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沈憲政 Shen, Hsien-Cheng |
---|---|
論文名稱: |
雲林縣古坑鄉華山咖啡園區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Travel Motivation and Sstisfaction to the Tourists in Huashan Coffee District, Gu-keng, Yun-lin |
指導教授: |
張少熙
Chang, Shao-Hs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4 |
中文關鍵詞: | 華山咖啡園區 、滿意度 、旅遊動機 |
英文關鍵詞: | Huashan Coffee District, Satisfaction, Travel Motiv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77 下載:5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完成日期:95年7月 研 究 生:沈憲政
指導教授:張少熙 博士
本研究旨在探討華山咖啡園區的遊客特性、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情形,研究者以前往雲林縣古坑鄉華山咖啡園區之434名遊客為研究對象,透過「華山咖啡園區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典型相關分析等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一、旅遊動機前五項依序為:「接近大自然」、「紓解日常生活的壓力」、「享受山中的新鮮空氣」、「欣賞古坑的風景」、「增加家庭情感及生活樂趣」。二、滿意度前五項依序為:「視野廣闊,可眺望風景」、「氣候舒適宜人」、「空氣品質良好」、「山林景觀優美」、「休閒氣氛的營造」。三、不同的「來訪次數」、「停留時間」、「交通工具」、「性別」、「年齡」、「每月所得」、「現居住地」七項在旅遊動機上,均達到顯著差異;而不同的「年齡」與「教育程度」二項在滿意度上,也達到顯著差異。四、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間有兩個典型相關係數達到顯著水準。最後,研究者依據結論提出:1.加強改善盥洗設施的問題;2.針對不同遊客之特性進行市場區隔;3.增加休閒活動種類與遊憩設施;4.針對不同的季節規劃不同的節慶活動;5.積極開發具當地特色之餐飲與產品等具體建議,以供相關單位訂定發展觀光策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一、中文部分
王士文(2001)。當咖啡的香氣瀰漫在巴黎的街頭–論法蘭西咖啡館文化的形成及發展。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縣。
王文科(2003)。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昭正(2003)。旅遊與觀光概論。台北市:弘智文化。
王偉哲(1996)。遊客對休閒農業之認知與體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王彬如(1996)。遊憩體驗歷程之探討分析–以環島鐵路花蓮二日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王嘉麟(2005)。溪頭森林遊樂區遊客遊憩動機、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石洧昱(2005)。華山登山步道參與者動機、服務品質與參與者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交通部觀光局(2002)。觀光政策白皮書。台北市: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2005)。中華民國93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報告。台北市:交通部觀光局。
朱岑樓(1991)。社會學辭典。台北市:五南。
朱珮瑩(2003)。遊客從事鄉野觀光之動機、期望與滿意度研究–以新竹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朱惠菁(2002)。荷包山上搏土親的臺灣咖啡。文化視窗,47,54-57。
江中皓(2002)。運動觀光高爾夫假期遊客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余幸娟(2000)。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南南鯤鯓代天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知域。
吳玟琪(2005)。台北縣烏來風景區民宿遊客之動機與滿意度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玲珠(2001)。蘭花加咖啡–雲林古坑鄉打造浪漫家園。光華,26(12),44-48。
宋秉明(1983)。遊樂容納量的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周君研(2005)。整合行銷傳播、旅遊意象、知名度、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古坑華山咖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周義隆(1993)。國人出國自助旅行目的地選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林威呈(2001)。台灣地區休閒農場假日遊客旅遊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林威逸(2005)。雲林縣古坑鄉咖啡產業觀光發展與空間生產。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林政萩(2004)。內灣鐵道旅遊特色吸引力、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林晏州、陳惠美、顏家芝(1998)。高雄都會公園遊客滿意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1(4),59-71。
林靈宏(1994)。消費者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侯錦雄(1990)。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間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 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洪世全(1995)。服務品質、服務價值與顧客滿意度的關係。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胡家碩、蕭千祐(2004)。茶與咖啡–喝出健康好氣色。台北縣:大樹林出版社。
夏凡玉(2004)。古坑咖啡,華山論豆!美食天下,147,17-32。
徐同劍(1996)。遊樂園區業服務品質與遊客再遊意願關連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同工學院,台北市。
張佩娟(2003)。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雲林醫院員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張春興(1993)。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楊國樞(1993)。心理學。台北市:三民書局。
張宮熊(2002)。休閒事業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張集毓(1994)。遊憩區市場定位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教育百科辭典編審委員會(主編)(1994)。教育百科辭典。台北市:五南。
曹正、李瑞瓊(1989)。觀光地區遊憩活動設施規劃設計準則研究報告。台 北:交通部觀光局。
曹校章(2005)。2004年宜蘭盃國際名校划船邀請動觀光吸引力、服務妥善性與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梁雯玟(2001)。顧客導向、服務補償與服務品質之關係研究:以國際觀光旅為實證。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許樹淵(2000)。運動心理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郭翡玉(1982)。鄰里公園使用之分析–台北市四個地區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郭靜晃(1994)。心理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陳水源(1988)。擁擠與戶外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社會心理層面之探討。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陳信甫、郭春敏(1999)。遊客中心解說環境滿意度之研究。景文技術學院學報,9(3),121-126。
陳俊男(2004)。七股鹽場鹽山遊客之遊憩動機、遊憩環境體驗與遊憩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2001)。休閒遊憩概論。台北市:世新大學。
陳昭明(1981)。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與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室研究報告,台北市。
曾文田(2001)。鄉土美食:古坑荷苞山的臺灣咖啡。鄉間小路,27(6),8-10。
曾國雄、李銘輝、蔡聰琪(1991)。台北縣遊憩資源分類系統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42(1),383-408。
曾意婷(2001)。溪頭森林遊樂區解說服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發現雲林.無限風情(2006)。古坑咖啡及華山地區咖啡之介紹。2006年1月5日,取自:http://wireless.yunlin.gov.tw/Default.aspx? tabid=143
童雅鈴(2004)。觀光風景區的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內灣風景區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黃昭通(1994)。外遊憩需求預測之實證研究–以南投縣境內之遊憩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楊明賢(2002)。觀光學概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楊長輝(1996)。旅館經營管理實務。台北市:揚智文化。
楊崑霖(2001)。鄉鎮舉辦農特產節慶的效益與環境衝擊分析之研究–以 2000年台南縣白河蓮花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鄒文昇(2005)。遊憩動機、期望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廖明豊(2003)。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廖雅蘋(2005)。台灣農村休閒酒莊遊客旅遊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健康曁管理學院,台中縣。
劉修祥(2004)。觀光導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劉純(2001)。旅遊心理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劉曉琪(2001)。民眾對園藝產業活動之態度與體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蔡伯勳(1986)。遊憩需求與滿意度分析之研究–以獅頭山風景遊憩區實例調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蔡明洵(2004)。星巴克也要它探尋古坑咖啡。天下雜誌,302,200-201。
鄭琦玉、楊文燦(1995)。遊憩衝擊認知及其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8(2),109-132。
鄭順璁(2001)。大學生生活型態、休閒動機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蕭瑞貞(1998)。遊客重遊行為與其對遊樂區屬性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劍湖山世界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賴美蓉、王偉哲(1999)。遊客對休閒農業之認知與體驗之研究–以苗栗飛牛牧場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2(1),19-40。
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謝淑芬(1994)。觀光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鍾倩鳳(2001)。雲林古坑鄉多元之旅–兼具自然風景與遊樂區享受。商業時代,25,102-103。
魏弘發(1996)。遊客選擇行為與遊憩阻礙之研究–以台灣民俗村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二、英文部分
Cardozo, R. N.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 244-249.
Clark, R. N., & Dowing K. B. (1984). Why where and not there: The condition nature of recreation choice. In:Proceeding-Sympoisum on Recreation Choice Behavior, 61-70. USDA Forest Service Geneal Technical Report INT-184. Ogden, UT.
Dorfman, P. W. (1979). Measurement and meaning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A case study of camping.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1(4), 483-510.
Driver, B. L., & Tocher, S. R. (1970). Elements of outdoor recreation planning. Michigan: The 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 9-31.
Formica, S., & Uysal, M. (1996). A market segmentation of festival visitors:Umbria jazz festival in Italy. Festival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 3(4), 175-184.
Fornell, C. (1992).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n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5, 1-21.
Gnoth, J. (1997). Tourism motivation and expected form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4(2), 283-304.
Goodman, J. (1989). The nature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Quality Progress, 22, 37-40.
Howard, J. A., & J. N. Sheth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Y: John Willy and Sons.
Iso-Ahola, S. E., & Allen, J. R. (1982). The dynamics of leisure motivation: The effects of outcome on leisure need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53(2), 764-782.
Kolter, 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8th ed., NJ: Prentice-Hall.
Kolter, P. (1999).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 NJ: Prentice-Hall.
Krippendorf, J. (1987). The Holiday makers: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leisure and travel. Oxford, UK: Heinemann Professional.
Locke, E. A. (1969). What is job satisfaction? Orang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4, 309-336.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Harper.
McIntosh, R., & Gupta, S. (1977).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 third edition. Columbus, Ohio: Grid, Inc.
Mok, C., & Armstrong, R. W. (1995). Leisure travel destination choice criteria of Hong Kong residents.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 4(1), 99-104.
Oliver, R. L. (1981).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process interidal settings. Journal of Retailing, 57(3), 25-48.
Propst, D. B., & Lime, D. W. (1982). Forest and river recreation: Re-search update. How satisfying is satisfaction research? A look at where we are going.Minnesota: Agriculture Experiment St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Raybould, M. (1998). Participant motivation in a remote fishing event. Festival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 5(4), 231-241.
Rea, L. M., & Parker, R. A (1997).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survey research. San Francisco, CA: Jossey Bass Publishers.
Swarbrooke, J., & Horner, S. (1999). Consumer behaviour in tourism. Woburn: Butterworth-Heinemenn.
Thomas, J. A. (1964). What makes people travel. ASTA Travel News.
Woodruff, R. B. (1983). Modeling consumer satisfaction process using experience based norms. Journal of Marketing, 10, 296-304.
Yu, L. (1992). Seeing stars: China’s hotel-rating system.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9,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