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陽智寧 Yang, Chih-Ning |
---|---|
論文名稱: |
艋舺商人的改朝換代:1895 Bangka Merchants' Regime Changing in 1895 |
指導教授: |
許佩賢
Hsu, Pei-Hsien |
口試委員: | 李文良 陳志豪 許佩賢 |
口試日期: | 2021/06/30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21 |
畢業學年度: | 10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75 |
中文關鍵詞: | 保良局 、士商公會 、專賣制度 、地方社會 、街庄制度 、地方菁英 、改朝換代 |
英文關鍵詞: | Monopolization system, Local society, Local elite,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
研究方法: | 主題分析 、 歷史研究法 、 比較研究 、 文件分析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34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31 下載:4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1895年6月,臺灣成為日本的殖民地,開啟了臺灣史的新篇章。從1895年6月日清交接臺灣統治權,到1897年7月地方行政運作骨幹的街庄制度正式形成的這兩年間,是臺灣人與臺灣總督府相互摸索統治方式、磨合雙方關係的關鍵時期。透過深入調查這兩年間,領導臺灣地方社會的地方有力者與總督府的互動,可以更仔細並立體地觀察臺灣地方如何面對1895年的改朝換代。因此本文以19世紀末的臺北河港城鎮艋舺為案例,藉由研究臺北城周邊臺灣地方有力者活動軌跡,究明總督府與臺灣地方有力者間的互動與雙方互動的意義。
艋舺是一座發源於清代的河港商業城鎮,該地的重要商人多是透過兩岸戎克船貿易發家致富的泉州三邑人,並透過同鄉會及商業組織壟斷商業利益。這些商人往往會提供社會救濟與福利、維護地方治安、協助官府收稅,補足了清代官府在地方治理的缺口,並藉此累積名望與影響力,以換取特權、擴張利益。不過至19世紀末,由於亞州貿易環境出現變化,艋舺商人的利潤與實力下降。同時,臺灣政治局勢也發生劇變,讓曾叱吒一時的艋舺商人,必須轉變態度及方針。
艋舺商人的轉型正發生在1895年至1897年,總督府與臺灣地方有力者相互摸索統治平衡的時間點。從該地商人的動向可以發現,艋舺的商業與政治問題相互牽動,使艋舺商人必須積極與臺灣總督府達成管理地方的共識、展開合作仲介的關係。而這些變化也改變了百年來,河港城鎮艋舺的發展。
In June 1895, Taiwan became a colony of Japan, opening a new chapter in Taiwan’s history. The two years between Qing Dynasty handed over its dominion over Taiwan to Japan in June 1895,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for Taiwan under Japanese rule in July 1897, is the most crucial period for Taiwanese local elite and Government-General of Taiwan to probe each other. Through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local elite and Government-General of Taiwan in the past two years, we can observe how Taiwan’s local society faced the Regime Changing in 1895. As the result, this text takes Bangka, a river port town in Taipei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as an example. By studying the activity of Taiwan’s local elite around Taipei City, this text investigat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overnment-General of Taiwan and Taiwan local elit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ir interaction.
Bangka is a river port commercial town that originated in the Qing Dynasty. Most of the important merchants in Bangka were from Sam-ip area in China Quanzhou, made their fortunes through the trad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and monopolized commercial interests by local associations and commercial organizations. Bangka Merchants provided social welfare, maintained local security, and assisted the government in collecting taxes. Their work in a local society filled the defect in local governance of Qing Dynasty, and accumulated fame and influence to exchange for privileges and benefits. However, by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due to the changes in the Asian trade environment, the profits and influence of Bangka merchants declined. Meanwhile, the pollical situation in Taiwan had also undergone drastic changes, making Bangka merchants had to change their attitudes and polic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Bangka merchants was taking place from 1895 to 1897, the period that Government-General of Taiwan and the local elite in Taiwan explored the balance of rule. From the movements of Bangka merchant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business and political issues of Bangka are interrelated. So that Bangka merchants had to reach a consensus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local society with Government-General of Taiwan and develop a cooperative intermediary relationship. These changes also chang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iver port towns of Bangka in the past century.
Taiw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ports 1861-1960
Taiw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ports 1894-1899
《淡新檔案》
《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臺灣總督府職員錄》
中研院近史所《教務教案檔第二輯v.3》(臺北市:中研院近史所,1974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天地會(v.1)》(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80年,第一版)
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v.180)》(北京市: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明清宮藏臺灣檔案匯編(v.41)》(北京市: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作者不詳《平臺紀事本末》(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97)
唐贊袞《臺陽見聞錄》(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徐裕建《臺北市都市發展歷史地圖集》(臺北市:1997年4月)
高賢治《大臺北古契字二集》(臺北市:臺北市文獻會,2002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光緒朝月摺檔》(臺北市,故宮博物院藏)
國立故宮博物院《宮中檔奏摺-嘉慶朝》(臺北市,故宮博物院藏)。
國立故宮博物院《宮中檔乾隆朝奏摺v.62》(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1982年,影印本)
清翁同龢《翁文恭公軍機處日記》(天津市:天津古籍,1991年,第1版)
陳冠州、甘露絲總編輯,陳冠州等譯《北臺灣宣教報告:馬偕在北臺灣之紀事 1868-1901(五)》(臺北:明燿文化,2015年3月1日)
達飛聲著、陳政三譯註《福爾摩沙島的過去與現在(上)》(臺北:南天書局,2005年)
臺北黃氏宗親會黃氏大宗譜編輯部編纂、黃英傑主編、何兆欽彙編《黃氏大宗譜》(臺北:臺北黃氏宗親會黃氏大宗譜編輯部,1974年)
臺北艋舺龍山寺全志編纂委員會編《艋舺龍山寺全志》(臺北:艋舺龍山寺,1951年)
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臺灣總督府檔案抄錄契約文書》(臺北:行政院文化部,2005年)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文書課《臺灣總督府第一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1899年)《臺灣總督府第五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1903年)
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編《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臺北:臺灣總督府,1926年)
臺灣總督府財務局稅務課《臺灣稅務史 上卷》(臺北:臺灣總督府,1918年)
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文書課《臺北縣第三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府,1901年)
臺灣雜誌社《臺灣實業家名鑑》,(臺灣:臺灣雜誌社,1912年)
劉銘傳撰《劉銘傳文集》(合肥巿:黃山書社,1997年)。
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年)
Jun Uchida"Brokers of Empire: Japanese Settler Colonialism in Korea, 1876-1945",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1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2008年5月)
松本武祝《朝鮮農村の〈植民地近代〉経験》(東京:社會評論社,2005年7月)
板垣龍太《朝鮮近代の歴史民族誌 -慶北尚州の植民地経験》(東京:明石書店,2005)。
若林正丈《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臺北:播種者,2007)。
戴炎輝《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
上水流久彥〈臺湾の祭祀圏と信者ネットワーク--臺北市の寺廟を事例に〉,《アジア社会文化研究》,1(2000年3月)
文崇一〈萬華地區的群體與權力結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9(1975年3月)
佐藤正廣〈日本統治初期における総督府の地方行政システムの形成-街庄および保甲の制度と実態-〉,《淡江史學》,24(2012.9)
並木真人〈朝鮮における「植民地近代性」・「植民地公共性」・対日協力:植民地政治史・社会史研究のための予備的考察〉,《国際交流研究:国際交流学部紀要》,5(神奈川:フェリス女學院大學國際交流學部,2003年3月)
卓克華〈艋舺行郊初探〉,《臺灣文獻》,29卷1期(1978年3月)。
岡本真希子〈植民地地方行政の開始と臺湾人名望家層─統治体制転換期の臺南地域社会─〉,《社会科学》,第41卷第4號(2012年2月24日)
陳姃湲〈洄瀾花娘,後來居上-日治時期花蓮港遊廓的形成與發展〉,《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21期(2013年6月)
辜神徹〈艋舺龍山寺的觀音信仰文化與祭祀活動〉,《臺灣文獻》,59:1(2008年3月)
黃秀政〈日治時期臺中林氏宗祠的創建〉,《臺灣文獻季刊》,58卷1期(2006.3.31)
新田龍希〈統治構造――清朝から臺湾総督府へ、国家・社会関係の転換〉,收於《臺湾研究入門》(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2020年3月)
顏芳姿〈泉州三邑人的祖佛信仰〉,《民俗曲藝》,88(1994.3)
何宗勳〈李春生《東遊六十四日隨筆》研究〉,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李佩蓁〈條約制度與地方社會——十九世紀臺灣的華洋互動、地方治理和官商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7年7月
李勁樺〈土洋大戰:清代開港後臺灣的紡織品貿易〉,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7月
張耿豪〈日治時期臺灣紳章條規的設置與施行之研究〉,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張雁雲〈芝山巖事件研究與詮釋的演變歷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許世融〈關稅與兩岸貿易1895-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4年
陳怡宏〈忠誠和反逆之間─1895∼1901年間臺北、宜蘭地區「土匪」集團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黃盈璋〈奉天承運VS.順天行道──林爽文事件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1月
黃頌文〈清季臺灣開港前後英商杜德與寶順洋行的崛起(1850-1870)〉,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黃慧禎〈日治時期艋舺龍山寺信眾的變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8月
楊永彬〈臺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年~1905年〉,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