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試圖以老莊思想為中心,以「女性主義」視點切入道家思想中做詮釋,故內文每章先簡介西方女性主義的基本概念,再以《老子》及《莊子》為文本,重新詮釋其中的女性思維的可能,並試著將分析結果應用至臺灣現代社會,期許能進一步促進兩性在意識思維上的平等,達成兩性互補的和諧社會。
第一章<緒論>:此章為本論文的寫作背景探討,分為四節: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二章<以女性主義陰性書寫詮釋老子>:此章著重在人如何看待自己。第一節點出陰性特質的重要性及陰性書寫的可能,強調女性應重視自己的身體以及自我內心的思考;第二節則是研究《老子》是否具有陰性書寫的可能,以及《老子》書中陰性書寫的特質,呈現出老子的陰柔美,提醒我們面對自我時陰性思考的重要性。
第三章<以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視點詮釋莊子>:本章著重在人際關係相處上。第一節介紹關懷倫理學的理論,旨在點出道德發展並非只能以理性思考的成熟度為準則,感性關懷亦是不同的道德發展的可能;第二節則指出《莊子》書中可歸納出感性道德的三個階段,並且將其與吉力根關懷倫理學的道德三階段相較,指出兩者的異同。
第四章<以生態女性主義視點詮釋老莊>:本章著重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第一節簡介生態女性主義的發展、內涵與流派,旨在將人類對自然的壓迫與歷史上男性對女性的壓迫連結,喚起人們對於被壓迫者的尊重;第二節則是兼論老莊,由於老莊思想中對於自然皆相當重視,本論文試圖找出其自然觀具有女性特質的部份,以此與生態女性主義相呼應。
第五章<老莊思想對女性主義生命倫理學的啟示>:本章在談人與天(命)的關係上,特別著重於老莊對於現代生死學的應用層面。第一節概述女性主義生命倫理學,對於生命倫理的問題,女性學者提出對「生育」和「臨終關懷」的重視;第二、三節同樣兼論老莊,老莊對於生命倫理皆有其精采論述,然重心不同,《老子》書中多談「生」,《莊子》書中對「死」的關注最引人注意,因此筆者將其區分為兩節,各自呈現其中的觀點,以及對於女性主義所關注的現代生育問題、臨終關懷議題的應用。
第六章<結論>:回顧本論文的研究歷程,總結各章之間的發展關係,呈現出老莊思想中所具有的女性主義特質,並指出本論文的限制與展望。
參考書目
壹、 專書
一、 古籍文獻(依照時代先後排列)
(魏)王弼注,(清)紀昀校訂,《老子道德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1990年。
(魏)王弼注,(唐)孔穎達正義,(清)阮元校勘,《周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初版14刷。
(晉)郭象註,《莊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四版。
(梁)劉勰撰,《文心雕龍》,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宋)呂祖謙重校正,《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經》,臺北:廣文書局,1960年,一版。
(宋)呂恵卿撰,湯君集校,《莊子義集校》,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初版。
二、 老莊思想(依姓氏筆劃順序)
王邦雄《莊子道》,臺北:漢藝色研出版社,1997年,初版四刷。
王邦雄《走在莊子逍遙的路上》,臺北:商務印書館,2004年。
王煜《老莊思想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二刷。
王澤應《自然與道德──道家倫理道德精粹》,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牟鍾鑒、胡孚琛、王葆玹《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濟南:齊魯書社,1993年二刷。
李漁叔註譯《墨子今註今譯》,臺北:商務印書館,1976年,二版。
吳汝鈞《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林師安梧譯著《新譯老子道德經》,臺北:讀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師安梧《新道家與治療學─老子的智慧》,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林師安梧《道的錯置:中國政治思想的根本困結》,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年。
林師安梧《人文學方法論:詮釋的存有學探源》,臺北:讀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陳奇猷校註《韓非子集釋》,臺北:河洛出版社,1974年,一版。
陳鼓應《老莊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郭正宜《道家、道教環境論述新探》,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8年。
郭慶藩輯《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1980年。
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3年十八刷。
賀璋瑢《兩性關係本乎陰陽──先秦儒家、道家經典中的性別意識研究》,成都: 巴蜀書社,2006年。
趙有聲、劉明華、張立偉《生死‧享樂‧自由-道家和道教的關係及人生理想》,臺北:雲龍出版社,1991年。
葉海煙《老莊哲學新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葉舒憲《老子與神話》,長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葉舒憲《神話:原型批評》長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
葛榮晉主編《道家文化與現代文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初版二刷。
錢穆《莊老通辨》,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蕭兵、葉舒憲《老子的文化解讀-性與神話學之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二刷
蕭振邦《深層自然主義──《莊子》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2009年。
三、 女性主義
Freud, S.(1979)/林克明譯《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臺北:志文出版社。(原著 作出版日期:1902年)
方剛、羅蔚主編《社會性別與生態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
呂秀蓮《新女性主義》,臺北:前衛出版社,1990年。
蕭巍《女性主義倫理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蕭巍《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何春蕤《豪爽女人》,臺北:皇冠文化有限公司,1994年。
何春蕤《好色女人》,臺北:元尊文化公司,1998年。
克瑞斯汀‧絲維斯特原著,余瀟楓、潘一禾、郭夏娟譯《女性主義與後現代國際關係》,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珍‧貝克‧密勒著,鄭至慧、黃毓秀、葉安安、顧效齡譯,《女性新心理學》,臺北:婦女新知基金會出版部,1991年。
張京媛主編《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張妙清、葉漢明、郭佩蘭《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臺北:稻鄉出版社,1997年
奧修著,沈文玉譯《女性意識──女性特質的慶祝與提醒》,臺北:生命潛能出版社,2005年。
維金尼亞.吳爾芙著,張秀亞譯《自己的房間》,臺北:天培文化出版社,2000年。
劉亞蘭《平等與差異──漫遊女性主義》,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
羅思瑪莉‧佟恩原著,刁筱華譯《女性主義思潮》,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臺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四、 其他
三浦藤作,張宗元、林科棠譯《中國倫理學史》,臺北:商務印書館,1964年。
方志華《關懷倫理學與教育》,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尼采著,余鴻榮譯《歡悅的智慧》,臺北:志文出版社,1982年
吳怡《中國哲學的生命和方法》,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1年。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臺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
沈銘賢主編《生命倫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臺北:商務印書館,1977年。
紐則誠、趙可式、胡文郁《生死學》,臺北:空中大學出版中心,2001年
格里芬編,王成兵譯:《後現代精神》(Spirituality and Society:Postmodern Visions),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尉遲淦主編《生死學概論》,<生命倫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張少康、劉三富《中國文學批評發展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增訂本下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臺一版四刷。
鄔昆如《倫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傅偉勳《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初版,1996年五版四刷
傅偉勳《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楊冠政:《環境教育》,臺北:明文出版社,1997年。
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79年。
貳、 論文期刊
一、 學位論文(依出版先後順序排列)
吳翌菁<Carol Gilligan女性倫理學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何煦<中西文化比較視野下的生態女性主義研究>,南京理工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碩士論文,2007年。
二、 期刊論文、評論(依發表先後順序排列)
顏崑陽<莊子「人間世」所蘊含的處世哲學>,《今日中國》,臺北,1972年1月第九卷。
黃維潤<莊子哲學中的我>,《哲學與文化月刊》,臺北:1978年第五卷第九期。
蕭嫣嫣<我書故我在──論西蘇的陰性書寫>,《中外文學》,臺北:1996年4月第24卷第11期。
蕭巍<尋找那半邊──薩拉‧拉迪克的母性思考>,北京: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劉千美<在重立差異的藝術語言裡尋覓女性的蹤跡>,《女性與哲學──哲學雜誌叢書第三十三期》,臺北:業強出版社,2000年。
劉笑敢<關於《老子》之雌性比喻的詮釋問題>,《中國文哲研究集刊》,臺北:2003年9月。
張妮妮<麥茜特和生態女性主義──女性視角的生態智慧>,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七八月。
余小調<中國古文字中的生殖崇拜與《老子》中的雌性喻詞>,《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南昌:2006年6月第19卷
吳瑾菁<樸素人道主義的歷史追問──關於老子「慈」範疇的倫理思考>,《倫理學研究》,南昌:2007年5月第3期。
李雪利<別當直升機父母>,《天下雜誌》368期,2007。
方志華<從女性主義關懷倫理學重新詮釋傳統經典之意識轉化探究>,《初等教育學刊》,臺北:2007年8月。
李建珊、趙媛媛<生態女性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自然辯證法研究》,北京:2008年第2期
王邦雄<莊子系列(二)-齊物論>,《鵝湖月刊》,臺北:第18卷第7期。
三、引用網址
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5&id=7251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9%B2%E7%89%A9%E5%A5%B3&variant=zh-tw。
www.riccibase.com/docfile/en02.htm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203/78/1zx4h.html
http://culture.163.com/06/0428/13/2FQ4JJRV00280024.html
http://www.wretch.cc/blog/chianghsun/14924798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202+112010030600134,00.html
http://www.womenclinic.com.tw/news/news-41.htm。
http://www.midwifery.org.tw/modules/Content/Content.php?cid=2。
http://www.children.org.tw/news.php?id=2257&typeid=29&offset=10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r/9/today-life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