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係就馬王堆帛書易傳中之易之義作整體之思想研究.依照通篇所佔篇幅大小,先約略分成:陰陽相濟,乾坤參互,重德輕占三部分.陰陽相濟為全篇思想核心,將一切事務的產生變化都根置於陰陽之理,形成一個以陰陽為軸心的思維模式.乾坤參互之旨乃藉乾坤兩卦推延闡述之過程深化陰陽互補為用的思想.重德輕占之探索源於易之義第三十八行至第四十五行與通行本繫詞傳下相同的部份.
總之,易之義通篇以陰陽為內涵,以和合為目標,論及易之興起則歸之於憂患意識,故極重視德之闡發.然此處陰陽並非陰陽家所謂陰陽五行,而是萬事萬物間看似相反實具相容特性之物質總稱.文中對乾坤之敘述除了著眼於個別屬性之探討,更從乾坤兩卦相對的性質,闡發陰陽彼此感應交替以具現天地生化萬物的功能.而道德行為的強調則顯示易經已由早期卜筮之書,逐步過度成為具有教化功能的哲理之書.
是以易之義為結構完整之易說,由其內容及文獻觀之,於學術上之價值不容忽視.
參考書目
壹 釋文部分
一 <易之義>
陳松長、廖名春合釋 <帛書《二三子問》、《易之義》、《要》釋文>,《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廖名春釋 <帛書《易之義》釋文>,《國際易學研究》第1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
鄧球柏釋 《白話帛書周易》,湖南:岳麓書社。1996年第1版。
鄧球柏釋 《帛書周易校釋(增訂本)》,湖南:湖南出版社。1996年第2版。
廖名春釋 <帛書《衷》釋文>,《帛書《易傳》初探》,台北:文史哲,1998初版。
趙建偉著 《出土簡帛《周易》疏證》,台北:萬卷樓,2000初版。
二 帛書《易經》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釋 <馬王堆帛書《六十四》卦釋文>,《文物》,1984年第3期。
張立文釋 《周易帛書今注今譯》,台北:學生書局,1991。
三 <二三子>
廖名春釋 <帛書《二三子問》釋文>,《國際易學研究》第1輯,1995。
廖名春釋 <帛書《二子》釋文>,《帛書《易傳》初探》,台北:文史哲,1998初版。
四 帛書<繫辭>
韓仲民釋 <帛易繫辭校注>,《帛易說略》,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陳松長釋 <帛書《繫辭》釋文>,《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1993。
張政烺校 <馬王堆帛書周易繫辭校讀>,《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1993。
黃沛榮校 <帛書《繫辭傳》校證>,《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1993。
廖名春釋 <帛書繫辭釋文補正>,《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新第2期,1993。
廖名春釋 <帛書《繫辭》釋文再補>,《周易研究》,1993年第4期。
廖名春釋 <帛書繫辭釋文>,《國際易學研究》第1輯,1995。
廖名春釋 <帛書《繫辭》釋文>,《帛書《易傳》初探》,台北:文史哲,1998初版。
五 <要>
廖名春釋 <帛書《要》釋文>,《國際易學研究》第1輯,1995。
池田知久釋 <帛書《要》釋文>,《國際易學研究》第1輯,1995。
廖名春釋 <帛書《要》釋文>,《帛書《易傳》初探》,台北:文史哲,1998初版。
六 <繆和>、<昭力>
廖名春釋 <帛書《繆和》釋文>,《國際易學研究》第1輯,1995。
廖名春釋 <帛書《昭力》釋文>,《國際易學研究》第1輯,1995。
陳松長釋 <馬王堆帛書《繆和》、《昭力》釋文>,《道家文化研究》第6輯,1995。
廖名春釋 <帛書《繆和》釋文>、<帛書《昭力》釋文>,《帛書《易傳》初探》,台北:文史哲,1998初版。
貳 古籍部分
一 易學類
魏.王弼、梁.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 《周易》,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1960版。
漢.京 房撰 《京氏易傳》,《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第98冊,1978版。
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 《莊子集釋》,《新編諸子集成》第3冊,1972版。
唐.李鼎祚集解 《周易集解》,台北:臺灣商務,1968年1版。
唐.李鼎祚集解、清.李道平疏 《周易集解纂疏》,台北:廣文書局,1989再版。
宋.劉 牧撰 《易數鉤隱圖》,漢京文化事業公司《通志堂經解》本第1卌,1985版。
宋.歐陽修撰 《易童子問》,《無求備齋易經集成》第141卌,1976版。
宋.程 頤撰 《易程傳》,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初版。
宋.張 載撰 《橫渠易說》,漢京文化事業,《通志堂經解》本第1卌,1951版。
宋.朱 熹撰 《易本義》,台北:世界書局,1988年10版。
宋.黎靖德編 《朱子語類》第五冊,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初版。
宋.李 衡撰 《周易義海撮要》,上海:上海古籍,《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項安世撰 《周易玩辭》,台北:廣文書局,1974版。
元.吳 澄撰 《易纂言》,漢京文化事業公司,《通志堂經解》本第8卌,1985版。
明.來知德撰 《周易來注》,台北:成文《無求備齋易經集成》,1976版。
清.王夫之撰 《船山易學》,台北:廣文書局,1981年3版。
清.李光地纂 《周易折中》,台北:真善美出版社(同治六年馬新貽摹刊本)1971初版。
清.朱駿聲撰 《六十四卦經解》,北京:中華書局,1958初版。
清.惠 棟撰 《周易述》,《四庫全書》第52卌。
清.惠 棟撰 《易漢學》,台北:廣文書局,1981再版。
清.李 銳 《周易虞氏略例》,台北:廣文書局,1974版。
清.李富孫 《易經異文》,台北:廣文書局,1974版。
清.宋翔鳳 《周易考異》,台北:廣文書局,1974版。
二 經史類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 《尚書》,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阮刻本,1969年再版。
漢.毛公傳、漢.鄭玄箋、唐.孔穎正義 《毛詩》,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周禮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 《禮記》,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
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 《春秋左傳》,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 《論語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 《孟子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本。
漢.司馬遷撰、瀧川龜太郎考證 《史記會注考證》,台北:藝文印書館,1972年1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清.王先謙補注、清.錢大昕考異 《漢書補注》台北:新文豐出版《二十五史》斷句本,1975年初版。
南宋.范曄撰、唐.李賢注、清.王先謙集解、清.錢大昭補表、清.錢大昕考異 《後漢書集解》,台北:新文豐出版《二十五史》斷句本。
錢塘.吳士鑑、烏程.劉承幹同注、清.錢大昕考異、民國.丁國鈞撰(補藝文)、丁辰注 《晉書斠注》,台北:新文豐出版《二十五史》斷句本。
題左丘明撰 《國語》,台北:里仁書局翻印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組校點,1981版。
《黃帝內經素問、靈樞經、難經集註、金櫃要略方論、註解傷寒論,脤經》台北:商務印書館。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1993版。
宋.朱熹集註 《四書集註》,世界書局。1977年22版。
清.阮元等輯 《經籍纂詁》,台北:明倫出版社,1979年。
清.皮錫瑞撰 《經學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1版。
清.朱駿聲撰、清.朱鏡蓉參訂、楊家駱主編 《說文通訓定聲》,台北:世界書局,1962初版。
三 子集類
秦.呂不韋撰、漢高誘注 《呂氏春秋》,《新編諸子集成》第7卌,台北:世界書局,1972年。
漢.劉向撰、趙善詒疏證 《說苑疏證》,台北:文史哲,1986年1版。
漢.劉安撰、漢.高誘注 《淮南子》,《新編諸子集成》第7卌。
唐.楊倞注、清.王先謙集解 《荀子集解》,《新編諸子集成》第2卌。
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 《莊子集釋》,《新編諸子集成》第3卌。
清.孫詒讓撰 《墨子哲學》,台北:大東,1969。
參 現代專著
山東大學周易研究編委會 《周易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周易研究編委會,1992初版。
孔繁詩撰 《易經說卦傳暨卦變研究》,台北:晴園,1997版。
孔繁詩撰 《易經繫辭傳研究》,台北:晴園,1996版。
王振復撰 《周易的美學智慧》,湖南:湖南出版社,1991版。
王新華撰 《周易繫辭傳研究》,台北:文津,1998初版。
刑 文著 《帛書周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版。
朱伯崑主編 《周易知識通覽》,山東:齊魯出版社。
朱伯崑主編 《國際易學研究》第1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
朱伯崑主編 《國際易學研究》第2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
朱伯崑撰 《易學哲學史》第1卷,台北:藍燈文化,1991初版。
朱維煥撰 《周易經傳象義闡釋》,台北:學生書局,1980版。
牟宗三撰 《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書局,1983年初版。
牟宗三撰 《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函義》,台北:文津,1988初版。
吳 怡撰 《易經繫辭傳解義》,台北:三民,1991初版。
呂紹綱撰 《周易闡微》,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0版。
李正光編 《馬王堆漢墓帛書竹簡》,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88初版。
李孝定撰 《甲骨文字集釋》,台北:中央研究歷史語言研究所,1974。
李周龍撰 《易學窺餘》,台北:文津,1991版。
李漢三撰 《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學說》,台北:鐘鼎出版社,1967初版。
李漁叔主編 《墨子今註今譯》,台北:商務印書館,1992。
李學勤撰 《周易經傳溯源》,高雄:麗文文化,1995初版。
李學勤撰 《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台北:時報文化,1994初版。
尚秉和撰 《周易尚氏學》,北京:中華書局,1980初版。
屈萬里撰 《漢石經周易殘字集證》,台北:聯經,1984初版。
林 尹編 《易經研究論集》,台北:黎明,1984初版。
林漢仕撰 《乾坤傳釋》,台北:文史哲,1988初版。
林慶彰主編 《經學研究論著目錄》,中央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編印,1989版。
侯 良撰 《馬王堆傳奇》,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年。
胡自逢撰 《先秦諸子易說通考》,台北:文史哲,1974初版。
孫再生撰 《周易原義新證釋》,台北:正中書局,1981版。
徐志銳撰 《周易大傳新注》,台北:里仁書,1995初版。
徐志銳撰 《周易陰陽八卦說解》,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1991初版。
徐芹庭撰 《周易異文考》,台北:五洲,1975版。
徐復觀撰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商務印書館,1977版。
徐復觀撰 《兩漢思想史》,台北:學生書局,1989年1版。
馬王堆帛書整理小組 《馬王堆漢墓帛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初版。
馬世之撰 《中原楚文化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初版。
高 亨撰 《周易古經今注》,台北:樂天,1974版。
高至喜等編 《馬王堆漢墓研究文集》──1992年馬王堆漢墓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選,湖南:湖南出版社,1994年1版。
高至喜撰 《楚文化的南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初版。
張立文撰 《周易與儒道墨》,台北:東大出版社,1991初版。
張善文撰 《周易漫談》,台北:頂淵,1998初版。
梁啟超撰 《古書真偽及其年代》,台北:中華書局,1956版。
郭 為撰 《陰陽五行思想之述評》,台北:復文書局,1979初版。
陳立夫撰 《四書道貫》,台北:世界總經銷,1993版。
陳松長編 《馬王堆帛書藝術》,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初版。
陳鼓應、趙建偉撰 《周易注譯與研究》,台北:商務,1999初版。
陳鼓應主編 《道家文化研究》第12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初版。
陳鼓應主編 《道家文化研究》第3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初版。
陳鼓應主編 《道家文化研究》第5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初版。
陳鼓應主編 《道家文化研究》第6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6月初版。
陳鼓應主編 《道家文化研究》第8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1月初版。
陳鼓應註譯 《老子今註今譯》,台北:商務印書館,1991。
傅隸樸撰 《周易理解》,台北:中華書局,1981版。
勞思光撰 《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81初版。
曾春海撰 《易經哲學的宇宙與人生》,台北:文津,1997版。
曾憲通撰 《長沙楚帛書文字編》,台北:中華書局,1993初版。
馮滬祥撰 《易經生命哲學》,台北:天下,1975初版。
黃沛榮撰 《易學乾坤》,台北:大安出版社,1998初版。
黃沛榮撰 《易學論著選集》,台北:長安,1985初版。
黃壽祺、張善文編 《周易研究論文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初版。
黃慶萱撰 《周易縱橫談》,台北:東大圖書,1995初版。
黃慶萱撰 《周易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2增訂初版。
黃錦鋐註譯 《莊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74年初版。
楊柳橋著 《荀子詁釋》,山東:齊魯書社,1985版。
楊樹達 《周易古義》,台北:河洛出版社,1974版。
熊十力撰 《乾坤衍》,台北:學生書局,1983年4版。
劉大鈞主編 《象數易學研究》第1輯,山東:齊魯書社,1996初版。
鄭萬耕撰 《易學精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初版。
戴璉璋撰 《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台北:文津,1989初版。
嚴靈峰撰 《馬王堆帛書易經初步研究》,台北:成文,1980版。
嚴靈峰撰 《馬王堆帛書易經斠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初版。
饒東原注譯、黃沛榮校閱 《新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98版。
顧文炳撰 《易道新論》,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6初版。
肆 期刊部分
丁 南撰 <帛書《周易》別字諧聲臆測>,《中華易學》,3卷2期,1982。
于維杰撰 <周易與儒家思想>,《孔孟月刊》,35卷3期。
于豪亮撰 <帛書周易>,《文物》,1984年第3期,1984。
中科院考古所、湖南省博物館 <馬王堆二、三號漢墓發掘的主要收穫>,《考古》,1975年1期。
王一三撰 <支配宇宙間萬物變化的兩個自然法則去了解易經>,《孔孟月刊》,19卷5期。
王仁祿撰 <周易乾坤探微>,《孔孟月刊》,17卷4期。
王建慧撰 <馬王堆帛書周易異文考>,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第19卷。
王述先撰 <易經的坤卦>,《孔孟月刊》,12卷11期。
王新春撰 <易學史上的幾種重要「周易」卦序初探>(下),《中華易學》,17卷12期。
王葆玹撰 <從馬王堆帛書本看繫辭與老子學派的關係>,《道家文化研究》第1輯,1992。
王寶光撰 <春秋時期「周易」向哲理化的轉變及其意義>(上)(下),《中華易學》,18卷1、2期。
朱柏熹撰 <八卦論>,《中華易學》,8卷6期。
朱學瓊撰 <易為君子謀分類舉例(上)(下)>,《孔孟月刊》,第12卷5、6期。
何澤恆撰 <孔子與易相關問題覆議>,中國經學研究會第一屆學術研討會,1999。
吳 康撰 <論易乾元>,《孔孟月刊》,3卷2期。
吳力行撰 <八卦試論>,《中華文化復興月刊》,7卷5期。
吳力行撰 <爻在易卦中扮演的角色>,《孔孟月刊》,14卷5期。
吳顯慶撰 <論帛書「易傳」的政治辯證法思想>,《孔孟月刊》,38卷1期。
呂宗麟撰 <論周易中的三極之道及現代省思>,《宗教哲學》,2卷4期。
呂紹綱撰 <「周易」的哲學精神>,《哲學雜誌》,16卷。
李 申撰 <河圖考>,中國經學研究會第一屆學術研討會,1999。
李 杜撰 <周易中的天、道與天道>,新亞學術集刊,第3期。
李仕徵撰 <也談「帛書卦位」與「先天卦位」>,《中華易學》,第18卷第3期。
李伯聰撰 <從「要」這個概念看儒道分野及儒道互滲>,中國經學研究會第一屆學術研討會,1999。
李周龍 <周易繫辭傳的三陳九卦釋義>,《孔孟學報》,49期。
李學勤撰 <帛書「要」篇及其學術史意義>《中國史學》,1994年第10期。
周立昇撰 <帛《易》六十四卦芻議>,《文史哲》,1986年第4期。
季旭昇撰 <古文字中的易卦材料>,中國經學研究會第一屆學術研討會,1999。
季旭昇撰 <談帛書《周易》的別字諧聲>,《中華易學》,3卷2期,1982。
屈萬里 <易經源於龜卜考>,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1966。
屈萬里撰 <周易卦爻辭成於周武王時代考>,《文史哲學報》第1期。
林文欽撰 <「周易」「時」的涵義研究>,《高雄師大學報》,9卷,1998。
金春峰撰 <帛書繫辭反映的時代與文化>,中國經學研究會第一屆學術研討會,1995。
冒懷辛撰 <馬王堆漢墓帛書《易經》與邵雍先天《易》學>,《哲學研究》,1982年第10期。
唐 蘭撰 <在甲骨金文中所見的一種已經遺失的中國古代文字>,《考古學報》,1957年第2期。
孫劍秋撰 <易經中的體用哲學>,《中華易學》,7卷4期。
徐志銳撰 <論「周易」形象思維>,《中華易學》,17卷3期。
徐錫台、樓宇烈撰 <西周卦畫試說>,《中國哲學》第3輯,1980。
高懷民撰 <易經哲學的時空觀>,台北國際孔學會議論文,1987。
高懷民撰 <乾坤二卦「用九」「用六」義討論>,《中華國學》,5期。
高懷民撰 <數往知來談《易經》哲學>,《哲學雜誌》,16期,1996。
張其棖撰 <周易與內經的關係>,中國經學研究會第一屆學術研討會,1999。
張忠宏撰 <評<簡帛佚籍與學術史>〔李學勤著〕>,《哲學雜誌》,16卷。
張政烺撰 <帛書六十四卦跋>,《文物》,1984年第3期。
張政烺撰 <殷墟甲骨文所見的一種筮卦>,《文史》,24輯。
張政烺撰 <試譯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考古學報》,1980年第4期。
張善文撰 <論「帛書周易」的文獻價值>,《中華易學》,16卷10期。
曹 敏撰 <論易經的宇宙觀>,《現代學苑》,第11卷第3期。
曹定雲撰 <殷墟四盤磨易卦卜骨研究>,《考古》,1989年7月。
許學仁撰 <戰國楚墓「卜筮」類竹簡所見「數字卦」>,《中國文字》,1993。
連劭名撰 <帛書《周易》卦名考釋>,《文史》,第36輯。
連晨草撰 <論周易陰陽符號的象徵意蘊>,《中華易學》,17卷12期。
郭千華撰 <周易中人的品位>,《輔大中研所學刊》,6卷。
陳 來撰 <馬王堆帛書易傳與孔門易學>,《國學研究》2卷,1994。
陳松長撰 <再論帛書「易傳」整理過程之問題>,《鵝湖》,22卷1期。
陳松長撰 <帛書「周易」研究綜述>,《中國文化月刊》,193卷。
陳榮波撰 <易經的宇宙規律與人生智慧>,《中國文化月刊》,97期,1987。
陳徽治撰 <帛書「周易」中的通假字>,《中華易學》,第13卷第1期。
曾春海撰 <帛書易說有無儒法合流的意向>,《哲學與文化》,26卷5期。
曾滄江撰 <易經八卦的創作原理>,《哲學與文化》,4卷5期。
曾憲通撰 <座談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文物》,1974年第9期。
程石泉撰 <周易的人生哲學>,《孔孟月刊》第25卷12期。
程石泉撰 <易經與中國人生哲學>,《孔孟月刊》,第23卷12期。
黃沛榮 <古籍異文析論>,《漢學研究》,9卷2期。
黃沛榮 <近十餘年來海峽兩岸易學研究的比較>,《漢學研究》,7卷2期。
黃沛榮撰 <馬王堆帛書易經之卦序>,《書目季刊》,18卷4期。
黃沛榮撰 <周易卦序探微>,《台大中文學報》創刊號。
黃沛榮撰 <坤卦六二爻辭「直方大」解>,《孔孟月刊》,11卷3期。
黃沛榮撰 <馬王堆帛書《周易》經傳異文初探>,《訓詁論叢》(第一屆中國訓詁學學術研討會),1994。
黃慶萱撰 <「周易」位觀初探>,《中華易學》,16卷12期。
黃慶萱撰 <易經人生哲學>,《孔孟月刊》23卷12期。
黃慶萱撰 <經典中的經典根源的根源──周易>,《國文天地》,14卷8期。
黃琪莉撰 <帛書周易研究現況概述>,《中國文哲研究通訊》,5卷4期。
黃漢宗撰 <周易乾坤繫辭與宇宙論比較之研究>,《哲學與文化》,5卷11期。
楊遠岷撰 <表示先民生活進步的周易繫辭下傳>,《國文天地》,14卷2期。
廖名春撰 <說卦證>,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6卷第3期。
廖名春撰 <論帛書《易傳》與帛書《易經》的關係>,《孔子研究》,1994年第4期。
廖名春撰 <關於帛書「易傳」整理過程中的一些問題>,《鵝湖》,21卷9期。
劉大鈞撰 <帛易初探>,《文史哲》,1985年3月。
劉大鈞撰 <帛書《周易》異文校釋>,《周易研究》,1994年第2期。
劉大鈞撰 <帛書《易經》異文校釋──鍵至禮>,《易學研究論文集》,1993。
劉坤生撰 <論「周易」思想體系>,《哲學與文化》,18卷6期。
劉雨、張亞初撰 <從商周八卦數字符號談筮法的幾個問題>,《考古》,1981年2月。
樓宇烈撰 <易卦爻象原始>,《北京大學學報》,1986年1期。
鄭萬耕撰 <「周易」對中華文化的貢獻>,《中華易學》,16卷12期。
黎凱旋撰 <八卦的本源和流變>,《中華易學》,2卷5-7期。
黎凱旋撰 <易經的宇宙最高原理>,《中華易學》,7卷9期。
霍斐然撰 <帛書《周易》“火水相射”釋疑>,《文史》,第29輯。
謝 鴻撰 <漫談宇宙和周易>,5卷10期。
韓仲民撰 <帛書《周易》六十四卦淺說>,《江漢論壇》,1984年第8期。
韓仲民撰 <帛書周易釋疑一例──天行健究應如何解釋>,《文物天地》,1984年第5期。
韓仲民撰 <帛書繫辭淺說>,《孔子研究》,1988年4期。
韓仲民撰 <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簡介>,《文物》,1974年第9期。
羅 光撰 <中國哲學的基本觀念一二講──易經的生生>,《哲學與文化月刊》,第5卷8期。
羅 光撰 <易經的人生哲學思想>,《哲學與文化》5卷1期,1978。
嚴靈峰撰 <馬王堆帛書《易經》六十四卦的重卦和卦序問題>(上)、(下),《東方雜誌》(台北)復刊,18卷8期。
嚴靈峰撰 <馬王堆帛書易經中孔子贊易和「說卦」>,《大陸雜誌》,89卷1期。
饒宗頤撰 <再談馬王堆帛書周易>,《日報月刊》,第19卷7期。
饒宗頤撰 <略論馬王堆《易經》寫本>,《古文字研究》第7輯。
伍 學位論文
呂碧霞撰 《易學天人之學》,香港能仁中研所1982年碩士論文。
貝克定撰 《馬王堆帛書<易之義>「數往/知來」段及其相關問題研究》,台大中研所1999年碩士論文。
林金泉撰 《周秦陰陽五行家思想研究》,師大國研所1982年碩士論文。
楊陽光撰 《易經憂患意識研究》,師大國研所1986年碩士論文。
楊遠謀撰 《論易經乾坤之作用》,文化哲研所1986年碩士論文。
蕭世瓊撰 《馬王堆帛書文字研究》,師大國研所1997年碩士論文。
賴貴三撰 《項安世《周易玩辭》研究》,師大國研所1990年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