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文蕙 Wu, Wen-Hui |
---|---|
論文名稱: |
論時空情境下的船山詞 |
指導教授: |
林佳蓉
Lin, Jia-Ro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9 |
中文關鍵詞: | 王夫之 、薑齋詞 、時空觀 、時空意識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693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4 下載:3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明清之際的遺民王夫之素以思想學術見長,其實王夫之的詞學創作頗豐,今存有二百八十闕詞,船山詞的成就與價值在近代逐漸獲得詞學家的關注,被認為是振明詞之衰頹,而啟清詞之中興的重要遺民詞。開啟研究船山詞的鑰匙,除了必須留意到「世末衰變」的外緣因素,還有因為易代之際引發的戰亂而家毀人亡、被迫流離半生的慘痛身世,造成其詞作時常流淌出一股幽約怨悱、淒楚動人的亡國之音。本論文擬從「時空情境」的角度,觀照船山詞的整體內涵以及詞情風格:在「敘事時間」的鋪陳下,我們能看到船山詞中的因應流水易逝而發的感嘆、在晨昏之間蘊生的憂思、或因春秋代序而產生濃厚的哀感,以及保留「回憶的斷片」,藉以抒發撫今追昔的滄桑感懷。船山詞的空間情境則建立在「瀟湘」──這一個「文學地景」的塑造上,本論文援用人文地理學的觀看眼光,剖析自古以來深受「瀟湘文化」浸染的文學傳統,以及在這個脈絡底下的船山詞內在意蘊。
參考資料(依照姓名筆劃排列)
一、古代文獻
(一)王夫之集
﹝清﹞王夫之:《薑齋先生詩文集》,《四部叢刊初編.集部》,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縮印《船山遺書》本。
〔清〕王夫之:《船山遺書全集》(全二十二冊),臺北:自由出版社,1972年。
〔清〕王夫之:《船山全書》(全十六冊),長沙:嶽麓書社,1988年。
﹝清﹞王夫之:《王船山詩文集》(全二冊),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1月。
﹝清﹞王夫之,彭靖編:《王船山詞編年箋注》,長沙:嶽麓書社,2004年12月。
﹝清﹞王夫之,戴鴻森注:《薑齋詩話箋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4月。
﹝清﹞王之春:《船山公年譜》,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中國古代史學家年譜》清光緒十九年刻本,2005年6月。
﹝清﹞劉毓崧:《王船山先生年譜》,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中國古代史學家年譜》光緒十二年刻本,2005年6月。
(二)其他
﹝戰國﹞荀子:《荀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漢﹞桑欽,﹝北魏﹞酈道元注:《水經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11月。
﹝晉﹞張華:《博物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宋﹞范曄:《後漢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梁﹞劉勰,王更生注:《文心雕龍讀本》(全二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10月。
﹝南唐﹞馮延巳等,曾昭岷校:《溫韋馮詞新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
﹝宋﹞朱熹:《楚辭集注》,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10月。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1月。
﹝宋﹞朱熹,趙長征點校:《詩集傳》,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2月。
﹝宋﹞沈括,胡道靜校注:《新校正夢溪筆談》,香港:中華書局,1987年。
﹝宋﹞郭熙,郭思編:《林泉高致》,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景印文淵閣四庫叢書》本。
﹝元﹞朱德潤:《存復齋文集》,臺南:莊嚴文化,1997年。
﹝清﹞沈德潛,王蒓父箋註:《古詩源箋注》,臺北:華正書局,2005年2
月。
﹝清﹞清聖祖御製:《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10月,影印揚州書局刻本。
﹝清﹞孫靜庵:《明遺民錄》,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
﹝清﹞劉獻庭:《廣陽雜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8月。
二、今人論著
(一)王夫之研究
王蘧常:《中國歷代思想家傳記滙銓》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8年5月。
陶水平《船山詩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6月。
楊松年:《王夫之詩論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10月。
劉志盛、劉萍:《王船山著作叢考》,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劉春健:《王船山學行繫年》,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4月。
蕭萐父、許蘇民:《王夫之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
譚承耕:《船山詩論及創作研究》,長沙:湖南出版社,1992年10月。
(二)總集
唐圭璋:《詞話叢編》(全五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月。
唐圭璋:《全宋詞》(全五冊),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3月。
張宏生:《全清詞.順康卷》(全二十冊),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楊家駱:《全唐五代詞彙編》(全二冊),臺北:世界書局,1971年1月。
饒宗頤:《全明詞》(全六冊),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趙尊嶽:《明詞彙刊》(全二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涵芬樓《四部叢刊》景印本校,1992年7月。
(三)詞學研究
王易:《詞曲史》,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2008年9月。
王國維,周錫山編校:《人間詞話.匯編匯校匯評》,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2004年8月。
吳梅《詞學通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林佳蓉:《杭州聲華──以張鎡家族、姜夔、周密之詞為探討核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1年9月。
周振甫:《詩詞例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
周煥卿:《清初遺民詞人群體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1月。
張仲謀:《明詞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2月。
張建業、李勤印:《中國詞曲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8月。
葉恭綽:《廣篋中詞》,楊家駱主編:《歷代詩史長編》,臺北:鼎文書局,1971年9月。
葉嘉瑩:《中國詞學的現代觀》,長沙:嶽麓書社,1990年。
葉嘉瑩:《迦陵說詞講稿》臺北:桂冠出版社,2000年5月。
劉少雄:《詞學文體與史觀新論》,臺北:里仁書局,2010年8月。
劉毓盤:《詞史》,上海:上海書店,1985年5 月。
黎活仁等編:《宋詞的時空觀》,臺北:大安出版社,2001年10月。
龍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詞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
嚴迪昌:《清詞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12月。
(四)文學研究、時空理論與地圖集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等編《唐代文學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年11月。
王汎森:《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
呂正惠:《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臺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9月。
宋佩韋:《明文學史》,上海:上海書店,1996年12月。
李中華:《明清文學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8月。
李紀祥:《時間.歷史.敘事──史學傳統與歷史理論思維》,臺北;華藝學術出版社,2013年5月。
李清筠:《時空情境中的自我影像──以阮籍、陸機、陶淵明詩為例》,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10月。
李豐楙、劉苑如:《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共二冊),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12月。
何冠彪:《生與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擇》,臺北:聯經出版,2005年12月。
周偉民:《明清詩歌史論》,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年1月。
范銘如:《空間.文本.政治》,臺北:聯經出版社,2015年7月。
高木森:《中國繪畫思想史》,臺北:東大圖書,1992年6月。
徐復觀:《中國文學精神》,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6月。
郭沫若編:《中國史稿地圖集》(全二冊),上海:中國地圖出版社,1990年12月。
陳伯海:《中國文學史之宏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12月。
陳清俊:《盛唐詩空意識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07年3月。
陳捷先:《明清史》,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12月。
曾霄容:《時空論》,臺北:青文出版社,1972年3月。
趙園:《明清之際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鄭毓瑜:《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出版,2005年12月。
劉夢溪主編:《中國現代學術經典》(全三十五卷),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臺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5月。
謝正光、王德毅:《明遺民傳記資料索引》,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0年12月。
謝正光:《明遺民傳記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5月。
謝正光、范金民:《明遺民錄彙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7月。
簡政珍:《語言與文學空間》,臺北:漢光文化,1989年2月。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全八冊),臺北:曉園出版社,1992年2月。
(五)外國專書
﹝德﹞康德(Immanuel Kant),牟宗三譯註:《純粹理性之批判》,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1月。
﹝英﹞芭芭拉.亞當(Barbara Adam),金夢蘭譯,陳生梅校:《時間與社會理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
﹝英﹞Mike Crang,王志弘、余佳玲譯:《文化地理學》,臺北:巨流圖書,2008年9月。
﹝法﹞路易.加迪(Louis Gardet)等,鄭樂平、胡建平譯:《文化與時間》臺北:淑馨出版社,1992年1月。
﹝法﹞加斯東.巴舍拉(Gastone Bachelard),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臺北:張老師文化,2004年1月。
﹝美﹞段義孚(Yi-Fu Tuan),潘桂成譯:《經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臺北:國立編譯館,1998年3月。
﹝美﹞艾布拉姆斯(M.H. Abrams),酈雅牛譯:《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he mirror and the lamp : 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
﹝美﹞宇文所安(Stephen Owen),鄭學勤譯:《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臺北:聯經出版,2006年11月。
﹝美﹞托馬斯.門羅(Thomas Munro)著,安宗昇譯:《走向科學的美學》,上海:上海藝文出版社,1989年。
(六)學位論文
王恩俊:《復社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博士論文,2007年5月。
徐峰:《嗣響離騷的船山詞》,濟南: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曾守仁:《王夫之詩學理論重構:思文/幽明/天人之際的儒門詩教觀》,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8年1月。
陳民珠:《王夫之薑齋詞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5年。
陳美:《明末忠義詞人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86年。
郭鶴鳴:《王船山文學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1990年。
賈瑩《王夫之詞研究》,甘肅:西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8年。
劉碩偉:《王船山詞心研究》,重慶:西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論文,2006年。
(七)單篇論文
尤雅姿:〈論魏晉士人時空意識之發展與體驗──援近代西方思想體系討論之〉《文史學報》第二七期,1997年6月。
王旋:〈試論王夫之詞中的屈騷情節〉,《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十二卷第二期,2011年4月。
王福苓:〈淺析王夫之詞中的蟲、鳥、獸形象〉,《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第十八期,2011年。
王詩評:〈從王船山「乾坤並建」論其「情景交融」 之詩學基礎〉,《中國學術年刊》第三十三期,2011年3月。
王興國:〈船山學研究四十年之回顧〉,《船山學刊》第四期,2002年。
衣若芬:〈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王靜芝、王初慶等編:《千古風流──東坡逝世九百年學術會》,臺北:洪葉,2001年5月。
衣若芬:〈「瀟湘」山水畫之文學意象情境探微〉,《中國文哲研究期刊》第二十期,2002年3月。
衣若芬:〈漂流與回歸──宋代題「瀟湘」〉山水畫之抒情底蘊〉,《中國文哲研究期刊》第二十一期,2002年9月。
衣若芬:〈宋代題「瀟湘」山水畫詩的地理概念、空間表述與心理意識〉,《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12月。
衣若芬:〈瀟湘八景──地方經驗.文化記憶.無何有之鄉〉,《東華人文學報》第九期,2006年7月。
全華凌、曾立林:〈論王船山詞中的遺民情懷〉,《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十六卷第三期,2015年6月。
何寄澎:〈悲秋──中國文學傳統中時空意識的一種典型〉,《臺大中文學報》第七期(1995年4月),頁77-92。
吳志鏗:〈清朝前期剃髮易服令的施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二十三期,1995年6月。
吳則虞:〈薑齋詞論略──為紀念王船山逝世270周年作〉,《江漢學報》第十二期,1962年8月。
吳則虞:〈薑齋詞論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研究室編:《詞學研究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3月。
吳惠娜:〈論王夫之詞中的「月」意象〉,《太原大學學報》第十五卷第二期,2014年6月。
谷利平:〈論船山詞中的閑愁〉,《船山學刊》第四期(總第七十八期),2010年。
谷穎、丘陽:〈王船山《瀟湘怨詞》對稼軒詞的接受〉,《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三十二卷第三期(總第一百四十七期),2008年。
李婷婷:〈王夫之詞中的黍離之悲〉,《周口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三期,2008年5月。
周念先:〈王夫之的詠南嶽詞,《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四期,1992年。
周念先:〈字字楚騷心──王夫之《瀟湘怨詞》探微〉,《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十卷第二十期,1999年8月。
周念先:〈論船山詞的朦朧美〉,《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六卷第二期,2005年4月。
周念先:〈船山詠物詞的意象美〉,《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七卷第二期,2006年4月。
周念先:〈從情景契合看船山詩詞的和諧美〉,《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九卷第一期,2008年2月。
馬余平:〈王夫之詞的話語分析〉,《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三十一卷第三期,2010年2月。
徐峰:〈字字楚騷心──論船山詞的騷怨精神〉,《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一期,2008年1月。
徐峰:〈試論王船山的詞學態度〉,《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九卷第二期,2008年4月。
徐峰:〈從典故使用看船山詞的騷怨精神〉,《船山學刊》第一期,2009年1月。
徐峰:〈試論王船山詞「嗣響離騷」精神的產生淵源〉,《船山學刊》第四期(總第八十二期),2011年10月。
徐峰:〈論船山詠物詞的藝術表現〉,《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三十二卷第五期,2011年10月。
徐峰,〈王船山詞風格簡論〉,《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第九期,,2012年9月。
涂波:〈論船山詞的「諧」、「隱」、「奇」〉,《中國韻文學刊》第二十三卷第三期,2009年9月。
袁飛:〈王船山《瀟湘怨詞》的山水文化〉,《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第五期(總第一百三十九期),2014年5月。
陳力祥、李丹:〈船山夢與當下中國夢相契合的三個基本維度〉,《船山學刊》,2015年9月。
陳水雲:〈崇禎末至康熙初年的詞學思潮〉,《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二期,1996年3月。
陳民珠:〈試論王夫之《瀟湘怨詞》中的遺民情思與藝術特色〉,《中華學苑》第45期,1995年3月。
陳志斌、朱毅強:〈論王船山詞學觀〉,《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十六卷第一期,2015年2月。
陳志斌、李聰、于曉臻:〈王船山《瀟湘怨詞》用典析論〉,《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十六卷第三期,2015年6月。
陳書良:〈略論佛學對王船山詩詞的影響〉,《船山學報》第一期,1985年4月。
陳章錫:〈王船山詩廣傳義理疏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第三十期,1986年6月。
陳章錫:〈王船山人格美學探究〉,《文學新鑰》第三期,2005年7月。
陳章錫:〈王船山《楚辭通釋》之文學思想及人格美學〉,《文學新鑰》第九期,2009年6月。
陳章錫:〈王船山詩歌美學之「元聲」說〉,《文學新鑰》第十一期,2010年6月。
張立彥:〈論王夫之詞中的「夢」意象〉,《南寧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一期,2008年3月。
張克偉:〈明末清初一代儒宗王船山先生傳〉,《湖南文獻》第二十一卷第二期(總第八十二期),1993年4月。
張亞祥:〈王夫之詞中「夢」的內涵淺析〉,《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七卷第四期,2008年12月。
張兵:〈王船山部分詞作編年考〉,《貴州文史叢刊》第六期,1997年。
張宗良:〈王船山理性和意象的審美規範〉,《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四期(總第十期),2000年8月。
張舒雲:〈試論王船山「大小景說」與王國維「境界大小說」〉,《問學》第十期,2006年6月。
許定國:〈船山詩詞夢幻「三境」與船山生命美學〉,《船山學刊》第三期,2001年。
莊川輝:〈王船山情景論探究──以身體空間的角度切入〉,《中山人文學報》第三十四期,2013年1月。
郭美玲,〈論船山詞中的愁情〉,《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十四卷第五期,2012年10月。
郭美玲、黃水平,〈論船山詞中的鴻雁意象〉,《焦作大學學報》第四期,2012年12月。
郭美玲,〈論船山詞中的桃源情節〉,《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二十六卷第二期,2013年6月。
郭美玲,〈論船山詞的「屈騷」情結〉,《焦作大學學報》第一期,2014年3月。 馮玉輝:〈王船山思想的淵源〉,《中國文化月刊》第一百四十三期,1991年9月。
黃水平、梅振鐸:〈論船山詞中的影意象〉,《忻州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六卷第三期,2010年6月。
黃水平,〈論船山詞用典的類型化特徵〉,《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第三十三卷第九期,2012年9月。
黃水平,〈論王船山的閑愁詞〉,《焦作大學學報》第一期,2014年3月。
黃美惠:〈北宋流人文學與瀟湘八景圖的藝術形象〉,《中國語文》第九十六卷第四期(總第五百七十四期),2005年4月。
曾也魯:〈王船山詩詞的愛國主義特點〉,《衡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十八卷第五期,1997年10月。
曾也魯:〈王船山與《離騷》〉,《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一卷第五期,2000年10月。
曾昭旭:〈王船山之生平〉,《高雄師院學報》第五期,1977年1月。
曾昭旭:〈論王船山在學術史上之地位問題──兼論清代學術之性格與梁著、16錢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之觀點〉,《鵝湖月刊》第十五卷第六期(總號一七四),1983年12月。
閏成全:〈王夫之詠花詞略論〉,《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八卷第一期,2009年1月。
彭再新、潘群輝、蒙秋汐:〈船山詞中的委婉修辭〉,《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十六卷第六期,2015年12月。
彭靖:〈船山詞編年(選刊)〉,《中國韻文學刊》第二期,1998年9月。
裘蒂光:〈新時期船山文學研究之得失與展望〉,《船山學刊》第一期,2009年。
葉嘉瑩:〈論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與反思與世變之關係〉,《文學遺產》第四期,2008年,頁22。
鄧國棟:〈深人無淺語,字字楚騷心──略論船山詞的思想成就〉,《船山學報》第二期,1984年7月。
劉若愚,陳淑敏譯:〈中國詩中的時間、空間與自我〉,《書目季刊》第二十一卷第三期,1987年12月。
劉振乾、吳巧、劉玉芳:〈從湖湘景觀的文化意蘊看王船山的《瀟湘怨詞》〉,《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十六卷第三期,2015年6月。
劉碩偉:〈字字楚騷心,分明點點深──王夫之詞中的自我形象〉,《四川戲劇》第六期,2005年。
劉碩偉:〈王夫之詞中的劍意象〉,《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第十五卷第三期,2005年9月。
劉碩偉:〈王夫之詞的聲音藝術形象與音樂美〉,《船山學刊》第四期(總第六十六期),2007年。
龍榆生:〈讀王船山詞記〉,《王船山詞編年箋注》,長沙:嶽麓書社,2004年12月。
蕭曉陽:〈《薑齋詩話》:《人間詞話》的先聲〉,《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十四卷第一期,2003年2月。
魏春春:〈夢未圓時莫浪猜──王船山「夢」詞分析〉,《社會科學論壇》第十九期,2010年。
譚承耕:〈船山詩詞藝術特徵初探〉,《求索》增刊,1982年。
譚承耕:〈略論船山詩詞的愛國主義〉,《湖南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四期,1982年。
譚承耕:〈論船山詞〉,《中國文學研究》第一期,1989年4月。
譚崇恩:〈論船山精神〉,《船山學刊》第四期,2002年。
羅芳明:〈情景交融的船山詞〉,《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二期,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