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亭嬟
Chen, Ting-Yi
論文名稱: 表演藝術教學於國中七年級體育班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Teaching Performing Arts in Seventh Grade’s Athletic Class
指導教授: 范聖韜
Fan, Sheng-Tao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表演藝術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erforming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0
中文關鍵詞: 表演藝術教學個案研究國中課程設計體育班
英文關鍵詞: Athletic Class, Case Study, Curriculum Design in Junior High School, Performing Arts Teaching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35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3下載:3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表演藝術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像是戲劇演出、音樂、舞蹈、音樂劇、相聲、魔術、雜耍、街頭藝人......等等,都屬於表演藝術範疇。表演藝術領域相當廣大,教授表演藝術這門科目是很不容易,也頗具挑戰性;如何教授現代國中生鑑賞表演藝術能力,讓他們對於表演藝術有更深厚的了解更是一道難題。現已有越來越多的文獻,探討表演藝術在國中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卻少有聚焦在國中藝術才能班、體育班及運動績優的研究。研究者於資料蒐集階段之際,認為體育與表演藝術之間存有相當大的關聯性,又或者體育某部分為表演藝術的範疇,因此引發研究者對於國中體育班之好奇,體育班學生有何特質?該如何教授國中七年級體育班表演藝術課程?這些提問為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的議題聚焦於國中七年級體育班表演藝術教學,包含六大研究對象,以新北市立幸福國中(化名)表演藝術教師-陽光教師(化名)及其教授的七年級體育班為主。本論文的研究方法為個案研究,其中包括參與觀察、訪談、檔案紀錄。本論文的研究結論歸納出表演藝術課程設計、表演藝術教師、體育班學生三個面向六項要點,以凸顯表演藝術教學在國中體育班的獨特性,並提出七大建議以及兩大後續研究方向。期許本研究能作為十二年國教表演藝術的課堂教師、教育者、研究者,以及教育行政人員在理論應用與教學實踐上的參考。

    Performing arts is the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it is related to our lives. The field of performing arts is widespread. Teaching performing arts is not easy and full of challenge. Therefore, how to teach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appreciate performing arts and let them thoroughly understand is an ordeal.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scholarships on curriculum design and pedagogy of performing arts. However, they rarely focus on the special class in junior high school. During the period of collecting data, the researcher considers that it is quite relevant between physical culture and performing arts, or physical culture is included in the field of performing arts. The researcher explores: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the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have? How to teach performing arts in the seventh grade’s athletic class? The research question centers on how to teach performing arts in seventh grade’s athletic class. The research subjects of this thesis include six categories, mainly are a performing arts teacher at junior high school in New Taipei City, and the seventh grade’s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that he teaches.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research is case study. The methods includ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terviewing, and documentary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concludes three key factors with six points for teaching performing arts in athletic class: curriculum design of performing arts, performing arts teacher,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er provides seven suggestions and two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This thesis contributes to the uniqueness of teaching performing arts in seventh grade’s athletic class. The researcher expects this thesis could be the reference for 12-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s teachers, researchers, and administration staff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國中體育班背景與現況 11 第二節 國中表演藝術教師 16 第三節 表演藝術課程概述 23 第四節 國中七年級表演藝術教材 30 第五節 表演藝術與體育 39 第六節 表演藝術教學與體育班 4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65 第一節 研究設計 65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67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場域 70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7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5 第一節 幸福國中體育班學生分析 86 第二節 幸福國中表演藝術老師-陽光老師分析 94 第三節 研究者之體育班表演藝術課程設計 123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35 第一節 結論 135 第二節 建議 140 參考文獻 144 附錄目次 附錄一 學生訪談同意書 151 附錄二 幸福國中學務主任訪談同意書 152 附錄三 幸福國中陽光老師訪談同意書 153 附錄四 妝點我的校園活動辦法 154 附錄五 創意環保變裝秀競賽活動辦法 155 附錄六 嘻哈文化學習單 157 附錄七 青春外在四大困擾學習單 158 附錄八 基礎保養學習單 159 附錄九 七年級下學期表演藝術第一次段考 160

    一、中文部分
    丁增銓(2007)。由教師專業談精進教學能力。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63。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2014年11月28日)。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藝術領域(2018年10月)。
    王思佳(2018)。國中體育班導師再社會化歷程之研究-以一位非體育科老師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曉朝(譯)(2007)。法篇(原作者:柏拉圖)。臺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吳榮陞(2018)。臺中市國中體育班學生壓力來源與因應策略之差異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呂珮鈺(2016)。教育戲劇「故事戲劇」教學模組融入生命教育議題之研究 : 以
    「法華七喻」在新北市某國中表演藝術課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李佩貞(2016)。莎翁劇本融入國中表演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 : 以羅密歐與茱麗
    葉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李坤培(2012)。學校體育班發展歷程與策略。學校體育,133 ,79-86。
    李菀琪(2016)。臺北市國中體育班升學進路之社會支持與決定因素探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雅玫(2018)。資訊融入中文教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國中體育班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臺北市。
    邱憶惠(1999)。個案研究:質化取向。教育研究,7,113-127。
    尚榮安(2001)。個案研究。臺北:弘智文化。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
    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機構。
    林欣潔(2013)。校園閒置空間引入藝文活動之調查研究-以新北市中小學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林峻禾(2017)。國中體育班與非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與升學意願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林國源(2000)。古希臘劇場美學。臺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林詩婕(2016)。舞蹈融入國中表演藝術音樂劇教學之課程實踐 (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林黛君(2017)。國中表演藝術教師的專長與教學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紀懿芷(2015)。學科知識中的「身」不由己:國中戲劇類表演藝術教師的自我
    形塑歷程、結構性困境與新專業詮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洪千蕙(2011)。國中表演藝術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以提升專業成長之成效研究:以高雄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洪翠娥(譯)(1997)。古羅馬。(原作者:蘇山・麥基佛)。臺北:貓頭鷹出
    版社。
    胡耀恆(譯)(2011)。世界戲劇藝術欣賞(原作者:布羅凱特)。臺北市:志
    文出版社。
    胡耀恆(2016)。西方戲劇史上。臺北市:三民書局。
    烏丙安(2014)。烏丙安民俗研究文集:中國民俗學。中國:長春出版社。
    高美雪(2017)。建構國中體育班學生學習成效評量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中華大學,新竹市。
    郭彥汝(2017)。國中表演藝術教師教學知識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美怡(2016)。多媒體影音與APP融入國中表演藝術課程對學習態度與學習意願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陳侶安(2016)。「學思做達」教學法融入國中表演藝術課程對學習效能影響之
    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陳柏廷(2018)。基隆市國中體育班學生復原力與自我疼惜之調查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陳聖謨(2013)。國民核心素養與小學課程發展。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陳憶雯(2016)。國中表演藝術科評分規準之建構 : 以戲劇課程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許佩云(2016)。國中體育班與普通班實施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成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康軒文教事業(2017)。國中藝術與人文一上。新北市:康軒出文教集團。
    康軒文教事業(2018)。國中藝術與人文一下。新北市:康軒出文教集團。
    張玉梅、陳仁富、郭香妹(2009)。藝術與人文第二階段教學參考手冊。臺北市: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張俊一(2009)。我國學校優秀運動人才培訓體系。學校體育,115,35-41。
    張晨昕(2016)。教育戲劇之程序戲劇教學模組在國際教育的運用-以新北市某
    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張紫晨(1995)。中國民俗與民俗學。臺北市:南天書局。
    教育部﹙1997﹚。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實施計畫(編號:86062597)。臺
    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2006年11月10日)。
    教育部體育署(2018)。105年度教育部學校體育統計年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8)。107國中畢業生適性入學宣導網站。取自:http://adapt.k12ea.gov.tw/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8年5月23日)。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2008年5月23日)。
    盛琦、丁志明(1994)。中國傳統體育風俗。臺北市:百觀出版社。
    曾逸芝(2016)。新北市國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體,新北市。
    曾瑞成、邵心平(2015)。談「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立辦法」修訂方向。
    學校體育,146,52-57。
    游利菁(2013)。國中表演藝術教師職前培育與專業能力之發展(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臺北市體育學院,臺北市。
    黃俊鈞(2016)。國中體育班羽球專長學生就讀動機與學校適應之調查研究:以
    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黃瑞菘(2018)。核心素養導向課程設計:理論、方法、實作技巧與研究。臺北
    市:五南圖書。
    楊玓臻(2017)。應用合作學習法於國際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國中表演藝術課程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楊俊鴻(2016)。解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核心素養與學習重點。
    臺灣教育,709,71-82。
    楊琬羽(2016)。戲劇習式融入意象劇場活動運用於尊重與關懷品格教育之研
    究 : 以桃園市某國中表演藝術課程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葉采薇(2016)。國際教育融入國中表演藝術教學之探討:以創作性戲劇教學應
    用於文化學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董每戡(1987)。西洋戲劇簡史。臺中:丁載臣。
    鄧宗勝(2014)。藝術本位對素養教育實踐之啟示。藝術研究,10,159-186。
    廖珮君(2011)。臺中地區國民中學表演藝術教學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廖靖潔(2016)。創造性舞蹈課程對學生學習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國中表演藝
    術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廖素珊(譯)(2011)。原來,古羅馬人這樣過日子。(原作者:阿爾貝托・安傑
    拉)。臺北:商周出版社。
    趙慧臻(2017)。運用戲劇遊戲教學提升國中生人際互動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鄭明憲、李其昌、陳曉嫻(2017)。中等教育階段藝術領域教師職前專門課程基
    準方向的建構。藝術教育研究,34,1-32。
    劉國維(2016)。屏東縣里港國中體育班學生的政策認知、就讀動機與競賽參與
    之相關研究。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陳淑敏、蔡濱如
    (2004)。發展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
    12(4),129-168。
    蔡羽柔(2017)。自我調整學習輔道方案對國中體育班學生國文科之輔導效果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蔡政志(2017)。臺中市國中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研究。
    東海大學,臺中市。
    蔡清田(2011)。素養:課程改革的DNA。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蔡清田(2014)。國民核心素養: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臺北市:高等
    教育出版社。
    蔡詩妍(2017)。以國中表演藝術課程探討合作學習對學習動機及成效之影響。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貓頭鷹出版社(譯)(1995)。羅馬(原作者:P. Marchand)。臺北:貓頭鷹出
    版社。
    盧函庭(2016)。原住民文化融入表演藝術課程對國中生族群態度影響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翰林出版(2017)。國中藝術與人文一上。臺南市:翰林出版。
    翰林出版(2018)。國中藝術與人文一下。臺南市:翰林出版。
    蕭少禾(2017)。國中體育班在霸凌行為之認知差異:中立化理論觀點(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賴恩民(2016)。創作性戲劇融入國中國文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謝沛潔(2018)。專家的外衣模組應用於海洋議題教學之研究-以某國中表演藝
    術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鍾瑋純(2017)。客家文化融入國中表演藝術課程之歷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顏秀娜(2018)。生命教育融入國中表演藝術課程設計與實施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顏慶祥、湯維琴(1994)。教育百科辭典。臺北市:五南圖書。
    魏婉菁(2017)。故事劇場《蛇郎君》應用於國中表演藝術課程之個案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羅慧芳(2011)。國中表演藝術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臺北市體育學院,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Kennedy, M., & Barnes, H. (1994). Implications of cognitive science for teacher
    education. In J. N. Mangieri & C. C. Block (Eds.), Creating powerful thinking
    in teachers and students diverse perspectives (pp.196-212). Fort Worth, TX: Harcourt Brane College Publisher.
    Merriam, S. B.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Thousand Oaks, CA:
    Jossey-Bass.
    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2017). Early adolescence
    through young adulthood/art standards (2nd ed.). Retrieved from
    http://boardcertifiedteachers.org/sites/default/files/EAYA-ART.pdf
    Parkay, F. W., & Stanford, B. H. (2000). Becoming a teacher.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Robert, K. Y. (1994) .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