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雨蓁
Wu, Wu-Chen
論文名稱: 練習式數位教材對等值分數學習之影響
The Effects of Practice E-learning Material on Sixth Graders’ Learning of Equivalent Fraction Concepts
指導教授: 邱貴發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資訊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1
中文關鍵詞: 等值分數練習數位教材
英文關鍵詞: Equivalent fraction, Practice, e-learning material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81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0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於檢視國小六年級生利用等值分數數位練習教材的學習成效以及他們對數位教材之態度。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學過等值分數概念之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參與者,實驗組共23位學生使用數位教材練習等值分數,控制組共21位學生採用紙本練習。以前、後測量測學生的學習成效;以問卷調查學生對於數位教材的態度。研究顯示,學生以數位教材練習之實驗組的學習成效達顯著並且優於紙本練習之控制組學生,使用數位教材練習的學生在問卷上的學習態度四點量表平均值為3.2,表示學生對數位教材的滿意度持正向看法。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practice e-learning materials on six graders’ learning of equivalent fractions and to understand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practice e-learning materials. A pretest-posttest between-group quasi-experiment was administere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s 23 students who use e-learning materials to practice equivalent fraction concep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s 21 students who use paper materials to practice the same equivalent fraction concep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udents using practice e-learning materials have better achievement than those who used paper practice materials. Experimental group's students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practice-based e-learning materials.

    附表目錄 iv 附圖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限制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3 第一節 數學等值分數學習 3 第二節 數位教材之相關研究 5 第三節 數位練習 8 第四節 結論 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3 第一節 研究歷程 13 第二節 研究設計 1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1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16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22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23 第一節 學習成就結果分析 23 第二節 態度問卷結果分析 24 第三節 討論 2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9 第一節 結論 29 第二節 建議 30 參考文獻 32 附錄一 前測 測驗卷 36 附錄二 後測 測驗卷 40 附錄三 紙本示例卷 45 附錄四 學生態度問卷 61

    方威傑(2010)。測驗效果:學習遷移的促進(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台北市。

    王詩惠 (2012)。我國2007~2011年數位學習相關研究所碩士論文研究議題與趨勢之內容分析(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100FGU05395008)

    江玉玲 (2010)。數學虛擬教具對等值分數概念學習的影響(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098NTNU5395025)

    江毓鈞 (2012) 。運用Wiimote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在分數加減概念與運算之學習成效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100NPTT5284010)

    何榮桂 (1995)。練習式CAI選題策略之比較研究。師大學報,40,77-110。

    吳聲毅、李春雄 (2004)。數位教材製作一看就懂。台北:金禾資訊出版社。

    呂玉琴(1991)國小學生的分數概念: 1 2 vs 2 4 。國民教育,31(11,12),10-15。
    林君諭 (2011)。我國2001-2010年數位學習博碩士論文之書目計量分析(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099NTU05448013)

    林芝彤 (2014)。情境式醫學華語數位教材設計之觀感研究—以日籍在台醫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林亭妤 (2012) 。運用多元表徵進行國小五年級學童等值分數補救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100NPTT5476016)

    林俊佑 (2004)。行動學習環境練習系統之設計與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092NTNU0395024)

    洪素敏 (2003)。國小五年級學童分數迷思概念補救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092NCYU0480001)

    洪榮昭、劉明洲 (1992)。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臺北:師大書苑。
    孫培真 (2004)。數位教材製作。台北:金禾資訊出版社。

    張守端 (2010)。電腦多媒體應用於國小數學科教學效益之探究─以國小五年級等值分數概念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094NTCTC480004)

    張春興(2012)。現代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教育部 (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16年02月01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index.php。

    陳永偉 (2013)。遊戲策略對等值分數學習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101NTNU5395002)

    陳宜萍 (2013)。遊戲式數位練習對數學多步驟解題之影響研究:以國小數與量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101NHCT5395006)

    陳明溥 (2005)。數位教材品質評鑑之分析與探討。教學與媒體科技,74,55-69。

    陳祐禎 (2013)。遊戲情境對國小學生分數學習的影響(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101NTNU5395012)

    彭海燕 (1997)。國小學童等值分數概念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彭盛淵 (2010)。資訊融入國小數學科教學效益之探究─以康軒版國小五年級等值分數單元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098NTCT1480013)

    黃彥齊 (2012)。運用虛擬教具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等值分數表徵轉換教學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100NTNT5284013)

    廖婉如 (2009)。我國1998至2007年數位學習期刊論文及其引用文獻分析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097NTU05447008)

    蕭登仲 (2001)。國小五年級學生在動態多重表徵視窗環境下學習等值分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蕭煒彤 (2013)。臺灣數位學習發展之趨勢-以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101NTUS5395019)

    賴緯濤 (2009)。整數四則計算練習網站的設計與應用(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097NPTT5476014)

    顏全朗 (2012)。以平板電腦為輔助教學工具融入等值分數單元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等值分數的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 統編號 102NTNT1480016)

    顏晴榮 (2006)。從學習論談數位教材設計的考量。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9(4),10-18。
    魏立欣譯 (2004)。教育科技融入教學(原作者:M.D. Roblyer)。臺北:高等教育文化。

    Alessi, S. M., Trollip, S. R., & Alessi, S. M. (2001).Multimedia for
       learning: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Arla Westenskow. (2012).Equivalent Fraction Learning Trajectories for
       Students with Mathe. Utah State University Digital Commons@ USU.

    Booth. L. R.、林麗惠整理(1987)。分數的學習困難。科學教育月刊,100,8-16。

    Criswell, E. L. (1989). The design of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NY:Macmillan.

    Hung J. L. (2012).Trends of e-learning research from 2000 to 2008: Use
       of text mining and bibliometrics [Monograph].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3(1), 5-16.

    Jigyel, K., & Afamasaga-Fuata’i, K. (2007).Students’ conceptions of
       models of fractions and equivalence. Aust. Math. Teach. 63(4),
    17-25

    Karpicke, J. D., & Roediger III, H. L. (2007). Expanding retrieval .
    practice promotes short-term retention, but equally spaced
    retrieval enhances long-term reten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33(4), 704.

    Monica Wong & David Evans. (2011).Assess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Fraction Equivalence. Proceeding: Fourth East Asia Reg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EARCOME4).

    Noordin, N., Razak, F., Dollah, R. and Alias, R. (2012). Identifying
       Equivalent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of a Fraction & a Whole: A
       Problem for 13-year Olds in Malaysia.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42, pp.106-116.

    Suh, J. M., Moyer, P. S., & Heo, H.-J. (2005).Examining technology uses
       in the classroom: Developing fraction sense using virtual
       manipulative concept tutorials. The Journal of Interactive Online
       Learning, 3(4), 1-22.

    Steen, K., Brooks, D., & Lyon, T. (2006).The impact of virtual
    manipulative on first grade geometry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
    Journal of Computer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eaching,25(4),373-391.

    Torbeyns, J., Schneider, M., Xin, Z. and Siegler, R. (2015). Bridging the
       gap: Fraction understanding is central to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in students from three different continents.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37, pp.5-1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