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雅玫
論文名稱: 台灣布袋戲之後場音樂初探
指導教授: 呂錘寬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xv, 116 ; 圖表 ; 27公分
中文關鍵詞: 布袋戲小西園後場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7下載:9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布袋戲」為台灣目前最普遍的偶戲,百年來歷經社會的風潮移轉,至今仍呈現相當豐富的面貌。布袋戲的研究可分為兩方面:一為造型藝術之美,二為表演藝術之美,音樂部份屬於後者之研究。
    本論文的研究內容,是以近三年來的實地調查、及個人學習布袋戲音樂之經驗為基礎,間接參考部份學術論著及相關影音資料,繼以進行布袋戲音樂使用上的初步歸納整理,冀望整合出屬於台灣布袋戲音樂本身獨特的基本模式定律,將其運用學理組織化與系統化。
    緒論首先介紹台灣布袋戲的源流、相關文獻、以及它的演變與分期。
    本論共分為四大部份:
    第一章:介紹台灣布袋戲後場音樂之類別。包括南管、潮調、北管、京劇及雜曲系統之布袋戲音樂。
    第二章:又分三節。
    第一節:說明布袋戲之後場,包括名稱由來、使用樂器、人員編制及樂師的養成與現況。(註:以台北〈小西園〉、台中〈春秋閣〉、屏東〈新復興〉三個代表性劇團為例,就目前常見北管、北管外江、雜曲三種系統的傳統後場形式分別作說明。)
    第二節:布袋戲音樂之組成內容。分別由鼓介、曲牌、唱腔等所使用的音樂內容說明之。
    第三節:後場音樂之運用形式。依據布袋戲平日在民間演出的戲劇一般程式,分別由鬧台、扮仙戲、正戲說明之。其中正戲的部份,以戲劇中之唱、唸、做打等表演技藝作畫分,詳述其音樂內容之運用。
    第三章:布袋戲音樂之特色及其風格比較,共分三節。第一、二節以使用的音樂內容、及表演技藝的搭配來說明其音樂特色;第三節就目前最常見的布袋戲三類後場形式作風格上之分析與比較。
    結論:論文研究之心得結果,探討後場音樂存在價值性與藝術性,並歸納其音樂內涵、及今後探究的方向與目標作為總結。

    緒論:台灣布袋戲之源流、以及演變與分期。 本論共分為四大部份: 第一章:台灣布袋戲後場音樂之類別。 第二章:布袋戲之後場音樂。 第三章:布袋戲音樂之特色及其風格比較。 結論:論文研究之心得結果,探討後場音樂存在價值性與藝術性,並歸納其音樂內涵、及今後探究的方向與目標作為總結。

    請參照本論文 P.100-110。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