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芸菁
論文名稱: 社區經營可持續旅遊及解說之探討
指導教授: 王順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3
中文關鍵詞: 可持續旅遊社區解說社區意識環境意識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2下載:5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世界各地積極發展可持續旅遊的初衷,是在保育生物的多樣性、各地傳統文化的多樣性,以及維護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經營。本研究為瞭解社區內經營解說情況為何,訂定目標如下:
    1、社區解說在可持續旅遊地區的解說建構方式?
    2、可持續旅遊地區的社區運作歷程及所產生的環境意識及社區意識 為何?
    3、透過社區解說之後,遊客接受於哪些關於社區和環境方面的意涵?

    本研究採用參與觀察社區、遊客發放問卷、解說員深度訪談與社區相關文件蒐集以獲得研究資料。以質性研究為主要分析方式,而獲得研究結論如下:
    1、本研究的三個經營可持續旅遊的社區,因為在社區凝聚過程中,所發生的事件不同,如:關心弱勢,強調發展當地特色的產業;環境抗爭保護家園及921地震重建家園,使得他們所產生的環境意識及社區意識不同,也影響他們的解說。
    2、社區解說培訓機制完善,利於傳遞解說內容給遊客;社區解說的傳達方式透過解說員彼此間的交流、與解說員的在地經驗結合,構成生動的解說。
    3、透過三個社區的解說,解說內容的豐富度、解說的方式不同,也使得遊客對社區的社區意識及環境意識瞭解、反應不同。

    關鍵詞:可持續旅遊、社區、解說、社區意識、環境意識

    內容目次 摘要 I 內容目次 III 表目次 V 圖目次 V 第 一 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背景與目的 1 第二節 名詞界定 5 第 二 章 文獻回顧 8 第一節 旅遊發展與社區旅遊 8 第二節 解說服務 25 第三節 凝聚社區意識與環境意識 37 第 三 章 研究方法 50 第一節 研究問題 5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2 第三節 資料的蒐集 54 第四節 資料分析 62 第五節 研究流程 64 第六節 研究推論限制 69 第 四 章 社區解說觀察結果與討論 71 第一節 社區、遊客的背景 71 第二節 社區解說運作 81 第三節 深刻體會的社區解說 99 第四節 社區解說培訓、可持續力 126 第 五 章 結論與建議 13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7 參 考 文 獻 149 附錄一 檔案文件資料表 154 附錄二 社區問卷 164 附錄三 社區之遊客問卷分析 174 附錄四 社區解說培訓課程 184 附錄五 遊客開放填答資料 191 表目次 表2-3 社區意識之定義 37 表3-1 先驅研究之美濃、桃米、珍珠三社區現況概略 51 表3-2 實地體驗與觀察時間表 54 表3-3 解說員及其背景 57 表4-1 遊客對珍珠社區解說之滿意度 91 表4-2 遊客再來珍珠社區旅遊意願 91 表4-3 美濃社區解說滿意度 92 表4-4 遊客再來美濃社區旅遊意願 92 表4-5 遊客對桃米解說之滿意度 94 表4-6 遊客再來桃米社區旅遊意願 94 表4-7 遊客對珍珠社區之社區意識認識 100 表4-8 遊客對珍珠社區之環境意識認識 100 表4-9 遊客對美濃社區之社區意識認識 106 表4-10 遊客對美濃社區之環境意識認識 109 表4-11 遊客對桃米社區之社區意識認識 118 表4-12 遊客對桃米社區之環境意識認識 120 圖目次 圖2-1 可持續旅遊理念圖 14 圖2-2 環境、社會和經濟之可持續概念演進 20 圖2-3 環境傳播、教育與解說專業之關係 26 圖2-4 環境認知、意識、運動的因果架構 46 圖2-5 生態旅遊之意涵 51 圖2-6 生態觀光、旅遊、保育關連性 52 圖3-1 問卷「解說活動」部份概念圖(參見附錄二) 65 圖3-3 資料分析、詮釋概念圖 72 圖4-1 稻草面具 89 圖4-2 稻草紀念物 89 圖4-3 稻草彩繪面具 90 圖4-4 稻草畫 90 圖5-1 可持續旅遊社區經營之解說服務建立流程 148

    參 考 文 獻
    中文部分
    王之佳、柯金良譯(1992)。我們共同的未來。台北:台灣地球日出版社。原著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1987).Our Common Fu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育群(1996)。生態觀光-國際發展現況。戶外遊憩研究,9(4):19-30。
    王俊秀(1999)。全球變遷與變遷全球-環境社會學的視野。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王鑫、曹正偉(1996)。觀光區的自我毀滅理論與永續發展。八十五年度永續觀光研討會論文集,觀光局,台北。
    文建會(1996)。社區總體營造執行情形說帖。未出版。
    江進富(2004)。遊客對關渡自然公園親蟹觀察區戶外解說牌成效之評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交通部觀光局(2002)。觀光政策白皮書。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宋念謙(1997)。都市居民社區意識與景觀管理維護態度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黎明住宅社區為例。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嘉泓(1999)。我國鄉村社區發展之研究-以山美及蓮潭社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永展(1996)。社區環境之永續發展。社區發展季刊,77:33-40。
    李永展(1999)。社區、永續性及城鄉發展。見於永續發展-大地反撲的省思,台北:巨流出版社。
    李永展(2004)。環境與本土建築之整合。環境教育研究,2(1):1-34。台北: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
    李素馨(1996)。觀光新紀元-永續發展的選擇。戶外遊憩研究,9(4):1-17。
    邱昌泰、陳欽春(2001)。台灣實踐社區主義的陷阱與願景:從「抗爭型」到「自覺型」社區。行政暨政策學報,3:1-43。
    邱美蘭(2003)。桃米里生態教育及社區生態意識之變革。社區生態教育實務參考教材彙編(一),南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林瑞欽(1995)。「社區意識」凝聚之道。社會福利,118:8-17。
    社區發展季刊(1995)。社區發展序,社區發展季刊。69:1-2。
    吳忠宏譯(2000)。21世紀的解說趨勢-解說自然與文化的15項指導原則。台北:品度。Larry Beck & Ted Cable(1998)原著,Interpret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 Fifteen guiding principles for interpreting nature and culture.
    吳忠宏(2003)。社區解說專業之建立。社區生態教育實務參考教材彙編(一),南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吳珮雯(2002)。高雄市居民社區意識、社區參與及對社區發展協會滿意度之關係研究。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
    侯錦雄、宋念謙(1998)。台中市黎明住宅社區居民社區意識之研究。建築學報,24:51-65。
    埔里鎮公所(1994)。埔里采風。南投縣:埔里鎮。
    宮崎清撰、黃淑芬譯(1997)。傳統性工藝品產業與地域振興。台灣省鄉鎮社區總體營造座談會暨實踐營:社區總體營造論文集,台灣省手工業研究所。
    徐 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正中書局。
    徐 震(1986)。社區發展-方法與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晏涵文、劉潔心(1991)。台灣地區高級職業學校環境教育現況調查研究-學生之環境知識、態度、行為意向及需求調查。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植原 彰著、邵明忠譯(1999)。環境教育-就從老師做起吧!。台北:稻田。
    陳怡如(2000)。社區成人教育活動參與及其社區意識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其南(1998)。社區營造與文化產業發展。台灣手工業,55:4-9。
    陳章波(2001)。海島生態旅遊的展望。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
    曹建文(2002)。社區成人教育及組織策略介入社區組織運作之行動研究-以嘉義市西區劉厝社區發展協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2004)。打造生態家園的故事,2004年11月22日,取自http://www.taomi.org.tw/05_1.php?ed_id=16。
    黃文華(2003)。金門島居民環境意識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政傑(1988)。台灣地區國小、高中、大學生環境意識之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張明洵、林玥秀(1992)。解說概論。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
    張明洵、林玥秀(2002)。解說概論 Introduction to interpretation。台北:揚智文化。
    楊冠政(1993)。環境素養。環境教育季刊,19:2-14。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靳知勤(1994)。環境知識、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環境教育季刊,21:47-59。
    詹雪梅(2003)。永樂社區發展協會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之參與學習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祈賢(1996)。社區意識與社區發展。社會福利,124:21-26。
    蔡慧敏 (2001)。環境教育之發展與環境教育機會序列。2001年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94-98頁。
    蕭新煌(1998)。環境認知、環境意識與環境行動關係。見於幼華(主編) 環境與人:環境保護篇,434-459。台北:遠流出版社。

    英文部分
    Boo, E. (1993). Ecotourism Planning for Protected Areas. Ecotourism: A guide for planners & managers. North Bennington, Vermont: The Ecotourism Society.
    Doolittle, R. J. & MacDonald, D. (1978). Communication and a Sense of Community in a Metropolitan Neighborhood: A factor analytic examination.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26(3), 2-7.
    Douglas, M. Knudson, Ted, T. Cable& Larry, Beck (2003).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State College, PA.
    Eagle, P. F. J., Brown, M. E. & Tao, T. C. (2001).Guidelines for Tourism in Parks and Protected Areas of East Asia. Gland, Switzerland & Cambridge, UK: IUCN.
    Fennell, D. A. & Eagles, P. F. J. (1990). Ecotourism in Costa Rica: A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8, 23-24.
    FNNPE, Federation of Nature and National Parks of Europe. (1993). Loving then to death? Sustainable tourism in Europe’s nature and national parks. Eupen, Belgium: FNNPE.
    Ham, S., H. (1992). 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A practical guide for people with big ideas and small budgets. Colorado: North America Press.
    Hamilton E. (1992). Adult Education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Hines, J. M., Hungerford, H. R., & Tomera, A. N. (1986/87).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 A meta- analysi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2), 1-8.
    Honey, M. (1999). Eco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o owns paradise. Island Press. Washington, D.C., U.S.A.
    IUCN (2001). Guidelines for Tourism in Parks and Protected Areas of East Asia. IUCN, Gland, 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 UK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Waterloo, Ontario, Canada.
    Jacobson, S. K. (1999).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Conservation Professionals. Washington: Island Press.
    James, B. Lewis(2001).Self-development Rural Tourism: A method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Essential Reading in Tourism, recre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 Linking 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Edited by Stephen F. McCool & R. Neil Moisey. New York : CABI Pub.
    Jeffrey, A. Walsh, Ute, Jamrozy & Steven, W. Burr(2001). Sense of Place as a Component of Sustainable Tourism Marketing. Essential Reading in Tourism, recre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 Linking 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Edited by Stephen F. McCool & R. Neil Moisey. New York : CABI Pub.
    Judith, L. Meyer(2001). Nature Preservation, Sense of Place and Sustainable Tourism: Can the ‘Yellowstone Stone’ Survive?. Essential Reading in Tourism, recre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 Linking 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Edited by Stephen F. McCool & R. Neil Moisey. New York : CABI Pub.
    Jurin, R. R., Danter, K. J. & Roush, Jr. D. E.(2000).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principles for natural resource managers,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MA: Pearson Custom Publishing.
    Katerina, Horochowski and Neil, R. Moisey(2001). Sustainable Tourism:The effect of local participation in Hondura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Essential Reading in Tourism, recre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 Linking 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Edited by Stephen F. McCool & R. Neil Moisey. New York : CABI Pub.
    McMillan, D. W. & Chavis, D. M.. (1986). A Definition and Theory.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14), 6-23.
    Palmer, J. A. (1998).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Theory, practice, progress and promise. New York: Routledge.
    Regnier, K., Gross, M. & Zimmerman, R. (1992). The Interpreters Guidebook. Wisconsin: UW-SP foundation press.
    Ross, E. Mitchell(2001). Community Perspectives in Sustainable Tourism: Lessons from Peru. Essential Reading in Tourism, recre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 Linking 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Edited by Stephen F. McCool & R. Neil Moisey. New York : CABI Pub.
    Tilden, Freeman. (1977). 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 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UNESCO. (1977). First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inal Report, Tbilisi, USSR. Paris: UNESCO.
    Veverka, J. A.(1994). Interpretive Master Planning. Montana: Falcon Press Publishing Co., Inc.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