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柯大山 |
---|---|
論文名稱: |
三民主義教育思想及其教學理論與實踐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劉昊洲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0頁 |
中文關鍵詞: | 民生原理、社會變遷、 、價值判斷、心物發展、 、實踐哲學、人文精神 、行為學習、教學評量 、群體意識。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8 下載:2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山先生革命建國之目的,是在實現三民主義,而三民主義教育又是實現三民主義的方法。因此我們要實現三民主義,就先要樹立三民主義教育思想的理論中心,作為實踐三民主義教育的指導方針。
三民主義教育思想,淵源於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以及中國先賢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的一貫道統思想。可以說三民主義教育思想是博大精深的。至於其理論背景,既匯合了世界主要的教育思潮,擷取歐、美、日、等國教育學說之精華,又與中國固有的、深厚的人本、倫理、民主、科學教育思想,融合成一個新的理論。可以說三民主義教育思想是當今世界,最適合人類需要的教育思想。
三民主義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涵蘊著民生、心物、力行、天人哲學基礎,致使其推展之三民主義教育措施,非但理論與實際並重,且切合國情,適應時代的需要,亦為我國教育實施之最高指導原則。
教育是改變人類行為模式的一種學習活動與歷程。教學的得失,關係著個人生命的成長與民族的盛衰,教學是一種專門的工作,亦是教師極重要的事業。教師的一切教學措施,必須有健全的理論為依據,舉凡教學目標之訂定、教材之選擇、教學方法之運用、教學理論之建立及教學的實踐與評量。身為教育工作者,所必須了解與重視,才能在教學中,不斷的創新與求進步。
本文共分七章,除緒論、結論兩章外,第二章從三民主義教育思想的形成,分別探討教育的意義、功能、背景、淵源及其演進。第三章三民主義教育思想的哲學基礎。包括四部份,即心物合一、民生哲學、力行哲學、天人哲學。在中山先生的宇宙哲學中,本體論是以心物合一為基礎,宇宙論以進化為前提。因此,在教育方面亦以心物合一為基礎的人性教育、人本教育、人文教育為主。有別於為物欲所奴的資本主義教育及違反人性的共產主義教育。第四章三民主義教育的本質,即在闡釋人本教育、倫理教育、民主教育、科學教育的意義與目的。蔣公在論三民主義時認為民族主義教育是建國的根本,其重點在從生活教育中發揚固有的倫理、德行及精神文化。民權主義教育的重點,是在闡明民生的基礎在法治;自由的具體表現,在尊重個人人格的尊嚴。民生主義教育的重點在科學,要以科學的精神,並應用科學的方法,來裕民生、充國力。第五章三民主義教學的理論,分別探討教學方法及教學評量。其理論以價值教學為主,因為學生學習每一個主題或每一種情境,都必須包括問題和統念。問題不是只用知識可以解決的,當人們面對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便會求諸其價值體系,從所有可能解決的方法中,選擇最符合其價值者而行之。因此,在處理問題時,價值教學就顯得特別重要。第六章三民主義教學的實踐。分別探討師資培育及課程與教材、教學資源的應用。三民主義課程與三民主義教育的實施地位上極為重要,為有效達成其教學目標與增進其教學效果,除了圖謀教材與教法改進外,同時對其課程教學實施評量,經由評量獲知教學目標是否適當與達成、改進教材教法、診斷學生學習效果,進而發揮三民主義教育的功能。
一、中文書籍
(1964),《教育大辭典》,台北,商務印書館。
中央月刊編輯委員會(1989),《中央月刊》,台北,中央月刊社。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1965),《國父全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編。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1984),《國父全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編。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1988),《國父全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編。
中華民國大學院(1977),《全國教育會議報告》,台北,文海出版社。
文化大學哲學所(1981),《中國道德哲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王 昇(1975),《國父思想》,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王文科(198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王雲五(1971),《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教育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王夢歐(1972),《禮記今註今譯》,台北,學生書局。
王鳳喈(1970),《中國教育史》,台北,正中書局。
田培林(1977),《教育學新論》,台北,文景書局。
皮爾遜(Karl Pierson)(1971),《科學的典範》,台北,台北商務印書館譯本。
任卓宣(1977),《三民主義新解》,台北,帕米爾書店。
任時光(1968),《中國教育思想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朱經農(1972),《教育思想》,台北,商務印書館。
江義德(1981),《國父思想教學之系統研究》,台北,三民主義教學研究會編。
佛洛姆(1970),《人類之路》,台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股份公司。
何懷宏,廖中白(1989),《倫理學體系》,台北,淑馨出版社。
余家菊(1972),《中國倫理思想》,台北,商務印書館。
余英時(1987),《意識形態與學術思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吳俊升(1970),《教育哲學大綱》,台北,商務印書館。
吳寄萍(1970),《蔣總統教育思想》,台北,正中書局。
吳寄萍(1987),《三民主義教育思想的比較研究》,台北市,中央文物供應社。
吳寄萍(1987),《三民主義教育思想研究》,台北,天山出版社。
宋天正(1981),《中庸今註今譯》,台北,廣興書局。
李金振(1986),《我國高中三民主義教學內涵及實施成效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李緒武(1982),《社會科教材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杜 威(John Dewey)(1972),《民本主義與教育》,台北,商務印書館。
周世輔(1965),《三民主義的哲學體系》,台北,陽明出版社。
周夢熊(1969),《國父思想》,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印行。
林有土(1977),《國父哲學研究》,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國父思想教學研究會發行。
林清江(1972),《教育學的發展趨勢》,台北,幼獅書局。
金平歐(1968),《三民主義與各種學術》,台北,國父遺教研究會。
南懷瑾(1982),《周譯今註今譯》,台北,學生書局。
姜漢卿(1967《三民主義與學庸天人思想》,台北,師大三民主義研究所。
柯大山(1990),《中國文化教材》,台北,廣華書局。
段宏俊(1970),《索羅金與危機時代的哲學》,台北,大西洋圖書公司。
胡 勉(1980),《儒家思想與三民主義》,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胡展堂(1977《三民主義的連環性》,台北,帕米爾書店發行。
原春輝(1958),《蔣總統教育言論類編》,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原春輝(1963),《中國近代教育方略》,台北,作者自印。
唐君毅(1978),《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台北,學生書局。
孫亢曾(1966《教育概論》,台北,正中書局。
孫邦正(1971),《普通教學法》,台北,國立編譯館。
孫邦正(1976),《教育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
孫邦正(1984),《教育概論》,台北,商務印書館。
徐南號(1975),《普通教學法》,自印出版。
袁廷棟(1974),《普通倫理學》,台北,光啟出版社發行。
馬 璧(1969),《國父學術思想新評價》,台北,帕米爾書店。
寇 琪、徐高阮等譯(1969),《危機時代的哲學》,台北,幼獅書店。
崔書琴(1979),《三民主義新論》,台北,商務印書館。
崔載陽(1967),《國父哲學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崔載陽(1968),《三民主義教育思想》,台北,國立師範大學主編印行。
崔載陽(1970),《三民主義學術教育研究》,台北,帕米爾書店。
崔載陽(1980),《三民主義學術教育研究》,引自陳漢英、王碧朗撰,大專院校〈國父思想教學現況調查之研究〉,台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編。
張 灝(1986),《孫文思想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出版。
張其盷(1968),《蔣總統集》,台北,國防研究院出版部。
張其盷(1984),《蔣總統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
張春興(1983),《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載宇(1987),《三民主義教育理論與實踐》,台北,千華出版公司。
張緒心,高理寧等著,卜大中譯(1993)《孫中山未完成的革命》,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張鐵君(1962),《三民主義教育研究集序》,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94),《高教簡訊》,台北,教育部高教司出版。
教育部中教司(1971),《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梁兆康(1984),《三民主義哲學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梁尚勇(1995),《四十年來台灣教育的發展》,台北,正中書局。
郭生玉(1984),《教學目標與教學評量》,台灣省教育廳。
郭為蕃(1984),《人文主義的教育信念》,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伯璋(1992),《我國師範教育政策與制度之發展與檢討》,台北,正中書局。
傅啟學(1976),《中山思想本義》,台北,國父遺教研究會印行。
勞思光(1975),《中國哲學史》,台北,華世出版社。
曾仰如(1985),《倫理哲學》,台北,商務印書館。
曾松友(1980),《國父思想與現代社會思想》,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曾虛白(1966),《國父思想對時代貢獻》,台北,幼獅書店。
程天放(1965),《國父思想與近代學術》,台北,正中書局。
賀 麟(1976),《當代中國哲學》,台北,學生書局。
黃公偉(1969),《比較教育哲學》,台北,帕米爾書店。
黃光雄(1982),《教學目標與評鑑》,高雄,復文出版社。
黃奏勝(1971),《現代教育的功能》,台北,幼獅書局。
黃建中(1979),《比較倫理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黃義盛(1989),《三民主義教育思想體系之研究》,台中,台中師範學院出版。
楊希震(1965),《國父教育思想》,台北,幼獅書局。
楊亮功(1970),《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八冊〈教育學〉,台北,商務印書館。
楊亮功(1972),《中西教育思想之演進與交流》,台北,商務印書館。
楊亮功(1981),《國父教育思想系統研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楊亮功譯(1970),《西洋教育史》,台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公司。
楊國賜(1977),《現代教育思潮》,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楊懋春(1981),《中國家庭與倫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葉守乾(1969),《如何改進三民主義教學》,台北,三民主義教學研究會。
雷飛龍(1995),《海峽兩岸四十年》,台北,正中書局。
雷國鼎(1974),《教育概論》,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
趙際良(1969),《二十世紀之教育思想》,台北,幼獅書店。
蔣一安(1966),《國父哲學思想論》,台北,商務印書館。
蔣中正(1975),《蔣總統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青年工作會印。
黎聖倫(1971),《國父思想大系》,台北,維新書局。
盧紹稷(1954),《三民主義教育概要》,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盧紹稷(1977),《近五十年來三民主義教育之實施績效》,台北,復興書局。
戴季陶(1965),《三民主義之哲學的基礎》,台北,文星書局。
謝 康(1964),《教育學要義》,台北,至善出版社。
龐 德(1959),《法律道德與正義》,張文伯先生譯自印。
羅 剛(1967),《三民主義的體系與原理》,台北,正中書局。
嚴文柄(1972),《中國倫理思想》,台北,商務印書館。
嚴文柄(1985),《思想與人生》,台北,世界語文出版社。
龔寶善(1967),《道德教育實施論》,台北,中華書局。
龔寶善(1981),《民主倫理科學的建構與契合》,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E. S. Bogardus著,王德昭譯(1963),《西洋思想史》,台北,正中書局。
Robert Flint著,郭斌佳譯:《歷史哲學概論》,上海,黎明書局,出版時間不詳。
Will, Durant著,幼獅編譯中心編譯(1973),《世界文明史》,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W. H. Walsh著,王任光譯(1973),《歷史哲學》,台北,幼獅書店。
二、期刊論文
王 昇(1978),〈先總統蔣公力行哲學的體認〉,《中央月刊》第十卷第六期,台北,中央月刊社出版,頁23-30。
伍振鷟(1986),〈三民主義的教育政策及其實踐〉,《三民主義學報》第九期,台北,台灣師大三研所出版,頁405-428。
江義德(1986),〈從溝通原理論國父思想教學之改進〉,《革命思想月刊》五十二卷第六期台北,國父遺教研究會出版,頁182-192。
江義德(1987),〈從教學媒體的運用論三民主義教學的改進〉,《三民主義學報》第十一期台北,台灣師大三研所出版,頁415-423。
吳鐵雄(1983),〈電腦輔助教學〉,《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手冊》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編印,頁31-45。
李國鼎(1983),〈資訊與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手冊》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編印,頁12-20。
李滌非(1978),《三民主義教育思想之研究》,台北,天山出版社印行,(講師升等論文)。
洪若舜(1996),《我國高級中學三民主義學科教材教法之研究》,台北,師大三研所碩士論文。
原春輝(1965),〈三民主義教育實施的檢討與改進〉,《中央半月刊》第三○七期台北,中央月刊社,頁38-45。
徐宗林(1977),〈價值與價值教學〉,《學術研究集》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出版,頁405-412。
馬 璧(1965),〈國父哲學思想〉,《國父學術思想研究》台北,國父遺教研究會編印,頁98-105。
崔載陽(1962),《三民主義教育演進與問題》,台北,師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編印,頁35-42。
張安然(1980),《三民主義教育思想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三研所碩士論文。
張秀雄(1984),〈三民主義教學與公民教育的特質及相關性〉,《三民主義學報》第八期,台北,師大三研所印,頁239-252。
張載宇(1977),〈三民主義教育演進〉,《三民主義教學研究叢刊》台北,三民主義教學研究會編印,頁20-28。
張載宇(1977),〈三民主義教育與三民主義思想教育〉,《學術專題研究》第五輯台北,國立台灣師大三研所編印,頁54-61。
梁 鈞(1987),〈三民主義教學評量之探討〉,《高中三民主義學科教學評量手冊》台北,教育部中教司印,頁160-165。
許昌武(1984),《三民主義倫理教育的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三研所博士論文。
郭生玉(1984),《教學目標與教學評量》台灣省教育廳編印,頁4-12。
陳添丁(1987),《國父人本教育思想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三研所博士論文。
費景漢(1994),〈三民主義與台灣建設和中國未來〉,《中山先生思想與中國未來研討會專》台北,中央日報四版。
黃人傑(1986),〈三民主義學科與評量改進之研議〉,《中山學術論集》下冊,台北,正中書局,頁135-141。
黃人傑(1987),〈三民主義教學評量之探討〉,《高中三民主義學科教學評量手冊》台灣省教育廳印,頁149-158。
黃人傑(1987),〈三民主義學科教材劃分根據之研究〉,《三民主義學報》第十一期台北,師大三研所印,頁383-402。
黃人傑(1990),〈三民主義學科之教材選用〉,《三民主義教材研究》教育部人指會編印,台北,幼獅書局,頁30-42。
黃人傑(1997),《台灣省北區高級中學八十六學年度公民科三民主義科,高中新課程專業知能研討會研習手冊》,台北,台灣省教育廳印,頁50-57。
黃昆輝(1985),〈五十年來我國教育政策〉,《近五十年來之中國教育》,台北,中國教育學會,頁178-182。
劉 真(1964),〈中山思想與中國前程〉,《革命思想雜誌》七十七卷第六期台北,國父遺教研會出版,頁5-12。
戴季陶(1984),〈孫文主義之哲學的基礎〉,《國父思想論文集》,台北,國父遺教研究會出版,頁102-110。
簡茂發(1984),〈教學評量原理與方法〉,《教育廳教學評量手冊》台灣省教育廳印,頁13-23。
羅白蓮(1973),〈亞里斯多德之教育思想〉,《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十五期,台北,師大教育研究所印,頁187-195。
嚴文柄(1984),〈三民主義教學評量之分析與改進〉,《教學研究叢刊》第八期台北,國父遺教研究會出版,頁87-98。
龔金助(1986),《三民主義教育理論與實踐》,台北,國立台灣師大三研所碩士論文。
三、英文書籍
Archambault, R. (1965). Philosophical Analysis and Education. N.Y.: Humanties press, Inc.
Baker, Melvinc. (1966). Foundations of John Dewey's Educational Theory. N.Y.: Atherton press.
Bloom, B. S. (1968). Learning for Mastery Evaluation Commentl.
Cook, David R. & N. Kennth Cafleur. (1975). A Guide to Educational. Boston: Allynand Bacon, Inc.
Frederick, Eby (1964).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ducation. N.J. : Englewood Cliff, Prentice-Hall.
Good, (ed). Carter V. (1959).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N.Y.: Mcgraw-Hill.
Hand book I. (1956). Cognitive Domain. N.Y.: Mckay Co.
Horne, H. H., (1960). The Democyacy and Education. N.Y.: The Macmillan Co.,
Schefflr, Israel (1966). Conditions of Knowledge. Taipei: Maiya Pabications Inc.
Skinner, B. F. (1967). The Technology of Teaching. N.Y.: Appleton.
Yolton, John W. (1967). Theory of Knowledge.台北:中央圖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