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沈憲政
Shen, Hsien-Cheng
論文名稱: 雲林縣古坑鄉華山咖啡園區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Travel Motivation and Sstisfaction to the Tourists in Huashan Coffee District, Gu-keng, Yun-lin
指導教授: 張少熙
Chang, Shao-Hs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4
中文關鍵詞: 華山咖啡園區滿意度旅遊動機
英文關鍵詞: Huashan Coffee District, Satisfaction, Travel Motiv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77下載:5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完成日期:95年7月              研 究 生:沈憲政
                           指導教授:張少熙 博士

      本研究旨在探討華山咖啡園區的遊客特性、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情形,研究者以前往雲林縣古坑鄉華山咖啡園區之434名遊客為研究對象,透過「華山咖啡園區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典型相關分析等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旅遊動機前五項依序為:「接近大自然」、「紓解日常生活的壓力」、「享受山中的新鮮空氣」、「欣賞古坑的風景」、「增加家庭情感及生活樂趣」。二、滿意度前五項依序為:「視野廣闊,可眺望風景」、「氣候舒適宜人」、「空氣品質良好」、「山林景觀優美」、「休閒氣氛的營造」。三、不同的「來訪次數」、「停留時間」、「交通工具」、「性別」、「年齡」、「每月所得」、「現居住地」七項在旅遊動機上,均達到顯著差異;而不同的「年齡」與「教育程度」二項在滿意度上,也達到顯著差異。四、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間有兩個典型相關係數達到顯著水準。最後,研究者依據結論提出:1.加強改善盥洗設施的問題;2.針對不同遊客之特性進行市場區隔;3.增加休閒活動種類與遊憩設施;4.針對不同的季節規劃不同的節慶活動;5.積極開發具當地特色之餐飲與產品等具體建議,以供相關單位訂定發展觀光策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目 次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0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03 第四節 研究重要性 04 第五節 研究範圍 05 第六節 研究限制 06 第七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0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古坑咖啡之發展過程 07 第二節 旅遊動機之相關研究 16 第三節 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27 第四節 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32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8 第五節 資料處理 47 第肆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遊客特性之分析 48 第二節 不同遊客特性之旅遊動機現況及差異分析 55 第三節 不同遊客特性之滿意度現況及差異分析 76 第四節 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分析 8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94 第二節 建議 98 引用文獻 中文部分 100 英文部分 108 附錄 附錄一 華山咖啡園區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調查問卷 111 圖 次 圖1-1 華山咖啡園區導覽圖 05 圖2-1 Maslow需求層次理論 18 圖2-2 旅遊動機之分類法 21 圖3-1 研究架構圖 35 圖3-2 研究流程圖 36 圖4-1 典型相關分析徑路圖 92 表 次 表2-1 89~94年古坑鄉重建活動一覽表 14 表2-2 雲林縣古坑鄉業者數量一覽表 15 表2-3 動機定義一覽表 17 表2-4 遊憩參與目的一覽表 23 表2-5 滿意度定義一覽表 28 表2-6 滿意度之影響因素整理表 29 表2-7 旅遊動機與滿意度相關研究整理表 34 表3-1 研究問卷專家效度名單 39 表3-2 旅遊動機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40 表3-3 滿意度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41 表3-4 旅遊動機量表因素構面及因素負荷量 43 表3-5 滿意度量表因素構面及因素負荷量 44 表3-6 旅遊動機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45 表3-7 滿意度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45 表3-8 問卷回收表 46 表4-1 遊客特性統計表 52 表4-2 遊客旅遊動機分析表 55 表4-3 遊客旅遊動機各題項描述統計表 56 表4-4 不同來訪次數遊客之旅遊動機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8 表4-5 不同停留時間遊客之旅遊動機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0 表4-6 不同交通工具遊客之旅遊動機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2 表4-7 不同性別遊客之旅遊動機t考驗摘要表 64 表4-8 不同年齡遊客之旅遊動機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6 表4-9 不同教育程度遊客之旅遊動機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8 表4-10 不同婚姻狀況遊客之旅遊動機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9 表4-11 不同職業遊客之旅遊動機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1 表4-12 不同每月所得遊客之旅遊動機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2 表4-13 不同現居住地遊客之旅遊動機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4 表4-14 遊客滿意度分析表 76 表4-15 遊客滿意度各題項描述統計表 77 表4-16 不同來訪次數遊客之滿意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9 表4-17 不同停留時間遊客之滿意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0 表4-18 不同交通工具遊客之滿意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1 表4-19 不同性別遊客之滿意度t考驗摘要表 82 表4-20 不同年齡遊客之滿意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3 表4-21 不同教育程度遊客之滿意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4 表4-22 不同婚姻狀況遊客之滿意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5 表4-23 不同職業遊客之滿意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6 表4-24 不同每月所得遊客之滿意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7 表4-25 不同現居住地遊客之滿意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8 表4-26 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簡單相關分析表 89 表4-27 典型相關特徵值與典型相關係數表 90 表4-28 典型相關顯著性考驗摘要表 90 表4-29 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90

    一、中文部分
    王士文(2001)。當咖啡的香氣瀰漫在巴黎的街頭–論法蘭西咖啡館文化的形成及發展。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縣。
    王文科(2003)。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昭正(2003)。旅遊與觀光概論。台北市:弘智文化。
    王偉哲(1996)。遊客對休閒農業之認知與體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王彬如(1996)。遊憩體驗歷程之探討分析–以環島鐵路花蓮二日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王嘉麟(2005)。溪頭森林遊樂區遊客遊憩動機、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石洧昱(2005)。華山登山步道參與者動機、服務品質與參與者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交通部觀光局(2002)。觀光政策白皮書。台北市: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2005)。中華民國93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市:交通部觀光局。
    朱岑樓(1991)。社會學辭典。台北市:五南。
    朱珮瑩(2003)。遊客從事鄉野觀光之動機、期望與滿意度研究–以新竹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朱惠菁(2002)。荷包山上搏土親的臺灣咖啡。文化視窗,47,54-57。
    江中皓(2002)。運動觀光高爾夫假期遊客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余幸娟(2000)。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南南鯤鯓代天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域。
    吳玟琪(2005)。台北縣烏來風景區民宿遊客之動機與滿意度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玲珠(2001)。蘭花加咖啡–雲林古坑鄉打造浪漫家園。光華,26(12),44-48。
    宋秉明(1983)。遊樂容納量的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周君研(2005)。整合行銷傳播、旅遊意象、知名度、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古坑華山咖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周義隆(1993)。國人出國自助旅行目的地選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林威呈(2001)。台灣地區休閒農場假日遊客旅遊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林威逸(2005)。雲林縣古坑鄉咖啡產業觀光發展與空間生產。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林政萩(2004)。內灣鐵道旅遊特色吸引力、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林晏州、陳惠美、顏家芝(1998)。高雄都會公園遊客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1(4),59-71。
    林靈宏(1994)。消費者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侯錦雄(1990)。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間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 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洪世全(1995)。服務品質、服務價值與顧客滿意度的關係。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胡家碩、蕭千祐(2004)。茶與咖啡–喝出健康好氣色。台北縣:大樹林出版社。
    夏凡玉(2004)。古坑咖啡,華山論豆!美食天下,147,17-32。
    徐同劍(1996)。遊樂園區業服務品質與遊客再遊意願關連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同工學院,台北市。
    張佩娟(2003)。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雲林醫院員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春興(1993)。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楊國樞(1993)。心理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張宮熊(2002)。休閒事業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張集毓(1994)。遊憩區市場定位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教育百科辭典編審委員會(主編)(1994)。教育百科辭典。台北市:五南。
    曹正、李瑞瓊(1989)。觀光地區遊憩活動設施規劃設計準則研究報告。台 北:交通部觀光局。
    曹校章(2005)。2004年宜蘭盃國際名校划船邀請動觀光吸引力、服務妥善性與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梁雯玟(2001)。顧客導向、服務補償與服務品質之關係研究:以國際觀光旅為實證。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許樹淵(2000)。運動心理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郭翡玉(1982)。鄰里公園使用之分析–台北市四個地區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郭靜晃(1994)。心理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陳水源(1988)。擁擠與戶外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社會心理層面之探討。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陳信甫、郭春敏(1999)。遊客中心解說環境滿意度之研究。景文技術學院學報,9(3),121-126。
    陳俊男(2004)。七股鹽場鹽山遊客之遊憩動機、遊憩環境體驗與遊憩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2001)。休閒遊憩概論。台北市:世新大學。
    陳昭明(1981)。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與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室研究報告,台北市。
    曾文田(2001)。鄉土美食:古坑荷苞山的臺灣咖啡。鄉間小路,27(6),8-10。
    曾國雄、李銘輝、蔡聰琪(1991)。台北縣遊憩資源分類系統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42(1),383-408。
    曾意婷(2001)。溪頭森林遊樂區解說服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發現雲林.無限風情(2006)。古坑咖啡及華山地區咖啡之介紹。2006年1月5日,取自:http://wireless.yunlin.gov.tw/Default.aspx?    tabid=143
    童雅鈴(2004)。觀光風景區的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內灣風景區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黃昭通(1994)。外遊憩需求預測之實證研究–以南投縣境內之遊憩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楊明賢(2002)。觀光學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楊長輝(1996)。旅館經營管理實務。台北市:揚智文化。
    楊崑霖(2001)。鄉鎮舉辦農特產節慶的效益與環境衝擊分析之研究–以 2000年台南縣白河蓮花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鄒文昇(2005)。遊憩動機、期望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廖明豊(2003)。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廖雅蘋(2005)。台灣農村休閒酒莊遊客旅遊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健康曁管理學院,台中縣。
    劉修祥(2004)。觀光導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劉純(2001)。旅遊心理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劉曉琪(2001)。民眾對園藝產業活動之態度與體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蔡伯勳(1986)。遊憩需求與滿意度分析之研究–以獅頭山風景遊憩區實例調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蔡明洵(2004)。星巴克也要它探尋古坑咖啡。天下雜誌,302,200-201。
    鄭琦玉、楊文燦(1995)。遊憩衝擊認知及其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8(2),109-132。
    鄭順璁(2001)。大學生生活型態、休閒動機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蕭瑞貞(1998)。遊客重遊行為與其對遊樂區屬性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劍湖山世界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賴美蓉、王偉哲(1999)。遊客對休閒農業之認知與體驗之研究–以苗栗飛牛牧場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2(1),19-40。
    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謝淑芬(1994)。觀光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鍾倩鳳(2001)。雲林古坑鄉多元之旅–兼具自然風景與遊樂區享受。商業時代,25,102-103。
    魏弘發(1996)。遊客選擇行為與遊憩阻礙之研究–以台灣民俗村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二、英文部分
    Cardozo, R. N.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 244-249.
    Clark, R. N., & Dowing K. B. (1984). Why where and not there: The condition nature of recreation choice. In:Proceeding-Sympoisum on Recreation Choice Behavior, 61-70. USDA Forest Service Geneal Technical Report INT-184. Ogden, UT.
    Dorfman, P. W. (1979). Measurement and meaning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A case study of camping.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1(4), 483-510.
    Driver, B. L., & Tocher, S. R. (1970). Elements of outdoor recreation planning. Michigan: The 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 9-31.
    Formica, S., & Uysal, M. (1996). A market segmentation of festival visitors:Umbria jazz festival in Italy. Festival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 3(4), 175-184.
    Fornell, C. (1992).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n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5, 1-21.
    Gnoth, J. (1997). Tourism motivation and expected form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4(2), 283-304.
    Goodman, J. (1989). The nature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Quality Progress, 22, 37-40.
    Howard, J. A., & J. N. Sheth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Y: John Willy and Sons.
    Iso-Ahola, S. E., & Allen, J. R. (1982). The dynamics of leisure motivation: The effects of outcome on leisure need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53(2), 764-782.
    Kolter, 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8th ed., NJ: Prentice-Hall.
    Kolter, P. (1999).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 NJ: Prentice-Hall.
    Krippendorf, J. (1987). The Holiday makers: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leisure and travel. Oxford, UK: Heinemann Professional.
    Locke, E. A. (1969). What is job satisfaction? Orang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4, 309-336.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Harper.
    McIntosh, R., & Gupta, S. (1977).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 third edition. Columbus, Ohio: Grid, Inc.
    Mok, C., & Armstrong, R. W. (1995). Leisure travel destination choice criteria of Hong Kong residents.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 4(1), 99-104.
    Oliver, R. L. (1981).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process interidal settings. Journal of Retailing, 57(3), 25-48.
    Propst, D. B., & Lime, D. W. (1982). Forest and river recreation: Re-search update. How satisfying is satisfaction research? A look at where we are going.Minnesota: Agriculture Experiment St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Raybould, M. (1998). Participant motivation in a remote fishing event. Festival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 5(4), 231-241.
    Rea, L. M., & Parker, R. A (1997).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survey research. San Francisco, CA: Jossey Bass Publishers.
    Swarbrooke, J., & Horner, S. (1999). Consumer behaviour in tourism. Woburn: Butterworth-Heinemenn.
    Thomas, J. A. (1964). What makes people travel. ASTA Travel News.
    Woodruff, R. B. (1983). Modeling consumer satisfaction process using experience based norms. Journal of Marketing, 10, 296-304.
    Yu, L. (1992). Seeing stars: China’s hotel-rating system.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9, 24-27.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