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翼儒
Wu Yi Ju
論文名稱: 問題導向學習對高中學生水上安全救生學習效果之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on Senior High School’s Lifesaving Course
指導教授: 林靜萍
Lin, Ching-P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0
中文關鍵詞: 問題導向學習水上安全救生
英文關鍵詞: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lifesaving cours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2下載:6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高中體育課是建立學生正確運動技術與終身運動觀念的最佳時機,問題導向學習強調生活化、主動化,乃是符合教育趨勢之教學策略。
    本研究旨在探討問題導向學習與傳統教學對高中學生在水上安全救生認知、情意、技能評量表現上是否有差異。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以臺北市某公立高中74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分為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組及傳統教學教學組,經過12節水上安全救生課程的實驗教學後,以前後測成績做為學習效果之比較資料,經獨立樣本與相依樣本t考驗之統計分析後,得到的結論為:1.問題導向學習及傳統教學能有效提升高中學生認知、情意、技能學習效果,且問題導向學習在認知、情意學習效果表現優於與傳統教學;2.問題導向學習在狀況處理的技能表現優於傳統教學;傳統教學在動作技術的技能表現優於問題導向學習;3.不同性別在問題導向學習與傳統教學學習效果沒有影響;研究建議方面,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1.納入狀況處理的技能學習並善用PBL的情意成就學習;2.組成教師設計團隊與建立問題導向學習教材資料庫;3.針對問題導向學習進行研究後續之追蹤。

    PE class in high school is the most suitable time to build up students’ correct skills in athletics and concept of lifelong exercise. Hence, PBL emphasizing on real life experience and active learning, can answer to the latest education trend. This research aim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performance, including cognition, emotion and skill, between the PBL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This research adopted quasi-experiment method, taking 74 students from a municipal senior high school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se 74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received PBL and another traditional teaching. After 12 experimental lessons of lifesaving courses, students’ grades in pre-test and post-test as learning achievement were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with t-test.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PBL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could effectively promote students’ cognitional, emotional, and skilled learning performance. 2. Students receiving PBL do better than those receiv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on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test. 3. Genders did not caus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performance between PBL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se suggestions were made to three: 1. Show teaching plan should include learning of skill in PBL. 2. Adopt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to eliminate students’ low achievements in emotion. 3. Data bank of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be built up in PBL.

    第壹章 緒 論…………………………………………………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05 第三節 研究問題…………………………………………………0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07 第五節 名詞解釋…………………………………………………09 第貳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問題導向學習的意義……………………………………11 第二節 問題導向學習的理論基礎………………………………21 第三節 問題導向學習的學習效果………………………………32 第四節 傳統教學的內涵…………………………………………36 第五節 學生體育學習效果的評量研究…………………………42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47 第一節 研究架構…………………………………………………47 第二節 研究流程…………………………………………………48 第三節 研究參與對象……………………………………………49 第四節 研究工具…………………………………………………51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61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62 第一節 問題導向學習的學習效果………………………………62 第二節 傳統教學的學習效果……………………………………66 第三節 比較問題導向學習與傳統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效果……69 第四節 不同性別在問題導向學習與傳統教學的學習效果……7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78 第一節 結論………………………………………………………78 第二節 建議………………………………………………………79 引用文獻……………………………………………………………81 附 錄……………………………………………………………89 附錄一 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表……………………………………89 附錄二 問題導向學習課程手冊…………………………………91 附錄三 問題導向學習教學計畫……………………………… 113 附錄四 傳統教學教學計畫…………………………………… 116 附錄五 認知測驗預試卷……………………………………… 119 附錄六 認知測驗正式卷……………………………………… 121 附錄七 技能測驗評量表……………………………………… 123 附錄八 體育課情意量表使用同意書………………………… 127 附錄九 體育課情意量表……………………………………… 128 表 次 表3-3-1教師行為檢核百分比摘要表 ……………………………50 表3-3-2研究參與學生一覽表…………………………………… 50 表3-4-1PBL水上安全救生教材進度表………………………… 52 表3-4-2傳統教學水上安全救生教材進度表…………………… 53 表3-4-3試題雙向細目表分析…………………………………… 54 表3-4-4預試試題分析表………………………………………… 56 表3-4-5研究專家名單…………………………………………… 58 表4-1-1問題導向教學組認知學習效果前後測t考驗摘要表……62 表4-1-2問題導向教學組情意學習效果前後測t考驗摘要表……63 表4-1-3問題導向教學組技能學習效果前後測t考驗摘要表……64 表4-2-1傳統教學組認知學習效果前後測t考驗摘要表…………66 表4-2-2傳統教學組情意學習效果前後測t考驗摘要表…………67 表4-2-3傳統教學組技能學習效果前後測t考驗摘要表…………68 表4-3-1 PBL與傳統教學認知學習效果前後測t考驗摘要表……69 表4-3-2 PBL與傳統教學情意學習效果前後測t考驗摘要表……70 表4-3-3 PBL與傳統教學技能學習效果前後測t考驗摘要表……72 表4-3-4兩組在動作技術與狀況處理技能前測表現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72 表4-3-5兩組在動作技術與狀況處理技能後測表現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73 表4-4-1不同性別認知學習效果前後測t考驗摘要表…………… 75 表4-4-2不同性別情意學習效果前後測t考驗摘要表…………… 75 表4-4-3不同性別技能學習效果前後測t考驗摘要表…………… 76 圖 次 圖2-1-1問題導向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式……………………………13 圖2-2-1發現式學習步驟……………………………………………30 圖2-4-1傳統教學目標、教師與學習者之關係圖…………………38 圖3-1-1研究架構圖…………………………………………………47 圖3-2-1研究流程圖…………………………………………………48

    引用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水上救生協會(2004)。中華民國水上救生協會基礎救生班訓練辦法。臺北市:作者。
    方吉正(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臺北市:心理。
    王千倖(1999)。合作學習和問題導向學習-培養教學者及學習者的科學創造力。教育資料與研究,28,31-39。
    石國棟(2005)。問題導向教學法(PBL)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的動作技能與批判思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吳清山(1998)。問題導向學習。教育研究月刊,97,120。
    吳翼儒、林靜萍(2005,11月)。問題導向學習在體育教學應用之探討【摘要】。中華民國體育學會論文發表會海報發表,臺北市。
    李欣憶(2005)。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高中地理海岸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濟慧(2001)。線上家教網:國中生數學學習社群。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宏室(1994)。Mosston(摩斯登)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師大書苑。
    周宏室、潘義祥(2002)。運動教育學的課程理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本源(2002)。編製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表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林國書(2003)。PBL教學在國中理化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邱奕銓(2004)。傳統與理解式教學法對高職學生籃球學習效果比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施登堯(2001)。體育課程典範的轉移初探。翰林文教雜誌,24期,6-11頁。
    計惠卿、張杏妃(2001)。全方位的學習策略-為題導向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式。教學科技與媒體,55,58-71。
    張至滿(1991)。體育測驗與評價。臺北市:水牛出版社。
    張玲珠(2003)分散合作式問題導向學習系統。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新仁(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臺北市:心理。
    張靜嚳 (1996)。傳統教學有何不妥。建構與教學,4,32-38。
    教育部(1997)。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教育部(2002)。國家發展中程計畫。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5)。高中課程綱要。臺北市,作者。
    莊謙本(2004)。電子科技創作力之培育。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九十二年度計畫執行報告書(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郭世徳(2000)。理解式教學在國小五年級學生足球學習效果的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郭生玉(198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精華書局。
    郭生玉(2000)。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精華書局。
    郭重吉(2001)。漫談建構主義在數理教學上的應用【電子版】。建構與教學,16。2006年4月3日,取自:http://pei.cjjh.tc.edu.tw/sci-edu/edu_3_17.htm
    郭朝益(2001)。電腦輔助體育課程設計系統之研發。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文慶(2005)。問題導向學習在高職汽車科汽車實習課程學習成效之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怡琪(2001)。國小高年級學童實施問題解決教學之實驗研究—以家庭垃圾清理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則賢(1994)。Mosston命令式與練習式在國中體育教學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綺華(2005)。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應用於國中生活科技課程之學習成效研究-以製造科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麗美(2004)。「PBL教學法」在國中生物教學應用之研究。九十一年度教育部中小學科學教育計畫專案。臺北市:教育部。
    湯偉君、邱美虹(1998)。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對國三學生科學學習之影響。中華民國第十四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楊量凱(2004)。問題導向學習於電腦故障維修教學之應用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葉憲清(1998)。體育教材教法。臺北市:正中書局。
    詹瓊華(2004)。高中家政課程實施創造思考教學之成效。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為國(2003)。問題導向學習(PBL)在高工單晶片微電腦控制設計課程之教學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潘世尊(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臺北市:心理。
    蔡宗達(2004)。學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與技能取向球類教學法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宗達(2004)。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與技能取向球類教學法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宗慧(2005)。問題導向教學法在國中足球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蕭梨梨(2002)。國民中學教師應用問題導向學習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蕭顯勝(2004)。專題式合作學習在行動學習環境中之研究。行動學習之數位內容建置及運用技術研究研討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魏秀恬(2001)。國中科技教育實施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Albion, P. R., & Gibson, I. W. (1998). Designing multimedia materials using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design. from http://www.usq.edu.au/users/albion/papers/ascilite98
    Barbara Duch. Problems: A Key Factor in PBL. (February 20, 1997) Available at: http://www.udel.edu/pbl/cte/spr96-phys.html.Accessed November 23, 2004.
    Barrows, H. S. (1996).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 A brief overview.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68, 3-11.
    Brown, J. S., Collins, A. and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 (1): 32-42.
    Bunker, D., & Thorpe, R. (1986). The curriculum model. In R. Thorpe, D. Bunker, & L. Almond (Eds.), Rethinking games teaching (pp.7-10). Loughborough, Eng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lisle, R. (1997). How to Use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Alexandria,Va.,USA: ASCD.
    French, K. E., Werner, P. H., Rink, J. K., Taylor, K., & Hussey, K. (1996). The effects of a 3-week unit of tactical, skill, or combined tactical and skill instruction on badminton performance of ninth-grade students.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5(4), 418-438.
    Griffin, L. L., Mitchell, S. A. & Oslin, J. L. (1997). Teaching sport concepts and skills: A tactical games approach.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Jewett, A. E., & Bain, L. L. (1985). The Curriculum Process in Physical Education. Dubuque, Iowa: Wm. C. Brown Publishers.
    Lave ,Wenger (1991). Situated learning: Legitimated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cPherson, S. L., & French, K. E. (1991). Changes in cognitive strategies and motor skill in tennis.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13,26-41.
    Mosston, M. & Ashworth, S.(1986).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Siedentop, D., & Tannehill, D. (2000). 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4thed.). Mountain View, CA: Mayfield
    Stinson, J.E. , & Milter, R.G. (1996). Problem-based learning : as Authentic as it get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0 (7) , pp.25-38.
    Torp, T., & Sage, S. (2002). Problems as possibilities : 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K-16 education.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urner, A. P. (1991). A model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decision-making during game participation.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Greensboro.
    Turner, A. P., & Martinek, T. J. (1992).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models for teaching games: Technique approach and game-centered (tactical focus) approa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29 (4) , 15-3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