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曾郁芬 |
---|---|
論文名稱: |
世變.家族.地方產業:宜蘭蜜餞老店「老增壽」的百年經營 |
指導教授: | 施志汶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2 |
中文關鍵詞: | 宜蘭 、老增壽 、蜜餞 、菓子 、糕餅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27 下載:1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宜蘭縣針對宜蘭市傳統商店進行史料蒐集暨訪問,希望透過「口述歷史」呈現各行各業的發展史,此舉廣泛引起傳統商家開始重視店史。傳承一百五十年的「老增壽」蜜餞鋪,是目前宜蘭歷史最悠久的蜜餞老店,它的存在同時見證了宜蘭歷史的發展。
本研究將從清領、日治、戰後迄今,闡述「老增壽」的創立、發展、傳承、創新,透過歷代經營者的事蹟,建構朱氏家族的歷史,並呈現老店百餘年來的傳承與發展。從歷史的脈絡,考察老店在經營理念、組織管理、產品製作與銷售策略等方面,如何因應不同時代做調整和應變。
徵引書目
一、史料
(一)私人文件
1.《戶口名簿》(朱應賓)
2.《戶口名簿》(朱婦黎)
3.《戶口名簿》(朱耀南)
4.《宜蘭實業株式會社拾株劵》(1918)
5.《宜蘭信用組合出資證劵》(1932)
6.《朱婦黎覺書及領收證》(1937)
7.《契約書》(1937)
8.《吳阿絲鬮分書》(時間不詳)
9.《朱東山家譜》(2007)
10.游慧如,〈往事〉,2011年6月30日。
(二)政府公報
1.〈大典紀念飲食品博覽會宜蘭地區菓子類受獎者〉,《宜蘭廳報》,第九十七號,1915年12月20日。
2.〈本島の砂糖切符制 愈よ八月十五日かろ實施〉,《基隆商工會議所會報》,3卷8號(1940年7月25日)。
3.〈受賞人名表〉,《關西府縣聯合共進會臺灣館第十回明治四十三年》(台北: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1910)。
4.〈東京大正博覽會受獎者〉,《宜蘭廳報》,第六十八號,1914年12月1日。
5.〈始政二十年紀念物產博覽會受獎者〉,《宜蘭廳報》,第八十九號,1915年8月15日。
6.〈帝國食料品博覽會〉,《宜蘭廳報》,第八十二號,1915年4月26日。
7.〈第一回全羅北道物產共進會〉,《宜蘭廳報》,第七十五號,1915年2月20日。
8.〈第七回日本產業博覽會宜蘭地區菓子類受獎者〉,《宜蘭廳報》,第八十九號,1915年8月15日。
9.《臺灣總督府府報》,第3253號,1938年4月13日。
10.《臺灣總督府府報》,第3935號,1940年7月11日。
11.《臺灣總督府府報》,府令第93號,1940年7月11日。
12.《臺灣總督府府報》,府令第106號,1940年7月31日。
13.臺灣省臨時議會,《臺灣省議會公報》,第4卷、第13期(南投:臺灣省臨時議會,1954)。
14.臺灣省臨時議會,《臺灣省議會公報》,第7卷、第26期(南投:臺灣省臨時議會,1956)。
(三)報紙
1.日治時期
(1)〈內國勸業博覽會獎牌到着〉、〈內國勸業博覽會獎牌到着(承前)〉,《臺灣日日新報》,1903年10月1、2日,第二版。
(2)〈共進會受賞報導〉,《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0年7月12日,第三版。
(3)〈拓殖博覽會附本島出品的受賞〉,《臺灣時報》,1912年12月。
(4)〈宜蘭特訊〉,《臺灣日日新報》,1924年1月8日,第六版。
(5)〈宜蘭觀月團〉,《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31年10月8日。
(6)〈宜蘭公校創立三十五週年紀念祝賀會〉,《臺灣日日新報》,1933年4年8月22日,第八版。
(7)〈砂糖の切符制 愈よ來八月十五日かろ〉,《臺灣日日新報》,1940年7月30日,第二版。
(8)〈酒煙鹽小賣組合定期總會〉,《臺灣日日新報》,1935年6月1日,第八版。
(9)〈第八回全國特產品博覽會金牌受賞〉,《臺灣日日新報》,1915年3月31日,第二版。
(10)〈蜜餞製造法講習〉,《臺灣日日新報》,1908年11月26日,第三版。
(11)〈蜜餞の生產と原料〉,《臺灣日日新報》,1908年11月27日,第三版。
(12)〈蜜餞產額〉,《臺灣日日新報》,1908年11月28日,第四版。
(13)〈製造蜜餞〉,《臺灣日日新報》,1908年11月27日,第三版。
2.戰後
(1)江志明,〈台灣蒐奇:鹹酸甜 百年好滋味〉,《自由時報》,2004年11月2日。
(2)高嘉聆,〈尋味宜蘭:151年老店老增壽〉,《自由時報》,2012年9月28日,E04A。
(3)潘俊琳,〈老增壽蜜餞鋪-e網品味鹹酸甜〉,《經濟日報》,2012年3月20日。
(4)謝向榮,〈【發現台灣味】百年古法手工楊桃糕 傳承的好味道〉,《TVBS一步一腳印》,2007年10月28日。
(5)蘋果日報美食組,〈「食在台灣:甘甜蜜餞果香誘人」〉,《蘋果日報》,2013年2月22日,(K4)。
(四)統計資料與調查報告書
1.日治出版
(1)小塚兼吉發行,〈共進會彙報〉(4),《臺灣商工月報》(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15)。
(2)宜蘭廳,《宜蘭廳第六統計書》(宜蘭:宜蘭廳,1914)。
(3)宜蘭廳,《宜蘭廳第七統計書》(宜蘭:宜蘭廳,1916)。
(4)宜蘭廳,《宜蘭廳第八統計書》(宜蘭:宜蘭廳,1917)。
(5)鳥居兼文,《臺灣總職員錄》,昭和11年(臺南市:南方文化普及會內,1936)。
(6)臺北州宜蘭郡役所庶務課,《宜蘭郡要覽》(臺北州:臺北州宜蘭郡役所庶務課,1934年)。
(7)臺北州宜蘭郡役所庶務課,《宜蘭街勢一覽》(出版地不詳:臺北州宜蘭郡宜蘭街役場,出版年不詳)。
(8)臺灣文官武官民間職員錄發行所,《臺灣官民職員錄》(臺北市:臺灣文官武官民間職員錄發行所,1928年8月18日)。
(9)臺灣文官武官民間職員錄發行所,《臺灣官民職員錄》(臺北市:臺灣文官武官民間職員錄發行所,1929年9月10日)。
(10)臺灣文官武官民間職員錄發行所,《臺灣官民職員錄》(臺北市:臺灣文官武官民間職員錄發行所,1930年9月30日)。
(11)臺灣勸業共進會協贊會,《臺灣勸業共進會協贊會報告書》(臺北:臺灣勸業共進會協贊會,1916)。
(12)臺灣總督官房統計課,〈精米、蜜餞及鳳梨罐詰〉,《臺灣總督府第十四統計書》(臺北:臺灣總督官房統計課,1912)。
(13)臺灣總督官房統計課,《臺灣總督府統計書》,第二十〜二十三(臺北:臺灣總督官房統計課,1918〜1921)。
(14)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商工課編,《臺灣商工統計》(臺北:編者,1923-1937)。
2.戰後出版
(1)世新大學觀光學系,《宜蘭縣國際童玩藝術節觀光經濟影響評估研究調查》(宜蘭:宜蘭縣政府工商旅遊局,2000)。
(2)宜蘭縣政府主計室,《宜蘭縣統計要覽》,第一〜三、十七、三十一、四十、四十四、四十八期(宜蘭:宜蘭縣政府,1951〜1998)。
(3)陳凱俐,《2004年宜蘭綠色博覽會經濟效益評估期末報告》(宜蘭:蘭陽農業發展基金會,2004)。
(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2007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之滿意度與經濟效益評估報告書》(宜蘭:財團法人蘭陽文教基金會,2007)。
(5)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編印,《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1946)。
二、專書
(一)日文專書
1.月出皓,《臺灣館》(台北:第五回內國勸業博覽會臺灣協賛會,1903)。
2.月出皓,《台灣館》(出版地不詳:東山書屋,1907)。
3.比爾‧喬治著,陳景蔚、鄭新嘉譯,《真誠領導》(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04)。
4.片岡巖著、陳金田譯,《台灣風俗誌》(台北:眾民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
5.地球の步き方編輯室,《地球の步き方:D10台灣2003-2004年版》(東京:株式會社ダィャモンド・ビッグ社,2004)。
6.地球の步き方編輯室,《地球の步き方:aruco台北2013-2014最新版》(東京:株式會社ダィャモンド・ビッグ社,2004)。
7.作者不詳,《【昭和十一年版】日本實業商工信用錄》(東京:日本實業商工會,1936.3.25)。
8.作者不詳,《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協贊會會員名簿》(初版地不詳: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協贊會,1936)。
9.宜蘭郡,《宜蘭公會堂誌》(宜蘭:宜蘭街役場,1932)。
10.幸田青綠,《蘭陽》(宜蘭:臺灣新聞社宜蘭通信部,1927)。
11.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撰,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特藏組整理(微捲),《產業館出品解說書(臺北州)》( 臺北 :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1994。
12.南方人文研究所,《戰時臺灣經濟論》(台北:南方人文研究所,1944)。
13.宮川次郎,《趣味の臺灣》(台北:臺灣日日新報,1941)。
14.鹿又光雄,《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誌》(出版地不詳:臺灣博覽會,1935)。
15.發行者不詳,《始政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受獎者一覽》(基隆:臺灣博覽會事務局,1935年)。
(二)中文專書
1.王瑛曾編纂,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重修鳳山縣志-下》(台北:文建會,2006)。
2.王振寰、溫肇東編,《百年企業‧產業百年:臺灣企業發展史》(臺北:巨流出版社,2011)。
3.李雲尚,《百年老店私藏的成功細節》(台北:三意文化企業,2011)。
4.李豐楙撰,《臺灣節慶之美》(宜蘭:傳藝中心,2004)。
5.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台北:麥田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2005)。
6.周鐘瑄主修,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諸羅縣志》(台北:文建會,2005)。
7.林正芳,《宜蘭城與宜蘭人的生活》(宜蘭:宜蘭縣政府,1994)。
8.林慧生,《食品工廠經營管理》(台北:華香園出版社,2005)。
9.林志恆主編,《百年老舖:台灣經典好味道112﹢》(台北:墨刻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11)。
10.松下幸之助,松風月刊社譯,《管理與人性》(台北:書評書目出版社,1982)。
11.彼得‧杜拉克著,齊若蘭譯,《管理聖經》(台北:遠流出版社,2004)。段承璞主編,《臺灣戰後經濟》(台北:人間出版社,1992)。
12.高成恕,《頭家娘:台灣中小企業「頭家娘」的經濟活動與社會意義》(台北,聯經,1999)。
13.范松青,《誰說富不過三代:打造百年老店的經營8鑰》(台北:創見文化,2007)。
14.陳淑均,《噶瑪蘭廳志》(第一冊),臺灣文獻叢刊第160種(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15.張尊禎,《臺灣老字號》(台北:上旗文化,2004)。
16.程佳惠,《臺灣史上第一大博覽會:1935年魅力臺灣Show》(台北:遠流,2004)。
17.壹週刊著,《臺灣伴手禮老字號》(台北:早安財經文化,2007)。
18.喬治‧馬偕著、林耀南譯,《臺灣遙寄》(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9)。
19.楊豫,《西洋史學史》(台北:昭明出版社,2000)。
20.潘國正等,《新竹老店‧城市容顏》(新竹:竹市政府出版,2004)。
21.潘振雄等編著,《管理學:理論與實務》(台北:高立圖書有限公司,1999)。
22.臺北市文獻會主編,《百號齊名-臺北老商號的故事》(台北,臺北市文獻會,2012)。
23.鄭自隆,《廣告與臺灣社會變遷》(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
24.鄧景衡,《符號、意象、奇觀:臺灣飲食文化系譜(上)》(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
16.蔣梨雲、蔣節雲、蔣松平編,《蔣渭川和他的時代附冊》(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
17.羅榮岳口述,王家英著,《一雙鞋的承諾,一甲子的傳奇-阿瘦董事長羅榮岳的創新思維》(台北:天下遠見,2012)。
三、期刊論文
(一)日文期刊
1.池野隆吉、周雲祥,〈臺灣の特殊食物製造法調查報告〉,《臺灣藥學會誌》,43期,1931年8月10日。
2.牟田万次郎,〈三越で臺灣食料品宣傳卽賣會(-昭和11年11月20日)〉,《まこと》(東京市:臺灣三成協會,1936)。
3.明日雜誌社,〈廣告〉,《明日》,第一卷第二號(臺北:明日雜誌社,1930)。
4.林佛樹發行,〈臺灣菓子工業組合第一囘定期總會〉,《台灣糧食經濟新聞》(臺北:台灣糧食經濟新聞社,1943)。
5.林確堂,〈過渡期に於ける醫藥界と本島人〉,《臺法月報》(台北:臺法月報發行所,1917)。
6.宜蘭廳農會,〈宜蘭廳下ニ於ケル果物蜜糕ニ關スル調查〉,《臺灣農事報》(臺灣:臺灣農友會,1912)。
7.南部物產共進會協贊會,〈附錄共進會案〉,《南部臺灣》(臺南廳:南部物產共進會協贊會,1911)。
8.馬場弘發行,〈宜蘭農林の品評會を觀る〉,《臺灣農林新聞》(出版地不詳:臺灣農林新聞社,1936)。
9.彰化仙石委員會,〈各廳に於ける產業月報〉,《臺灣農事報》(彰化:臺灣農友會,1908)。
10.臺灣協會,〈第五內國勸業博覽會〉,《臺灣協會會報》(東京:臺灣協會,1900年4月30日)。
(二)中文期刊論文
1.王世慶,〈日據時代臺灣政府公報及其史料價值〉,《臺灣史料論文集》,上冊(臺北:稻鄉出版社,2004年)。
2.王培時,〈嘗盡百年鹹酸甜:老增壽〉,《壹週刊》(臺北:壹週刊,2003年1月9日)。
3.李俊鴻,〈節慶活動遊客參與動機及經濟效益探討─以綠色博覽會為例〉《農業經濟半年刊》,83期(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2008)。
4.林玉茹,〈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商業資本〉,《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臺北市: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1999)。
5.林滿紅,〈臺灣商業經營的中國傳承與蛻變-以近四十年臺灣相關研究為基礎之省察〉,《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9)。
6.林衡道,〈台灣的傳統食品〉,《臺灣風物》,45卷2期(台北:臺灣風物雜誌,1995)。
7.林景明,〈臺灣之蜜餞事業〉,《臺灣銀行經濟季刊》,第七卷,第四期(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5)。
8.吳宗瓊、潘治民,〈觀光慶典活動遊客花費與整體經濟效果之評估研究-以國際童玩節爲例〉,《戶外遊憩研究》,17卷1期(臺北市: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2004)。
9.吳奇浩,〈清代臺灣之奢靡風氣〉,《臺灣史研究》12:2,2005年12月。
10.袁丙午,〈臺灣之蜜餞加工業〉,《臺灣銀行經濟季刊》,第十七卷,第一期(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6)。
11.許伯鑫,〈影像記錄的運用與解讀〉,《宜蘭文獻雜誌》,71、72(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8)。
12.許雪姬,〈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務〉,《宜蘭文獻雜誌》,30(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8)。
13.陳三井,〈口述史料的採集及其價值〉,《史學與文獻》(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
14.陳玉箴,〈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階級與文化展演:日治與戰後初期的「臺灣菜」〉,《臺灣史研究》,第十五卷第三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08.9)。
15.陳秋子,〈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背後的地方問題〉,《博物館學季刊》,第19期4卷(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5)。
16.張文義,〈口述歷史的準備與進行〉,《宜蘭文獻雜誌》,30(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8)。
17.趙祐治,〈日據時期台灣的商工會與商業經營手法的革新(1895-1937)-以「拍賣」、「廣告」技術為例〉,《史耘》,第一期,1995年9月。
18.盧怡安,〈「用365天等一杯古棗味」〉,《商業周刊alive (147)》(台北:商周文化,2008年7月23日)。
19.謝明玲,〈老店的「百年」迷思〉,《天下雜誌》,397期(台北:天下雜誌出版社,2008)。
四、碩士論文
1.王幸琪,〈探討績效評量指標建構原則對我國電子業員工紅利制度激勵效果之影響〉,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2.巫旻樺,〈百年糕餅產業成長歷程之研究─以舊振南餅店為例〉,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臺灣飲食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3.林莉娟,〈地方傳統產業「創新經營」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國際企業學碩士論文,2008年。
4.柯曼慈,〈網路銷售模式之建立-以某冷凍食品廠商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5.許亞文,〈百年老店的接班傳承與代間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高齡者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6.陳奐妤,〈百年老店經營之關鍵成功因素〉,國立臺北技術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7.郭立婷,〈味覺新滋味-日治時期菓子業在臺灣的發展〉,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8.張尊禎,〈台灣老餅鋪與傳統餅食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9.黃一誠,〈傳統糕餅產業成長策略之研究-以百年老店【玉珍齋】為例〉,私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10.黃汝斈,〈臺灣百年老店接班人生涯發展歷程之敘說分析-以老雪花齋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1.劉俐君,〈政治與食品-現代國家治理下的臺灣糕餅業(1895-1980)〉,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12年。
12.賴美儒,〈品牌體驗對顧客行為意圖之研究-以糕餅業的百年老店與非百年老店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13.蔣佳麟,〈糕餅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台中縣糕餅業為例〉,私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五、網路資料
1.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http://www.stat.gov.tw/mp.asp?mp=4,2013。
2.老增壽蜜餞舖網站:http://www.laojansow.com.tw/,2008年。
3.臺灣工業史蹟館:http://industry.nstm.gov.tw/03_best/09.asp,2009年。
4.蘭陽博物第45期:http://enews.lym.gov.tw/content.asp?pid=46&k=230,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