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廖彥婷
Liau, Yen-Ting
論文名稱: 樸月「重寫型小說-文學家系列」研究
The Study of Pu-Yue's Rewriting Novels and Focus on the Series of Ci Writers
指導教授: 徐國能
Hsu, Kuo-Neng
口試委員: 范宜如
FAN, YI-JU
祁立峰
Chi, Li-Feng
口試日期: 2021/07/05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3
中文關鍵詞: 樸月歷史小說重寫型小說西風獨自涼來如春夢去似雲
英文關鍵詞: Pu-Yue, Historical fiction, Rewriting Novels, Nalan Xingde, Su Shi
研究方法: 敘事分析現象分析女性研究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119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5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樸月的第一本小說《西風獨自涼》出版於西元一九八〇年代,而第二本文學家系列的歷史小說《來如春夢去似雲》出版於一九九〇年代並持續創作不輟,雖然樸月並不常被研究者討論,但她的作品不只在台灣出版,在中國也有相當的影響力。

    一九八〇、九〇年代以降,是台灣迅速發展的時期,文學創作的面相更加自由多元。樸月歷史小說中的文學家系列,展現了透過愛情視角重新書寫歷史人物的意圖,透過納蘭容若、蘇軾兩位詞人的愛情故事,展現她所認同的價值觀,並試圖透過「重寫型」的小說回應自己所處的社會、時代問題。

    樸月以「詞本事」的模式建構她的歷史小說,因此詩詞以及文學典故在樸月的小說中佔據相當大的比例,兩部小說皆非常有系統的將詞人之詞作織羅其中。將詞作中的情感「本事化」,為那一闋詞鋪陳一個故事,這種作法自古有之,然而樸月的作品中透過詩詞與小說情節的互相渲染,比傳統「本事」以情節證實詩詞作品之間的情感層次更加豐厚。

    在樸月筆下女性角色所共同擁有的性個特質是繼承自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當中的佳人的「真情」與「定情」,對所愛之人從一而終,而不惜受苦、犧牲。樸月以歷史作為載體,其重點書寫愛情和兩性關係,相比有情人歷經磨難而終成眷屬的情節,樸月所強調的愛情觀是一種透過愛情所呈現的美好人格特質。

    雖然學界關於樸月作品的研究比較少,然而樸月以詞本事的模式演繹小說,以愛情視角詮釋歷史人物的寫作模式非常特殊,關於樸月的研究還有許多空白等待填補。而透過觀察樸月的「文學家系列」與社會思潮的關係,發現樸月的創作附著在性別與族群的論述架構之下,與時代的氛圍與背景息息相關,都呈現了當時的時代特色,除了召喚讀者對中華文化的喜愛與懷念之外,族群意識也成為小說成功的背景因素。樸月的書寫策略讓其作品處於通俗小說與嚴肅小說的模糊地帶,讓兩種閱讀傾向的讀者產生共鳴。而樸月身為女性,對於愛情、家庭的想像雖然趨向保守,然而樸月所提倡的,乃是透過對於愛情、道德嚮往的心志,支持人們在充滿限制的現實世界生活。在愛情以及性別關係當中,也帶來了一種新的思考模式。

    Pu-Yue(樸月)'s first historical fiction “Engulfed Alone in Chilly West Wind Blowing“(《西風獨自涼》) was published in the 1980s, and the second one “Come Like a Sspring Dream and Leave Like Cloud“ (《來如春夢去似雲》) was published in the 1990s. after then, she continues creating historical fictions, and her works are not only famous in Taiwan but also have considerable influence in China.

    Historical fiction is a kind of rewriting novels. This study analyses Pu-Yue's Rewriting novels which were published in 1980s and 1990s. The 1980s and 1990s have been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Taiwan, and the face of literary creation has become freer and diverser. Pu-Yue chose Nalan Xingde and Su Shi as the protagonists of the novels to write love stories of historical figures, in order to show her view of love and respond to the social issues at that time.

    Pu-Yue tried to write the background stories about Nalan Xingde and Su Shi’s Ci poem. Therefore, poems and literary allusions occupy a large proportion of Pu-Yue's novels, both novels systematically integrated the Ci poems of the poets. Through the mutual rendering of poems and plots in the novel, the emotional level is richer. The novels using history as a carrier, it focuses on writing lov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xes.

    This paper used cultural study perspective to analyze the gender image and ethnic issu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that though her view of love is not modish at that time, however the spirit of the protagonists can encourage readers to facing a dilemma bravely.

    摘要 i 目次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 樸月小說中所形塑的人物典型 4 二、 樸月小說與詩詞的關係 4 三、 樸月小說的時代意義與價值 4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一、文學內涵的雅俗之界定 5 二、通俗文學研究 7 三、文學社會學研究 9 四、歷史小說研究 11 五、言情小說研究 12 六、樸月的創作歷程訪談 1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14 一、《西風獨自涼:清初詞人納蘭》 15 二、《來如春夢去似雲》 15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6 一、形式∕文本分析 16 二、制度分析 17 三、社會∕歷史分析 18 四、批判∕二度詮釋分析 19 第二章 樸月歷史小說「文學家系列」概述 20 第一節 樸月與歷史小說「文學家系列」 20 一、樸月的寫作淵源 20 二、以「情懷」為主的書寫策略 23 三、作品內容概述 24 第二節 樸月小說的主題與情節 25 一、經濟關係 26 二、生存關係 28 三、男女情感關係 32 第三節 樸月小說中的女性與愛情典型 37 一、女性典型:謝佩蓉、盧婉君、王朝雲 38 二、愛情典型 41 第三章 樸月小說中的敘事特色 47 第一節 以「情」彌合的小說與史傳 48 一、容若與佩蓉 50 二、容若與婉君 51 三、蘇軾與朝雲 52 四、秦觀與琴操 53 第二節 引用詩詞典故的功能與意義 55 一、談詩論詞,凸顯人物的性格 55 二、詞本事,連綴故事情節 59 三、通俗文學中的雅文化氣質 65 第三節 史傳人物小說化:虛與實的運用 68 一、納蘭容若形象建構 69 二、蘇軾形象的小說化 71 三、蘇軾的愛情理想 73 第四章 當代文化對樸月小說創作與傳播的影響 76 第一節 一九八〇年代後的文化工業對樸月小說傳播的影響 77 一、「文學班底」之間的提攜與栽培 79 二、樸月的閱讀者之閱讀心理 83 三、樸月小說的銷售策略 85 第二節 一九八〇年代社會思潮與樸月寫作關係 87 一、性別意識的轉變 88 二、族群政策的轉變 91 第三節 文化想像與性別思考:樸月小說的再思考 95 一、歷史小說的趨勢 96 二、文學家的私生活 99 三、透過愛情詮釋歷史人物 100 第五章 結論 104 一、具備傳統美德的人物典型 104 二、詞本事中的文化氣質 105 三、以愛情的衝突,凸顯人性之善 106 徵引書目 109

    一、專書
    (一)樸月著作
    樸月:《來如春去似雲:蘇東坡與朝雲》,台北:聯合文學,2018年。
    樸月:《西風獨自涼:清初詞人納蘭容若》,台北:聯合文學,2018年。
    樸月:《玉玲瓏:孝莊與皇太極、多爾袞》,台北市:聯合文學,2019年。
    樸月:《金輪劫:順治皇帝與董鄂妃》,台北市:聯合文學,2020年7月。
    樸月:《梅花引》,台北:東大出版社,1996年。
    樸月:《漫漫古典情》,台中:好讀,2018三版。
    樸月:《漫漫古典情2》,台中:好讀,2019初版。
    樸月:《漫漫古典情3》,台中:好讀,2019初版。
    樸月:《漫漫古典情4》,台中:好讀,2019初版。
    樸月:《漫漫古典情5》,台中:好讀,2019初版。

    (二)古籍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台北:五南出版社,1991年。
    ﹝宋﹞王灼著:《碧雞漫志》,《歷代詩史長編二輯》,楊家駱主編,台北:鼎文,1974年。
    [元]脫脫等撰:《宋史》〈列傳第九十七‧蘇軾〉,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元]辛文房撰、李立朴譯著:《唐才子傳》,台北:臺灣古籍,1997年。
    [清]曹寅、彭定求等原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希臘]柏拉圖(Plato)著,王曉朝譯:《柏拉圖會飲篇》,台北,左岸文化,2007年。

    (三)文學理論
    [法]侯伯‧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台北:遠流,1990年。
    [法]伊娃‧易洛斯(Eva Illouz)著、黃宛瑜譯:《為什麼愛讓人受傷?迷惘、煎熬、躁鬱、厭世……愛情的痛,社會學也懂!》,新北:聯經,2019年。
    [英]約翰‧B‧湯普森(John Burton Thompson)著、高銛譯:《意識形態與現代文化》,南京:譯林出版社,2005年。
    [美]西摩‧查特曼(Seymour Chatman)著、徐強譯:《故事與話語:小說和電影的敘事結構》,北京:中國人名大學書版社,2013年。
    [美]丹尼爾‧貝爾(Daniel Bell)著、李琨譯:《社群主義及其批評者》,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
    [美]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著、劉麗真譯:《卜洛克的小說學堂》,台北市:臉譜出版,2008年。
    [德]阿斯特莉特‧埃爾(Erll,A.)著、呂欣譯、蔡焰瓊校:《文化記憶理論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捷克]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著、孟湄譯:《小說的藝術》,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年。
    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1996年。
    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林素娟:《空間、身體與禮教規訓――探討秦漢之際的婦女禮儀教育》,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2007年。
    林淇瀁:《場域與景觀 : 台灣文學傳播現象再探》,新北:印刻文學,2017年。
    李志宏:《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2019年。
    李劍亮:《唐宋詞與唐宋歌妓制度》,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
    李程驊:《傳統向現代的嬗變――中國現代歷史小說與中外文化》,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李亦園:《人類的視野》,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
    吳功正著:《小說美學》,台北市:五南出版社,1993年。
    吳熊和:《唐宋詞通論》,北京市:商務,2003年。
    孟樊、林耀德編:《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2年。
    范銘如:《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綜論》,台北:麥田出版,2002年。
    范伯群、孔慶東主編:《通俗文學的十五堂課》,台北:五南出版社,2008年。
    祝宇紅:《故事如何新編:論中國現代:「重寫型」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卓清芬:《納蘭性德文學研究》,台北:國立編譯館,1999年。
    柯思仁、陳樂:《文學批評關鍵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2010年。
    黃仁宇:《關係千萬重》,台北市:時報文化,1998年。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11年。
    陳新建:《作家的主體意識和文化重建的鏡像――論當代傳統形態歷史小說創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
    黃秀如主編:《誠品報告2004――閱讀版圖的宏觀與微觀》,2005年。
    須文蔚:《台灣文學傳播者與社群研究:已作家、評論者與文學社群為核心》,台北,二魚文化,2009年。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台北:春暉出版社,2000年。
    程毅中:《古體小說論要》,北京:華齡出版社,2009年。
    湯哲聲主編:《中國當代通俗小說史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葉嘉瑩:《清詞選講》,台北:三民書局,2006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2013年。
    劉秀美:《五十年來的台灣通俗小說》,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鄭 穎:《野翰林――高陽研究》,台北:刻印,2006年。
    鄭明娳:《通俗文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龍榆生:《詞學十講》,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年2月。
    謝恩煒撰:《白居易詩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
    龔鵬程:《歷史中的一盞燈》,台北:漢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年。

    (四)文學作品
    [土耳其]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著、顏湘如譯:《率性而多感的小說家》,台北:麥田,2012年。
    林語堂著、宋碧雲譯:《蘇東坡傳》,台北:遠景,2004。
    林芳玫:《權力與美麗》,台北市:九歌,2005年5月。
    劉少雄:《有情風萬里捲潮來――經典.東坡.詞》,台北:麥田出版,2019年。

    二、學位論文
    林欣儀:《台灣戰後通俗言情小說之研究――以瓊瑤60-90年代作品為例》,台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2002年。
    林慧瑜:《歷史小說的史實辯證――二月河《雍正皇帝》的探究》,桃園:中央大學歷史系研究所,2008年。
    陳佳慧:《北宋妓詞研究》,台南: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2013年。
    陳薏如:《高陽清代歷史小說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國文系研究所,2001年。
    張惠珍:《蘇東坡故事形象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2010年。
    許哲銘:《言情小說中的女性身體政治─瓊瑤小說與九○年代後言情小說之比較》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蔡玫姿:《閨秀風格小說歷時衍生與文學體制研究》,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2004年。
    曹靜如:《文化移民的興寄與懷抱――高陽歷史小說研究》,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研究所,2000年。

    三、期刊論文
    朱國華:〈論雅俗文學的概念與區分〉,《文藝理論研究》第二期(1996年4月),頁6-14。
    林芳玫:〈雅俗之分與象徵性權力鬥爭――由文學生產與消費結構的改變談知識分子的定位〉,《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16期(1994年3月),頁55-78。
    李志宏:〈論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中「佳人」形象範式的原型及其書寫――以作者論立場為討論基礎〉,《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報》第18卷第2期(2005年9月),頁25-62。
    胡衍南:〈論清初才子佳人小說的“偽世情書”性格-關於魯迅小說類型概念的省思〉,《國文學報》,第四十二期,2007年),頁207-236
    殷喜:〈瓊瑤退燒了!〉《張老師月刊》23:5=137卷,頁42-61。
    張屹:〈古詩用典的「互文性」研究〉(海南大學學報,2009年8月,第29卷,第四期。)頁451。
    張從容、慧豐瑩:〈通俗小說是大眾文化背景下的市場文學〉,《文學評論》2011年第六期(2011年11月),頁143-147。
    張從容:〈大眾文化背景下通俗小說社會價值論〉,《中國文學研究》2014年第四期,頁5-8。
    湯哲聲:〈中國通俗文學的性質和評價標準的論定〉,《文藝爭鳴》2006卷6期(2006年11月),頁111-113。
    黃啟方:〈燕子樓與關盼盼考略〉,《國學學刊》2014 年 01 期(2014年10月),頁20-28。

    四、網路資源
    樸月:〈樸月寫作出版年表〉(2006年4月)
    樸月:〈樸月文學記事〉(2006年4月)
    樸月:〈樸月文學歷程分享〉(2019年2月)
    樸月:〈從「專欄」開始的寫作生涯〉(2016年10月)
    樸月:〈抵達台灣的第一年〉(2016年5月)
    樸月:〈記憶最前端──初到花蓮〉(2016年5月)
    樸月:〈我的初中生涯〉(2016年8月)
    樸月:〈三度落榜的「悲慘」暑假〉(2016年8月)
    樸月:〈「北商」歲月長〉(2016年8月)
    樸月:〈贏在終點〉(2018年9月)
    樸月:〈納蘭容若軼事五則〉(2008年3月)
    樸月:〈結束,是另一個的開端〉(2016年12月)
    樸月:〈幸會「鹿橋」〉(2016年11月)
    樸月:〈「樸月」誕生〉(2016年11月)
    樸月:〈兩位文壇貴人:孫、夏二老〉(2017年1月)
    樸月:〈孫伯伯,讓我送您最後一程〉(2009年3月)
    樸月:〈感念與追思――敬悼夏鐵肩伯伯(1993)〉(2006年4月)
    樸月:〈此情已自成追憶――悼張秀亞阿姨(2001)〉(2006年4月)
    樸月:〈綠苔庭院(1980)〉(2006年4月)
    樸月:〈萬里煙塵錄 前言〉(2020年11月)

    禮記.曲禮上。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參考網址:https://ctext.org/liji/qu-li-ii/zh)
    孟棨《本事詩‧序目》,中國哲學電子書計畫(參考網址: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00356)最後檢閱日期:2021年7月5日。
    莫迺滇:〈中華民國滿族協會成立的源起與展望〉(參考網址: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27064404/http://www.manchusoc.org/contents/cover.htm#12)最後檢閱日期:2021年7月5日。

    五、訪談文章
    陳蕾琪撰:〈文史的疊合與差異〉,《聯合文學》2020年8月,第430期,頁26-31。
    翁世航(核稿編輯):〈唐浩明 X 樸月對談《金輪劫》:以小說為「太后下嫁」與「順治出家」疑案提供解答〉(關鍵評論往,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8915)最後檢閱日期:2021年7月5日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