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羅燦裕
論文名稱: 《類音》研究
指導教授: 陳新雄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畢業學年度: 8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1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類音》為清初(1646年~1708年)江蘇省吳江縣人潘耒所著﹐體例可分為〈音論〉﹑〈圖說〉﹑〈切音〉及〈韻譜〉等四大部分﹐內容龐博﹐可說是一部大規模的音韻學著作﹐該書是以吳江音系為主幹﹐企圖透過“更著新譜﹐斟酌古今﹐會 通南北﹐審定字母﹐精研反切”的方法﹐創造出一套他所追求的“理想音系”(包含有音有字與有音無字兩類)﹐並將其“公之天下﹐欲使五方之人﹐去其偏滯﹐觀其會通﹐化異即同﹐歸於大中至正”。潘耒以為所撰寫的《類音》﹐其音韻系統的內容能呈現天下之人(中國人)所能發出的所有音節﹐實際上是有其困難之處﹐然而作者在韻母的分析上﹐也有過人之處﹐如在介音方面﹐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將宋元時期的四等二呼簡化為四呼﹐所以自清康熙以後﹐論四呼者﹐咸以潘耒為宗﹐又將韻母的主要元音﹐依全音(侈)及分音(斂)的兩方法﹐將主要元音歸納為兩大類﹐具有科學的邏輯原則﹐也諳合現代的音韻分析﹐其辨章聲韻的功勞﹐在當代也算是超群的。本文第一章緒論﹐介紹潘耒的生平思想及著述﹐著書的目的﹐以及該書的編製體例。 第二章字母分析﹐首先介紹五十字母的由來﹐發音部位及發音方法﹐指出作者熱衷於創造“理想音系”所造成的缺失﹐最後討論五十字母的系統特質。第三章字母分析﹐首先介紹二十四韻類的由來及內容﹐接著重新釐定一百四十七韻﹐並說明該書的四呼論及全分音論﹐最後討論二十四韻類的系統特質。第四章聲調分析﹐首先介紹入聲十類的多類共轉理論﹐正轉﹑從轉﹑旁轉及別轉的分別﹐接著說明入聲韻與陰聲韻﹑陽聲韻搭配的觀點以及濁上歸去的現象。 第五章音系擬測﹐綜合第二章﹑第三章及第四章所討論的聲﹑韻﹑調現象﹐擬出該書所呈現的音系。第六章反切分析﹐首先簡介反切法的歷史變遷﹐接著討論該書的反切法﹐並指出不當的地方。第七章結論﹐總結前述的討論﹐歸納成八點來說明潘耒的研究內容﹐以明其得失。 文末附參考書目以附錄三種。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