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昕曄
論文名稱: 蔓延在記憶的場域 —人物意象創作研究
Spread in Memory Field —Research In Figure Image Creation
指導教授: 蘇憲法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0
中文關鍵詞: 意象場域人文主義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30下載:4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幾世紀以來,不論東西方,藝術作品中對人類價值探索的課題是不斷持續進行的。文藝復興重拾人的主導性與自由意志,人文主義以「人」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最重要的是肯定人的價值,從藝術到社會生活,將人的歷史、人的世界、人的活動、以及人的精神、形象和身體本身作為關注的中心。
    藝術創作藉由外在表述的形象來引發內在情感的共鳴,而人對於自身形象的摸索與探尋,也是一種尋求自我定位的渴望。任何時代的藝術創作都有表現形式與美學觀感的差異,人物的創作表現更是如此。人體在西方藝術中自成一種藝術形式,而不單只是一個藝術的主題。文藝復興以降,人文主義意識抬頭,在這個時期,人是世界的中心,藝術逐漸脫離宗教而獨立。至此之後在人類的歷史中,藝術中關於「人」的表現與創作也具有越來越多的想法與時代性。
    在後現代思潮引領的今日,藝術充斥著五味雜陳的面貌席捲我們的感官而來,在這複雜多變的年代,一切不可能都化為可能。藝術作為一種挑戰,為人類的社會環境與生存意義而戰。在當下,人們究竟反省到了什麼?藝術是否帶給人們更美好的生活?一本初衷,此創作研究以立足於今日世界的角度,重新審視藝術史中,對生命價值探索的問題,欲藉由最真實的「人」,來傳達自身對人生、對生命的態度與想法,進而成為另一個人生起點,在之中找到豐富生命的原動力。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的範圍與內容……………………………………………………2 第三節 創作研究的方法………………………………………………………3 第四節 名詞釋義………………………………………………………………5 第貳章 創作思想與理論基礎…………………………………………………7 第一節 西方藝術中人的主體意識……………………………………………7 一、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 7 二、「人」作為藝術的表現形式……………………………………………8 三、人文主義的反思……………………………………………………… 12 第二節 身體在西方藝術中的意象與表現……………………………………13 一、臉孔的意義與表現…………………………………………………… 13 二、古典人體典範………………………………………………………… 17 三、裸體的藝術表現……………………………………………………… 20 四、近代人物意象的表現………………………………………………… 30 第三節 象徵的意涵……………………………………………………………33 一、象徵的定義…………………………………………………………… 33 二、藝術中的象徵性……………………………………………………… 34 三、圖像學的意義與發展………………………………………………… 37 第四節 存在主義哲學…………………………………………………………39 一、存在主義的概念……………………………………………………… 39 二、存在主義的影響……………………………………………………… 41 第參章 個人創作的背景條件與元素……………………………………………43 第一節 創作運用的背景條件………………………………………………… 43 一、 藝術視為語言…………………………………………………………43 二、「窗」的意念………………………………………………………… 44 三、 人與自然………………………………………………………………47 第二節 創作運用的元素………………………………………………………48 一、回歸原初的裸像……………………………………………………… 48 二、作為語言的姿勢……………………………………………………… 49 三、象徵生命的植物……………………………………………………… 51 第肆章 創作內容、形式、媒材與技法…………………………………………52 第一節 創作內容與形式的表現………………………………………………52 一、創作的內容與形式…………………………………………………… 52 二、空間的暗示與表現…………………………………………………… 52 第二節 創作媒材與技法………………………………………………………55 一、創作媒材……………………………………………………………… 55 二、創作技法……………………………………………………………… 55 第伍章 作品解析………………………………………………………………… 60 第一節 姿態的語言……………………………………………………………60 一、綻放…………………………………………………………………… 60 二、回歸…………………………………………………………………… 61 第二節 記憶的場域……………………………………………………………62 一、綠意蔓延……………………………………………………………… 62 二、飄零…………………………………………………………………… 63 第三節 隱匿的容顏……………………………………………………………64 一、時間的紀念…………………………………………………………… 64 二、雨季印象……………………………………………………………… 66 第四節 存在與再現……………………………………………………………67 一、存在的時間性………………………………………………………… 67 二、記憶停格的片段……………………………………………………… 69 第陸章 結論……………………………………………………………………… 71 一、檢討與回顧…………………………………………………………… 71 二、建議與期許…………………………………………………………… 72 圖次…………………………………………………………………………………73 參考文獻……………………………………………………………………………77

    中文書目
    1. Alan Bullock著,董樂山譯(2000)。《西方人文主義傳統》。台北:究竟出版社。
    2. 曾曬淑主編(2004)。《身體變化:西方藝術中身體的概念和意象》。台北:南天書局。
    3. Anna-Carola Kraube等著,林欣宜,張采欣,廖玉儀譯。《西洋繪畫史:自文藝復興迄今》。Komemanntj 出版。
    4. Alberto Manguel著,薛絢譯(2002)。《意象地圖:閱讀圖像中的愛與憎》。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5. Erwin Panofsky著,李元春譯(1996)。《造型藝術的意義》。台北:遠流出版社。
    6. Heinrich Wölfflin著,潘耀昌譯(1996)。《造型藝術的意義》。台北:遠流出版社。
    7. Ernst Hans Gombrich著,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譯(1996)。《藝術與錯覺:圖畫再現的心理學研究》。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8. John Berger著,吳莉君譯(2005)。《藝術風格學:美術史的基本概念》。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 Kenneth Clark著,吳玫、甯延明譯(2004)。《裸藝術:探究完美形式》。台北:先覺出版社。
    10. Muntsa Calbó Angrill、Antonito Muñoz Tenllada著,鍾肇恒譯。(1997)。《人體畫》。台北:三民書局。
    11. 今道友信等著,黃鄂譯(1989)。《存在主義美學:藝術的實存哲學》。台北:結構群。
    12. 史作檉。《藝術的本質》。台北:書鄉文化。
    13. 方权文(2000)。《後現代主義文化心理:拉康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14. 石計生(2003)。《藝術與社會:閱讀班雅明的美學啟迪》。台北:左岸文化。
    15. 李明明(1994)。《古典與細象徵的界限:象徵主義畫家莫侯及其詩人寓意畫》。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6. 李明明(2003)。《形象與言語:西方現代藝術評論文集》。台北:三民書局。
    17. 李健儀(1994)。《油畫技法》。台北:藝風堂。
    18. 余連(2004),林志明、張婉真譯。《本質或裸體》。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 林國芳(1999)。《世紀末的氣息—真實、我、我自己:藝術創作過程之藝術理論研究》。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20. 徐虹(2003)。《女性:美術之思》。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1. 陳鼓應(1992)。《存在主義》。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2. 陳秉璋、陳信木著(1993)。《藝術社會學》。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23. 陳浩(2004)。《名畫的故事》。台北:華威文化。
    24. 陸蓉芝(1990)。《後現代的藝術現象》。台北:藝術家圖書公司。
    25. 黃文叡(2002)。《現代藝術啟示錄》。台北:藝術家圖書公司。
    26. 張心龍(2002)。《風景‧繪畫:西洋風景畫名作賞析》。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27. 熊偉(1994)。《現象學與海德格》。台北:遠流出版社。
    28. 劉奇偉(1991)。《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台北:雄獅圖書公司。
    29. 劉振源(1997)。《世紀末繪畫》。台北:藝術家圖書公司。
    30. 劉振源(2000)。《拉斐爾前派》。台北:藝術家圖書公司。
    31. 黎玲、張小紅、張晶燕、李紅梅(2002)。《藝術心理學》。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社。
    32. 謝東山主編(2002)。《台灣當代藝術》。台北:藝術家圖書公司。
    33. 佳慶圖書公司《世界藝術百科全書》。台北。
    34. 錦繡出版社(1992)。《巨匠美術週刊》,冊11。台北。
    35. 錦繡出版社(1992)。《巨匠美術週刊》,冊25。台北。

    參考論文
    1.李倫景(2000)。《人物畫創作表現研究[都市心像系列]》。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研究所。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search_result.jsp
    2.郭維國(2004)。《暴喜四十:自畫像中自我形象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美術創作研究所。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search_result.jsp
    3.施景文(2004)。《風華再現-新古典人物畫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search_result.jsp
    4.梁忠弘(2003)。《視窗與心窗的對話-窗系列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search_result.jsp
    5.張欽賢(2001)。《表象與實體--人體結構與隱喻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etds.ncl.edu.tw/theabs/service/student_query_act.jsp。
    6.曾玉珊(2002)。《身體在畫面中的象徵性意涵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在職碩士班。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search_result.jsp。
    7.雷琴(2002)。《從隱藏的都市人到重新審視生活-藝術創作過程之理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search_result.jsp

    參考網站
    1. 付愛民,(2003)。〈現代圖像學引論〉。http://arts.tom.com/Archive/1004/2003/10/24-40186.html
    2. 宋荣欣(2005)。《論繪畫藝術的語言型態》。
    http://www.cnarts.net/cweb/arti/comment/read.asp?id=177。
    3. 沈清松(2000)。《中西自然觀的哲學省思—兼論科技所需的人文精神》
    http://www.riccibase.com/docfile/en02.htm。
    4. 吳文成(2003),《阿特拉斯人文隨談》。〈試談拉康的鏡像階段〉。
    http://alumni.nctu.edu.tw/~sinner/think/talk/part_1/literae1800.htm。
    5. 徐水良(1998)《新人文主義或人本主義》。http://www.epochtimes.com/b5/4/12/30/n764375p.htm。
    6. 鄧福星《文化與象徵》。http://www.riccibase.com/docfile/cw05.htm。
    7. 《文藝復興藝術史》。http://www2.tku.edu.tw/~tahx/lau/index2.htm。
    8. 《梅丁衍創作自述》。http://www.etat.com/slyart/90_00/artists/1/may_tiya.htm。
    9. 〈世界名畫欣賞〉。http://vr.theatre.ntu.edu.tw/artsfile/artists/artists/Schiele/Schiele.htm。
    10.〈世界華人藝術網〉。http://www.worldchineseart.com/yishuzhuanti/yishuzt/tbzt/tbzt_09.htm。
    11.〈HUNG的藝術欣賞。http://my.so-net.net.tw/pitaya/。
    12.〈Society of Arts Academy Honours ( HASAA ) Eric Fischl〉。http://www.theo-zimmerman.freeserve.co.uk/fischl.html。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