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
威權體制逐漸鬆動以後,原本較為沈潛的民間改革逐漸發聲,從民國八十二年開始有教育改革的倡議,到行政院教育改革委員會的成立,到四一○教育改造聯盟的「教育改革諮議報告書」,這一波改革歷經十餘載,始促成教育基本法的立法,而其意義代表著行政與立法部門回應民間專家學者與教改團體的改革訴求。希望透過此法制的建構,能夠健全既有的教育體制,達成透過教育促使人的自我實現的教育目的。本研究論述主軸透過對教育基本法的核心價值,即對於教育主體學習權與受教權的保障觀點出發。教育機會均等的實現,得以保障人民學習權及受教權的獲得,而在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下,國民教育制度正可同時實現上述二者。惟國家若僅有公教育體系,無法確保人民得以接受多元文化價值,發展適性的教育,而私人興學的自主與開放正可彌補此一疑慮,進而彰顯學習權的價值。各主題間即透過學習權及受教權制度的建構為中心思想,從各層面進行探討。
接受教育權利的興起源自於勞工階級對於教育意識的覺醒,所涉及的不僅是個人權利,亦涉及國家教育權說與國民教育權說二教育典範的移轉。二次大戰結束後,教育機會的普及被認為係消除逐漸升高的社會不平等問題的重要解決方式之一。再加上教育思潮的演變,學習權及受教權被認為是基本權利,此更表現在聯合國與各國所制訂相關規範上,反映出教育機會均等的實踐面向,已由追求形式上入學機會的均等演變至追求實質教育機會的均等。就國民教育基本權利而言,國家教育權說至國民教育權說,其間的演化涉及國民教育制度存在的本質,產生人民基於其主體性對現行國民教育制度內容有新的需求,如課程內容、學校體制或國民教育經費的分配等。就私人興學而言,我國除了有由政府興辦的公教育體制外,尚有由私人捐資,依其立學宗旨設立的私立學校。藉由私立學校自主性的保障,彰顯出憲法上承認公、私立兩種教育系統存在的價值。無可避免的,教育本身存有若干公的性質,此形成了國家介入監督的正當基礎,其界限本身將於文中探討。除了探討私人興學的公共性與自主性外,維持私立學校教學品質的教育資源與經費問題於我國受到相當的關注。此不僅僅涉及政府對辦學者的獎助與補助問題,亦涉及了教育的主體之一(即受教者)的學習權問題。私立學校長期以來在教育資源分配上與公立學校有一段落差,形成學生選擇上不免偏向於公立學校,卻未正視私立學校特殊的辦學理念與專長,此為我國教育改革途中不斷遭遇的變相問題,難以迴避。
關鍵詞:教育基本法、學習權、受教權、教育機會均等、國民教育基本 權利、私人興學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
丁志權,2000。〈我國國民教育經費補助制度的回顧與前瞻〉收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跨世紀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台北:揚智文化。
王鎮坤,2002。《特殊教育政策》。台北:師大書苑。
王華林,1980。〈機會均等在特殊教育上的意義〉收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編《機會均等與全面參與》。台北: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王文科,2000。〈特殊教育的定義、發展與趨勢〉收於許天威、徐享良、張勝成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台北:五南。
四一○教育改造聯盟,1996。《民間教育改造藍圖-朝向社會正義的結構性變革》。台北:時報文化。
左潞生,1974。《比較憲法》。台北:文化圖書。
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1988。《九年國民教育實施十二年》。台北: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李聰明,1999。《教育基本法釋義》。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李建興,1993。《台灣海峽兩岸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李緒武,1978。《教育社會學》。台北:七友出版傳播事業。
伍振鷟、高強華,2001。《新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牟中原、汪幼絨,1997。《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朱敬一、戴華,1996。《教育鬆綁》。台北:遠流。
何國華,2002。〈普通與特殊教育分合的探討〉收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編《特殊教育資源整合》。台北: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汪知亭,1962。《台灣教育史》。台北:台灣書店。
吳武典,1992。《特殊教育的理念與作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研究主持,1999。《一九九九年國民教育政策與問題調查報告》。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吳庚,2004。《行政法之理論與實務(增訂八版)》。台北:著者自版。
何希皓,1994。〈父母在兒童教育中之憲法上的地位〉收於薛化元、周志宏、李英毅、黃居正等合著《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稻鄉出版社。
余書麟,1964。《國民教育與憲法》。台北:台灣省立師範大學。
林文瑛,1996。《國民教育行政措施的內容分析》。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林清江,1987。《教育的未來導向》。台北:台灣書店。
林清江,1983。《文化發展與教育革新》。台北:五南。
林紀東,1982。《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台北:三民書局。
法治斌、董保成,2001。《中華民國憲法(修訂三版)》。台北:空中大學。
周志宏,1996。《教育基本法立法必要性之研究》。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周志宏,1997。〈我國現行憲法既有教育文化專章,為何還要另訂教育基本法〉,收於四一○教育改造聯盟編《重繪教育新圖像教育基本法Q&A》。台北:稻鄉出版社。
周志宏,2001。《私人興學自由與私立學校法制之研究》。台北:學林文化事業。
周志宏,1994。〈人民受教育權利與義務之再認識〉收於薛化元、周志宏、李英毅、黃居正等合著《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稻鄉出版社。
姜得勝,1998。〈社會變遷中教育機會均等實踐可能性〉收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台北:揚智文化。
許志雄、蔡茂寅等合著,1999。《現代憲法論》。台北:元照。
許慶雄,1991。《社會權論》。台北:眾文。
郭為藩,1987。〈特殊教育工作的信念〉收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編《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台北: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歐用生,1997。〈當前課程改革的檢討〉收於歐用生主編《新世紀的教育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2004。《教科書之旅》。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陳逵熹,1995。《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陳逵熹,1993。《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師大書苑。
陳新民,1995。《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三民書局。
陳新民,1990。《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冊)》。台北:著者出版。
徐南號,1993。《台灣教育史》。台北:師大書苑。
高淑芳,2000。《八十八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高淑芳,2001。《八十九學年度原住民族教育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張正修,2003。《憲法與行政法制》。台北:一橋。
張君勱,1986。〈中國新憲法起草之經過〉收於《中華民國憲法與張君勱》。台北:中國民社黨國大黨部。
教育部編,2001。《中華民國教育年報(民國九十年)》。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教育部編,2002。《中華民國教育年報(民國九十一年)》。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教育部編,2001。《中華民國教育統計(民國九十年)》。台北:教育部。
莊懷義、陳伯璋、謝文全、吳明清、王培光,1999。《教育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許育典,2002。《法治國與教育行政: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台北:高等教育。
溫明麗,2000。《教育理念與實踐Q&A》。台北:師大書苑。
黃昆輝,1972。〈論教育機會均等〉收於方炳林、賈馥茗主編《教育論叢》。台北:文景。
黃森泉,2000。《原住民教育之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
黃榮村、胡家祥,1996。《民間興學與辦學的政策環境》。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黃旭田,1997。〈私校教育權的主要內容為何?為特別需要保障?〉收於56.四一○教育改造聯盟著《重繪教育新圖像教育基本法Q&A》。台北:稻鄉出版社。
黃默夫,2001。《行政法新體系與問題研析》。台北:陳侯貴娥。
楊瑩,1998。〈當前台灣地區教育機會均等問題的探討〉收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社會變遷中的教育機會均等》。台北:揚智文化。
楊瑩,1994。《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台北:師大書苑。
楊瑩,2000。〈教育機會均等〉收於中正大學教育學院主編《新世紀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楊濬中、王國明,1996。《私立大學校院之運作與發展》。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廖季清、方炎明,1984。《我國國民教育經費長期歲入歲出之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
謝瑞智,1996。《教育法學》。台北:著者自版。
葉學志主編,1994。《教育概論》。台北:正中。
蓋浙生,1986。《教育財政學》。台北:東華書局。
鄭光甫、童甲春,1996。《教育資源分配現狀檢討及改革方向》。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顏國樑,2002。〈教育基本法的立法過程與立法精神〉收於《現代教育論壇(六)》。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薛化元、周志宏,1994。〈國家權力與教育內容〉收於薛化元、周志宏、69.李英毅、黃居正等合著《國民教育權的理論與實際》。台北:稻鄉出版社。
譚光鼎,2002。《台灣原住民教育-從廢墟到重建》。台北:師大書苑。
薩孟武,1985。《中國憲法新論》。台北:三民書局。
蘆部信喜著,李鴻禧譯,1995。《憲法》。台北:月旦。
(二)期刊
以撒克‧阿復,2001。〈原住民族教育權的形成與教育改革的實踐〉,《人本教育》,第一四七期,頁28-31。
李奉儒,2001。〈教育基本法理念的解析〉,《教育研究月刊》,第八十六期,頁28-43。
李國偉,1996。〈教育基本法的理念分析〉,《教改通訊》,第十七、十八期,頁8-11。
李安明,1999。〈台灣地區國民教育資源分配之問題與改進建議〉,《教育政策論壇》,第二卷,第一期,頁60-86。
李柏佳,1999。〈國民教育法的解構與建構〉,《國民教育》,第三十九卷,第六期,頁37-52。
但昭偉、郭瑞芳,1999。〈兒童受教權的理論與實務〉,《教育研究雜誌》,第六十八期,頁56-69。
林逢祺,2003。〈由思維歷程透視教學原理:杜威思維術方法論之衍釋〉,《教育研究集刊》,第四十九輯,第一期,頁1-29 。
林子儀,1996。〈評李國偉教授教育基本法的理念分析〉,《教改通訊》,第十九期,頁4-8。
林海清,2000。〈教育基本法之實然與應然〉,《人力發展月刊》,第七十九期,頁11-20。
林振春,1996。〈社區時代中家長會的角色與任務〉,《社教雙月刊》,第七十三期,頁40-41。
林長振,2004。〈民族教育法律制度序說-兼論我國原住民族教育法的立法商榷〉,《原住民教育季刊》,第二十九期,頁109-128。
吳清山,2000。〈教育基本法重要內涵及評析〉,《初等教育學刊》,第八期,頁241-277。
吳清山、林天祐,2001。〈學習權〉,《教師天地》,第一一三期,頁14-15。
吳怡萍,1999。〈中日教育基本法之比較〉,《比較教育》,第四十八期,頁56-75。
周慧菁,2004。〈用閱讀搭一座希望之橋〉,《天下雜誌》,第二九九期,頁148-152。
周志宏,1999。〈社會權總論、教育權〉,《月旦法學雜誌》,第四十八期,頁127-135。
周愚文,1998。〈鬆什麼?綁什麼?論私人興學〉,《中等教育》,第四十九卷,第二期,頁25-36。
郭為藩,1996。〈推動教育優先區的目標與策略〉,《教育資料文摘》,第二一九期,頁3-13。
施明發,2001。〈兩岸教育基本法之初步比較〉,《教育研究資訊》,第九卷,第五期,頁77-98。
孫志麟,1998。〈國民教育資源問題的觀察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第二十一期,頁14-21。
陳木金,1999。〈從教育法學的重要本質理論看我國教育基本法的立法〉,《國民教育》,第三十九卷,第六期,頁14-24。
陳淑敏,2003。〈教育發展的新方向:為教改開處方研討會預告〉,《教育研究資訊》,第十一卷,第四期,頁145-147。
陳盛賢,2002。〈教育基本法的教育基本權建構與法律保留之實施〉,《教育文粹》,第三十一期,頁4-10。
陳建州,2001。〈原住民教育的省思〉,《師友月刊》,第四○八期,頁25-29。
陳玉賢,1999。〈從學校的觀點談保障學生學習權的可行策略〉,《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十卷,第一期,頁160-169。
陳德華,1993。〈政府對私立學校的補助〉,《社區發展季刊》,第六十二期,頁129-133。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第七卷,第一期,頁1-13。
陳文燕,2000。〈我國國民教育經費分配之研究-以北高兩市為例〉,《教育研究資訊》,第八卷,第六期,頁35-61。
陳明印,1999。〈從教育行政的觀點看國民教育法的修正精神及內涵〉,《國民教育》,第三十九卷,第六期,頁25-36。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聯合國有關「學習權」的會議宣言〉,《教改通訊》,第二十五期,頁30-31。
徐南號、林玫伶,1994。〈台灣推行義務教育之經驗演進〉,《比較教育通訊》,第三十五期,頁9-30。
曹愛蘭,1980。〈台灣殘障人權之探討與殘障運動之發展〉,《震盪雜誌》,第四期,頁2-6。
黃雅鳳,2001。〈體檢私立學校體質〉,《師友月刊》,第四○八期,頁10-13。
雅柏甦詠,2004。〈原住民升學優待公平嗎?〉,《原住民教育季刊》,第三十期,頁116-132。
湯梅英,2001a。〈落實教育基本法對學生學習權與受教權的保障〉,《教育研究月刊》,第八十四期,頁61-73。
湯梅英,2001b。〈從權利的意涵談教育基本法對學習權的保障〉,《教師天地》,第一一三期,頁35-41。
廖芳玟,2002。〈落實課程綱要與實現特教理想〉,《特殊教育季刊》,第八十四期,頁16-20。
楊振昇,2000。〈論教育基本法對教育革新之啟示〉,《教育政策論壇》,第三卷,第一期,頁54-69。
楊瑩,1994。〈台灣地區不同家庭背景子女受教機會差異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第二卷,第三期,頁1-22。
楊巧玲,2001。〈教育基本法有關人民學習權及受教權規定之評析〉,《教育政策論壇》,第四卷,第二期,頁1-22。
鄭玉卿,2001。〈從歷史觀點析評教育基本法之理念與時代意義〉,《初等教育學刊》,第九期,頁113-133。
羅清水,1998。〈論教育機會均等意涵與作法(下)〉,《研習資訊》,第十五卷,第三期,頁1-7。
羅葆基,1950。〈本省的國民教育〉,《台灣教育輔導月刊》,第一卷,第一期,頁21-24。
劉春榮,1996。〈教師專業自主權與學生受教權之關聯〉,《教育資料與研究》,第十期,頁42-61。
甄曉蘭,1999。〈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理想與挑戰〉,《台灣教育》,第五八一期,頁2-8。
薛化元,1994。〈教育基本法的法律位階問題對教育改革的影響〉,《教改通訊》,第十三期,頁8-9。
薛化元、周夢如,1997。〈父母教育參與的權利與限制〉,《國民教育》,第三十七卷,第六期,頁20-28。
蕭芳華,1998。〈台灣教育權限劃分之政策分析-從地方自治精神看台灣教育〉,《研考報導》,第四十三期,頁88-101。
(三)學報論文
李聰明,2001。〈中日兩國教育基本法的比較-兼論私人興學興辦教育事業的自由權問題〉,《輔仁學誌,法/管理學院之部》,第三十三期。
巫有鎰,2003。〈新右教改潮流對教育機會均等的衝擊〉,《屏東師院學報》,第十八期。
吳景欽,2001。〈從私人興學自由探討一貫教育學校成立之可行性-以法規範之問題為探討核心〉,《輔仁學誌,法/管理學院之部》,第三十三期。
舒緒緯,2001。〈教育基本法與學校發展〉,《屏東師院學報》,第十四期。
程健教、黃森泉,1996。〈由福利經濟觀點論教育優先區規劃與原住民教育之展望〉,《台中師院學報》,第十期。
廖春文,1990。〈教育優先區發展模式及實施策略之研究〉,《台中師院學報》,第十四期。
王素雲,1996。《從公法學觀點論我國對私立大學校院補助之問題》,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乙組碩士論文。
陳麗真,1992。《日本憲法教育權之研究》,淡江大學日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育典,1994。《論國民教育基本權利的法規範》,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寶儀,2004。《國民中學教師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策略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莊勝義,1989。《台灣地區高級中學教育機會均等問題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梁育誠,2003。《中日兩國私立學校法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菁芝,1999。《我國教育經費保障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四)其他
瓦歷斯‧諾幹著,〈原住民教育政策的改革〉收於《教育改革的另類思考》,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十八日民間教育改革建議書研討會。
林本炫著,〈教育資源分配與社會正義〉收於《教育改革的另類思考》,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十八日民間教育改革建議書研討會。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1994。《重修台灣省通志,卷六,文教志,教育行政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教育優先區計畫之檢討與規劃小組之《教育優先區計畫之檢討與規劃研究期中報告》,1996。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所。
馮朝霖、薛化元著〈主體性與教育權〉收於《教育改革的另類思考》,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十八日民間教育改革建議書研討會。
翁金珠,《台灣新生報》,第三版,一九九九年六月五日。
曹愛蘭著,〈身心障礙教育體系之建立〉收於《教育改革的另類思考》,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十八日民間教育改革建議書研討會。
楊瑩,1995。〈英國的教育優先改善地區方案〉,中小學與學前教育組會議記錄。台北: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郭實渝著,〈討論教育改革的基本意義-兼論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發表於東吳大學文學院第二十屆系際學術研討會,民國九十二年十一月十九-二十日。
蓋浙生、陳麗珠、黃世鑫、丁志權,1999。〈我國教育經費籌措及運作之研究:憲法第一六四條凍結後之因應〉,教育部委託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鄭彩鳳,2000。〈評析教育基本法有關教育中立、教育權限及全民參與的理論與實務〉,收於教育基本法相關議題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鄭英耀、張玉山、蔡清華,2000。〈中央補助地方國教經費計畫執行績效評估〉,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RDEC-CON-089-021。
顏厥安、周志宏、李建良,1995。〈教育法令之整理與檢討〉收於鬆綁原則學術研討會論文。
顏國樑,2000。〈我國教育基本法的立法過程、內容分析及其對教育發展的影響〉,收於教育基本法相關議題研討會報告。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二、英文部分
Evetts,J.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deas(London:Routledge
&Kegan Paul,1973)
UNESCO. World Education Report 1993(Paris:UNESCO,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