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肅衡
YANG SHU HAN
論文名稱: 唐代文人詞之研究
指導教授: 邱燮友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畢業學年度: 8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90
中文關鍵詞: 唐代詩詞曲子詞文人詞詞體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就詞體的發展而言,唐代詞處於雛形的階段,所以在詞史或文學史上,唐詞一向為學者所漠視,尤其清末敦煌文物出土以來,頗多研究敦煌曲子詞的專門著作或是單篇論文,然而反觀唐代詞體另一系統—文人詞,卻是鮮為學林所重,因此筆者以《唐代文人詞之研究》為題,希望對唐詞的研究能有所貢獻。第一章論述詞體起源的時代背景,第一、二、三節以史的角度略說唐代影響詞體產生最重要的外緣因素,包括了政治制度、經濟環境、音樂文化。就文體內緣來說,詞有起於近體詩,起於樂府,起於新樂,起於敦煌曲子詞,起於酒令著辭,如白居易詩自注「拋打曲有調笑」等說法,其實這眾多的說法,皆指向了同一文化母體的溯源,那就是唐代的燕樂。至於唐代文人詞的詞家大多擔任過官職,更有不少是唐代的進士階級,以108位詞家而言,就有45位進士,可見作者大部分是當時具有知名度的人物,這與敦煌曲子詞作者率皆為無名氏有天壤之別,依其類型可分成「詩客文人系統」「宮廷詞人系統」「花間集風格系統」「女性詞人系統」以及「生平未詳系統」五類。第三章主要是探討文人詞的形式意義問題,第一節主要探討詞的定義以及詞的別名,既然詞的起源包括了樂府、近體詩、新樂、敦煌曲子詞,那麼「詩餘」「樂府」「長短句」「曲子詞」各名稱,顯然不必強加以推翻否定之,不過筆者也認為詞的名稱還是以曲子詞最好,因為「曲子詞」兼顧音樂性以及歌辭性;第二節專論文人詞的形式,一般而言可以歸納成「齊言體」「長短句」兩種,以時代而言,晚唐以後長短句漸漸盛行,以詞人而言,溫庭筠正是晚唐轉型階段最重要的詞家;第三節探討詞調的來源,共有「源於胡樂、民歌」「源於舞曲」「源於酒令著辭」「源於樂府」「摘自大曲、法曲」「以古詩句得名(長相思)」「摘取詞中幾個字為名」「唐人自創曲調」「詞的題目既是詞牌」等等。第四章,第五章最主要是對文人詞的主題內容加以分析,筆者共得「詠物」「愛情閨思」「離別羈旅」「人生感懷」「社會寫實」「邊塞行役」「山水風景」「詠史」「隱逸」九類。詠物詞因為〈楊柳枝〉詞調的流行,遂以詠柳為主;愛情閨怨則幾乎是文人喜愛的題材,其中不乏詞人個人愛情的寄託,也有詞人以男性而代作閨閣之音,表現了特殊的文化現象。至於離別羈旅之思,其中又不乏感士不遇之哀,基本上以上三種主題內容就佔了文人詞的泰半。不過文人詞在「社會寫實」「邊塞行役」「人生感懷」的主題上,也正實踐了寫實主義的精神,這可能受到中唐新樂府運動風氣的影響甚深。第六章、第七章是本篇論文藝術技巧論的部分,第六章探討意象,筆者主要參考西洋文學批評中的「意象」說,以配合統計法、歸納法的運用,分別列出了「天體」「氣候」「山川」「鳥類」「花朵」「林木」等類型;在第三節,筆者又以學者提供的方法探討意象的使用技巧,分別有「意象的並列」「意象的對照」「意象的綰合」「意象的疊加」「意象本質的錯綜」「意象的特寫」六種,證明了文人詞在技巧的卓越成就。第七章筆者專門探討文人詞的修辭運用,筆者依照修辭學家的理論、方法,以之分析文人詞的原始資料,提出了使用率最普遍的五種修辭方法:「對偶」「譬喻」「擬人」「夸飾」「借代」。第八章結論,筆者根據前七章的研究考察,整理出唐代文人詞在文學史的地位與價值,並且證明了唐代士大夫與民間交互影響的文學規律。

    第一章 緒論 1第一節 研究動機 1第二節 研究範圍 3第三節 研究方法 5第二章 詞體產生之時代背景 8第一節 政治制度之影響 8一、結束了世族社會 8二、皇帝的態度與提倡文藝娛樂 9三、唐代外交的廣泛 10第二節 商業經濟之醞釀 11一、筵飲之風 12二、妓女文化的興起 12第三節 音樂文藝之形成 13一、音樂機構的設立 13二、音樂的流行與素養的提高 14第四節 文人詞之起源 14一、詞起於《詩經》 15二、起於樂府 15三、詞起源於唐代近體詩 16四、詞源於新樂 18五、敦煌曲與詞之起源 19六、詞起源於唐代酒令 21七、詞體起源之商榷 23第五節 詞家之探述 30一、詩客文人系統 30二、宮廷詞人系統 34三、花間集詞人系統 35四、女性詞人系統 37五、生平未詳系統 37第三章 文人詞之形式 38第一節 詞的定義與別稱 38一、詞的定義 38二、詞的別名 39第二節 詞調之形式 43一、文人運用調名之情形 43二、詞調之形式 48第三節 詞調之溯源 53一、源於樂曲 54二、源於舞曲 61三、源於酒令著辭 63四、源於樂府 67五、摘自大曲、法曲 71六、以古詩句得名 76七、摘取詞中幾個字為名 78八、唐人自創曲調 79九、詞的題目既是詞牌 89十、其他 92第四章 文人詞之主題(上) 96第一節 詠物 97一、詠柳 98二、詠花 108三、詠飛禽 115四、詠天體山川 117五、詠物品 119六、詠植物 122七、賦愁 125第二節 愛情閨思 125一、愛情 125二、閨怨 133三、伎情 140第三節 離別羈旅 143一、離情 144二、羈旅之思 149第四節 人生感懷 153一、生命短暫與渺小 154二、及時行樂的情調 155三、感嘆人心險惡 156四、聲無哀樂之論 157第五章 文人詞之主題(下) 159第一節 社會寫實 159一、反映政治 159二、唐代社會生活 162三、唐代節日與習俗 168第二節 邊塞行役 176一、征婦征夫的邊情 177二、戰亂的記載 181三、對戰爭與兵役的批判 183第三節 山水風景 185一、描寫江南風景 185二、描寫江河風光 188三、描寫海潮 190第四節 詠史 191一、對古代帝王的批判 192二、歌詠古代女子 193三、歌詠皇后嬪妃 196第五節 隱逸 198一、漁夫的閒適 198二、官場失意的思隱 200三、寺院閒適生活的禮讚 201四、對遊仙的渴望 201第六章 文人詞意象之探討 205第一節 意象概說 205一、中國傳統「意象」說 205二、西方意象說 206三、近代漢學家之「意象」說 207四、意象定義 209第二節 意象類型和象徵 209一、天體類意象 210二、氣候類意象 215三、山川類意象 218四、鳥類意象 221五、花的意象 225五、樹木的意象 229六、草類的意象 233第三節 意象的浮現方法 235一、意象的並列 235二、意象的對照 238三、意象的綰合 240四、意象的疊加 242五、意象本質的錯綜交替 243六、意象的突出與特寫 245第七章 文人詞修辭之運用 249第一節 對偶 250一、句中對偶 250二、單句對偶 253三、其他對偶法 257第二節 譬喻 258一、明喻法 258二、略喻法 261三、隱喻法 263四、博喻法 264第三節 擬人 265一、有生物的擬人 265二、無生物的擬人 266第四節 誇飾 268一、時間的誇飾 269二、空間的誇飾 269三、人情的誇飾 270四、物象的誇飾 270五、數量的誇飾 271第五節 借代 272一、以事物的特徵或標幟代替事物 272二、以事物所在所屬代替事物 273三、以事物的資料或工具代替事物 273四、部分和全體相代 274五、特定和普通相代 274第八章 結論 276參考書籍 279

    一、書籍類(1)史類《新校本新唐書》(台北 鼎文書局 民國78年12月5版)《新校本舊唐書》(台北 鼎文書局 民國78年12月5版)《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台灣 文鼎書局 民國79年7月10版)《新校本隋書》(台灣 鼎文出版社 民國79年7月6版)《新校本宋史》(台北 鼎文書局 民國77年11月3版)《新校本漢書》(台北 鼎文書局 民國75年10月6版)《新校本隋書》(台北 鼎文書局 民國78年7月6版)《新校本晉書》(台北 鼎文書局 民國79年6月7版)《新校本梁書》(台北 鼎文書局 民國79年7月6版)司馬光《資治通鑑》(台灣 大明王氏出版社 民國64年8月再版)謝保成著《中國隋唐五代政治史》(大陸 人民出版社 1994年4月1版)武金銘等人撰《中國五代經濟史》(大陸 人民出版社 1994年月初版)藏嶸、王宏凱著《中國隋唐五代習俗史》(大陸 人民出版社 1994年4月1)唐李肇著《新校唐國史補》(楊家駱編《四庫刊要》本 世界書局印行)岸邊成雄著 黃志炯 梁在平翻譯《唐代音樂史的研究》(台灣 中華書局 民62年10月初版)楊蔭瀏《中國音樂史稿》(台灣 丹青圖書公司 民國74年初版)王忠林等著《增訂中國文學史初稿》(台灣 福記出版社 民國72年初版)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灣 學生書局 民國81年9月3版)吳庚舜、董乃斌《唐代文學史》(大陸 人民出版社 1995年12月北京1版)章培恆、駱玉明編《中國文學史》(大陸 復旦大學出版社 )游國恩、王起、蕭滌非、季鎮淮、費振剛編《中國文學史》(大陸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63年7月北京1版)游國恩等人著《中國文學史》(台灣 五南出版社 民國79年11月初版)王易著《詞曲史》(台灣 廣文書局 民國49年出版)李正輝、李華豐著《中國古代詞史》(台灣 志一出版社 民國84年12月1版)劉子庚《詞史》(台灣 學生書局 民國71年8月3版)劉大杰著《校定本中國文學發展史》(台灣 華正書局 民國80年7月)李興盛《中國流人史》(大陸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6年3月1)鄭賓于《中國文學史》(大陸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年9月1版)李勤印、張建業著《中國詞曲史》(台灣 文津出版社 民國85年8月初版)羅香林《唐代文化史》(台灣 商務印書館 民國44年初版)王邦雄等人《中國哲學史》(台灣 國立空中大學出版 民國八十四年八月初)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台灣 丹青圖書公司 民國75年台一版)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中國文學理論史 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南北朝時期》(台灣 紅葉出版社 1993初版)(2)總集別集類元稹《元氏長慶集》(台灣 中華書局 民國55年3月1版)韓愈《韓昌黎文集校注》 河洛圖書公司 民國64年3月台初版)《全唐詩》(大陸 中華書局1960年4月第1版)張璋《全唐五代詞》(台灣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5年10月台1版)宋郭茂倩著《樂府詩集》(台灣 里仁書局 民國70年3月24日出版)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55年修訂本)胡雲翼《詞選》(台灣 昌文書局 民國42年12月初版)蕭繼宗箋評《花間集》(台灣學生書局 民國66年1月初版)唐李白著、瞿蛻園 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大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2月2刷)黃庭堅《山谷詩內集注》(台灣 學海出版社 民國68年10月初版)陳香編《台灣竹枝詞選集》(台灣 商務印書館 民國72年4月初版)清代 沈辰垣、王奕清編《御選歷代詩餘》(台灣 廣文書局 民國61年5月初版)李冬生注《張籍集注》(大陸 黃山書社出版社 1989年12月1版)韓愈《韓昌黎全集》(台灣 新興書局發行 民國45年2月初版)傅錫壬注譯《歷代樂府詩選析》(五南出版社 民國77年5月初版)唐駱賓王、清陳熙晉箋注《駱臨海集箋注》《唐人傳奇小說集》(《四部刊要》世界書局印行)蕭統《文選》(藝文印書館 民國80年12月12版)黃墨谷《唐宋詞選析》(大陸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11月1刷)白居易著《白居易集》(四部刊要本 台灣 漢京文化公司 民國73年3月20日初版)吳鋼、張天池《劉禹錫詩文集選注》(大陸 三秦出版社 1987年12月1版)無名氏《唐宋詞淺釋》(台灣 學海出版社 民國63年12月初版)陳弘治著《唐宋詞名作析評》(台灣 文津出版社 民國77年10月5版)曹植《曹植集校注》(大陸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4年6月1刷)楊勇《陶淵明集校箋》(台北正文書局 民國77年1月1日出版)龍榆生注《東坡樂府箋》(台灣 華正書局 民國69年2月初版)鮑照《鮑參軍集注》(木鐸出版社 民國72年2月初版)白牧編註《茶詩與茶詞》(台灣 常春樹書坊 民國73年12月出版)唐杜甫著 清仇兆鰲《杜詩詳注》(台灣里仁書局 民國69年7月)清沈德潛《古詩源箋注》(台灣 華正書局 民國81年10月初版)夏傳才《曹操集注》(大陸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6年5月1版)王國維《王觀堂先生全集》(台灣 文華出版社 民國57年3月初版)徐明霞點校 《盧照鄰集楊炯集》(台灣源流文化公司 民國72年4月初版)宋洪祖興注《楚辭補注》(台灣 大安出版社 民國84年6月出版)唐李白著、清王琦注《李太白集注》(台灣 新興書局 民國75年10月1版)葉楚傖主編、錢南揚註《元明清曲選》(台灣 正中書局 83年6月印行)唐圭璋著《唐宋詞簡釋》(台灣 宏業書局 民國72年4月出版)元好問《元好問全集》(大陸 山西人民出版社 民國1990年6月1版)逯欽立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台灣 學海出版社 民國80年2月再版)葛世奇、楊春鼎編著《歷代詠花詩詞三百首譯析》(吉林文史哲出版社 1992年9月1版)劉學鍇、余恕誠著《李商隱詩歌集解》(台灣 洪葉出版社 1992年10月1版)鄧廣銘著《稼軒詞編年箋注》(大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5月2刷)黃進德《唐五代詞選集》(大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2月1版)(3)經書類《孟子》(《十三經注疏》本 台灣 藝文印書館印行)《詩經》(《十三經注疏》本 台灣 藝文印書館印行)《論語》(《十三經注疏》本 台灣 藝文印書館印行)賴炎元註《韓詩外傳今註今譯》(台灣 商務印書館 民國61年9月初版)周振甫註譯《周易譯註》(台灣 五南圖書公司 民國84年6月2版)王弼著、侯秋東疏證《周易略例疏證》(台灣 嘉新水泥公司 民國65年4月初版)《宋本禮記鄭注》(台灣 鼎文書局 民國61年4月初版)賴炎元註《春秋繁露今註今譯》(台灣 商務印書館 民國73年5月初版)(4)詞話詩話類宋尤褒《全唐詩話》(《叢書集成初編》上海 商務印書館 民國26年12月初版)段成式《酉陽雜俎》(台灣 漢京文化公司 民國72年10月初版)李調元《雨村詞話》(唐圭璋編《詞話叢編》二冊 新文豐出版社 民國77年台版)王灼《碧雞漫志》(唐圭璋編《詞話叢編》二冊 新文豐出版社 民國77年台1)徐(金九)著、王百里箋訂《詞苑叢談》(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8年6月1出)顧炎武《原抄本日知錄》(明倫出版社 民國59年10月3版)五代王保定《唐摭言》(台灣 世界書局 四部刊要本)王應麟《困學記聞》(台灣 商務印書館 民國24年11月初版)宋嚴羽著 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台灣 里仁書局 民國76年4月初版)沈括著 楊家駱編《元刊夢溪筆談及新校注合刊》(鼎文書局 民國66年9月初)朱熹《朱子語類》(台灣 正中書局 民國71年6月出版)方成培《香研居詞塵》(《叢書集成初編》268冊 民國25年12月初)吳衡照《蓮子居詞話》(唐圭璋編《詞話叢編》 新文豐出版社 民國77年台1)張德瀛《詞徵》(唐圭璋編《詞話叢編》 新文豐出版社 民國77年台1版)朱彝尊《詞綜》(《文學叢書》本第二集 民國46年1月初版)沈義父《樂府指迷》(唐圭璋編《詞話叢編》二冊 新文豐出版社 民國77年台1版)胡仔《苕溪魚隱叢話》(台灣 長安出版社 民國67年12月初版)宋 王讜著《唐語林》(楊家駱編《四部刊要》本 世界書局印行)宋翔鳳著《樂府餘論》(唐圭璋編《詞話叢編》三冊 新文豐出版社 民國77年台1版)宋孫光憲著《北窗瑣言》(台北 源流文化公司 民國72年4月初版)況周頤《蕙風詞話》(唐圭璋編《詞話叢編》二冊 新文豐出版社 民國77年台1版)唐孫棨著《北里志》(《四部刊要》本 世界書局印行)明代胡震亨著《唐音癸籤》(台灣 木鐸出版社 民國71年7月初版)封演《封氏見聞記》(《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 民國25年6月初版)孟棨《本事詩》(《叢書集成初編》 商務印書館 民國28年12月初版 )明 楊慎《詞品》(唐圭璋編《詞話叢編》 新文豐出版社 民國77年台1版)唐范攄著《新校雲溪友議》(楊家駱編《四部刊要》本 世界書局印行)王毓榮校注《荊楚歲時記校注》(台灣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7年8月出版)王仁裕撰《開元天寶遺事》(王雲五編《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6年初版)清代 張宗橚《詞林紀事》(台灣 鼎文書局 民國60年3月初版)梁吳均《續齊諧記》(《增訂漢魏叢書》四冊 台灣 大化書局 民國72年12月初版)頁3251宋孟元老著《東京夢華錄》(台灣 漢京文化公司 民國73年3月初版)辛文房、周本淳校《唐才子傳》(台灣 文津出版社 民國77年初版)清萬樹著《詞律》(大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2月1版)《欽定詞譜》(《京都大學漢籍善本書叢書》本 日本株式會社同朋舍 昭和58年5月初版)計有功著、王仲鏞校箋《唐詩紀事校箋》(大陸 巴蜀書社 1992年3月二版)毛先舒著《填詞名解》(《詞學全書》本 查培繼輯 台灣廣文書局 民國60年4月初版)王守國《酒文化中的中國人》(大陸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0年5月1版)清舒夢蘭《白香詞譜》(世界書局 1997年10月2版)胡應麟著《詩藪》(台灣 廣文書局 民國62年9月初版)無名氏《三黃輔圖》(《增訂漢魏叢書》 台灣 大化書局 民國72年12月初版)許慎著、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台灣 黎明文化公司 民國69年10月5版)酈道元《水經注》(《四部叢刊正編》 台灣 商務印書館)張金嶺注譯、陳師滿銘校閱《新譯列仙傳》(台灣 三民書局 民國86年2月初版)楊勇《世說新語校箋》(香港 大眾書局 1969年10月初版)晉郭璞注《穆天子傳》(《四庫叢編正編》台灣 商務印書館 民國54年出版)歐陽詢《藝文類聚》(台灣 正大書局 民國63年8月初版)班固《漢武帝內傳》(《增訂漢魏叢書》二冊 台灣 大化書局 民國72年12月初版)明代李時珍著《重訂本草綱目》(文化圖書公司 民國83年8月5日)王夫之《薑齋詩話》(《清詩話》本 台灣 西南書局 民國68年11月初版)日本弘法大師著 王利器校注《文鏡祕府論校注》(貫雅文化事業出版社 民國80年12月初版)(5)近人專著類邱師燮友著《品詩吟詩》(台灣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78年6月初版)金賢珠《唐五代敦煌民歌》(台灣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3年10月初版)吳梅著《詞學通論》(商務印書館 民國36年2月5版)黃進德《唐五代詞》(台灣 國文天地雜誌社 1987年10月1版)趙為民、程郁綴編選《詞學論薈》(台灣 五南圖書出版社 民國78年7月初版)李志慧著《唐代文苑風尚》(文津出版社 民國78年7月初版)林玫儀著《詞學考詮》(台灣 聯經出版社 民國76年12月初版)王運熙《樂府詩述論》(大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年6月初版)任半塘《唐聲詩》(大陸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10月出版)俞平伯《論詩詞曲雜著》(台灣 長安出版社 民國75年4月校訂新版)墨人著《全唐宋詞尋幽探微》(台灣 商務印書館 民國76年初版)《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4年1月初版)王力《漢語詩律學》(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11月2版)陳弘治《唐五代詞研究》(台灣 文津出版社 民國74年3月初版)王熙元著《優游詞曲天地》(台灣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85年5月初版)賴橋本《詞曲散論》(台灣 文津出版社 民國79年3月出版)徐信義《詞學發微》(台灣 華正書局 民國74年7月初版)俞平伯《論詩詞曲雜著》(台灣 長安出版社 民國75年4月校訂新版)張夢機著《詞律探原》(台灣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70年11月初版)姜伯勤《敦煌藝術宗教與禮樂文明》(大陸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6年11月初版)任二北著《敦煌曲初探》(大陸 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 1954年1版)曹海東譯《新譯西京雜記》(台灣 三民書局 民國84年8月初版)聞汝賢編《詞牌彙釋》(出版社不詳 民國52年5月1版)張志哲編《道教文化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4年6月1版)夏敬觀《詞調溯源》(台灣商務書局 民國56年10月1版)洪順隆《六朝詩論》(文津出版社 民國74年3月再版)黃永武《詩與美》(台灣 洪範書局 民國76年12月4版)宋肅懿著《唐代長安之研究》(台灣 大立出版社 民國72年8月出版)頁149黃永武《中國詩學 思想篇》(台灣 巨流圖書公司 民國75年1月一版五印)陳啟佑《花落又關情》(台灣 月房子出版社 1994年1月初版)頁42范之麟、吳庚舜編《全唐詩典故辭典》(大陸 湖北辭書出版社 1989年2月1刷)陳寅恪《元白詩證箋》(台灣 明倫出版社 民國59年8月初版)任二北編注《敦煌曲校錄》(楊家駱編《全唐五代詞彙編》世界書局印行 民國60年1月再版)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台北 紅葉出版社 民國82年初版)金啟華著《唐五代詞論綱》(大陸 南京出版社 1992年4月1版)黃永武著《中國詩學設計篇》(台灣 巨流圖書公司 民國74年8月1版7刷)楊海明著《唐宋詞主題探索》(台灣 麗文文化公司 1995年10月初版)凌欣欣著《初唐詩歌中季節之研究》(台灣 文津出版社 民國1997年7月1版)馮作民著《唐代詩人列傳》(台灣 星光出版社 民國69年2月初版)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台灣 聯經出版社 民國75年10月出版)周宗盛《詞林探勝》(台灣 水牛出版社 民國81年11月初版)盧冀野《詞曲研究》(台灣 中華書局 民國59年4月2版)(6)文學理論類格瑞柏斯坦著 李宗慬譯《現代文學批評面面觀》(台北 正中書局 民國83年一月重排出版)姚一葦《欣賞與批評》(台灣 聯經出版社 民國78年7月初版)王夢鷗《文學概論》(台灣 藝文印書館 民國78年8月3版)葉維廉編《中國現代文學批評選集》(台灣 聯經出版社 民國65年8月初版)張健《文學概論》(台灣 五南出版社 民國83年4月初版10刷)古遠清著《詩歌分類學》(台灣 復文出版社 民國80年9月初版)韋立克著、梁伯傑譯《文學理論》(台灣 大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不詳)朱光潛《詩論》(台灣 國文天地出版社 民國79年3月初版)李元洛《詩美學》(台灣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79年2月初版)葉嘉瑩《迦陵談詩》(台灣 三民書局 民國60年2月再版)鄭樹森《文學理論與比較文學》(台灣 時報文化出版社 民國75年10月1初版)黃師慶萱著《修辭學》(台灣 三民書局 民國86年3月8版)徐芹庭《修辭學發微》(台灣 中華書局 民國63年3月2版)沈謙著《修辭學》(台灣 空中大學 民國87年10月3版)古遠清、孫光萱著《詩歌修辭學》(台灣 五南 民國86年6月1版)劉勰著 范文瀾註《文心雕龍》(台灣 學海出版社 民國 80年2月再版)二、單篇論文邱師燮友〈李白菩薩蠻探述〉《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4年11月初版)邱師燮友〈唐代民間歌謠與敦煌曲子詞之探述〉(《中國學術年刊》台灣師大國文系 民國六十五年第一期)金師榮華〈李白先祖「隋末以罪徙西域」辯〉(《第一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 學生書局 民國78年2月初版)王以仁先生〈試論溫庭筠的一首荷葉盃詞〉《第一屆詞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1994年11月初版)王小盾〈唐代酒令與詞〉(大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9年第1期)牟寶仁〈唐代邊塞詩所反映的民族和睦〉(大陸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88年3期)湯貴仁〈唐代政治生活和唐代詩歌〉(大陸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79年5期)王啟興〈唐代詩人與音樂〉(大陸《中國古代近代文文學研究》1989年1期)劉學鍇〈李義山與唐宋婉約詞〉(大陸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88年3期)劉翔雲〈吳歌與詞〉(趙為民 程郁綴編《詞學論薈》台灣 五南圖書出版社 民國78年7月初版)黃進德〈唐代詩客曲子詞述論〉(大陸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85年3期)張伯俊〈樂府三題〉(《藝文述林 古代文學卷》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6年11月版)顧盛杉〈略談詞牌的起源〉(大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8年3期)余冠英〈山水詩概論〉(《山水詩鑑賞辭典》附錄一 新地文學出版社 1991年9月1版)楊海明〈論唐宋詞所綻放的民族審美意識〉(大陸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7年3期)韓理洲〈三千宮女胭脂面,幾個春來無淚痕—簡說唐代的宮怨詩〉(大陸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6年3期 )孫菊圓〈唐代文人和妓女交往及其與詩歌的關係〉(大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89年8期)盧葦〈岑參西域之行及其邊塞詩中對唐代西域情況的反映〉(大陸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0年1期)繆鉞〈唐宋詞「感士不遇」心情初探〉(大陸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蔡厚示〈論唐代邊塞詞〉(大陸 《中州學刊》1986年7期)王仲聞〈長短句盛行之時代辨析〉(大陸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8年2期)孫民、劉文超〈試論唐代文人詞的創作〉(大陸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87年4期)劉繼才〈論唐代六言近體詩的形成及其影響〉(大陸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88年2期)孫其芳〈敦煌詞與唐宋詞論略〉(大陸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0年4期)李廷錦〈略論竹枝詞〉(大陸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3年1期)王光明〈詩歌意象論〉(大陸 《福建論壇—文史哲》 1993年2期)肖體仁〈古代游子詩人與月〉(大陸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4年4期)趙松元〈中國古代詩歌中的黃昏意象〉(大陸 《求索》1993年5期)梁德林著〈古代詩詞中的月亮意象〉(大陸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1年2期)傅道彬〈雨:一個古典意象的原型分析〉(大陸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3年4期)王立〈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流水意象〉(大陸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1994年4月)劉振中〈鴻雁意象探原〉(大陸 《齊魯學刊》 1996年1期)王立〈雁意象與古代文人心態〉(大陸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1993年2期)袁行霈〈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大陸 《文學遺產》1983年4期)晏小平〈淺析詩歌意象的運用手法〉(大陸 《文藝理論與批評》 1995年3期)三、學位論文謝海平《唐代蕃胡生活及對文化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民64年5月)許翠雲《唐代閨怨詩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8年5月)馬寶蓮《兩宋詠物詞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72月5月)林玫儀《敦煌曲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63年6月)鄭憲哲《唐五代詞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82年7月)孫貴珠《曲子詞演唱之研究》(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民國85年)陳雅玲《唐代妓女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 民國85年6月)張添富《唐代官員節慶活動之研究—以七節為考察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民國83年6月)何寄澎《唐代邊塞詩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民國63年5月)廖振富《唐代詠史詩之發展與特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八年)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