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貴麟 CHEN, GUI-LIN |
---|---|
論文名稱: |
<<古今中外音韻通例>>所反映的官話音系 |
指導教授: |
丁邦新
Ding, Bang-X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畢業學年度: | 7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1 |
中文關鍵詞: | 古今中外音韻通例 、官話 、歷史語言學 |
英文關鍵詞: | THE-LANGUAGE-OF-OFFICIALDOM, INTONATION, HISTORY-LINGUISTIC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80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篇論文從方言史的觀點,利用歷史語言學的研究方法,以文獻本身為基礎,將資料
作有效的開展,首章提出前人研究的成果,並從時空的定位申述研究《古今中外音韻
通例》一書的價值.由此引論作者及全書的觀念.
次章首先指明總譜十五圖為全書的重心,因此解析總譜的體例有必要作詳細的交待.
自從《四聲等子》併轉為攝以後,韻圖便有簡化的趨勢;明清時代,韻書、韻圖往往
合流,到《音韻闡微》更明確提出「合聲切」,配合一些變通的原則;在如此的背景
下,胡垣作《古今中外音韻通例》一書時,除了韻圖歸字外,又給每個「字位」造了
反切,在韻圖的改良上,也扮演了承轉的角色;而音呼聲韻四圖更是總譜十五圖的管
,鑰因此先提出說明,再分析十五圖的體例.
第參章為總譜十五圖1614個「本字」追溯歷史的來源,以《廣韻》為源點,去除
非《廣韻》音切的字,然後觀察聲韻調的演變情形,用切面釐析跟統計表格的方式
,把問題呈顯出來,並作合理的解釋.
第肆章從《古今中外音韻通例》全書中,蒐尋所有出現的方言點,在漢語方這史上,
文獻一向是相當匱乏的,《古今中外音韻通例》一書最大的價值在於提供難得的方言
語料,反映出百年前江淮一帶的官話方言;方言語料十分繁複,筆者根據出現頻率加
以統計,金陵最多(155次)、揚州次之(70次),經過分析以後,果然金陵方
言是《古今中外音韻通例》一書音系的主流,而揚州方言也有相當的分量;透過可用
語料的選取,仔細核對,並參照現代方言調查的結果,為《古今中外音韻通例》擬構
出實際的音系.
第伍章從音韻結構的觀點,給總譜「題下小注」的術語賦予一個合理的解釋,從而對
胡垣所主的方言點作相應的體會;胡垣徵引25處的方音,分布的區域除去一些省名
外,大部分都屬皖、吳兩地的方言點,充分反映出一淮一帶的方音現象.不過單就總
譜而言,胡垣在總譜題下加注,目的是要說明方言間轉讀的情形,因此總譜的音韻結
構並非雜湊各地方音而成,金陵方言的確是總譜音系的主流.
第陸章總結前面研究的心得,通過寺文獻全面的整理和有效的開展,找出多元系統的
函應關係,據以區分「存古」以及「映今」兩大系統,從而確認南京官話是全書音系
的主流,其次是揚州官話;由此針對總譜的「本字」作音韻系統的構擬及其評估,同
時指出《古今中外音韻通例》全書中方言語料的豐富及價值;胡垣雖以「古今中外」
為名,實際上仍以「中」國的「今」音為主,而本文的焦點也凝聚於;此至於「古」
音、「外」語,應該有研究的價值,然而本文側重在當時的方音,不是古音,而非漢
語的部分牽涉到語言背景的問題,再加上有些語文(如回文、滿文)筆者並不熟悉,
不敢妄加評斷,俟後日再做研究.
第柒章列出參考文獻及書目,附錄一「總譜十五圖非《廣韻》音切字表」、附錄二「
總譜十五圖《廣韻》來源表」、附錄三「總譜十五圖與其本字索引」,希望能為讀者
方家提供在檢閱上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