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立圓
TAN LI YUAN
論文名稱: 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的社會功能及其變遷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ssociation in Modern Malaysia: A Case Study of Selangor Kim Mooi Association
指導教授: 江柏煒
Chiang, Bo-W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東亞學系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0
中文關鍵詞: 地緣性會館巴生金門社群僑鄉網絡
英文關鍵詞: Chinese Association, Quemoy community, Overseas Chinese Network, Malaysian Chinese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05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1下載:4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雪蘭莪金門會館位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巴生。雪蘭莪州是馬來西亞人口最多、經濟發展最迅速和國內生產總值最高的州屬。巴生是雪蘭莪州的發源地,也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巴生有「皇城」之美譽,雪蘭莪州蘇丹的阿南莎皇宮便設在巴生。同時,巴生還有多間華文學校,以及宗鄉團體、神廟組織百花齊放,素有「雪州華人文化城」之稱。雪蘭莪巴生一帶也是馬來西亞最多金門人聚集之處,雪蘭莪金門會館是馬來西亞最早設立的金門人會館,從1946年成立至今,在地方教育、文化和公益慈善上有積極表現。本研究嘗試分析了雪蘭莪金門會館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探討會館在隨著時代變遷過程中的角色和功能,了解會館對於社會之貢獻與意義。縱觀會館七十幾年的發展歷程,雖在組織結構等形式上有諸多變化與革新,其本質功能與會館的服務精神在發展過程中仍保持著連續的傳承,並有逐漸發揚光大之趨勢。另外,本文亦討論了雪蘭莪金門會館和原鄉金門之間,如何透過溝通交流網絡,建立密切情誼聯繫。金門作為臺灣唯一的僑鄉,而會館作為推動當地與原鄉金門交流的橋樑角色,強化了臺灣與馬來西亞的關係。

    Selangor Kim Mooi Association located at Klang, a royal town in the state of Selangor , Malaysia. It was first built in 1947 , after the World War II ended and the British colonial returned to Malaya by a group of immigrants who originally come from Quemoy (also named Kinmen, an island located South Fujian) island. As there were many Quemoy people immigrated into the Klang area, the asscoiation built to unite the Quemoy community. Soon, the Kinmen island become a hot zone of the cold war in 1949 and the Malaya became fully independent in 1957.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langor Kim Mooi Associ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try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he assosiation, and understand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assosiation to society. Although the association keeps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 the spirit of the association has maintained, which unites the Quemoy communnity. In addition, this article also discussed how the Selangor Kim Mooi Association and its native land Quemoy can establish close relationship through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Quemoy is the only native land of overseas Chinese in Taiwan, and the association serves as a bridge to communicate between the locals and their native land Quemoy, strengthe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 and Malaysia.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3 一、研究方法 3 二、研究架構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5 一、研究範圍 5 二、研究限制 8 第四節 文獻回顧 9 一、華人社團與會館相關研究 9 二、金門社群與僑鄉網絡研究 11 第二章 會館的成立 15 第一節 雪蘭莪巴生金門移民社群的形成 15 一、英殖民下的雪蘭莪 15 二、巴生金門社群與宮廟組織 19 第二節 戰後金門會館的成立 23 一、戰後馬來亞局勢的變化 23 二、會館成立的過程 26 第三節 會館早期的職能 31 一、會館作為金門人的會館 31 二、會館作為華人社團的一部分 37 第四節 小結 41 第三章 會館的內部革新 43 第一節 青年團的成立與初期活動 43 一、華人社會的困境與應變 43 二、青年團初期的作用與角色 47 第二節 會館的難題與變革 53 一、馬來西亞的社會發展 53 二、會館困境與難題的浮現 54 三、會館資源整合與改革 57 第三節 會館的內部功能 63 一、會館理事的職能 63 二、青年團與婦女組的功能 65 第四節 小結 69 第四章 會館的對外聯繫 71 第一節 會館與當地各組織的互動關係 71 一、與巴生社群互動關係 71 二、與在馬來西亞臺灣相關組織之互動 75 三、會館在當地之教育與慈善事業 78 第二節 與僑鄉金門之關係 81 一、金門人的返鄉探親之路 81 二、會館作為兩地橋樑 85 第三節 僑鄉網絡的建構 91 一、會館與金門、福建社群組織的互動 91 二、世界金門日 94 第四節 小結 97 第五章 結論 99 第一節 地緣性會館在現代的功能轉型 99 第二節 以鄉誼為中心的社會網絡關係 101 第三節 會館的未來發展與後續研究方向 103 參考書目 105 附錄一:金門會館章程(二十週年會刊版本) 113 附錄二:金門會館章程(五十五週年會刊版本) 117

    一、專書
    孔復禮著;李明歡譯,《華人在他鄉:中華近現代海外移民史》,新北市:臺灣商務,2019。
    文平強、許德發編,《勤儉興邦:馬來西亞華人的貢獻》,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2009。
    文平強編,《馬來西亞華人與國族建構:從獨立前導獨立後五十年(下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2010。
    江柏煒,《星洲浯民:新加坡金門人的宗鄉會館》,金門:金門縣文化局,2010。
    江柏煒,《海外金門會館調查實錄馬來西亞篇》,金門:金門縣文化局,2007。
    江柏煒,《閩粵僑鄉的社會與文化變遷》金門縣: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2004。
    何國忠,《馬來西亞華人:身份認同、文化與族群政治》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2002。
    何國忠編,《百年回眸:馬華社會與政治》,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2005。
    李明歡等著,《福建僑鄉調查:僑鄉認同、僑鄉網絡與僑鄉文化》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李錫隆總編輯,《雲山萬里:馬來西亞浯江華僑訪談錄》金門:金門縣政府,2006。
    林忠強等編,《2012年第一屆馬來西亞華人研究雙年會論文集》,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2013。
    徐威雄編著;徐威雄、邱克威編輯《巴生華人文史概覽》,雪蘭莪:Ser Wue Hiong,2013。
    崔貴強,《新馬華人國家認同的轉向1945-1959》,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
    陳鴻瑜,《中華民國與東南亞各國外交關係史(1921-2000)》,臺北:鼎文書局,2004。
    麥留芳,《方言群認同:早期星馬華人的分類》,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5。
    黃賢強主編,《新加坡客家文化與社群》,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新加坡南洋客屬總會、新加坡茶陽(大埔)會館聯合出版,2008。
    楊樹清,《金門族群發展》,臺北:稻田出版有限公司,1996,頁249。
    詹緣端、范若蘭主編,《比較視野下的東南亞華人研究:2018年第四屆馬來西亞華人研究雙年會論文集》,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廣州: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所聯合出版,2019。
    廖文輝編著,《馬來西亞史》,雪蘭莪:馬來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7。
    劉宏,《跨界亞洲的理念與實踐:中國模式·華人網絡·國際關係》,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
    劉崇漢,《馬來西亞華人社團》,檳城:馬來西亞嘉應屬會聯合會,2016。
    鄭良樹,《馬來西亞華社文史續論》,柔佛:南方學院出版社,2008。
    蕭新煌主編,《東南亞客家的變貌:新加坡與馬來西亞》,臺北:中研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2011。

    二、論文
    文平強,〈從空間的視角探討馬來西亞華人經濟與社會的變動〉,何國忠編,《百年回眸:馬華社會與政治》,頁31-32。
    安煥然,〈華教精神與華文教育〉,文平強、許德發編,《勤儉興邦:馬來西亞華人的貢獻》,頁35-36。
    江柏煒,〈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巴生金門社群的生活場域及認同建構〉,詹緣端、范若蘭主編,《比較視野下的東南亞華人研究:2018年第四屆馬來西亞華人研究雙年會論文集》,頁461-505。
    李錦興,〈五十年來的馬來西亞華人政治〉,文平強編,《馬來西亞華人與國族建構:從獨立前導獨立後五十年(下冊)》,頁435-436。
    孫和聲,〈巴生經濟簡評〉,徐威雄編著;徐威雄、邱克威編輯《巴生華人文史概覽》,頁101。
    祝家豐,〈國族建構與公民社會的形成:華團的角色〉,文平強編,《馬來西亞華人與國族建構:從獨立前導獨立後五十年(下冊)》,頁490-491。
    許德發,〈民間體制與集體記憶——國家權力邊緣下的馬華文化傳承〉,《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學刊》2006年第9期,頁5。
    許德發,〈談去方言性——1950年代馬來亞政治變動下的華族次族群關係演化〉,林忠強等編,《2012年第一屆馬來西亞華人研究雙年會論文集》(吉隆坡:華社研究中心,2013),頁127-129。
    陳愛梅,〈巾幗建國:大馬華人女性經濟、教育及政治參與初探〉,文平強、許德發編,《勤儉興邦:馬來西亞華人的貢獻》,頁388-389。
    黃文斌,〈馬來西亞國家建構:儒家人文教育的視角〉,文平強編,《馬來西亞華人與國族建構:從獨立前導獨立後五十年(下冊)》,頁396-407。
    黃辰濤,〈爭取海外力量:中華民國外交、僑務、黨務在新馬的運作(1945-1957)〉(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頁30。
    劉崇漢,〈話說巴生華團〉,徐威雄編著;徐威雄、邱克威編輯《巴生華人文史概覽》,頁56-69。
    潘永強,〈抗議與順從:馬哈迪時代的馬來西亞華人政治〉,何國忠編,《百年回眸:馬華社會與政治》,頁208。
    蘇慶華,〈雪蘭莪吧生五條路觀音亭的歷史——以現存銘刻資料與歷史文獻為探討中心〉,巴生五條路觀音亭特刊小組,《巴生五條路觀音亭125週年暨廟宇修復紀念特刊》,頁164-174。

    三、報章
    〈巴生肺癆病院募款經費發行七萬五千元彩票 僑團大會組委員會協助推銷〉,《南洋商報》1955.08.09。
    〈巴生金門會館成立賑災委員〉,《星洲日報》1967.06.11。
    〈巴生金門會館執行委會追認南大基金響應救濟英水災〉,《南洋商報》1953.03.22。
    〈巴生金門會館新舊職員交卸〉,《南洋商報》1952.08.22。
    〈巴生金門會館慶五週年盛況〉,《南洋商報》1951.12.28。
    〈巴生華人社團代表亦議決應列華文為官方語文 分組華人學生家長會推派委員協助兒童登記〉,《南洋商報》1956.08.20。
    〈巴生華人社團成立委員會積極推動登記選民 下星期一派員沿戶登記〉,《南洋商報》1960.07.05。
    〈巴生華人社團聯合組織慶祝獨立委員會決建牌樓並張燈結彩〉,《南洋商報》1957.07.26。
    〈巴生僑團代表決議慶祝雙十辦法〉,《南洋商報》1949.10.05。
    〈各地僑團籌備慶祝國慶〉,《南洋商報》1948.10.06。
    〈在KCCC舉行別錯過 30日臺灣升學教育展〉,《中國報》2019.04.18。
    〈吳隆新:海南籍會員可角逐廣東會館要職〉,《中國報》2014.08.01。
    〈金門會館舊址大火,百件文物付之一炬〉,《東方日報》2015.02.10。
    〈馬閩大會昨圓滿結束原則上通過創辦銀行由理事會辦理致函各州福建團體設立巫文補習班〉,《南洋商報》1957.08.22。
    〈雪同善醫院售義演券 成績可觀〉,《南洋商報》1961.06.22。
    〈雪金門會館捐血運動反應熱〉,《東方日報》2016.03.25。
    〈楊肅斌:完成父親遺願為興華中學州立小學設發展基金〉,《中國報》2017.11.12。
    〈廣西會館婦女組今重選總會推舉劉玉玲攻主席〉,《星洲日報》2011.07.29。
    〈駐馬臺北辦事處代表 洪慧珠抵馬履新〉,《東方日報》2018.07.21。

    四、地方文史資料
    《Pesta Muzik 歌樂節》(雪蘭莪:巴生音樂協會,1974)。
    《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青年組為籌備活動基金舉辦文娛晚會紀念刊》,(雪蘭莪:金門會館青年團,1976)。
    《馬來亞聯合邦華人註冊社團代表大會備忘錄》(吉隆坡:榮興,1956)。
    《第四十三屆巴生歌樂節特刊》(雪蘭莪:巴生福建會館,2017)。
    《第四十五屆巴生歌樂節特刊》(雪蘭莪:雪蘭莪金門會館,2019)。
    《雪蘭莪金門會館2015年度報告書》,頁6。
    《雪蘭莪金門會館2017年度報告書》,頁4。
    巴生五條路觀音亭特刊小組,《巴生五條路觀音亭125週年暨廟宇修復紀念特刊》,雪蘭莪:巴生五條路觀音亭,2017。
    巴生濱海南安會館,《巴生濱海南安會館金禧紀念特刊》,雪蘭莪:巴生濱海南安會館,2005。
    金禧紀念刊編輯委員會,《吧生雪蘭莪金門會館金禧紀念刊(1996年)》,雪蘭莪: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1996。
    柳石編,《巴生資料手冊》,雪蘭莪:巴生綠洲貿易有限公司,1984。
    馬來西亞財經雜誌編輯,《希望灌溉:第10屆馬來西亞婦女組紀念特刊》,雪蘭莪:雪蘭莪金門會館婦女組,2009)。
    馬來西亞董教總全國華文獨中工委會學務處課程局,《馬來西亞及其東南亞鄰國史》,雪蘭莪: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1999。
    許金詢主編,《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新廈落成暨五十五週年紀念特刊》,雪蘭莪: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2001。
    陳慶年主編,《巴生福建會館志略文獻》,雪蘭莪:巴生福建會館,1982。
    雪蘭莪金門會館,《金彩二零一八》,雪蘭莪:雪蘭莪金門會館,2019。
    雪蘭莪金門會館70週年紀念特刊編委會,《馬來西亞雪蘭莪金門會館七十週年紀念特刊(二零一六年)》,雪蘭莪:雪蘭莪金門會館,2016。
    楊大金主編,《馬來西亞吧生雪蘭莪金門會館廿週年紀念特刊》,雪蘭莪:雪蘭莪金門會館,1967。
    廖春發主編,《巴生福建會館一百一十一週年紀念特刊》,雪蘭莪:巴生福建會館,2015。
    橫眉,《煙雨華團》,吉隆坡:永聯印務有限公司,2003。
    薛殘白主編,《亞洲金門同鄉通訊錄》,新加坡:新加坡金門會館,1990。

    五、訪談
    呂清便訪談,現任金門會館主席,30A-30B,3rd Floor Jalan Bukit Kuda,41300 Klang,Selangor D.E,Malaysia.(雪蘭莪金門會館 Selangor Kim Mooi Association),2019年2月25日。
    莊明輝訪談,現任歌樂節顧問,2112,Jalan Meru,Kawasan 18, 41050, Klang, Selangor, Malaysia,2018年7月24日。
    許玉敏訪談,現任金門會館婦女組副主任,30A-30B,3rd Floor Jalan Bukit Kuda,41300 Klang,Selangor D.E,Malaysia.(雪蘭莪金門會館 Selangor Kim Mooi Association),2019年4月25日。
    許晉福訪談,現任金門會館副秘書長,30A-30B,3rd Floor Jalan Bukit Kuda,41300 Klang,Selangor D.E,Malaysia.(雪蘭莪金門會館 Selangor Kim Mooi Association),2019年1月11日。
    劉志山訪談,現任金門會館秘書長,30A-30B,3rd Floor Jalan Bukit Kuda,41300 Klang,Selangor D.E,Malaysia.(雪蘭莪金門會館 Selangor Kim Mooi Association),2019年1月12日。

    六、網絡資料
    〈福聯會簡史〉,馬來西亞福建社團聯合會官方網站,網址:http://fujianmalaysia.com/about.php ,(2020.06.01上網)。
    雪蘭莪金門會館青年團臉書專頁,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elangorKimMooiYouth/ ,(2020.06.01上網)。
    雪蘭莪金門會館臉書,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elangor.kimmooi, (2020.06.01上網)。
    新加坡金門會館文教部臉書,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E6%96%B0%E5%8A%A0%E5%9D%A1%E9%87%91%E9%97%A8%E4%BC%9A%E9%A6%86%E6%96%87%E6%95%99%E9%83%A8-256462614718627/ (2020.06.01上網)。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