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美君 Liu, Mei-Jun |
---|---|
論文名稱: |
綺響-幻想曲與奏鳴曲的對話 The dialogue between Fantasia and Sonata |
指導教授: |
黃貞瑛
Huang, Jen-Y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 |
中文關鍵詞: | 幻想曲 、奏鳴曲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031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對於器樂作品來說,幻想曲跟奏鳴曲分屬兩塊不同的領域,在演奏上也有許多探討之處,這些對長笛詮釋亦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幻想曲(Fantasia)源自希臘文中的Phantasia一字,在音樂上指的是一種較為自由的樂曲形式。十六世紀以前的幻想曲,指的是樂曲中帶有即興風格的聲樂曲。爾後,幻想曲開始逐漸發展成由單一樂器演奏的樂曲,其樂曲仍保有自由形式,擁有較多的音樂表情與彈性速度,強調音樂本身的豐富想像力,並賦予作曲家更多的創作空間。
奏鳴曲(Sonata)一字源於自拉丁文的Sonare,即發出聲響之意。在十七世紀時,被通稱為器樂曲的形式。巴洛克初期的奏鳴曲,可由單一樂章或是多樂章而組成,樂章之間沒有固定的順序或樂曲形式。到了古典時期,發展為三到四個樂章的大型曲式,第一樂章為奏鳴曲式(Sonata form) 包含呈示部、發展部、再現部。第二樂章為歌謠曲式,一般為二段體,第三樂章為輪旋曲(Rondo)。這樣的沿革,使古典時期的奏鳴曲漸漸確立雛型,更為日後奏鳴曲的創作形式奠定了根基。
本文將以幻想曲與奏鳴曲為主軸,並透過六首長笛作品(三首長笛幻想曲、三首長笛奏鳴曲),探討幻想曲與奏鳴曲的起源與發展。這六首作品,樂曲風格橫跨巴洛克、古典、浪漫、現代四個時期,體現了不同時期的音樂特色,希望能藉由幻想曲與奏鳴曲這兩個主題,更深一步地去探究其音樂裡的內涵。
一、中文資料:
劉志明。《巴洛克時代音樂史》台北:大陸,2002。
楊沛仁。《音樂史與欣賞》台北市:美樂出版社,2005。
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
二、碩士論文:
林育慧。〈泰勒曼 12 首無伴奏長笛幻想曲 作品編號 40:2、40:6 及 40:7 之研究與詮釋〉。國立嘉義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陳奐希。〈巴哈長笛作品之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管弦與擊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謝孟霓。〈保羅.塔法奈爾《田園行板與小詼諧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東吳大學 音樂系碩士論文,2013。
楊喻方。〈保羅‧塔法奈爾《魔彈射手》幻想曲之研究〉。東海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2015。
三、翻譯專書:
Michel Debost.《長笛from A to Z》李靈芝譯,原笙國際有限公司,2004。
Peter-Lukas Graf.《音樂風格演繹指南》張弈明譯,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皆川達夫。《巴洛克音樂》吳憶帆譯。台北市:志文,2001。
Dorgeuille, Claude《法國長笛學派》陳惠湄譯,原笙國際有限公司,2009。
四、網路資源: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
“Jacob.Gade” from Wise Music Classical
https://www.wisemusicclassical.com/composer/1970/Jacob-Gade/
“Eldin Burton ” from New York Flute Club Composition Competition-SKP Musician http://www.skpmusicians.com/new-events/2014/9/15/new-york-flute-club-composition-competition
五、音樂會樂曲解說:
新象。〈第五屆國際長笛藝術節-International Flute Festival V〉,台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