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俊權
WEN, JUN-GUAN
論文名稱: 我國壓力團體與教育行政決策之關係
指導教授: 黃昆輝
Huang, Kun-Hu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畢業學年度: 7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3
中文關鍵詞: 壓力團體教育行政決策教育壓力行政教育
英文關鍵詞: PRESSURE-GROUP, 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 POLICY-DECISION, PRESSURE, ADMINISTR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7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一、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壓力團體與教育行政決策之關係。主要研究目的有三:1.瞭解
    我國教育行政機關在壓力團體類型和壓力策略上的差異情形。2.瞭解我國教育行政
    機關在教育行政決策模式和因應策略上的差異情形。3.分析壓力團體類型、壓力策
    略與教育行政決策模式、因應策略的關係。
    二、研究方法與樣本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首先採理論分析法,據以建立研究架構,再發展「我國教育
    行政機關決策現況調查表」,以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經平均數考驗,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薛費多重比較、典型相關分析等統計分析,以回答前述待答問題。
    (二)樣本選取與分析:本研究調查對象為中央教育部、省教育廳、宜轄市教育局及
    縣(市)教育局之教育行政人員。在樣本選取方面,原則上各機關中七職等以上之主
    管職教育人員(如部次長、廳局長、司處長、縣市局長、科長、課長、股長),均採
    普查方式,至於各機關中非主管職之教育行政人員則採隨機取樣方式,以求客觀。共
    計發出問卷七二七份,收回可用問卷計四七八份,收回率為65.74%。
    三、研究結論
    (一)不同背景教育行政人員在壓力團體上的差異情形
    1.直轄市和縣(市)教育行政人員在「學術參照團體」類型上,高於教育部教育行
    政人員;而其中縣(市)教育行政人員又高於省教育廳和直轄市教育行政人員。2.
    縣(市)教育行政人員在「資訊傳播團體」類型上,高於教育部教育行政人員。3.
    教育部教育行政人員在「關說陳情」策略上,高於省教育廳和直轄市教育局之教育行
    政人員。4.縣(市)教育局教育行政人員在「集體抗議」策略上,高於省教育廳和
    直轄市教育局之教育行政人員。
    (二)不同背景教育行政人員在教育行政決策模式上的差異情形
    1.縣(市)教育局教育行政人員在「專業模式」上,高於中央教育部、省教育廳和
    直轄市教育局之教育行政人員。2.十職等以上之教育行政人員在「權威模式」上,
    高於六至九職等及五職等以下之教育行政人員。3.五職等以下之教育行政人員在「
    效益模式」上,高於六至九職等及十職等以上之教育行政人員。
    (三)壓力團體與教育行政決策的關聯情形
    1.政策標的團體類型主要可以解釋預測價值決策模式。2.資訊傳播和利益整合團
    體二種類型主要可以解釋和預測權威決策模式。3.傳播說服和立法監督二種壓力策
    略,同時均可能影響到維持性因應策略。4.政策標的團體、學術參照團體均可以解
    釋維持性因應策略和倡導性因應策略。5.立法監督之壓力策略主要可解釋預測效益
    決策模式。6.關說陳情策略不利於專業模式。
    四、研究建議
    1.建立權變決策的觀念,使決策過程彈性化。2.加強政策科學研究,以提昇決策
    的技術。3.鼓勵教育中介團體的組成,以利決策的形成。4.加強公共關係,建立
    良好的機關形象。5.提高基層教育行政人員素質,以加強專業自立性6.貫徹分層
    負責制度,以提高行政效率。7.建立陳情訴願的制度,以暢通溝通的管道。8.倡
    導主動積極的教育行政,以利教育革新。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