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韻筑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河港與內陸聚落街屋立面形式之比較探討-以彰化鹿港、田中為例
A Study of the Street Houses facade between river port settlement and interior settlement during Japanese colonization-The Case of Lukang and Tienchung.
指導教授: 林勇
Lin, Yeo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1
中文關鍵詞: 聚落街屋地方特性
英文關鍵詞: Settlement, Street House, Localit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30下載:18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對象為鹿港鎮與田中鎮,主要為探討河港聚落與內陸聚落二者之間的「地方特性」,在經過相同政策下,其差異對於街屋立面發展的影響。首先分析兩地「地方特性」的差異,並探討兩地街屋的變遷過程與發展脈絡,進而比較兩地街屋建築立面形式之異同。 
    本研究歸納其差異有以下幾點:                   一、女兒牆段面與開窗
    二、建築樓層數
    三、陽台設置
    四、立面建材
      從歷史發展而言,鹿港為一很早開發的聚落,商業貿易帶來地方的繁 榮,人民過著富庶的生活。相較之下,田中則顯的薄弱許多。
      日治時期施行市區改正計畫時,鹿港中山路被迫拓寬而重建立面,促成當時新建材鋼筋水泥的大量使用,也因此為因應建材的特性與施工的便利,以及呼應當時流行的式樣,而產生了鹿港街屋的立面風格。
      田中大多數的街屋聚集於員集路,興建之時已具有道路寬度的考量,並使用當時所盛行的紅磚作為建材,利用磚砌手法在立面上求變化,也因對於道路寬度的遠見,故在施行市區改正計畫時,並未再寬道路,亦使得街屋立面得以保存,不再重建,因此立面建材為造成鹿港與田中街屋在立面形式上主要的差異原因。
      由此可知,建築與地方上的政策、經濟、歷史以及當時所盛行的式樣息息相關,亦在在反應出地方的獨特性。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Lukang Town and Tienchung Town. It focuses on the “Locality” between river port settlement and interior settlement.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same policy,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m influe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cade development regarding the Street House.
    First, it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Locality” between two places,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n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cade of the Street House between two towns. The difference was generalized into the following points: 1. parapet  2. Amount of construction floors 3. Balcony 4. Building materials of facades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Lukang is a very early development settlement. The commercial trade brings prosperity, people have an affluent and rich life. In comparison, Tienchung is much less populous.
      During the Japanese ruling time, The City Improvement Plan was implemented. The Zhongshan Road in Lukang was compelled to expand and the facades of the shop-house were reconstructed. Therefore the new material—
    reinforced concrete—was in great use.
      On accou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convenience, and to respond to the fashionable style at that tim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cade of the Street House in Lukang was born.
    Most of the Street House in Tienchung gathered on Yuanji Road. The road width wa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at time and the red bricks, which were popular then, were in use to make some chang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cade.
    Also because of the foresight of the road width, the roads were not widening while The City Improvement Plan was implemented. S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cade of the Street House were preserved without rebuilding. The material became the main reason causing the differenc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cade of the Street House between Lukang town and Tienchung Town.

      Consequently, the construc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licy, the economy, the history, and the popular model at that time. All of them responded to the local uniqueness.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相關文獻分析…………………………………………………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鹿港聚落與街屋的形成背景 ……………………………… 17 第二節 田中聚落與街屋的形成背景 ……………………………… 29 第三節 鹿港、田中聚落街屋形成背景與發展歷程比較分析…… 37 第四節 街屋立面的相關基礎論述…………………………………… 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研究面向……………………………………………………… 49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51 第三節 研究步驟……………………………………………………… 55 第四章 鹿港、田中街屋立面田野調查分析……………………… 57 第一節 街屋立面的七大元素…………………………………………. 58 第二節 鹿港街屋立面的現況調查…………………………………… 61 第三節 田中街屋立面的現況調查…………………………………… 86 第四節 鹿港與田中二地街屋立面的比較分析…………………… 103 第五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 111 第一節 結論…………………………………………………………… 111 第二節 後續研究……………………………………………………… 115 參考文獻……………………………………………………………… 116 附錄…………………………………………………………………… 119 附錄一 鹿港鎮中山路街屋立面形式調查…………………………… 119 附錄二 田中鎮中洲路一段街屋立面形式調查……………………… 167 附錄三 田中鎮員集路二段街屋立面形式調查……………………… 176

    心岱(2004)。鹿港,優游漫步。台北市:永中國際。
    心岱(2006)。百年繁華最鹿港。台北:西遊記文化。
    台北市教育局(2002)。剝皮寮歷史街區建築調查研究。台北市: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李乾朗(1983)。傳統建築。台北:北屋。
    李乾朗(1994)。台閩地區近代歷史建築調查第二輯。內政部。
    李乾朗(1979)。台灣建築史。台北:雄獅。
    李乾朗(1996)。台灣建築閱覽。台北:吳氏圖書有限公司。
    李筱峰(2003)。快讀台灣史。台北市:玉山社。
    宋澤萊(2003)。快讀彰化史。彰化市:彰化縣文化局。
    林會承(1989)。大溪、三峽、老湖口老街接立面測繪與研究。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邱上嘉(2003)。傳統建築文化與保存之研究。台北:台灣傳統與文化資產出版社。
    張裕宏、施金柱(1999)。傳統建築文化資源普查成果研習專輯。台中
    縣立文化中心。
    莊展鵬(2001)。鹿港深度旅遊。臺北市 : 遠流。
    陳宗仁(1997)。彰化開發史。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陳柔森(1999)。彰化平原的族群與文化風錄。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黃柏勳(2006)。鹿港旅遊精典。台中:文興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郭肇立(1998)。聚落與社會 Settlement & Society,田園城市文化。
    康原、陳世昌、黃兆慧主編(1999)。在地視野島嶼情。台北市:常民
    文化。
    曹春平(2004)。閩南與鹿港傳統市街之比較。2004年彰化研究兩岸學術研討會鹿港研究論文集。
    許耀雲(2002)。台灣史。台北市:天下遠見。
    漢寶德(1978)。鹿港古風貌之研究。鹿港:鹿港文物促進會。
    彰化縣鹿港鎮鎮公所(2005)。鹿港文化資產導覽解說手冊續篇。
    彰化縣政府(1992)。彰化縣-我的家鄉彰化縣26鄉鎮市。彰化縣政府。
    劉金志(2001)。故鄉田中,財團法人彰化縣賴許柔文教基金會。
    劉寧顏主編(1987)。台灣舊地名之沿革 第二冊(下)。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賴志彰撰稿(1998)。彰化縣市街的歷史變遷。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關華山(1989)。民居與社會、文化。台北市:明文書局。

    研究論文
    石志偉(2002)。傳統街屋空間使用特性之研究-以台南市神農街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賢皙(1990)。台灣店屋空間形之象徵意涵-以日據時期鹿港店屋立面形式為個案研究。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玉欣(1999)。西螺街屋空間變遷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羅財(1983)。台灣傳統長形連棟式店舖住宅之研究。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雅玲(2002)。彰化縣田中鎮「牌樓厝」街屋空間構成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碩士論文。
    蔡宣騏(2006)。閩南「手巾寮」街屋空間構成之比較研究-以福建泉州與台灣鹿港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學報期刊
    徐慧民、吳大維(2006)。日治時期西洋建築語彙對於台灣傳統民居影響之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會刊雜誌,頁65-71。
    聶志高、賴裕鵬(2006)。建築法規對傳統街屋騎樓影響之研究-以鹿港中山路與泉州中山南路「騎樓式」街屋之比較為例。中華民國建築學會會刊雜誌,頁230-235。

    研究計畫
    聶志高、蔡宣騏、朱啟明、賴裕鵬(2005)。台灣鹿港街屋與大陸泉州街屋之比較研究I(國科會計畫:NSC93-2211-E-224-016-)。台北:行政院國科會。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