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楊善茵 Yang, Shan-Yin |
---|---|
論文名稱: |
高中歷史科素養導向教學實踐研究 The practice research of competency-based instruction in high school history |
指導教授: |
湯仁燕
Tang, Ren-Yan |
口試委員: |
洪詠善
Hong, Yong-Shan 張民杰 Zhang, Min-Jie 湯仁燕 Tang, Ren-Yan |
口試日期: | 2023/05/26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畢業學年度: | 11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11 |
中文關鍵詞: | 歷史教學 、素養導向教學 、行動研究 |
英文關鍵詞: | history teaching, competency-based teaching, action research |
研究方法: | 行動研究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67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08新課綱上路後,在「核心素養」的精神下,無論是教學方法或學習內容、學習表現均產生關注點的轉變。高中歷史科在此轉變之下,也面臨了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調整,然而節數減少、教學內容改以主題式編排、重視「概念」的掌握與「主題、議題」的統整與探究等變動,卻也為現場教師帶來新挑戰。為了解素養導向教學所強調的精神是否能夠落實於教學現場、如何落實於教學現場,同時也為改善研究者自身的教學實務工作,以期在歷史必修課程中實踐素養導向課程,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探索適用於高中歷史科的素養導向教學方案規劃歷程
二、分析素養導向教學方案在高中歷史必修課中的實施歷程
三、檢視教師在過程中如何因應困境並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與省思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以高中歷史部定必修課程第二冊東亞史為範圍,挑選兩個單元設計素養導向教學方案並於研究者任教的一所台北市公立高中實施為期一學期的研究。主要運用觀察法、訪談法與文件分析法蒐集歷程中各項資料如:課堂觀察紀錄、教師省思札記、學生訪談紀錄、前/後測表單、學生回饋單等,採取三級編碼之方式統整與歸納重要發現。研究結果顯示:
一、規劃面:素養導向教學的實施與否、如何規劃,教師個人理念與自發性是最主要的因素,其規劃歷程涉及教師信念、教師課程理解與現實考量,凸顯課程與教學設計的複雜性與全面性。
二、實施面:素養導向教學為課堂創造更多空間,適當的活動設計與文本選用能有效激發學生自主思考、探索與對話,促進教師角色的「轉移」與學習模式的「活化」,對於提升學生的歷史理解、解釋及資料運用能力有相當助益。
三、教師困境因應與專業成長:教學現場的複雜與多變使素養導向教學的規劃與實施均不容易,教師難以獨自克服「時間不足」的問題。但透過教學方式、內容與流程的調整,仍能以「少量多餐」、搭配講述的方式融入課堂中,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省思。
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供現場教師、未來研究者和教育主管機關參考,盼能使素養導向教學的精神與理念落實於高中歷史課堂中。
After the new curriculum in 2019, the spirit of "core competency " has led to changes in teaching methods, learning contents,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sections, the change of the teaching content to a theme-based format, and the emphasis on the mastery of "concepts" and the integrated exploration of "themes" and "issues" have also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eachers in the fiel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whether and how the spirit of competency-based teaching can be implemented in the teaching field, and to improve the researcher's own teach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implement a competency-based curriculum in the required history cours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s follows:
(1) Exploring the planning process of a competency-based teaching program for high school history
(2)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a competency-based teaching program in a required high school history course.
(3)To examine how teachers can respond to difficulties and promot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reflection in the process
This study adopted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to design a competency-based teaching program for two units in a public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where the researcher teaches. Observation, interview, and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s were used to collect data such as classroom observation records, teacher reflection notes, student interview records, pre/post test forms, and student feedback form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1)The planning process involves teachers' belief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iculum,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highlighting the complexity and comprehensivenes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2)Appropriate activity design and historical materials selection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thinking, exploration, and dialogue,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teachers' roles and the "activation" of learning modes, and help enhance students'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interpretation, and data use.
(3)The complexity and variability of the teaching field make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petency-based teaching difficult, and it is difficult for teachers to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lack of time" on their own. However,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teaching methods, contents, and processes, it is still possible to integrate into the classroom in a “small amount,but more times" way and meanwhile to match didactic teaching, which effectively promotes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introspec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proposes recommendations f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future researchers, and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and concept of competency-based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s.
中文文獻
Sam Wineburg,(2020)。歷史思考大未來:勾勒歷史教學的藍圖[林慈淑、蕭憶梅、蔡蔚群、劉唐芬等譯]。三民出版。(原著出版年:2001)
Graham R. Gibbs(2010)。質性資料的分析[吳佳綺譯]。韋伯。(原著出版年:2007)
Sam Wineburg, Daisy Martin, Chauncey Monte-San(2016)。像史家一般閱讀:在課堂裡教歷史閱讀素養[宋家復譯]。臺大出版中心,頁7。(原著出版年:2012)
John W. Creswell, Cheryl N. Poth(2018)。質性研究的五種取徑[李政賢譯]。五南。(原著出版年:2017)
Carla Marschall, Rachel French(2021)。概念為本的探究實作:促進理解與遷移的策略寶庫[劉恆昌、李壹明譯]。心理。(原著出版年:2018)
H. Lynn Erickson, Lois A. Lanning&Rachel French (2018)。創造思考的教室: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劉恆昌譯]。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6)
Sharan B.Merriam(2011)。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顏寧譯]。五南。(原著出版年:2009)
Martin W. Bauer、George Gaskell(2008)。質性資料分析:文本、影像與聲音[羅世宏、蔡欣怡、薛丹琦譯]。五南。(原著出版年:2000)
王文科、王智弘(2017)。教育研究法。五南。
王金國、吳欣怡(2022)。國民小學一年級導師實施素養導向教學之研究。台灣教育研究期刊,3(1),237-260。
王竹梅、丁一顧(2021)。國中小素養導向評量實施之困境與反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3,001-007。
王佳琪(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之核心素養課程:評量的觀點。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3),35-42。
江夢函(2020)。國小素養導向教學方案之實施成效行動研究—以UbD設計快時尚議題課程為例。淡江大學。
呂秀蓮 (2017)。十二年國教 107 課綱核心素養的評量。台灣教育評論月刊,6 (3),1-6。
李柏毅(2018)。多文本圖像化思考單對提升高中生歷史思維能力之準實驗研究─以「革命」主題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李宛臻(2019)。素養導向教學融入高中地理科多元選修課程對學生行為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李涵鈺(2019)。具歷史素養特質的教科書設計原則探討:以德法共同歷史教科書為例。課程與教學,22:1,141-168。
宋佩芬(2008)。講述中的歷史思維教學:一些可能與問題。師大學報:教育類,53(1),頁175-197。
吳正新 (2019)。數學素養導向評量試題研發策略。中等教育,70 (3),11-35。
吳翎君(2003)。「神入」歷史與觀點陳述-引導學童歷史思維的教學方法初探。花蓮師院學報,17,133-152。
吳璧純,詹志禹(2018)。從能力本位到素養導向教育的演進、發展及反思。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4(2),35-64。
何縕琪(2017)。素養導向教學的設計與評量:以東部一所小學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7,6(3),15-19。
林玟伶(2007)。培養歷史思維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以八年級中國近代史為例[未出版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林珮瑛(2015)。閱讀素養在歷史教學上的實踐[未出版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林郡雯(2019)。書評:「你為什麼不告訴我答案就好?」教七到十二年級學生歷史思維。教科書研究,12(1),125-134。
林雅惠(2019)。拼圖法合作學習融入國小五年級素養導向之社會學習領域行動研究。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
周淑卿、吳璧純、林永豐、張景媛、陳美如 (2018)。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參考手冊。教育部。
洪詠善(2018)。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的界定、轉化與實踐之說明。教育部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
洪晨瑜(2019)。國小高年級社會領域素養導向之行動研究—探究與實作的教學模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
范信賢 (2016)。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導讀《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教育脈動,5,1-6。
徐千惠(2019)。運用UbD模式設計與實施素養導向的學校本位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唐淑華(2011)。眾聲喧嘩?跨界思維?—— 論「教學轉化」的 意涵及其在文史科目教學上的應用。教科書研究,4(2),頁87-120。
莊其偉(2013)。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圖表與歷史思維能力培養─以中國史為中心[未出版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莊德仁(2018)。從《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看高中歷史教學的契機與挑戰。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期刊,56(3),75-125。
莊德仁 (2021)。素養導向的歷史課程設計。載於陳惠芬主編,素養導向系列叢書:中學歷史教材教法(頁85-111)。教育部。
許家驊(2019)。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核心素養導向教學策略之理念、設計實務與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0),13-18。
張元(2001)。關於課堂教學設計的幾點想法-以歷史思維課程為例。通識教育季刊,8(4),127-135。
張百廷、陳惠珠(2018)。誰的「霧社事件」?-歷史閱讀素養教學的新嘗試。清華歷史教學(26),95-111。
張華真(2019)。素養導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六年級數學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教育部(2016)。中華民國教師專業標準指引。
教育部(2018a)。素養導向「紙筆測驗」要素與範例試題。取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4F8ED5441E33EA7B&s=238EBD880E983E4D (檢索日期:2021/12/5)
教育部(2018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
教育部(2022)。校園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暫停實體課程實施標準(111年4月13日修正)。教育部學校衛生資訊網。取自https://cpd.moe.gov.tw/page_two.php?id=34015(檢索日期:2023/1/31)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發展建議書。
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發展中心(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核心素養發展手冊。
連怡安(2022)。國中國文科素養導向教學實踐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陳妍岐(2011)。以多文本閱讀討論提升國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陳佩英等(2020)。探究策略55中學篇。臺灣師大出版。
陳莉婷(2020)。國中社會教科書之素養導向評析――歷史。教科書研究,13:1,107-118。
曹雅萍、張均瑋、賴筱婷、姚月雲 (2019)。從科學史的出發探討自然科學素養導向課程與評量。中等教育,70 (3),123-134。
鈕文英(2020)。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三版)。雙葉書廊。
黃迺芸(2021)。台灣新課綱下高中資深歷史老師的教學信念與選修課程的實踐。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黃俊傑(1996)。歷史思維的特質。通識教育季刊,3(1),31-41。
黃國彥(2000)。文件分析法(Documentary Research)。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303274/
楊俊鴻(2018)。《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理論與實踐》。高等教育文化出版。
楊淑晴、黃麗蓉(2011)。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之探究:歷史觀點取替模式的應用。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6(4),129-153。
楊善茵(2021年11月)。新課綱下高中歷史「素養導向教學」實施現況之探究。「預見教育2030:風險時代的教育價值、反思與行動」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詹馨怡 (2019)。從素養導向教學到評量的實踐之路-以國中國文領域為例。中等教育,70 (3),103-113。
趙金婷(2018)。國小國語文素養導向教學設計之探究。國民教育學報,(15),101-128。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22)。新增23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04例本土及132例境外移入【新聞稿】。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取自https://www.cdc.gov.tw/Category/ListContent/EmXemht4IT-IRAPrAnyG9A?uaid=nSl0TWt4j-fKeBJiO8GmhA (檢索日期:2023/1/31)。
蔡清田(2008)。DeSeCo能力三維論對我國十二年一貫課程改革的啟示。課程與教學,11(3),1-16。
蔡清田、陳延興(2013)。國民核心素養之課程轉化。課程與教學,16(3),59-78。
蔡清田、楊俊鴻(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當中的素養導向。國家教育研究院簡報。
鄭增財(2006)。行動研究原理與實務(初版)。五南。
劉桂光 (2019)。高中國文素養導向課程的提問與評量設計。中等教育,70 (3),93-102。
劉慧蘭(2014)。「歷史理解」取向的歷史教學-以「歐洲極權政治的興起」單元為例。歷史教育,20,頁75-116。
蕭憶梅(2009)。理解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性。歷史教育,(14),87-102。
蕭憶梅(2012)。歷史測驗題型的兩難:如何檢驗出學生的歷史思維情形。中等教育,63(2),75-85。
謝名娟(2019)。臺灣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資料庫(TASA)轉型內涵。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181。取自:https://epaper.naer.edu.tw/print.php?edm_no=181&content_no=3201 (檢索日期:2021/12/5)
謝名娟、程峻(2021)。素養導向評量: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公司。
鍾宜興 (2018)。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理念與實務之分析:論課程綱要發展之變與不變。中等教育,69 (2),8-20。
外文文獻
Andreas Körber(2014). Historical Thinking and Historical Competencies as Didactic Core Concepts. In : Helle Bjerg, Andreas Körber, Claudia Lenz, Oliver von Wrochem(Hg.), Teaching historical memories in an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 Concepts and methods : experiences and results from the TeacMem project(pp.69-93). Germany, Berlin: Metropol Verlag.
European Communities(2007).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European Reference Framework. Luxembourg: 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Goodlad, J. I., Klein, M. F., & Tye, K. A. (1979). The domains of curriculum and their study. In T. H. Quinn & M. Hennelly (Eds.). Curriculum inquiry: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practice (pp. 43-76). NY: McGraw-Hill.
Jashim Uddin Ahmed(2010). Documentary Research Method: New Dimensions. Indus Journal of Management & Social Sciences, 4(1):1-14 (Spring 2010). Retrieved from: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doi=10.1.1.686.8844&rep=rep1&type=pdf
Ketil Knutsen & Ingunn Knutsen(2019). Performative historical competence: use-of-history as symbolic action.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020, VOL. 52(5), pp. 673-684.Retrieved from: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epub/10.1080/00220272.2019.1636138?needAccess=true
Lee, Peter, et al. "Project Chata: Concepts of History and Teaching Approaches at Key Stages 2 and 3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Because' and the Status of Explanation in History." Teaching History(82), 1996, pp. 6-11.
OECD (2005).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oecd.org/pisa/35070367.pdf
OECD (2019a). OECD Future of Education and Skills 2030: OECD Learning Compass 2030. Retrieved from:https://www.oecd.org/education/2030/E2030%20Position%20Paper%20(05.04.2018).pdf
OECD (2019b). Transformative Competencies for 2030. Retrieved from:https://www.oecd.org/education/2030-project/teaching-and-learning/learning/transformative-competencies/
Taguma, M. et al. (2017). Education 2030-Conceptual Learning Framework: Background papers. OE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