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翠枝
TSUI-CHIH HUNG
論文名稱: 新北市公共托育中心推動與運作之研究
指導教授: 鄭勝分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5
中文關鍵詞: 照顧公共化公共托育政策生態系統理論
英文關鍵詞: Care of public oriented, Childcare of public policy,,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33下載:5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社會目前面臨少子化及高齡化的現象,因而造成人口結構的改變;政府相關單位提出一些政策來因應低出生率的時代,其中又以推動托育公共化為主要的策略。本研究係以倡導托育公共化的學者、執行公共托育中心的業者及使用托育公共托育中心的家長對新北市公共托育中心推動與運作之研究,以達到本研究之目的。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取向。研究場域從新北市的26家公共托育中心當中,找出以捷運共構回饋空間所成立的公共托育中心的業者及使用的家長和參與公共托育推動的學者,在此場域中以立意取樣選取五位研究個案。透過深度訪談方式蒐集資料,將其訪談資料謄寫逐字稿後整理並予以分析;分別分析倡導公托的學者、執行公托的業者及使用公托家長對於新北市托育公共化制度施行的理念、制度與困境的看法,據以提出以下的主要研究結論: (1)對於托育公共化理念認知不一包含:(a)學者期待托育公共化提高生育率、(b)業者認為托育公共化僅為原托育擴大服務福利政策及(c)家長對托育公共化無正確認知僅視為兌現政治承諾。 (2)對於托育公共化制度的看法:(a)學者認為背離理想托育公共化方向、(b)業者認為長期低價收費將影響服務品質、(c)家長滿意服務內涵、(d)業者及家長認為對生育率無加分作用以及(e)健全托育制度會提高婦女就業率。 (3)對於托育公共化困境的看法:(a)學者認為資源分配不均,需重新調整、(b)業者認為經費來源不足,營運成本高及(c)家長認為無長期規畫容易陷入經費不足窘境。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本研究建議。

    Taiwanese society is faced with declining birthrate and aging phenomena, resulting in changes in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some policy proposed by government units to response to the era of low birth rate, which especially went public to promote childcare as the main strateg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explore the promotion and operation of public daycare centers of New Taipei City in Taiwan by interview the scholar of advocacy the policy of public daycare, the enterprise and parent of public daycare center.
    This study used qualitative research orientation. The research field was constructed from 26 public daycare centers of New Taipei City in Taiwan, to find out the enterprise of public daycare center and the parent of children within the centers as where they were all the same formed at the MRT altogether construct feedback space, as well as the scholar who involved in promoting the public childcare, in order to select five case study in this field with purposive sampling.
    Through the depth interviews to collect data, the interviews transcribed verbatim after finish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viewpoints of scholar, enterprise and parent on the philosophy, system, and comments of plight in public childcare centers, the main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was formed. Conclusion the account: Firstly, some facts were manifested without consistent cognition of the public oriented system in childcare purposes being fulfilled. (a) Scholar, looking forward to public institution in fulfillment on the childcare may boost birth rates. (b) Enterprise, childcare in public oriented services is only the original nursery to expand in public welfare policy. (c) There was no correct cognition in childcare of public oriented as only a political commitment for the parent. Secondly, view of childcare connotation of public service shows: (a) A departure occurred from the direction of ideal childcare of public oriented by scholar. (b) Low tuition in long term will affect the quality of service by enterprise. (c)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ervice is being satisfied by the parent. (d) No positive effects were showed on fertility rate by the enterprise and parent. (e) Complete childcare system will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of women. Thirdly, views of the plight of childcare of public oriented: (a)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nd needed to readjust by the scholar. (b) Lack of funding and high operating costs by the enterprise. (c) No long-term planning is easy to fall into underfunded as embarrassing situation of lack of funds by the parent. Finally, this study makes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10 第三節 名詞解釋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托育之理論基礎 …………………………………………15 第二節 瑞典托育政策 ……………………………………………24 第三節 台灣托育現況與發展 ……………………………………31 第四節 國內外托育公共化趨勢與內涵 …………………………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2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8 第四章 研究發現 ……………………………………………… 63 第一節 公共托育中心推動托育公共化理念之觀點 ……………63 第二節 公共托育中心推動托育公共化制度之觀點 ……………73 第三節 公共托育中心推動托育公共化的困境與滿意度 ……….8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 9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1 參考文獻 …………………………………………………………… 108 中文文獻 ……………………………………………………………108 英文文獻 ……………………………………………………………117 附錄 ……………………………………………………………… 121 附錄一 倡導公托學者邀請函 ……………………………………121 附錄二 執行公共育中心托業者邀請函 …………………………122 附錄三 使用公共托育中心家長邀請函 …………………………123 附錄四 倡導公托學者訪談大綱 …………………………………124 附錄五 執行公共托育中心業者訪談大綱 ………………………126 附錄六 使用公共托育中心家長訪談大綱 ………………………128 附錄七 效度檢核函 ………………………………………………131 附錄八 訪談同意函 ………………………………………………132 附錄九 新北市公共托育中心名冊 ………………………………133 表 次 表2-1 各國托育比較表 ……………………………………………46 表3-1 訪談對象 ……………………………………………………57 圖 次 圖 1-1 2012年全國年齡人口分配圖……………………………….2 圖 1-2 2012全國人口粗出生率、粗死亡率……………………….3 圖 2-1 Bronfenbrenner的生態理論模型 …………………………17 圖 2-2 2012年中華民國出生人口統計……………………………31 圖 2-3 托育制度的「公共化」架構……………………………….35 圖 3-1 研究架構圖………………………………………………….50 圖 3-2 研究流程圖………………………………………………….51

    壹、中文文獻
    E起新北市電子月報(2012)。2013年10月5日,取自
    http://epaper.tpc.gov.tw/epaper/epaper/fprint.asp?p0=817&cid=1&pid=16(2013/10/5)
    大紀元(2014)。2014年6月7日,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13/8/14/n3940825.htm
    于若蓉與朱敬一(1988)。「婦女勞動參與對生育的行為之影響—兩制內生轉換模型之應用」,經濟論文叢刊,16(2), 225~249。
    中國台灣網(2010)。2014年6月10日,取自
    http://big5.taiwan.cn/gate/big5/big5.fashion.taiwan.cn/gate/big5/big5.taiwan.cn/taiwan/tw_PoliticsNews/201010/t20101024_1572250.htm
    內政部(2008)。人口政策白皮書(核定本),入出國移民署全國資訊網。
    內政部(2012)。2012年12月19日,取自
    www.sfaa.gov.tw/SFAA/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pdf
    內政部兒童局(2002)。「如何健全家庭功能提昇生活品質」,全國社會福利會議議題。
    內政部兒童局(2008)。建構友善托育環境~保母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實施計 畫(核定本)
    內政部兒童局(2009)。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草案,全球資訊網。2012年4月23日,取自
    http://www.cbi.gov.tw/CBI_2/internet/main/doc/doc_detail.aspx?uid=225&docid=1789
    內政部兒童局(2009)。保母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實施計畫,全球資訊網。2012年4月24,取自
    http://www.cbi.gov.tw/CBI_2/internet/child/doc/doc_detail.aspx?uid=277&docid=73
    內政部兒童局(2012)。0~3歲幼兒托育政策研究。2014年5月25,取自http://www.moi.gov.tw/outline/tw-03.html
    內政部統計處(2012)。2012年12月19日,取自
    http://www.moi.gov.tw/outline/ch_03.html
    王怡又(2000)。祖父母照顧的幼兒如何表達情緒?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淑英(1998)。台灣的托育困境與國家的角色。第三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論文集。2013年5月25日,取自
    http://taiwan.yam.org.tw/nwc/nwc3/papers/forum321.htm
    王淑英、王兆慶(2010)。人文主義幼教理想,要「社區自治幼兒園」來落實,主婦聯盟月刊 - 綠主張,第81期
    王淑英、孫嫚薇(2003)。托育照顧政策中的國家角色,國家政策季刊,2(4):147~174。
    王舒芸(2007)。台灣托育公共化之研究。台灣公共化協會。
    王順民(2011)。關於托育照顧服務公共化的延伸性思考。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
    王增勇等(2006)。放寬外藉監護工申請之呢?以「照顧公共化」破除解構「外勞vs.本勞」與「外勞vs.雇主」利益衝突的迷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1:283~317
    王麗容(1999)。展望廿一世紀家庭政策~給婦女一個選擇。中華民國社會福利學會:家庭、社會政策及其財務策略國際學術研討會。
    台北都會(2012)。2014年6月10日。取自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635125
    台灣立報(2010)。2012年10月12日,取自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98932
    台灣立報(2014)。2014年6月10日,取自
    https://tw.news.yahoo.com/%E5%85%AC%E6%89%98%E5%A5%BD%E7%9C%8B%E5%90%83%E4%B8%8D%E5%88%B0-%E5%81%9A%E7%A7%80%E6%88%90%E5%88%86%E9%AB%98-161035018.html
    台灣智庫。2013年10月12日,取自
    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chinese/page/3/73/444/0(2013/10/12)
    伊慶春(1991)。家庭問題,收錄於台灣的社會問題,楊國樞,葉啟正主編,223-258。
    行政院主計處,2012 。2013年10月13日,取自
    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121610435271.pdf
    行政院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2004)。婦女政策白皮書。2012年5月8日,取自 http://cwrp.moi.gov.tw/site.aspx?site_sn=32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9)。2012年5月8日,取自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1563
    行政院公報 第017 卷 第250 期 20111230 內政篇2012年4月25日,取自
    http://www.sw.ntpc.gov.tw/web66/_file/1588/upload/cyw/Service/CYW_Service_1010203_1.pdf
    行政院公報第017 卷第250 期 20111230 內政篇。2012年5月9日,取自http://www.sw.ntpc.gov.tw/web66/_file/1588/upload/cyw/Service/CYW_Service_1010203_1.pdf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2014)。婦女建言,公共托育要「普及」,不要「恩給」讓婦女兼工作育兒
    李大正、楊靜利(2004)。「臺灣婦女勞動參與類型與歷程之變遷」,人口學刊,28,09~134。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林金定, 嚴嘉楓, 陳美花(2002)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3:2
    邱志鵬(2012)。我國幼兒托育制度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邱貴玲( 2003)。托育服務的國際觀: 從丹麥經驗談起。社區發展季刊。101:266~275。
    邱貴玲(2006)。從女性角度分析、比較美國、法國、丹麥三種家庭政策發展模式。 社區發展季刊。114:30~43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柯雯綾(2013)。少子化趨勢下的政策-台灣與日本托育政策之探討,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
    唐文慧、楊佳羚(2006)。瑞典育嬰休假制度之研究:共同照顧的價值,政大勞動學報,19:75~117。
    徐宗國(1997)。質性研究概論(原著者:Stranss&Corbin)。臺北市:巨流。
    徐美、林聖勛(2001)。婦女就業身份與兒童看護之探討,臺灣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297~327, 臺北。
    翁麗芳、黃怡貌(1995)。台灣幼兒教育發展之研究──托兒所的演變在台灣幼兒教育發展上的意義。史聯雜誌,25:30。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2012)。普及照顧政策研議小組第38次會議議程
    高仁華 (2006)。保母之個人特質、工作特性與保母證照制度關係之研究-個案分析。中國文化大學勞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涂妙如 (2003)。影響家庭嬰幼兒照顧方式決策之相關因素研究。家政教育學報;5:95~120。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4年3月7日,取自
    http://www.ndc.gov.tw/m1.aspx?sNo=0017246&ex=1#b03
    張英陣(2000)。社會工作研究方法。臺北市:洪葉。
    張美娟、段慧瑩(2005)。花蓮地區母親對幼兒托育服務選擇理由、重要程度及托育滿意度之探討,醫護科技學刊,7(1):106~120。
    張美雲、鄭芳珠(2002)。保母家庭托育環境安全之探討-- 以臺中市保母協會會員為例,醫護科技學刊,4(2):105~125。
    張娟華(2001)。社會、文化與自我:家庭托育的個案分析。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晉芬、黃玫娟(1997)。 「兩性分工觀念下婚育對女性就業的影響」。收於「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劉毓秀主編,頁227~253臺北:女書出版。
    張清溪、曹慧玲(1981)。臺灣地區生育率的決定因素—與婦女勞動參與率的聯立模型分析,人口學刊,5, 71~118。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陳其南(1998)。社區總體營造的永續發展策略。社教資料雜誌,241,5~7。
    陳怡君(2006)。從北歐的家庭福利政策談起-反觀我國家庭福利政策,網路社會學訊期刊,52期
    陳姣伶(2012)。從家庭到托育環境-國內二十年托育文獻回顧與評析,經國學報, 27:86~107
    陳雅如(2009)。瑞典因應少子化兒童照顧法案政策分析,網路社會學訊期刊。
    傅立葉(1995)。「建構女人的福利國」。「臺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劉毓秀主編,頁7~36。臺北:時報出版。
    傅立葉(2003)。積極性社會福利政策的內涵-思索台灣福利政策下階段的發展方向。
    單驥 (1988)。我國小家庭夫婦勞動供給的決定—兼論所得稅之影響,經濟論文叢刊,16(2), 251~267。
    單驥、杜欣穎、陳怡如(2005)。租稅幻覺與臺灣小家庭已婚婦女勞動投入,財稅研究,37(1), 1~26。
    馮燕(1997a)。托育服務,生態觀點的分析。台北:巨流。
    馮燕(1997b)。「家庭需求與福利政策~制定托育政策的探究」。臺大社會學刊。25:141~187
    馮燕(2000)。兒童家庭社會人口特性與托育模式分析。2012年4月27日,取自
    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13524/1/
    馮燕(2002)。 托育服務,生態觀點的分析。臺北:巨流文化公司
    馮燕(2009)。從生態觀點看托育發展,幼兒教保期刊,3:1。
    黃台心(2000)。我國已婚婦女勞動供給的生命循環分析,經濟論文叢刊,28(1), 1~24。
    黃芳玫、翁任嬋、黃芳雅(2009)。女性勞動參與之研究—1980–2005,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39:2 (2009), 1。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新北市社會局電子報10302期(2014)。2014年3月2日,取自
    http://www.sw.ntpc.gov.tw/web66/_file/1588/upload/news/10302/pages/index-03-02.html
    新北市政府公報(2011) 100年冬字第3期。2013年10月11日,取自
    http://tw.myblog.yahoo.com/sunnyswa2010/article?mid=159&next=154&l=f&fid=12(2013/10/11)
    新北市訊(2012a)。2012年5月9日,取自
    http://www.sw.ntpc.gov.tw/web/News?command=showDetail&postId=284424
    新北市訊(2012b)。2012年5月10日,取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kbJNfuKGHwI98ybjbIFQHFcA/article?mid=203213&sc=1
    新北市訊(2012c)。2014年6月10日,取自
    http://www.sw.ntpc.gov.tw/web/News?command=showDetail&postId=258895
    新北市幼兒照顧資源網(2014)。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4年6月9日,取自
    http://kidedu.ntpc.edu.tw/files/11-1000-501.php
    新北市新聞(2013)。2014年6月10日,取自
    http://www.imc.ntpc.gov.tw/web/News?command=showDetail&postId=268791
    新北市選舉紀錄(2010)。2014年6月9日,取自
    http://www.ucute.com.tw/llchu/index.aspx?act=article&aid=202916656
    楊琇玲(2003)。 「Sectoral Shifts,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and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Evidence from Taiwan」,第四屆全國實證經濟學論文研討會, 花蓮: 國立東華大學。
    楊靜利(1996)。婦女勞動參與對生育率的影響,臺灣社會學刊,19, 35~56。
    楊麗秀(1980)。臺灣地區有偶育齡婦女勞動參與率對生育率之影響,人口學刊,5, 19~144。
    葉至誠(2008)。現代家庭與家庭政策。空大學訊。
    賈浩妃(1988)。祖父母協助托育孫子女的決定過程-運用家族治療中結構學派的分析。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裡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維基百科(2013)。2013年10月12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0%BB%E5%92%8C%E7%94%9F%E8%82%B2%E7%8E%87(2013/10/12)
    鄭玉珠(2007)。從瑞典幼兒教育發展看台灣的「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草案」。網路社會學通訊,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65/65-55.htm
    劉克智、黃國樞(1987)。臺灣人口經濟結構演變與就業關係之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 研究所。
    劉佩榕(2003)。以生態觀點思考障礙兒父母之親職壓力。諮商與輔導,211,21~23
    劉毓秀(1997)。「父權國家,媽媽政府」。女性、國家、照顧工作:1~12臺北:女書出版。
    劉毓秀(2009)。科技人論壇搶救生育率給我平價公共托,《台灣女科技人電子報》024 期。
    劉毓秀(2011)。北歐普及照顧與充分就業政策及其決策機制的台灣轉化,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9,1~77。
    劉錦添與江錫九(1997)。臺灣有偶婦女時間分配型態之實證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9(3), 1~29。
    劉鶯釧(1988)。有偶婦女勞動參與的多重選擇模型,經濟論文叢刊,16(2), 133~147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臺北市:心理。
    謝子元(2005)。近代台灣幼教政策發展之研究-比較福利國家觀點。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系,未出版。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臺北市︰巨流。
    蘇建文、龔美娟(1994)。母親的依附經驗、教養方式與學前兒童依附關係之相關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7,1~33。
    衛生部福利部家庭福利署(2008)。保母托育管理與托育費用實施計畫書,2010年10月5日,取自
    http://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130&pid=511

    貳、英文文獻
    Bergqvist, C. and Nyberg, A. (2002).Welfare State Restructuring and Child Care in Sweden. In Michel, S. and Rianne Mahon (eds.) Child care policy at the crossroads: Gender and welfare state restructuring, UK: Routledge, 287-307.
    Bergqvist, Christina and Jungar, Ann-Cathrine (2000). Adaption or Diffusion of the Swedish Gender Model? In Hantrais, L.(eds.) Gendered Policies in Europe: Reconciling Employment and amily Life. UK: Macmillan Press, 160-179.
    Bronfenbrenner, U. & Morris, P.A.(1998). The ecology of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In W. Damon (ed.),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vol 1) : Theoretical models of human development(993-1028).New York:Wiley.
    Chou, Y. J. and D. Staiger (2001).Health Insurance and Female Labor Supply in Taiwan.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20(2), 187–211.
    CUSSW (2006) The Clearinghouse 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in child, youth and family policy at Columbia University School of SocialWork. http://www.childpolicyintl.org/ at 2013/01/05
    Ellingsæter, Anne L. and Leira, A.(2006). Politicising Parenthood in Scandinavia: Gender relations in welfare states. UK: The Policy Press.
    Esping-Andersen, G. and Myles, J.(2009). Economic inequality and the welfare state. In W. Salverda. B. Nolan and T. Seemding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nomic inequality (639-664).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sping-Andersen, G.(1999). Social Foundations of Postindustrial Economies. U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sping-Andersen, G.(2002). A child-centered investment strategy. In G. Esping-Andersen, D. Gallie, A Hemerijck and J. Myles (Eds.),Why we need a new welfare state(26-67). Oxford UNEVERSITY Press.
    Esping-Andersen, G.(2009).Incomplete revolution: Adapting welfare states to womwn’s mew roles.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Haub, Carl (2008). Tracking Trends in Low Fertility Countries: An Uptick in Europe? The Population Reference Bureau,
    http://www.prb.org/Articles/2008/tfrtrendsept08.aspx at 2013/02/05.
    Hiilamo, H(2006). Women-friendliness and economic depression: Finland and Sweden in the 1990s”. In Ellingsæter, Anne L. and Leira, A. Politicising parenthood in Scandina via: Gender relations in welfare states. UK: The PolicyPress, 171-194.
    Kamerman, S. & Kahn, A. (1991). Child Care, Parental Leave, and the Under 3s: Policy Innovation in Europe. New Haven, CT: Auburn Press.
    Kamerman, S. and A. Kahn (2005) Beyond Child Poverty: The Social Exclusion of Children. New York, The institue for child and Family policy at Columbia University
    Korpi, B.M.(2000).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Policy in Sweden.In the international OECD conference, Lifelong Learning as an Affordable Investment,6-8 Dec. 2000, Ottawa, Canada.
    Lai, Y. C. and Masters, S. (2005). The Effects of Mandatory Maternity and Pregnancy Benefits on Women’s Wages and Employment in Taiwan, 1984–1996.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58, 559-583
    Leira, A. (2002). Working Parents and the Welfare States: Family change and Policy Reform in Scandinavia.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eira, A.(2006). Parenthood change and policy reform in Scandinavia, 1970s-2000s. In llingsæter, Anne L. and Leira, A.(eds.) Politicising Parenthood in Scandinavia: Gender Relations in Welfare States. 27-53.
    Motiejunaite, A. and Kravchenko, Z. (2008).Family policy, employment and gender-role attitud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ussia and Sweden. Journal of European Social Policy. 18(1):38-49.
    Myrskyla, M, Kohler H.P and Billari F.C.(2009). Advances in development reverse fertility declines. Nature, 460(7256):471-473
    Pungello, E. P. and Kurtz-Costes, B(1999).Why and how working women choose child care: a review with a focus on infancy. Developmental Review,19,31-96.
    Seo, S.(2003). Early child care choices: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 Early Child Developmentand Care. 173(6), 637-650.
    Shaffer, D. (2002).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6th ed.).Wadsworth.
    Siim, B. (2000) Gender and Citizenship.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wedish Institute(2007). Swedish education (No. FS38a). Stockholm: Government Offices of Sweden.
    Swedish Social Insurance Agency (2008). http://www.forsakringskassan.se at 2013/03/05.
    Sylva, K., Stein, A., Leach, P., Barnes, B., & Malmberg, L.(2007). Family and child factors related to the use of non-maternal infant care: An English study.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2(1),118-136.
    Zimmerman, S. (1995) Understanding Family Policy. New York: Sag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