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花于淳 |
---|---|
論文名稱: |
花鳥畫的氛圍探討研究 |
指導教授: | 李振明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76 |
中文關鍵詞: | 國畫創作 、花鳥畫 、氛圍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35 下載:2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藝術創作的展現來自於創作理念的印證。透過作品,藝術家的理念可以得到不斷的修正;透過理念,則使得藝術家的創作得到充分的學理支持。因此理念與作品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透過此論文的撰寫,有助於筆者進一步釐清創作動機、意念、過程,使作品的結構更紮實,更能在每個步驟檢視、反省與理念的契合度。
本論文的撰寫不在於闡釋美學思想史或美術史研究,因此刻意省略這方面的資料撰述,把重心放在剖析創作動機的引發、技巧的使用、氛圍的營造等方面。
由於這次的創作以花鳥為主軸,所以在論述方面較傾向於花鳥畫方面。
第一章為緒論,包含了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論述「氛圍」在此次創作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試圖解釋氛圍的定義,因為氛圍是一個近代才出現的美學詞彙,較為模糊抽象,所以筆者嘗試藉由「意境」與「氣韻」這兩項較容易為人了解,且與氛圍定義較相近的主題來加以說明,並以中國歷代優秀的花鳥畫作品來展現氛圍的產生與營造。
第三章是氛圍的表現方式,藉由題材的選取、形式的組構、技巧的表現、思想的涵醞來說明花鳥畫氛圍處理的架構。
第四章是個人創作理念與圖版作品解析,在創作中如何運用適當的工具、材料、技巧,來表現心中的理念和意境。
第五章是結論,綜合此次研究與實際創作的心得,總結這兩年創作生活的優點與缺點,來呈現個人創作的思想價值,期能為將來的創作找出新的動力,注入新的語彙,開啟更多的可能性。
參考書目
一、專書
王濟昌,《美學散記》,台北市,業強出版社,1987年6月。
朱惠良、陳長華等,《重彩花鳥畫選》,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1984年6月。
何懷碩,《創造的狂狷》,台北市,立緒文化,1998年10月。
何懷碩編,《近代中國美術論集1》,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1年6月。
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市,允晨文化,1990年3月初版。
李栖,《兩宋題畫詩論》,台北市,學生書局,1994年7月初版。
姜今,《中國花鳥畫發展史》,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2001年7月。
高木森,《中國繪畫思想史》,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6月初版。
張本楠,《王國維美學思想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2年1月。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台北市,廣文書局,1971年6月初版。
梅忠智編,《20世紀花鳥畫藝術論文集》,重慶,重慶出版社,2001年6月。
郭學是、穆美華編,《中國現代名家畫集─任伯年》,台北市,錦繡出版社,1994年1月。
曾祖蔭,《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87年8月。
黃昌惠,《國畫牡丹花之研究》,台北市,大拇指出版社,1983年3月。
楊辛、甘霖,《美學原理》,台北市,曉園出版社,1991年5月。
葉朗,《中國美學史》,台北市,文津出版社,1996年1月。
劉文潭,《現代美學》,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2月。
劉思量,《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9月。
鄭喬彬,《中國繪畫思想史》,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薛永年,《橫看成嶺側成峰》,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11月初版。
謝文啟、戈思明主編,《晴空逸鶴─黃昌惠紀念展》,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003年3月。
譚怡令、馮雙,《畫裡珍禽─紙絹上的鳥類世界》,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2001年11月。
兪崑編,《中國畫論類編》,台北市,華正書局,1975年3月。
二、期刊論文
李元慶,《山水繪畫突顯大氣氛圍的探討與表現》,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12月。
林舒曼,《慾望的氛圍:裁量意識流轉的原形》,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就所碩士論文,2002年5月。
鍾蹻英,<論「氣韻生動」含意的演化>,《朵雲季刊36期》,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