, Hung-Chi
論文名稱: 表演藝術交易平臺運作機制分析
A study of operation system on trade platform of performing arts
指導教授: 何康國
Ho, Kang-Ku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表演藝術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erforming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4
中文關鍵詞: 表演藝術交易會表演藝術交易平臺表演藝術市集運作機制
英文關鍵詞: Performing Arts Trade Platform, Performing Arts Trade Fair, Performing Arts Market, Operation Syste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06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各國爭相發展表演藝術交易平臺,根據規模及性質的異同,表演藝術市集及國際藝術節慶亦囊括其中。在交易平臺中,表演藝術等同於一般商品,表演團體或藝術家可透過交易平臺有更多的國內、外演出機會;藝術節慶策展人、藝術機構、藝術經紀公司、或任何需要買進表演藝術產品之單位代表的是買家,透過交易平臺挑選優質適合的表演節目。而交易平臺其功能著重於商業交易,是一個創造交易或交易發生的地方,主要提供交易行為的場域,透過展覽、精華集錦、研討會、工作坊及交流等活動,以促成買家與賣家之間的交易活動為主要目標。

      臺灣近年來欲以藝術博覽會形式打造交易平臺,例如2010年與2011年,文建會以「華山藝術生活節」-表演藝術交易所作為交易平臺雛形,期待能長期經營為表演藝術市集,擴大表演團隊的市場能見度,但尚未達到預期之國際規模;新加坡表演藝術交流會 (Live! Singapore)以成為亞洲最重要的表演藝術交易平臺為期許,透過表演藝術展覽會創造交易的機會,藉由表演藝術研討會交換資訊,並用表演藝術活動來激勵同業視野。本研究擬分析全球表演藝術交易平臺發展現況,並以國內外知名案例為輔,剖析其運作機制,另針對「新加坡表演藝術交流會」運作機制進行效益評估,藉此做為臺灣未來發展表演藝術交易平臺之參考。

    In the past few year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been developing their own trade platforms in performing arts, and among the tide include the performing arts market and the arts festival basing on their scope and characters. Performing art works are viewed as products within trade platforms, on which the performing arts ensembles as well as the individual artists become accessible nationwide or overseas, while the festival programmers, arts organizations and agents of the sort are greatly benefited by the same token. What a trade platform aims to do is to facilitate the act of commerce, providing a place of mercantile pursuits either through the form of trade fairs, showcases, conferences, and workshops, etc.

    Taiwan have also been seeking to build its trade platform through arts expositions, as was what the Council of Culture Affairs modeled after— the performing arts trade fair of the “Huashan Living Arts Festival” in 2010 and 2011, which was embarked in the long term for the purpose of transforming into a performing arts market, and in an effort to enhance the visibility of the market of performing arts ensembles and artists. However, such attempt has yet been realized to its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s expected. What’s worthy of mention is another case taking place abroad, “Live! Singapore”. This event was held to build the most important trade platform in Asia, creating commence opportunities through the performing arts trade fair, exchanging information through conferences, and invigorating the counterparts with broadening visions through a variety of art events.

    This study refers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rade platform in performing arts worldwide, together with renowned cases to examine the operation system, focusing on the case, “Live! Singapore,” in particular, to conduct a analysis and benefit assessment in curating models and result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applicable reference for future dedication to trade platform in performing arts.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誌 iii 目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表演藝術產業、市場特性與交易平臺之關聯 8  第二節 表演藝術交易平臺之角色與功能 14  第三節 表演藝術交易平臺之類型 18  第四節 表演藝術交易平臺之商業模式探究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29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流程 35 第四章 研究分析 37  第一節 國際表演藝術交易平臺發展案例 37   壹、新加坡表演藝術交流會 37   貳、愛丁堡國際藝穗節 75   叁、加拿大表演藝術交流會 (CINARS) 84  第二節 國內表演藝術交易平臺發展案例 95   壹、2005臺灣表演藝術博覽會 95   貳、2010華山藝術生活節 101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15  第一節 研究結論-新加坡表演藝術交流會 116  第二節 研究結論-愛丁堡藝穗節 121  第三節 研究結論-加拿大表演藝術交流會 123  第四節 研究結論-國內案例 125  第五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建議 128 參考文獻 130 附錄 137

    一、中文資料

    A. 書籍

    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2007)。表演藝術產業調查研究。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王文儀(2004)。談藝術節辦理的「藝」與「術」-焦點式尋歡。表演藝術:啟動創意新商業。臺北:典藏藝術家庭,頁次52-63。
    王嘉驥(2004)。創意價值VS產品的絕對價值:視覺藝術創作與產業的結盟。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化創意產業實務全書。臺北市:商周。
    朱一中(2007)。展覽活動規劃。臺北市:經濟部商業司。
    何康國(2011)。藝穗節與藝術節-全球化的表演藝術經營。臺北市:小雅音樂有限公司。
    李孟訓、李勝祥、楊東震、溫國豪、王瑜哲、朱國明、詹惠君、陳慶樑、蔡忠林譯。(2003) 。行銷學。 (原作者:Armstrong Gary, & Kotler Philip)。臺北縣:普林斯頓國際有限公司。
    姚晤毅(2007)。展覽行銷聖經。臺北縣:中國生產力中心。
    夏學理、秦嘉嫄、洪琬喻、陳國政、施沛琳、謝知達(2008)。文化創意產業概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高登第譯。(1998)。票房行銷-菲利浦•科特勒談表演藝術行銷策略 (原作者:Philip Kotler、Joanne Scheff)。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維倫、潘筱瑜、蔡宜真、鄒歷安 (譯)。(2003)。文化經濟學 (原作者:David Throsby)。臺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張曉明(2008)。打造原創精品,提升國際競爭力。文化藍皮書-2008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次80-86。
    郭書瑄、嚴玲娟譯。(2008)。藝術•文化經濟學 (原作者:James Heilbrun、Charles M.Gary)。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陳智凱、鄧旭茹譯。(2008)。娛樂經濟。(原作者:VogelL.Harold)。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麗娟(2004)。表演藝術的產業之路。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化創意產業實務全書。臺北市:商周出版。
    黃文叡(2008)。藝術市場與投資解碼。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楊源文(2007)。展覽會行銷技巧。臺北市:憲業企管。
    謝大京、一丁(2007)。演藝業管理與運作。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B. 期刊

    王彤勻(2011)。臺灣會展產業的下一步。動腦brain427期,頁次94。
    米君儒(2009)。合縱連橫的整合行銷才是生存之道-觀察愛丁堡藝術節。2009年國家文藝基金會「藝術經理人出國進修專案」之觀察報告。國藝會,第十七期八月號,頁次4-9。
    李惠美 (2010)。理想與現實的殺市場戮戰場—表演藝術市集。PAR表演藝術雜誌,212期,頁次96-107。
    李翠瑩 (2005)。表演藝術不打烊!二○○五全國表演藝術博覽會。文化視窗,76期,頁次18-21。
    李翠瑩 (2005)。藝術換裝,衛武營:「2005全國表演藝術博覽會」觀後記。文化視窗,77期,頁次10-13。
    林文玲 (總編輯)(2010)。愛丁堡,一切都從為了振奮人心開始。創意城鄉誌,2010年3月號,頁次28-35。
    南主角編輯部 (2009)。表演藝術博覽會在南臺灣點燃藝術火花。南主角,55期,頁次68-75。
    紀淑芳 (2005)。揭開綠營行銷「經常往來戶」 紙風車、臺北藝術廣協、最前線、集智館都有來頭!。財訊,281期,頁次108+110至111。
    孫瑞穗 (2010)。古老中淬煉出新的城市文化印象-曾開設創意城市課程的孫瑞
    穗看愛丁堡。創意城鄉誌,2010年3月號,頁次36-37。
    陳其南、劉正輝 (2009)。文化公民權之理念與實踐。國家政策季刊,4卷3期,頁次77至88。
    鄭雅麗、平珩 (2007)。從跳板到平臺-兩廳院國際交流的案例與策略。兩廳院週年論壇臺灣劇場經營研討會論文集,頁次25-34。
    黎家齊、盧家珍 (2010)。專訪文建會主委從「2010華山藝術生活節」談文創政策的未來。PAR表演藝術雜誌213期,頁次68-72。
    謝朝宗 (2011)。雲門再訪下一波,同時迸發臺灣文化風。PAR表演藝術雜誌27期,頁次16。

    C. 學位論文

    杜慶珩(2007)。《文化政策與城市文化治理-愛丁堡國際藝術季的個案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蓉(2010)。《企業與2009年高雄地區「表演藝術行銷平臺」共同行銷聯盟模式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林琇瑛(2010)。《國內表演藝術經紀現況發展研究》。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啟昕(2007)。《臺灣表演藝術產業通路策略研究-以音樂類表演藝術為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意倩(2007)。《表演藝術行銷平臺專案研究-以臺中市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馥徽(2010)。《以文化政策觀點探討臺北藝穗節之建置與發展》。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又豪(1997)。《電子式產業交易平臺的形成與發展》。桃園: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淑錦(2010)。《商展如何有助於做成生意?臺北汽車零配件展與會展經濟》。臺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姵吟(2011)。《臺灣建構「表演藝術交易會」之可行性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D. 新聞文章

    張得利 (2005年5月26日)。被指高雄藝博會有舞弊 陳其南說一切作業全按規定。自立晚報。
    曹銘宗 (2005年5月26日)。衛武營明天變藝術市集,表演藝術博覽會八大主題館,一窺藝文發展樣貌》。聯合報,C6文化版。
    郭穗 (2005年5月29日)。表演藝術是一種流行,將在南部發芽。自立晚報。
    曹銘宗 (2005年5月31日)。衛武營藝博59萬人次來看。聯合報,C6文化版。
    鴻鴻 (2005年5月31日)。衛武營藝博 絕對不是大拜拜。聯合報,C6文化版。
    康俐雯 (2005年6月18日)。表演藝術博覽會明年續辦,六千萬經費來源引發討論。自由電子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un/18/life/art-6.htm
    趙靜瑜 (2006年5月9日)。為國內演出走向國際,文建會、兩廳院攜手搭平臺。自由電子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may/9/today-art2.htm
    胡文雁 (2010年6月9日)。為表演藝術提供交流展銷平臺,首屆藝商會"LIVE!新加坡"開幕。聯合早報。取自http://www.edb.gov.sg/edb/sg/zh_cn2/index/news/zaobao_news/
    雲門舞集(2010年10月14日)。「舞蹈秋天」壓軸 林懷民黃金雙作豋場。取自http://www.cloudgate.org.tw/waterstains/seenews.php?idNo=41
    張思慈 (2011年6月21日)。Live Singapore藝術表演。僑社新聞網。取自http://web.pts.org.tw/macroview/news/searchresult.php?fid=24883

    E.其他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與願景 (2010)。總統府委託研究 (編號OOP-FB-098-002)。取自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192
    文建會(2010)。臺灣文化創意產業整體發展概況。取自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網http://www.cci.org.tw/cci/cci/market_detail.php?c=193&sn=4302
    文建會 (2004)。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 創意藝術產業先期規劃報告。取自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網http://www.cci.org.tw/cci/cci/market_detail.php?c=193&sn=3750
    李萬康 (2005)。藝術市場學概論。【Apabi Reader 版】。取自http://cec.lib.apabi.com/List.asp?lang=big5
    曹誠淵 (2010年11月16日)。趕赴加拿大表演藝術交流會【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b0fe50100mts7.html
    經濟部、新聞局、文建會 (2010)。創意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行動計畫98—102年(核定本)。取自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網http://cci.culture.tw/cci/cci/law_detail.php?sn=3838
    本‧卡梅隆 (2010)。表演藝術真正魅力之所在【影片資料】。取自 TED官方網站:http://www.ted.com/talks/lang/en/ben_cameron_tedxyyc.html

    二、外文資料

    Jeff HEINRICH (2010, November 18).Networking is highlight of performing arts fair CINARS. The Montreal Gazette. Retrieved from http://www.montrealgazette.com/
    Kyoko Yoshida (2010). Presenter Interview-CINARS, over a quarter of a century. The vision and accomplishments of founder Alain Paré. Retrieved from Japan Performing Arts Network Japan http://www.performingarts.jp/E/pre_interview/1005/1.html
    Performing arts agents to visit Asia (2006). The Montreal Gazette. Retrieved from http://www.canadacouncil.ca/news/releases/2006/tx128049806023194745.htm
    On stage at LIVE! Singapore (2011). Retrieved from
    http://www.arup.com/News/2011_06_June/11_06_11_On_stage_at_LIVE_Singapore_2011.aspx
    Vasey, J. (1998). Concert Tour Production Management. USA: Elsevier.

    三、網站

    2009年YouGov民意調查 http://www.egovmonitor.com/node/27344
    Assembly官方網站 http://assemblyfestival.com/
    CINARS官方網站 http://www.cinars.org/
    Live! Singapore官方網站 http://www.live-singapore.com.sg/
    臺北藝術推廣協會官方網站 http://www.taf.org.tw/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官方網站 http://www.cca.gov.tw/
    表演藝術聯盟官方網站 http://www.paap.org.tw/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官方網站 http://www.paperwindmill.com.tw/
    華山藝術生活節官方網站 http://www.hlaf.com.tw/
    愛丁堡藝穗節官方網站 http://www.edfringe.co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