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孫沛珊
SUN, Pei-Shan
論文名稱: 鄒族鼻笛音樂研究
The research of Tsou's nose-flute music
指導教授: 錢善華
Chien, Shan-Hua
口試委員: 汪明輝 莊文達
JUANG, Wen-Ta
錢善華
CHIEN, Shan-Hua
口試日期: 2022/01/18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7
中文關鍵詞: 鄒族鼻笛臺灣博物館典藏文物
英文關鍵詞: peingu no ngʉcʉ, Tsou, Nose-flute, Collections in National Taiwan Museum
研究方法: 歷史研究法實際操作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18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鼻笛,是臺灣原住民傳統樂器之一。在文獻記載中,使用鼻笛的族群有鄒族、排灣族、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卑南族等,從清代至日治時期皆有文獻及照片說明鄒族使用鼻笛樂器,然而在戰後,記載鼻笛的資料日漸稀少,樂器的使用沒有被流傳下來,如今在族群中已找不到曾經看過鄒族傳統鼻笛的族人。
    本文的研究方法以鄒族傳統樂器文獻記載為出發點,透過文獻探討、田野調查、人物探訪及實際操作,並調閱臺灣博物館中日治時期典藏的鄒族傳統鼻笛文物,向館內申請鄒族鼻笛(peingu no ngūcū )典藏品之入庫研究,進行鄒族鼻笛的典藏品測量形制規格,逐一詳細紀錄、分類形制,再進行實際吹奏部分,以書面文字與拍攝錄音錄影的方式,讓傳統鼻笛的聲音能更清楚的記載,並作為鄒族鼻笛製作的指標。而後嘗試復刻出鄒族傳統鼻笛,以復刻鼻笛與新制鼻笛,研究兩者在吹奏傳統歌謠與新創鼻笛歌謠之差異,以達到傳統鼻笛與現代鼻笛相異的比較性,也希望透過這些研究,能夠進一步的探討探討社會功能及文化中象徵的含義,達到在社會變遷及傳統文化衝擊之下如何保有傳統鼻笛,把鄒族一度失傳的傳統樂器,再次紀錄並傳承下去。

    Nose-flute, is a tradi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 of Taiwanese indigenes. According to references, it is played by several tribes such as Tsou, Paiwan, Atayal, Bunun, Saisiyat and Puyuma etc. The references and pictures of Taiwanese indigenes playing nose-flute are recorded in the duration from Qing dynasty to Japanese-occupied period. However, information of Tsou's nose-flute is increasingly scarce after wars. The skills were failed to be practiced by new generations. Even worse, there are extremely rare people who have seen Tsou's nose-flute between tribes nowadays.
    This thesis refers to papers of peingu no ngūcū, also known as Tsou's traditional Nose-flute. Additionally,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filedwork, interviews and instrument practicing. Author studies the nose-flute collections which collected from Japanese-occupied period in National Taiwan Museum. These collections were sorted by sizes and form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paper are to record the sound of the nose-flute in references and videos as an instruction of nose-flute production, and therefore to remake the original nose-flute to compare the original and modern nose-flute. To compare the original and modern nose-flute, traditional and new songs of nose-flute were practiced. Furthermore,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mentioned above, this thesis is expected to be a contribution for studies of nose-flute’s social function and meaning of symbol in culture in future. With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producing traditional nose-flute and the knowledge of playing can be kept on record and not be lost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對象 3 第三節 文獻探討與回顧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2 第五節 論文架構 13 第二章 鄒族傳統音樂概述 15 第一節 鄒族音樂特色 15 第二節 祭典儀式歌謠 16 第三節 非祭典儀式歌謠 18 第四節 鄒族傳統樂器 20 第三章 鄒族鼻笛論述 27 第一節 傳統鼻笛之歷史記載 27 第二節 國立臺灣博物館現存鄒族傳統鼻笛與保存現況 37 第三節 傳統鼻笛聲音 44 第四章 鄒族鼻笛之現況論述 48 第一節 鄒族鼻笛復振者 48 第二節 復振鼻笛的動機與目的 49 第三節 復刻傳統鼻笛 50 第四節 鼻笛樂器型制與製作方式 53 第五節 鄒族鼻笛與傳統歌謠之應用 64 第六節 新創鼻笛樂曲 67 第五章 結論 74 參考資料 77 附錄 81

    一、 書籍
    小島由道。《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四卷 鄒族》。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1。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台灣鄒族的風土神話》。臺北:臺北出版社,1993年。
    日本順益台灣原住民研究會。《伊能嘉矩收藏台灣原住民影像》。臺北: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1999。
    王嵩山、汪明輝、浦忠成。《臺灣原住民史:鄒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王嵩山。《鄒族》。臺北:三民書局,2004。
    王櫻芬、劉麟玉。《戰時臺灣的聲音-1943黑澤隆朝《高砂族的音樂》復刻─暨漢人音樂(CD)》。臺北:國立臺灣大學,2008。

    王櫻芬。《聽見殖民地:黑澤隆朝與戰時臺灣音樂調查(1943)》。 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8。
    田哲益。《台灣原住民歌謠與舞蹈》臺北:武陵出版社,2004。
    田哲益。《臺灣的原住民—鄒族》。臺北:臺原出版社, 2003。
    伊能嘉矩。〈台灣土蕃の歌謠と固有樂器〉。日本: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907。
    江永生。《律笛音樂的探討 : 音色處理與聲韻技巧研究 》。臺北:聲韻出版社,1985。
    佐山融吉。《蕃族調查報告書:阿里山蕃 四社蕃》。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5。
    佐籐文一。《臺灣原住種族の原始藝術研究》。臺北:南天書局,1942。
    吳榮順。《臺灣原住民音樂之美》。臺北:漢光文化,1999。
    呂炳川。《臺灣土著之樂器》。臺中:東海民族音樂學報,1974。
    呂鈺秀。《臺灣音樂史》。臺北:五南文化出版社,2003。
    呂錘寬。《台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臺北:五南圖書,2005。
    明立國。《嘉義縣志‧卷十一‧藝術志》。嘉義:嘉義縣政府,2010。
    林谷芳。《本土音樂的傳唱與欣賞》。臺北:國立臺灣傳藝總處籌備處傳藝中心,2000。
    哈尤.尤道(莊春榮)。〈台灣原住民樂器介紹〉《山海文化雙月刊》No.21/22月號。臺北:山海文化雜誌社,1990。
    洪英聖。《台灣先住民腳印》。臺北:時報出版,1993。
    胡台麗。《排灣族鼻笛、口笛技藝保存與傳習規劃報告》。 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1995。
    浦忠成、浦忠勇、雅柏甦詠。《「原」氣淋漓的文化論辨—鄒族兄弟的沉思》。臺北:黎明文化出版社,2004。
    浦忠勇。《臺灣鄒族民間歌謠》。豐原:中縣文化,1993。
    涂德錡。《嘉義縣志卷八同冑志卷九革命志.卷十光復志》。嘉義縣政府。1978。
    淺井惠倫、笠原政治。《台灣原住民族映像:淺井惠倫教授攝影集》。臺北:南天書局,1995。
    許常惠、呂錘寬、鄭榮興。《台灣傳統音樂之美》。臺中:晨星出版社,2002。
    ___。《台灣音樂史初稿》。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70。
    ___。《追尋民族音樂的根》。臺北:時報文化,1979。
    ___。《現階段台灣民謠研究》。臺北:樂韻出版社,1986。
    湯保富 總監修、王嵩山 總編篡。 《阿里山鄉志》。臺北:稻鄉出版社,2001
    湯淺浩史。《瀨川孝吉 台灣原住民族影像誌—鄒族篇》。臺北:南天書局,2000。
    黑澤隆朝。《台湾高砂族の音楽》。東京:雄山閣,1973。
    鈴木秀夫。《台灣蕃界展望》臺北:理蕃之友發行所,1935。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十藝文志文學篇第二冊》。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1997。
    臺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編。《台灣蕃族圖譜》。臺北:南天書局,1994。
    衛惠林、余錦泉、林衡立(編修)。《臺灣省通志稿‧卷八‧同冑志‧曹族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2。

    二、 論文
    呂錦明。《台灣竹圖鑑》。臺中:晨星出版社,2010。
    李佳玟。〈排灣族傳統鼻笛音樂研究及現況之探討—以 Butsul 亞族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胡台麗。〈排灣笛藝人生命史、曲譜與製作法紀錄〉《排灣族鼻笛、口笛技藝保存計畫報告書》。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7。
    高德生。《鄒的植物書》。嘉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2021。
    張欣穎。〈鄒族達邦社 mayasvi 祭儀音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莊志成。〈阿里山鄒族達邦社傳統祭儀 mayasvi 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黃韻蓁。〈排灣族雙管鼻笛之樂器型制、演奏與應用〉。臺南:國立臺南藝術 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魯丁慧、邱柏瑩、林聖峰、陸象豫。《鄒族之植物利用》。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11。

    三、 學術期刊
    二宮雅古以。〈鄒族傳統樂器 peingu no ngʉcʉ (鼻笛)再生〉《文化研究季刊》159。臺北:文化研究學會,2017。
    伊能嘉矩。〈台灣土蕃の歌謠と固有樂器〉。日本: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907。
    吳昭潔,〈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的樂器調查與田野照片__黑澤隆朝樂器普查與日治時期樂器相關田野影像資料之比較〉《人類與文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0。
    呂鈺秀。〈達邦社戰祭歌謠作為口傳音樂文化遺產的研究〉《民俗曲藝》192。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2016。
    許世杭、羅婉綺、林佳嬿、何承翰。〈勇士之音──鄒之鼻〉。花蓮:中華民國第四十六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作品說明書,2007。
    陳偉智。〈攝影作為民族誌方法:日治臺灣殖民地人類學的寫真檔案〉。《現代美術學報》33。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2017。
    曾麗芬。〈排灣族口笛、鼻笛保存與傳習觀察〉《文化資產保存學刊》21。臺北:文化部文化資產局,2012。
    錢善華。〈阿里山鄒族特富野 Mayasvi 祭典音樂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1989。

    四、 新聞報導
    〈失傳百年-鄒族牧師復振鼻笛〉。臺北:原住民族電視台,2014。
    〈旅日牧師復振失傳樂器-鄒族鼻笛美聲再現〉。臺北:GOODTVNEWS好消息衛星電視台,2021。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7/01/2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