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方詠菁
Yung-Ching Fang
論文名稱: 高中公民科教師對經濟學教材內涵需求之研究--以台灣中部地區為例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Economics Course Content : A Study Of Senior High School In Central Taiwan
指導教授: 黃美筠
Huang, Mei-Y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6
中文關鍵詞: 經濟教育經濟學教材公民教師
英文關鍵詞: economic education, economics cours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98下載:3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高中公民科教師對經濟學教材內涵之需求。首先從相關文獻探討建構高中經濟教育的課程內涵,並據此採取問卷調查,藉以瞭解高中公民科教師對經濟學教材內涵的看法。實證研究方面,乃抽查台灣中部地區六縣市124位高中公民科教師為有效樣本,以自編之「高中公民科經濟學教材內涵之需求調查問卷」調查教師的看法,所得之調查結果以各種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一、 研究結果: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 高中公民科教師的經濟專業背景不理想:124位樣本教師中,經濟相關科系所與師大公訓系所畢業等具經濟教育相關背景者不到四成;此外,大約有二成五的教師未曾修習過經濟相關學分;再者,有七成以上的教師未曾參加過經濟教育之相關研習。而上述教師的經濟專業背景,公立學校優於私立學校教師;普通高中優於綜合高中與完全中學。此外,在公民科配課的情形上,公私立學校皆然,但以位於鄉下學校的配課情形較嚴重。
    (二) 教師對教材內涵的看法:1.重要程度:教師認為本研究所列之教材內容皆適合列入高中教材之中,以「失業」、「物價膨脹」、「機會成本」、「生產資源」、「市場」概念最重要等。2.認知程度:教師對教材內涵的認知程度不甚理想,尤其是對「利率」、「其他經濟組織」、「家戶、廠商與政府經濟行為循環週流」、「政府政策與社會成本」等概念的認知最不理想。3.教師對教材內涵認為的重要程度與認知程度皆達顯著正相關,顯示教師對教材內涵的瞭解程度愈高,則認為其重要程度愈高。
    (三) 教師看法的差異分析:1.不同背景因素(包括任教學校區位、屬性、類型,性別、教學年資、公民科教學年資、研習次數、主要任教科目等)的教師對各項教材內涵重要程度的看法,差異並不顯著,但在顯著題項仍可看出:(1)研究所學歷教師較之大學學歷教師能接受較多的教材內涵;(2)經濟相關科系所畢業教師較之師大公訓系所與其他科系所畢業教師能接受更多教材內容;(3)未曾修習過經濟相關學分的教師能接受的教材內涵則較修習過的教師為少。2.教師在下列背景因素的差異,其對教材內涵的認知程度會有顯著不同:(1)男性教師優於女性教師。(2)擔任公民科教學年資以6-10年教師的認知情形較佳。(3)研究所學歷教師優於大學學歷教師。(4)經濟相關科系所畢業教師優於師大公訓系所與其他科系所畢業教師。(5)未曾修習過相關學分教師明顯低於修習3學分以上之教師。(6)曾參加3次以上經濟相關研習的教師高於未曾參加過的教師。(7)以公民為主要任教科目教師優於非專任公民之教師。其餘因素則無顯著差異,分別為:任教學校之區位、屬性、類型,及教學年資。
    (四) 教材(各章節)編輯需求:1.經濟的基本概念:「稀少性與選擇」、「邊際分析」、「供給與需求」;2.經濟制度的類型:「分配體系」、「經濟組織」、「競爭的角色」;3.政府的經濟功能:「政府的角色」、「政府無效率」、「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4.經濟價值與經濟倫理:「經濟倫理」;5.個人理財觀念:「家庭經濟學」、「消費者行為與權益」、「薪資與所得」;6.我國對外貿易狀況:「企業」、「投資與成長」、「競爭的角色」;7.我國經濟建設的成就與展望:「國民生產毛額」、「投資與成長」、「失業與物價膨脹」。
    二、 建議:根據文獻探討與研究發現,本文僅提出下列建議:
    (一) 對經濟教育發展:成立全國性經濟教育研究機構及相關課程研究小組。
    (二) 對教育行政單位:1.課程標準應呈現教材的具體內涵;2.將高中公民科列入大學多元入學經濟相關科系之選考科目;3.舉辦經濟教育研習。
    (三) 對經濟學教材編寫:1.教材編寫應注重概念之發展;2.配合教師需求,並且邀請教師參與教材之編纂;3.以單元形式呈現教材;4.發展補充教材與教學媒體。
    (四) 對高中學校單位:應重視公民科師資專業化,避免配課之情形。
    (五) 對公民科教師:1.加強總體經濟知識;2.主動提升經濟專業知能;3.積極反映教材實施情形 。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5 第三節 名詞釋義…………………………………………………8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經濟教育的目標…………………………………………12 第二節 經濟教育概念教學的理論探討…………………………21 第三節 高中經濟教育的課程內涵探討…………………………35 第四節 中學教師對經濟學教材內涵之看法研究………………65 第五節 高中經濟學教材內涵之建構……………………………7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79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83 第三節 研究對象…………………………………………………85 第四節 研究工具…………………………………………………88 第五節 調查實施…………………………………………………93 第六節 資料處理…………………………………………………94 第四章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第一節 樣本教師基本資料分析…………………………………95 第二節 教師對經濟學教材內涵之意見分析……………………104 第三節 教師對教材內涵之需求與認知的差異分析……………113 第四節 教師對現行課程標準教材內涵之編輯需求……………14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147 第二節 建議………………………………………………………16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71 英文部分……………………………………………………………174 附錄 附錄一 美國全國經濟教育協會(NCEE)之非強迫性的經濟學 國家內容標準(VNCSE)之內容陳述……………………181 附錄二 美國VNCSE內容標準經濟概念之各年級部分 …………183 附錄三 高中公民科經濟學教材內涵之需求調查問卷………… 193 附錄四 高中公民科經濟學教材內涵之需求調查問卷之項目 分析………………………………………………………201 附錄五 高中公民科經濟學教材內涵之需求調查問卷之信度 分析………………………………………………………203 附錄六 問卷回收及負責人員概況表……………………………205 附錄七 問卷調查實施公函……………………………...………..206 表 次 表2-1-1 中等學校經濟教育目標……………………………………16 表2-1-2 經濟教育目標調查分析表…………………………………19 表2-2-1 與年齡關連的經濟概念學習模型…………………………30 表2-2-2 經濟概念學習與學生年齡及年級順序之關係表…………33 表2-3-1 Schur 經濟問題涉及之概念………………………………36 表2-3-2 現代公民應具備之經濟特質………………………………38 表2-3-3 基本經濟概念………………………………………………40 表2-3-4 基本經濟概念的發展與學生年級別的排列順序…………41 表2-3-5 VNCSE內容標準之概念分析表…………………………… 46 表2-3-6 VNCSE內容標準經濟概念之年級配置…………………… 47 表2-3-7 美國高中經濟教材〈Capstone:The Nation’s High School Economucs Course〉教材內容………………………………49 表2-3-8 日本「現代社會」與「政治‧經濟」的課程目標 及教學綱要………………………………………………52 表2-3-9 〈新版高校政治‧經濟〉有關經濟部分的主要內容……53 表2-3-10 〈現代社會〉有關經濟部分的主要內容…………………54 表2-3-11 我國近代公民課程演變摘要表……………………………55 表2-3-12 高級中學公民課程標準及教材大綱新舊版之比較………58 表2-3-13 1962年版高中公民之經濟教材內容……………………59 表2-3-14 1971年版高中公民與道德之經濟教材內容……………60 表2-3-15 1983年版高中公民經濟教材內容………………………60 表2-3-16 高中公民第四冊經濟教材概念分析一覽表………………62 表2-4-1 十三州州立法案中經濟概念的出現次數…………………67 表2-4-2 教科書概念次數分配表……………………………………73 表2-5-1 高中經濟學教材內容建構…………………………………78 表3-3-1 台灣省中部地區公私立高中母群人數推估分佈表………87 表3-3-2 預試樣本分佈及回收概況表………………………………92 表4-1-1 有效樣本教師基本資料分析………………………………96 表4-1-2 不同學校區位的樣本教師學歷之分析……………………98 表4-1-3 公私立學校的樣本教師學歷之分析………………………98 表4-1-4 不同學校類型的樣本教師學歷之分析……………………99 表4-1-5 公私立學校的樣本教師學歷之分析……………………100 表4-1-6 公私立學校的樣本教師修習經濟相關學分之分析……101 表4-1-7 非公民科主要任教科目次數分配表……………………102 表4-1-8 公私立學校的樣本教師主要任教科目之分析…………103 表4-1-9 不同任教學校類型的樣本教師主要任教科目之分析…103 表4-1-10 不同任教學校區位的樣本教師主要任教科目之分析…103 表4-2-1 各題項重要程度教師填答之平均數、百分比……………105 表4-2-2 各題項認知程度教師填答之平均數、百分比……………111 表4-2-3 教師對教材內涵各題項重要程度與認知程度的 相關情形…………………………………………………112 表4-3-1 不同學校區位教師重要程度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4 表4-3-2 不同學校區位教師認知程度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5 表4-3-3 公私立學校教師重要程度t檢定結果…………………117 表4-3-4 公私立學校教師認知程度t檢定結果…………………118 表4-3-5 不同學校類型教師重要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9 表4-3-6 不同學校類型教師認知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0 表4-3-7 不同性別教師重要程度t檢定結果表…………………122 表4-3-8 不同性別教師認知程度t檢定結果表…………………123 表4-3-9 不同年資教師重要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5 表4-3-10 不同年資教師認知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6 表4-3-11 不同公民科教學年資教師重要程度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128 表4-3-12 不同公民科教學年資教師認知程度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129 表4-3-13 不同學歷教師重要程度t檢定結果表…………………130 表4-3-14 不同學歷教師認知程度t檢定結果表…………………132 表4-3-15 不同教育背景教師重要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33 表4-3-16 不同教育背景教師認知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35 表4-3-17 曾修習經濟學相關學分不同教師重要程度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137 表4-3-18 曾修習經濟學相關學分不同教師認知程度變異數分析 摘要表……………………………………………………138 表4-3-19 參加研習次數不同教師重要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39 表4-3-20 參加研習次數不同教師認知程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40 表4-3-21 公民科與非公民科主要任教科目不同教師重要程度 t檢定結果表……………………………………………142 表4-3-22 公民科與非公民科主要任教科目不同教師認知程度 t檢定結果表……………………………………………143 表4-4-1 各教材章節內容概念編輯次數表………………………146 表5-1-1 教師重要程度及認知程度的平均得分排序表…………153 表5-1-2 教師各背景因素重要程度達顯著差異題項一覽表……158 表5-1-3 教師各背景因素認知程度達顯著差異題項一覽表……161 表5-1-4 現行教材綱要主要概念編輯需求表……………………162 圖 次 圖3-1-1 研究流程圖…………………………………………………69 圖3-1-2 研究架構圖…………………………………………………70 圖3-4-1 問卷編制流程………………………………………………76

    參考文獻
    中文方面:
    中國經濟學會教育委員會(1990) 「國中教科書經濟觀念之檢討」,載於《中國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頁677-695。
    中等標準教科書公民科編輯委員會(1967)《高中公民(上)》,台北:國立編譯館。
    王若文(1992)《台北市國中生經濟認知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司 琦(1989)《課程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84)《推展公民教育發揮訓育功能實驗報告》,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李緒武(1990)《社會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沈清松、楊世雄(1993)「高級中學公民課程中『經濟與社會』內涵分析及其改進」,載於《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課程之發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思想教育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林邦傑(1980)「國中及高中學生具體運思、形式運思與傳統智力之研究」,載於《中華心理學刊》,22卷2期,頁33-49。
    洪顯祖(2000)《日本公民與道德教育之新方針與課題》,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主辦,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
    國立編譯館(1976)《高級中學公民與道德科教科書第三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國立編譯館(2000)《高級中學公民科教科書第四冊》,台北:國立編譯館。
    教育部(1995)《高級中學課程標準》,教育部中教司,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1990)《公民學科教材大綱研究報告》,教育部人指會。
    教育部統計處(2000)《台閩地區高級中等學校概況統計》。台北:教育部。
    曹世昌(1993)「高級中學公民課程的演進及其實施現況與問題」,載於《高級中學三民主義與公民課程之發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思想教育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陳光輝(1986)「高級中學公民課程的內容及其問題分析」,載於《中等學校人文社會學科教育研討會報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編。
    陳光輝(2000)「近百年來我國高級中學公民課程的發展」,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卷4期,頁109-170。
    陳秀玲(1994)《台灣國民中學經濟學教科書之研究----與美、日之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麗美、王鳳敏譯,美國社會科協會主編(1994)《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教育部編印。
    陸民仁(1985)「公民教育的經濟學基礎」,載於史振鼎主編,《公民教育之問題與對策(上)》,台北:台灣省教育會。頁133-141。
    程健教(1988)「我國兒童社會學習需要經濟學教育素養」,幼兒教育年刊,二卷,p.46-76。
    黃政傑(1992)「社會科課程設計的基礎」,國立教育資料館館訊,14期,頁1-12。
    黃炳煌(1986)《課程理論之基礎》,台北:文景書局。
    黃美筠(199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一新生經濟認知之分析」,載於《公民訓育學報第三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所編印,頁217-262。
    黃美筠(1996)「經濟教育理論的評介」,載於《公民訓育學報第五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所編印,頁193-222。
    黃美筠(1998)「從經濟教育的立論基礎探討中學經濟學教學的內涵」,載於《公民訓育學報第七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所編印,頁201-220。
    黃美筠(1999)《台灣地區公立高中三年級學生經濟認知之評量》,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黃美筠(2000)《經濟推理---做決策的模式,在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學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主辦,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
    黃劍華(1999)《台北地區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經濟知識之評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朝祥(1984)《技術職業教育辭典》,台北:三民書局。
    溫明忠(1999)《國中經濟教育的理論與實施》,台北:水牛出版社。
    溫騰光(1992)《國民中小學經濟教育課程內涵之研究》,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歐用生(1986)《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蕭碧惠(2000)《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基本經濟認知之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Banaszak(1987)“The Nature of Economic Literac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ED:284823.
    Banaszak(1991)“The Economic Perspective—Economic Litaracy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In Richard E. Gross & Thomas L. Dynneson(eds),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s on citizenship Education,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Brennan,D & Banaszak,R(1982)“A Study of State Mandates and Competencies for Economics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ED216946
    Bruner, J.S. (1960)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New York:Vintage Books.
    Bruner, J.S. (1962) On Knowing.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uckles,S. & Fremae,V. (1984)”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Developmental economic education Program.”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15:1,pp.5-10.
    Cooper, L.W. (1987) The Perceptions of Secondary Economics Instructors Toward The Secondary Economics Course as Manadated in Tennessee . A Dissertation Presented for the Doctor of Education Dregree,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Dawson, G.(1977) “Research in Economic Education at The Precollege Level.” In D. Wentworth , W.L.Hansen & S. Hawke (Eds),Perspectves on Economic Education (pp.85-103) .New York: Joint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Dynneson, T.L. & Gross, R.E. (1995) Design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 for Secondary Social Studies . New Jersey : Prentice-Hall.
    Ellington,L. & Uozumi,T. (1994)“ Economic Education in Japanese Secondary Schools”.In W. Walstad (Ed.),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Economic Education (pp.169-182).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Figgins, B. & Young G. (1986) “National Survey of High School Economics.” Journal of Private Enterprise, Ⅱ,pp134-139.
    Furth, H. B. & Smith, J.E. (1978) “Children’s Conception of Social Institution :A Piagettian Framework .”Human Development 19,pp.351-374.
    Gilliard, J. V. , Caldwell, J., Dalgaard,B.R., Highsmith, R.J., Reinke,R. &Watts, M. (1988) Economics : What and When –Scope and Sequence Guidelines , K-12. New York : Joint Council Economic Education.
    Good,Carter V. ,ed(1973)Dictionary of Education,3 rd ed. New York:McGraw Hill.
    Gunter, M.A. ,Estes,T.H. & Schwab, J.H. (1990) Instruction : A Models Approach . Boston:Allyn & Bacon.
    Hansen,W.L;Bash,G.L.;Calderwood,J;Saunders,P(1977) Master Curriculum Guide in Economics for the Nation’s School, Part Ⅰ--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Economics:Basic Concepts. New York:Joint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Hartoonianiar,H.M. & Langhlin,M.A.(1986)“Designing a Scope and Sequence”,Social Studies,V.50,N.7,PP.502—503
    Helburn,S.W.(1985)“Economics and Economic Education :the Selective Use of Discipline Structures in Economics Curricula”,In Hodkinson & Whitehead(Ed.),Economics Education: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ssues.
    Highsmith, R. J.(1990) “How do We Stand in High School Economics Today?” Social Education,54:2,pp.81-83.
    Horton,R.V. & Weidenaar,D.J. (1975) “Wherefore Economic Educ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7:1,pp.40-44.
    Lephardt, N. E. & Lephardt, G. P. (1983)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oncept Learning in Economic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ED236063.
    Miller,S.(1991)“The Case for Economic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In W. Walstad & J. Soper(Ed.),Effective Economic Education in the Schools(pp.35-48). Washington, D.C.: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and Joint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National Task Force on Economic Education , 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 Economic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 (1961) New York: The Commttee.
    NCEE. National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1998) Voluntary National Content Standards in Economics. New York :NCEE.
    Phillip, J. V. (1999) “The National Voluntary Content Standards in Economic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ED428031.
    Reinke,R.W. 、Schug,M.C. & Wentworth,D.R.(1989) Capstone: The National’s High School Economics Course .New York :NCEE.
    Saunders,P & Gilliard,J.V.(Eds).(1995)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Basic Economic Concepts with Scope and Sequence Guidelines,K—12.New York:NCEE
    Saunders,P., Bach, G.L., Calderwood, J.D. & Hansen, W.L. (1984)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Economics: Basic Concepts (2 nd ed.) . New York : Joint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
    Saunders,P., Bach, G.L., Calderwood, J.D. & Hansen, W.L. (1993)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Economics: Basic Concepts (3 nd ed.) . New York : Joint Council on Economic Education .
    Schung, M.C. (1983)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hinking in Chuldren and Adolescents. Social Education,47:2,pp.141-145.
    Schur,L.(1985)“What Economics Is Worth Teaching ?”In Economics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K-12.D.C.: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Siegfried,J.J. & Meszaros,B.T.(1997)“What Should High School Graduates Know in Economics? –Nation Voluntary Content Standars for Pre-College Economics Education ”Aea Papers and Proceedings,87:2,pp.247-253.
    Soper,J.C.& Walstad W.B.(1988) “The Reality of High School Economics:The Teachers’ Perspective.” Journal of Private Enterprise,4:3,pp.85-96.
    Taba, H. (1962) Curriculum Development :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
    Trujillo(1977)“Consumer and Economic Education,K—12:A Comparative Analysis.”U.S. Office of Education:Washington,D.C.:Office of Consumers’ Education.
    Walstad, W.(1994) “An Introduction to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Economic Education .” In W. walstad (Ed.),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Economic Education, pp.1-17. Boston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Watts, M.(1987) “Survey Data on Precollege Scope-and-Sequence Issues in Economics Journal of Private Enterprise,. ”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18:7 pp.71-91.
    Watts,M.(1987) “Survey Datd on Precollege Scope-and-Sequence Issues in Economics.”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V18,pp.71-91.
    Yankelovich,Skelly & White Inc.,(1981)National Survey of Economic Education .New York:Playback Assouiates.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