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俞君
Lin,Yu-jun
論文名稱: 漢語 "快"的研究及教學語法
指導教授: 鄧守信
Teng, Shou-Hs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3
中文關鍵詞: 語義學教學語法
英文關鍵詞: Semantics, Pedagogical Gramma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是以John Lyons (1977)的動態( dynamic )、靜態( stative )的時間概念為架構, 探討漢語 ‘快’ 的語義及在漢語教學語法上的應用。 主張 ‘快’ 的語義是在 ‘historical’ 客觀的時間概念及 ‘experiential’ 主觀的時間概念下產生, 文中並採漢語時間順序原則(Tai, 1988)來解釋句法使用現象。
    文中先討論時間指涉( time reference)、時制等相關時間概念, 漢語副詞的使用、漢語狀語與補語、及 ‘快’的使用, 第三章針對時點與時段、 ‘快’的連用限制、‘快’的語意和句法進行探討,並對比 ‘早’、‘晚’、‘快’、‘慢’ 的英文相對詞彙,對數量短語前通常只用‘快’ , 不用‘快要’ 的情況提出解釋。
    第四章以第三章語義和句法探討為基礎, 針對‘快’的使用疑點, 對台灣、北京兩地以華語為母語者進行調查, 問題如: 動補結構中,‘快’是出現在動量補語前或動詞前 、 ‘快要’出現在數量詞前是否被接受、‘就快要’是否為台灣華語之現象等。 調查結果呈現地區差異。
    第五章分析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偏誤, 批判現在華語教科書對快的教學的缺失,並提出教學語法及試題練習。

    目錄 目錄……………………………………………………………………………i 提要……………………………………………………………………………v 第一章 導論………………………………………………………………. 1 1-1研究動機與研究目標……………………………………………… … 1 1-2 論文架構…………………………………………………………… …2 1-3 ‘快’ 的基本語義……………………………………………………2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2-1 時間概說…………………………………………………………….…8 2-1-1 John Lyons (1977) 的時間概念……………………………….…8 2-1-2 Robert Cheng (1997) 的時間指稱及時間起點和終點…………12 2-2 時間副詞的分類與位置………………………………………………16 2-2-1 Quirk (1973) 對時間的分類………………………………….…16 2-2-2鄭良偉(1984) 對時間副詞的分類…………………..………18 2-2-3英語時間副詞的位置和漢語時間副詞的位置…………………. .19 2-3 漢語狀語和補語……………….…………………………………….20 2-3-1 劉月華(1988)對漢語狀語的分類……………………………20 2-3-2 鄧守信(1992)對漢語狀語的分類……………………………21 2-4 漢語 ‘快’ 和英文相對詞彙………………………………………23 2-4-1 Sinclair (1999)對 ‘soon’ 及 ‘early’ 的解釋…………23 2-4-2漢語 “快” 的語義與使用……………………………………….25 2-4-2-1呂叔湘(1980)……………………………………………….....25 2-4-2-2劉月華(1996)對 “快” 的用法解釋………………….....…26 2-4-2-3鄭良偉(1997)對 “快” 和台語 “tih-beh” 的比較………29 2-5 功能語法的時間原則…………………………………………………39 2-5-1戴浩一(1988)的時間順序原則……………………………….…..39 第三章 ‘快’ 的語義和句法討論………………………………………42 3-1語義……………….……………………………………………….….42 3-1-1 ‘快’ 的基本語義……………………………………………….42 3-1-2 時間詞和時間副詞………………………………………….….…46 3-1-3 時點和時段……………………………………………….…….…47 3-1-4 詞類與語義………………………………………………….….…50 3-2 對比……………………………………………………………………52 3-2-1 ‘早’、‘晚’、‘快’、‘慢’ 的語義比較…………….…52 3-2-2 「早」、「晚」、「快」、「慢」對比英文相對詞彙…………55 3-3 句法……………………………………………………………………56 3-3-1 ‘快’ 與 ‘將’ 的連用限制………………………………….57 3-3-2 “快” 出現在數量結構前的合法性……………………………61 3-3-3 數量短語前通常只用 “快”, 不用 “快要”………………66 第四章 問卷設計與調查…………………….……………………………70 4-1 問卷設計……………….…………………………………………….70 4-1-1 研究動機………………………………………………………..70 4-1-2 研究工具…………………………………………………………71 4-1-3 研究對象及取樣方法……………………………………………71 4-1-4 研究假設…………………………………………………………71 4-1-5 問卷設計…………………………………………………………72 4-2 問卷結果與分析………………………………………………………79 4-2-1 問卷呈現結果……………………………………………………79 4-2-2 數據分析與討論…………………………………………………79 4-3 小結……………………………………………………………………96 第五章 教學語法………………………………………………………….98 5-1外國學生偏誤分析--語料庫中學生使用錯誤分析………………….98 5-1-1病句類型………………………………………………………….98 5-1-2中級學生和初級學生錯誤類型比較………………………………104 5-1-3 學生偏誤原因………………………………………………….105 5-2 漢語教學語法……………….………………………………………107 5-2-1 教學語法與理論語法…………………………….……………107 5-2-2 漢語教學語法………………………………………………….108 5-3 教材分析與建議………………………………………………….…116 5-3-1實用視聽華語I……………………………………………….…116 5-4 漢語 ‘快’ 的教學語法 ( pedagogical grammar )……….…118 5-4-1 ‘快…..了’ 的教學語法……………………………………118 5-4-2 ‘快+V’ 的教學語法…………………………………………121 5-5 測驗試題…………………………………………………………….124 5-5-1 練習試題……………………………………………………….124 5-5-2 試題解答……………….………………………………………140 第六章 結論……………………………………….…………………….144 參考書目…………….……………………………………………………147 附錄一 問卷………………………………………………………………151 附錄二 外國學生基本資料………………………………………………158 附錄三 台灣組基本資料…………………………………………………160 附錄四 北京組基本資料…………………………………………………163 圖目錄 圖 2-1 John Lyons 的時間概念圖…………………………………………….9 圖 3-1 ‘快’的語義圖…………………………………………………………45 圖3-2 黃郁純(1999)整理出能願動詞的連用原則…………………………60 圖3-3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from ability……………………………69 表目錄 表2-1 呂淑湘對 ‘快’ 的解釋……………………………………… …25 表2-2 鄭良偉對台語 ‘(tih)-beh’ 和華語 ‘快’、 ‘快要’ 的句型分類........................................................ 31 表3-1 漢語‘快’ 對應英語相對字………………………………………56 表3-2 漢語副詞 ‘早’ 與英語副詞 ‘early’ 的比較………………56 表4-1 台灣組 ‘快’ 出現在動詞前句型次數分布圖………………….86 表4-2 北京組 ‘快’ 出現在動詞前句型次數分布圖………………… 87 表4-3 台灣組與北京組問卷調查結果……………………………… ……91 表4-4 外國組問卷調查結果…………………………………………… …93 表5-1 Teng (1997)的 ‘four-way feature specification system’112 表5-2 形式和語義的考量……………………………………………… …112 表5-3 ‘快’ 在 ‘實用視聽華語I’中出現的相關句型整理…………116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丁邦新. 1994. ( 中譯本 ) 《中國話的文法》. 趙元任. 1968. ( 原著 )《 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 台北: 學生書局.
    丁聲樹. 1963. ( 四刷 ) 《現代漢語語法講話》. 北京: 商務出版社.
    中國漢語水平考試部. 1996. 《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 北京: 漢語水平考試部.
    朱德熙. 1980.《現代漢語語法研究》. 北京: 商務.
    呂叔湘. 1942. 《中國文法要略》. 上海: 商務.
    呂叔湘. 1980. 《現代漢語八百詞》. 香港: 商務.
    李大中. 1996. 《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分析》. 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李向農. 1995.《時點時段的內涵及構成與漢語社會的時間概念》. 於《世界漢語教學》, pp.1-9.
    李向農. 1997. 《現代漢語時點時段研究》. 武昌: 華中出版社.
    屈承熹. 1999. 《漢語認知功能語法》台北: 文鶴出版社.
    張旺熹. 1999. 《漢語特殊句法的語義研究》. 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張靜. 1984.《漢語語法疑難探討》. 台北: 文史哲出版社.
    陳田順等. 2000. 《HSK中國漢語水平考試模擬題集》. 北京: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黃河. 1988. (中譯). 《時間順序和漢語的語序》. 戴浩一. 國外語言學. Volume1, p.p.10-20.
    趙世開. 1999. 《漢英對比語法論集》.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劉月華. 1988.《漢語語法論集》. 北京: 現代出版社.
    劉月華. 1992. 《漢語語法難點釋疑》. 北京: 華語教學出版社.
    劉月華等. 1996. 《實用現代漢語語法》. 台北: 師大書苑.
    劉福增. 1995. (中譯本)《語義學新論》. Lyons, John. 1995.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 N.Y.: Cambridge.
    鄭良偉. 1997. 《台、華語的時空、疑問語否定》. 台北: 遠流.
    鄭良偉. 1984.《實用漢語參考語法》. 台北: 文鶴.
    鄧守信. 1985. 《漢語動詞的時間性結構》. 於《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集》. 北京: 北京語言學院.
    戴浩一,薛鳳生主編. 1994. 《功能主義與漢語語法》. 北京:北京語言學院.
    Reference in English
    Barnbrook, Geoff. 1996. Language and Computers.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C. Richards, Jack, John Platt and Heidi Platt. 1998.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H.K.: Longman.
    Halliday, Mak.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Hughes, Arthur. 1989.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arsen-Freeman, Diane. 1986. 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eech, Geoffrey, Douglas Biber, Stig Johansson, Susan Conrad, and Edward Finegan. 1999.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London: Longman.
    Li, Charles N. and Sandra A. Thompson. 1981. Mandarine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yons, John. 1977. Semantics. N.Y.: Cambridge.
    Odlin, Terence. 1994. Perspective on Pedagogical Grammar.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Quirk, Randolph and Sidney Greenbaum. 1973. A University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Sinclair, John. 1999.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 London: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Su, Lily I-wen. 2001. From Dynamic Meanings: Grammaticalization of Chinese Evidential Modals. Taipei.
    Teng, Shou-hsin. 1992. Adverbial Structures in Chinese. Taipei: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eng, Shou-hsin. 1997. Towards a Pedagogical Grammar of Chines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Volume32: 2, pp. 29-39.
    Teng, Shou-hsin. 1998. Sequencing of Structures in a Pedagogical Grammar: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Volume33:2, pp. 41-52.
    Vendler, Zeno. 1967. Linguistics in Philosophy.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華語教科書
    黃政澄等. 1995.《新編漢語教程(上)》. 北京: 商務.
    葉德明主編. 1999. 《實用視聽華語(一)》. 台北: 正中書局.
    Tao-chung Yao, Yuehua liu, Liangyan Ge, Yea-fen Chen, Nyan-ping Bi and
    Xiaojun.1997. 《中文聽說讀寫 Integrated Chinese》. Wang Cheng &
    Tsui Company.
    資料庫
    《中央研究院 平衡語料庫》 . 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kiwi.sh
    鄧守信. 1997-1998. 華語病句語料庫及病句分析. 台北: 台灣師大.
    British National Corpus ( BNC sampler corpus )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