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饒桂香 JAO KUEI-HSIANG |
---|---|
論文名稱: |
音樂科網路學習社群之實證研究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Application of Web-Based Learning Community |
指導教授: | 姚世澤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45 |
中文關鍵詞: | 九年一貫課程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網際網路 、音樂科網路學習社群 、課程統整 、資訊融入學科教學 、音樂教育 、網路教學 |
英文關鍵詞: | Nine-Year Consistent Curriculum, Arts and Humanities Area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nternet, Web-based Community in Mu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Integration, Computer Integrated Instruction, Music Education, web-based learn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869 下載:6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透過文獻資料的蒐集探討、教學實證、教學成效測驗、問卷調查以及研究觀察的結果進行分析,針對音樂科網路學習社群的實施與否對學生學習成效的比較進行實證探究,檢視音樂科網路學習社群在中學實施的情形,評估其可行性,進而發現問題,提出建議,作為未來教師研發線上教材與改進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效率與提昇音樂科網路學習社群實質效益的重要參考 。
研究目的有四:一、藉由文獻資料的探討分析,瞭解網際網路學習社群於教育上的學理基礎,作為設計建構音樂科網際網路學習社群之依據。二、根據相關理論,研擬可行有效且具整合性,適用於音樂科網路學習社群使用的線上課程教材,作為教師未來研發線上教材的依據。三、透過教學實證,檢視課後實施與未實施音樂科網路學習社群在學習成效上的差異。四、根據研究結果,檢視一般中學音樂科實施網路學習社群之可行性並提供一套適宜國中音樂科網路學習社群之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案例。
本研究之研究結果驗證了「網路學習社群」的學習成效,也確立了在國中音樂科實施的可行性。以下為具體的發現與結論:
一、學生電腦網路的基本素養與電腦相關設備需作為課後實施「音樂科網
路學習社群」的優先考量因素。
二、教師規劃設計與建構線上課程教材時須根據網路教學設計的模式,同
時考量網路學習社群的特性。
三、模組式教材可作為「音樂科網路學習社群」之線上教材模式之依據,
驗證了非資訊專業的音樂教育工作者,自行製作網路線上課程教材的
可行性。
四、「音樂科網路學習社群」之教師介面機制,確實能讓教師能有效掌握
與管理教學資訊。
五、「音樂科網路學習社群」的實施受到大多數參與學生的肯定與喜愛。
六、運用「音樂科網路學習社群」課後自學,確實能夠提昇音樂科教學成
效。
七、實施「音樂科網路學習社群」課後自學方式確實能增進學生電腦網路
素養與能力,達成九年一貫新課程提倡資訊融入學科教學之目標。
八、「學生使用紀錄」只適合教師作為瞭解學生學習歷程的參考,不宜作
為評鑑個人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的依據。
九、「布蘭詩歌與中世紀的邂逅」教學設計是適宜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音
樂科網路學習社群之教學案例。
十、「音樂科網路學習社群」的學習機制,突破傳統學習的限制,確實能
達到高度的學習效益,實施「音樂科網路學習社群」極具可行性。
The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web-based community in music clas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is to investigate learning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methodology of literature review,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bservation analysis. Furthermore, the researcher also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as a reference for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teachers in on-line curriculum design.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o understand the web-based community ‘s fundamental theory, (2) to construct a curriculum for web-based community music teaching environment, (3) to evaluate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web-based community in music teaching, (4) to provide a case study for web-based community in music education.
According to empirical results, the web-based community in music clas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has shown a positive effect on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is related to their computer
skills.
2. Teachers are subjec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b-based
community when designing curriculum.
3.Module curriculum is suggested as the basic model for web-
based community.
4.Teachers can manage the web-based community better and more
easily through the function of “Teachers Interface”.
5.The implementation of web-based community has received good
responses from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6.Using web-based community in exercise after class has
improved students’ music learning performance.
7.Using web-based community in after-class self-study activity
has improved students’ computer abilities and skills.
8.”Students Usage Profile”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eachers to understand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but
can’t be used in scoring.
9.“When Carmina Burana Encounters The Middle Age” is an
appropriate teaching plan and can be used for web-based
community in music clas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10.Web-based community, contrast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system, has reached higher learning performance.
一、中文部分
丁志仁 (2000)。課程與教材現代化與超文件模組式教材。高雄市教師會辦理網頁式教材研習會資料。
丁志仁 (2001)。自由軟體對教育的衝擊。http://twopensource.org/icos01/day1/i2/index。
于富雲、陳麗玉 (2000)。學生特質與全球資訊網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第1期,頁235-256。
尹玫君 (1995)。台灣南部地區小學資訊教育之調查。台南師院初等教育學報,第8期,頁1-52。
方銘健 (1997)。藝術、音樂情感與意義。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全世(1996)。Internet在國民小學的實務應用。資訊與教育,54期,頁40-49。
王全世 (2000a)。同儕輔助學習於國小電腦科教學策略應用之行動研究。於中華民第十四屆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台中市,中華民國。
王全世 (2000b)。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 。資訊與教育,80期,頁23-31。
王全世 (2000c)。對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資訊情境的評估標準。資訊與教育,77期,頁36-47。
王曉璿(1998)。網路環境與教學應用。教師之友,第三九卷,第一期,頁7-13。
王美鴻(1995)。Internet的學術研究資源。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教育部學術研究資訊服務網路應用暨套裝軟體研討會,頁135。
田耐青(1999)。運用教學科技經營兒童的多元智慧。載於施冠慨主編之教學科技與教育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台北市教育局(2001)。台北市資訊教育白皮書第二期計畫九十一年~九十三年【公告】。台北市:教育局。2001年4月5日,取自http://163.29.37.136/it/index.htm。
朱則剛(1994a)。建構主義知識論與情境認知的迷思:兼論其對認知心理學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13期,頁1-14。
朱則剛(1994b)。建構主義知識論與情境認知對教育科技的意義。視聽教育雙月刊,208期,頁1-15。
朱國光(1998)。網路輔助學習系統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湘吉 (1994)。教學科技的發展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出版社。
李坤崇、歐慧敏(2000)。統整課程理念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
何貴良 (1994)。多媒體DIRECTOR創作剖析。台北:蘋果天地出版社。
吳統雄﹑陳育亮﹑陳仁康﹑游政憲﹑劉志皓 (1998)。創意互助學習:發展金蟠桃網站的研究。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
吳明隆 (1998)。網路學習的特性與相關問題的省思。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8709期,頁23-39。
吳明隆(1998)。教學科技與其教室生態典範的轉變。視聽教育雙月刊,40卷1期,頁11-20。
吳俊憲(2000)。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及其在九年一貫課程之相關性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雙月刊,4期,11卷,頁73-88。
吳秋琴 (1994)。高中音樂欣賞教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沈中偉 (1998)。即時群播遠距教學之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探討。遠距教育。第七期,頁13-19。
呂益彰(2000)。網路學習社群中討論區使用情況及影響使用因素之實證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呂燕卿(1999)。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之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特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研討會。
呂燕卿(1999)。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綱要與統整性互融式課程設計之觀念。美育,106期,頁29-38。
巫靜宜(1999)。比較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學習效果之研究---以Word 2000之教學為例。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鴻亮(1999)。九年一貫課程中教學科技的新風貌。http://www.iest.edu.tw/announce/9teach/9.htm。
李玉慶(2000)。自然科網路教學設計模式之研究─以國小「認識魚類」為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進寶(1998)。未來的學習。教育研究資訊,六卷一期,頁66-75。
李煙長(2000)。國小學童網路化寫作學習社群之建構與實施。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李濟慧(2001)。線上家教網:國中生數學學習社群。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嘉峻、袁賢銘、曾憲雄 (民87)。遠距合作學習環境之經驗。資訊與教育,59期,頁39-46。
李永吟(1999)。教師在職進修電腦網路教學智能的迫切性與對策。中等教育,第3期 (50),頁68-76。
李永吟(1998)。新教學形態:網路學習。http://www.nknu.edu.tw/~edu/item/item4-article.file/item4-article14.htm。
李進寶、韓慧文、李志賢、沈潔華、陳迪智、廖肇弘、李修珣 (2000)。資訊工業策進會線上教學實施現況。虛擬大學之組織與管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嘉義:中正大學。
周文忠(1999)。Web 導向教學(Web-Based Instruction)應用之探討。屏師科學教育,第9 期,頁42-49。
林小玉(2000)。課程統整理念與二十一世紀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新挑戰。從「藝術與人文」探討二十一世紀音樂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頁61-75。
林幼雄(1999)。電腦輔助音樂教學網際網路學習環境之建構與應用。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頁197-208。http://www.nknu.edu.tw/~edu/item/item4-article.file/item4-article17.htm
林幼雄、林勇成(2000)。台灣音樂園區─合作生活電腦輔助音樂教學網行動研究。2000年Tanet台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http://www.ncku.edu.tw/TANET2000/download/Post/tanetJ05.doc
林幼雄(2001)。電腦輔助音樂教學網際網路學習環境之建構與應用。2001年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社會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林朱彥(1996)。國小音樂新課程概念統整發展之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甘敏(2001a)。建構式電腦網路輔助教學教材的選擇與設計原則。
http://acbe.tku.edu.tw/iccai8/84/84.htm
林甘敏(2001b)。建構式電腦網路輔助教學教材的選擇與設計原則〔線上資料〕。取自http://www.ftes.tyc.edu.tw/~ablee/201teach/建構式電腦網路輔助教學教材的選擇與設計.htm
林生傳(1998)。建構主義的教學評析。課程與教學季刊,第3期(1),頁1-14。
林佩璇 (1992)。台灣省高級職業學校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奇賢(1998)。探路者 : 國民小學全球資訊網輔助學習系統。9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241-248。
林奇賢(1999)。網路學習環境的設計與應用。資訊與教育,第67 期,頁34-49。
林奇賢(2000a)。中小學生的網路學習行為。第四屆國祭典腦多媒體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頁70-76。
林奇賢(2000b)。中小學網路學習的現況與趨勢。花蓮師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
林芬柔(2002)。2005年全球無線上網人口將佔上網人口48%。台北市:資策會電子商務應用推廣中心。民國91年3月30日,取自
http://www.find.org.tw/0105/news/0105_news_disp.asp?news_id=2047
林朝陽 (1995)。當代著名音樂教學法之比較研究與應用。台中:台中師範學院。
邱貴發 (1990)。電腦整合教學的概念與方法。台灣教育,第479期,頁1-8。
邱貴發 (1996a)。情境學習理念與電腦輔助學習-學習社群理念探討。台北:師大書苑。
邱貴發 (1996b)。網路學習研究:教育研究的另類空間。中華民國第十二屆科學教育研討會,
12月29日。
邱貴發 (1997)。從教育觀點談網路學習環境的發展。環境教育與資訊締路研討會,5月9日。
邱貴發(1998)。網路世界中的學習。教學研究資訊,頁20-27。
洪明洲 (2000)。網路教學。台北:華彩。
姚世澤(1992)。現代音感教學的理論與實際。音樂研究學報。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研究所。
姚世澤(1993)。音樂教育論述集。台北:偉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70。
姚世澤、王秀雄等(1996)。中小學藝能科(音樂、美術)基本學力指標之研究。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姚世澤(1999)。現代「音樂教育」的新哲學觀-論「藝術與人文」的教改理念。「藝術與人文」之權人教育研討會論文集。
姚世澤(2000a)。「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規劃與教材設計的認知。開創課程新世紀-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姚世澤(2000b)。邁向新世紀社會變遷多元化-音樂生態與社會價值觀的探討。九年一貫課程革新論文集。
唐宣蔚(1999)。大學生學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之建構與實施。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教學科技組碩士論文。
徐新逸 (1995)。如何借重電腦科技來提昇問題解決能力?談「錨式情境教學法」知理論基礎
與實例應用(上)。教學科技與媒體,第20期,頁25-41。
徐新逸(1996)。情境學習在數學教學上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第29期,頁13-22。
教育部(1998)。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內容概要【公告】。台北市:教育局。取自http://www.edu.tw/information/infpln/bascont.htm
教育部 (2000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第一學習階段)暫行網要。民國89年三月三十
日公布。
教育部 (2000b)。「台灣學術網路簡介」【公告】。台北市:教育部。民國90年5月2日,取自
http://www.edu.tw/tanet/tan-intro/1.html
教育部 (2000c)。「網際網路(Internet)簡介」【公告】。台北市:教育部。民國90年5月2日,
取自http://www.edu.tw/tanet/tan-intro/1.html
教育部(2002)。「台灣學術網路重要大世記」【公告】。台北市:教育部。民國91年2月11日,取自http://www.moe.gov.tw/
許勝雄、彭游、吳水丕編著 (1993)。人因工程學。台北:揚智文化。
許健雄(2000)。九年一貫課程「網頁式」教材與其他形態教材的比較。高雄市教師會辦理網頁式教材研習會資料。
崔光宙 (1992)。美感判斷發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崔光宙 (1993)。音樂學新論。台北:五南圖書。
郭重吉(1995):建構主義與數理教學。建構與教學,第1期。
郭重吉(1996a)。從建構主義談數理師資培育的革新。科學發展月刊,24卷7期,頁555-562。
郭重吉(1996b)。建構論:科學哲學的省思。教育研究雙月刊,第49期。
陳瓊花(1997c)。審美探究教學理念與課程設計—從Erickson之主題式課程設計範例談起。台灣省北區暨高,屏,東三縣高級中學八十五學年度美術科教學觀摩研討會專題演講論文。
陳瓊花(1999c)。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視覺藝術課程之探討。藝術與人文之全人教育研討會,師大藝術學院,教育大樓國際會議廳。
陳瓊花(2000)。破解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之迷思1,2,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系刊。http://gnae.ntptc.edu.tw/CHchang/2.htm
陳瓊花(2000h)。二十一世紀藝術教育圖像-談文化因素對審美教育之省思。文化視窗,第18期,頁14-19。
陳瓊花(2001c)。從美術教育的觀點探討課程統整設計之模式與案例。視覺藝術,第4期,頁97-126。
陳瓊花(2000e)。兒童與青少年如何說畫。台北:三民書局出版。
陳年興(1998)。全球資訊網整合式學習環境。資訊與教育,第64 期,頁2-13。
陳年興、曾建翰(1997)。全球資訊網上WebTitle 之製作。遠距教育,第2期,頁12-21。
陳伯璋 (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輯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頁10-18。
陳志維(1995)。「不同電腦輔助合作學習型態之比較研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茂萱﹑洪榮昭(1987)。大專音樂理論課程電腦輔助教學之研究一對位法。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茂萱(1991)。複拍子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陳茂萱 、洪榮昭 (1991)。大專音樂理論課程電腦輔助教學之研究I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真明(1985)。師專音樂科音感教學與電腦輔助教學研究。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陳德懷(2000)。網路科技對教育的影響。89年資訊月邁入e世代網路講座。http://abserv1.src.ncu.edu.tw/chapter_02_2.htm
陳德懷(2002)。2002學習科技研究成果發表記研討會提綱。
陳樹熙、林谷芳 (1995)。音樂欣賞。台北:三民書局。
陳鴻基(2000)。虛擬大學的發展與未來展望。虛擬大學之組織與管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http://140.123.19.211:2000/C_main/papers/speech/Chen.htm
陳藍谷 (1986)。電腦輔助音樂教學軟體之設計與發展 (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藍谷 (1987)。電腦輔助音樂教學軟體之設計與發展 (I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藍谷 (1988)。電腦輔助音樂教學軟體之設計與發展 (II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陳景容 (1991)。構圖與繪畫分析,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單文經 (1998)。鷹架支持的譬喻在大班教學上的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39卷第6期,頁1-22。
張卜仁 (1999)。線上教學與虛擬教室。資訊與教育,第74期,頁29-40。
張家倩、楊國德(1998)。全球資訊自學式課程之先導研究。遠距教育,7期,頁49-59。
張史如 (1997)。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網路超文件/超媒體應用於教學上的意義。資訊與教育雙月刊,58,頁39~48。
張政亮(2001)。多媒體網路教學的發展趨勢-以模組式網頁教材的設計為例。2001資訊與教育雜誌特刊,頁45-55。
張國恩 (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頁2-9。
張基成、唐宣蔚 (2000)。一個架構於全球資訊網上的知識分散式網路學習社群。遠距教育,第13期,頁18-37。
張惠博(1995)。學習的社會層面觀點:科學教師的基本見解。建構與教學,頁2。
張煇志(2001)。運用網路社群互動協助小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廿一世紀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國際學術論文研討會,147-166頁。
張靜嚳 (1995)。何謂建構主義。建構與教學,3。彰化師大。取自:
http://scied.ncue.edu.tw/ct/v3.htm
彭程瑋(1999)。網路教學系統的理念、設計與實作。國立中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俊雄(2000)。多媒體教材訊息設計原則的初探。資訊中心通訊,第八期。http://140.134.4.2/cc/newsletter/08/807.htm
黃嘉勝、黃孟元 (2000)。國小學生學習全球資訊網成效與電腦態度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第14期,頁435-462。
黃仁弘、趙美聲、吳政景、張晃 (1997) 。非同步互動式學習環境之研發與實施。教學科技與媒體,第34 期,頁19-27。
黃世傑(1995)。建構與教學。建構與教學,1。
黃良成 (1997)。國小補校學生運用電腦輔助教學對其電腦態度及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
黃政傑、林佩璇 (1996)。合作學習。台北:五南。
黃政傑(1997)。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台北:漢文書店。
黃炳煌 (1991a)。談『課程統整』-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為例。
黃炳煌 (1991b)。課程理論的基礎。台北:文景出版社。
黃振豊(1997)。Internet在建構主義教學上所扮演的角色〔線上資料〕。http://www.nmh.gov.tw/edu/basis3/18/hk7.htm
黃萬居(2001)。談建構主義的自然科教學〔線上資料〕。取自
http://www.socialwork.com.hk/artical/educate/hk6.htm
黃榮雄、邱貴發(1999)。網路化班級經營知能建構環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
黃譯瑩(1998)。課程統整之意義探究與模式建構。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第八卷,第四期,頁616-633。
黃譯瑩(1999)。從課程統整的意義與模式探究九年一貫課程之結構,輯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邁向課程新世紀課程(下冊)。頁258-274。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
傅賓瀅(1980)。音樂讀譜策略(MRS)軟體之發展:CAI於國小音符與休止符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淑真 (1993)。高中音樂科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楊淑卿、周倩(1999)。中小學教師與網際網路教學推行之研究,遠距教育,10期,頁41-46。
楊雅惠(1993)。運用電腦輔助之曲調創作教學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家興(1999)。虛擬學校:資訊網路下整合性的教學環境。教學科技與媒體。47期,頁12-23。
楊昭儀、徐新逸(1997)。建構網路學習社群的教學設計模式。視聽教育雙月刊,39卷13期, 頁15-27。
楊家興(1993)。「超媒體:一個新的學習工具」。教學科技與媒體,第12期,頁28-39。
楊龍立(1997)。建構主義教學的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18。
溫嘉榮、邱乾輝編著 (1987)。電腦輔助教學理論與程式設計實務(三版)。台北,松崗。
甄曉蘭(1996)。應用建構教學理念於教育專業發展課程之研究。國科會研究報告。嘉義:國立嘉義師範學院。
廖宜瑤 (1999)。國小四年級學生運用電腦網路科技進行主題式學習之行動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金婷(2000)。學習社群理念在教學上的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35期,頁25-38。
劉憲雯(1991)。電腦輔助節奏教學在反覆練習中之成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世雄(2001)。教師運用電腦融入教學決定歷程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文正(2001)。九年一貫課程創新教學與超文件模組教材。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下的創新教學研討會。
蔡秉燁、鍾靜蓉(2001)。立基於知識管理之網路訓練課程系統化開發模式。第七屆台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論文。http://www.ccu.edu.tw/TANET2001/scheduel/paper_abs/J110.html
蔡振昆(2001)。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之比較研究-從教學媒體、班級經營及教學評量來探討。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遠帆(2000)。從英美統整性課程模式探究中小學音樂課程的趨勢。從「藝術與人文」探討二十一世紀音樂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頁35-59。
賴美鈴(1992)。電腦輔助音感教學軟體之設計與發展。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賴美鈴(1993)。音樂科教學新途徑-電腦輔助音感教學的研究。台北:東和音樂出版社。
賴美鈴(1994)。電腦輔助音感教學軟體之設計與發展。台北:國立台北師院學報,第七期,頁657-707。
賴錦緣、吳正己(2000)。網路科技與師資培育。資訊與教育雜誌,73 期,頁48-57。
網路變教室教育大顛覆。(2000年6月14日)。中央日報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ntnu.edu.tw/csd/dops/dopnews/89061401.htm
鄭方靖 (1993)。本世紀四大音樂教育主流及其教學模式。台北:奧福教育出版社。
鄭永柏、何克抗(1997)。建構主義對教學系統的影響:一種可行的教學系統設計模型。1997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論文集,49-54頁。
鄭黛瓊(2000)。「戲劇教學活動」的實踐與理論初探。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教育研討會(頁33-41),民間教育中心、台北市家長協會、主婦聯盟教育委員會。
鄭晉昌(1993)。電腦輔助學習的新教學設計觀:認知學徒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刊,31(1),頁55-66。
蕭惠君、邱貴發 (1998)。歐亞地區中小學資訊教育之概況。台灣教育,572,37-45頁。
謝清俊 (1997a)。談資訊的定義與性質。1997年網際網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台北:資訊工業策進會。
謝清俊 (1997b)。資訊、資訊科技及其應用。1997年網際網路技術與應用研討會。台北:資訊工業策進會。
謝苑玫(1987)。電腦輔助音樂教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苑玫(1999)。音樂課程的改革與創新。迎向千禧年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頁189-196。http://www.nknu.edu.tw/~edu/item/item4-article.file/item4-article16.htm
鍾宜智(2001)。非同步遠距教學中影響互動的因素與改進之道。文教新潮。6卷3期。http://www.tw.org/newwaves/63/1-10.html。
韓善民 (1998)。資訊教育基礎建設─加速篇。資訊與教育,68,頁14-16。
顏榮泉 (1996)。全球資訊網在教學與學習上之應用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第25期,頁33-41。
顏龍源(1996)。Internet 上遠距教學系統設計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膺修(2001)。主題統整教學-新莊老街再造。http://info.scps.tpc.edu.tw/AtOldStreet/Default.htm
蘇義翔(1998)。www上的國民小學的虛擬教室系統之研究。國立台南師院資訊教育所碩士論文。
蕭慶瑜(2000)。「二十一世紀音樂教學新趨勢」。國際音樂研討會研討手冊,頁14-15。
Kurg &Cohen-Evron(2001)藝術教育課程統指之理論與實務。統整藝術教育及人文素養的學習與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3-47。
二、英文部分
Abeles, H. F., Hoffer C.R.,&Koltman R.h.(1995). 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2nd ed.).New York:Schirmer Books.
Aileen N., Steve B., & Lisa H. (1998). Web-Based Discussions: Building Effective Electronic
Communities for Preservice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J. Willis, B. Robin, & D. A. Wills (Eds),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nual. Charlottesville, VA: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er in Education, 749-783.
Alain B , Therese L., & Robert B. (1998). Networked Learning Communities in Teacher Education.. In J.
Willis, B. Robin, & D. A. Wills (Eds),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nual. Charlottesville, VA: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er in Education, 1170-1175.
Alec M. B. & John C. P. (1998). The Effects of Preservice Science Teachers Engaging in an Electronic
Community. In J. Willis, B. Robin, & D. A. Wills (Eds),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nual. Charlottesville, VA: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er in Education, 898-901.
Angeli, C. , Supplee, L. , Bonk, C. J., & Malikowski, S. (1998). A Case-Based Electronic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In J. Willis, B. Robin, & D. A. Wills (Eds),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nual. Charlottesville, VA: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er in Education, 1093-1097.
Asmus, Edward; Haack, Paul (1996). Defining new teaching role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Sep96, Vol. 83 Issue 2, p27.
Barrett,J.R.,McCoy,C.W.,&Veblen,K.K.(1997).Sound ways of knowing-Music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Books. Post, T. S., Ellis, A. K., Humphreys, A. H., & Buggey, L. J. (1997).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to curriculum: Themes for teaching. N.J.: Prentice-Hall
Bronack, S.C., & Kilbane, R. C. (1998). CaseNET: Teaching Decisions via A Web-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J. Willis, B. Robin, & D. A. Wills (Eds),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nual. Charlottesville, VA: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er in Education, 1191-1194.
Brown, A. L., & Campione, J. C. (1994). Guided discovery in a community of learners, in M. Kate (Eds).
Classroom lessons: integrating cognitive theory and classroom practice, 229-270.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 32-42.
Brown, J.S., &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Bruckman, A. (1997). MOO Crossing: Construction, community, and learning in a networked virtual
world for kids, Ph.D. dissertation, MIT.
Chiou, G. F. (1997). Internet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junior high school's computer course,
ED-MEDLA/ED-TELECOM'97, June 14-19, Calgary, Canada.
Collins, a. & Bielaczyc, K. (1997). Dreams of Technology-Supported Learning Communiti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Taipei, Taiwan, 1-8.
Dexter, S. L., Anderson, R. E., & Becker, H. J. (1999). Teachers' views of computers as catalysts for
changes in their teaching practice.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31(3), 221-239.
Dias, L. B. (1999). Integrating technology: som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 (3), 10-13, 21.
Drake,S.(1993).Plann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The call to adventure . Alexandria,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lliot,D.j.(1995).Music Matter:A 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garty, R. (1991). Ten Way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 61-65.
Forcier, R.C., (1999).The computer as an educational tool : Productivity and problem solving .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
French, F., Hale, C., Johnson, C. & Farr, G., (1999). Internet based learning : An introduction and
framework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business . Preparing for internet-based learning . Stylus Publishing
Kent L. Gustafson & Robert Maribe Branch. (1997). Survey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Models,
Clearinghouse on Information & Technology, 41-42.
Galitz, W. O. (1992). User-interface Screen Design,New York:A Wiley-QED.
Grey, D., (1999). The Internet in School . London and New York : Classell .
Harel,I. & Papert,S, (1991). Constructivism. New York: Basic Books.
Heinich,R., Molenda,M., Russell,J.D., & Smaldino,S.E.(1996).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5thed.).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orton, W. (1991),Illustrating Computer Documentation:The Art of Presenting Information Graphically on Paper and Online,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Iseke-Barnes, J. M. (1996). Issue of educational uses of the Internet: Power and crit1cism in
communications and search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15(1), 1-24.
Casey, J. (1997). TeacherNet: Building a new cadre of technology using teachers onlin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Computing Conference (NECC), Seattle, WA.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wce.wwu.edu/necccd/necchtml/proceeds/casey/proceed.htm
Jacobs, H. H. (1989).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Janassen,D.H. (1996). Computer in classroom Mindtools for critical thinking. Englewood Cliffs. NT,
Prentice-Hall, Inc.
Jonassen, D. H. (1991). Evaluating Constructivistic Learn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31(9), 28-33.
Jones, M. K. (1989).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 Design Guide,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Khan, B. H. (1998). Web-based instruction WBI, An introduction 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
35(2), 63-71.
Kovalik, S., & Olsen, K. (1994). ITI: The Model. Integrated Thematic Instruc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74894).
Lave, J. & Wenger, E. (1991).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thison, S., & Freeman, M. (1998). The Logic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nline]. Available:
http://cela.albany.edu/logic/logic.html.
Mehlinger, H. D.(1996). School reform in the information age. Phi Delta Kappan, 77(6), 400-407.
Moersch, C. (1999). Assessing current technology use in the classroom: A key to efficient staff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Learning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6(8), 40-43.
Moursund, D. (1992). The technology coordinator. Eugene, Oreg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Nattiv,A.(1986).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struction strategies on achievement among sixth
grads soci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s Barbara, 19-20.
Niki D., Michelle S., Ronald S. Guy V. B.,& Bernard R. (1998). Developing Web Sit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J. Willis, B. Robin, & D. A. Wills (Eds),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nual. Charlottesville, VA: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er in Education, 1205-1206.
Papert, S. (1996). The connected family Bridging the digital generation gap, Longstreet Press.
Patchen, Jeffrey.(1996). Overview of discipline-based music education.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September 96, Vol. 83 Issue 2, p19, 6p.
Prawat, R. S. & Floden, R. E. (1994).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on constructivist view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9, 37-48.
Reigeluth, C. M. & Squire, K. (1998). Emerging Work on the New Paradigm of Instructional
Theori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1-47.
Relan, A. & Gillani, B.B.(1997). Web-Based Instruction and traditional classroom: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 In B.H. Khan (Ed.), Web-Based Instr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1-46.
Robert Gagne & Leslie Briggs. (1979).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Holt, Rinehart &Winston.
Saloman, G. (Ed.)(1993). Distributed cognition: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considera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ardamalia, M. & Bereiter, C. (1996). Engaging students in a knowledge society. Educational
Leadership, November, 6-10.
Scott, P., Dyson, T., & Gater, S. (1987). A constructivist view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science.
Children's learning in science projec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NO. ED 287706)
Slivan , E. (1986). Motivation in social constructivist theory .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 21(3), 209-233.
Spitzer, W. & Wedding, K. (1995). Labnet: An international electronic community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mputers and Education, 24(3), 247-255.
Sprague, D. & Dede, C. (1999). If I teach this way, am I doing my job? Constructivism in the classroom.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 (1), 6-9, 16-17.
Sproull, L., & Kiesler, S. (1993). Computer, network handwork. In L. M. Harasim (Ed.) , Global
Networks (pp.105-119) .Cambridge, MA: MIT Press.
Steen, D.P. , Roddy, M.R., Sfeffield, D. & Stout, M.B., (1995) . Reaching with the internet . Canada :
Resolution Business Press , Inc .
Stephanie Boger-MeHall, Bernard Robon & Jerry Willis (Eds.) (1998).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nual. Charlottesville, VA: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ing on Education, .293-295.
Susan R.M.,& Robert E. H. (1998). An Effective Model for Creating Virtual Learning Technology
Communities. In J. Willis, B. Robin, & D. A. Wills (Eds.),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Annual. Charlottesville, VA: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er in Education.
Virginia Space Great Consortium, (1997). The educator's guide to the internet : A handbook with
resources and activities .Innovative Learning Publications, 1163-1165.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 Dick, & L. Carey, The Systematic Design of Instruction(4th ed.),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