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嚴英哲
YEN, YING-CHE
論文名稱: 高職學校學生對實習場所危害風險的覺知之研究--以新北市穀保家商為例
The Study of Students perspectives of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toward Hazard Risk in Practice Workplace - Sampled on Ku-Pao Home Economics & Commercial High School, New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劉克立
Liu, Ke-L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7
中文關鍵詞: 高職學校實習場所青少年自我中心危害風險
英文關鍵詞: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practice workplace, adolescent egocentrism, hazard risk percep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 探討高職學校(簡稱高職)學生對實習場所危害風險之覺知,採網路問卷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歷時二週,共回收55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87.44%),經由SPSS統計軟體以描述性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並以迴歸分析驗證研究假設,以探討高職學生之青少年自我中心特質對實習場所危害風險之影響。
      本研究之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及科別之高職學生對實習場所危害風險覺知有顯著差異,其中男性學生之危害風險覺知高於女性,且資處科學生對危害風險的覺知程度最高,商經科學生則最低;高職學生之青少年自我中心對實習場所危害風險之覺知具有正向顯著影響。依據本研究結果,建議高職學校應重視學生的青少年自我中心特質,並依據性別及科別之差異,進行妥善的實習場所安全規劃及宣導,以降低學生處於實習場所之危害風險。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study of students perspectives of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toward hazard risk in practice workplace- sampled on Ku-Pao home economics & commercial high school, New Taipei city. This study collected data from on-line questionnaires of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s student. A total of 550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rough the usage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t-test,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all the datas were analized.
      The primary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genders and departments to hazard risk perception in practice workplace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students, male students are higher than female ones; students of Data Processing Department have the highest perception but student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Department have the lowest perception.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also found in adolescent egocentrism to hazard risk perception in practice workplace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students.
      The researcher suggests that the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dolescent egocentrism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students, and according to gender and department conduct the proper practice workplace safety planning and advocacy, to reduce students’ hazard risk in workplace.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假設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高職學校實習場所現況 7 第二節 青少年自我中心 18 第三節 危害風險覺知 23 第四節 危害風險相關研究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3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33 第二節 研究樣本與對象 3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6 第四節 研究步驟 41 第五節 資料統計分析處理 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5 第一節 高職學生樣本特性分析 45 第二節 青少年自我中心內涵分析 47 第三節 高職學生對實習場所危害風險現況分析 49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高職學生對實習場所危害風險的覺知之影響 52 第五節 青少年自我中心對危害風險覺知之相關情形 56 第六節 研究發現 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結論 61 第二節 建議 64 參考文獻 67 中文文獻. 67 英文文獻. 72 附錄 75 附錄一 高職學生對實習場所危害風險的覺知之影響 問卷 75 附錄二 學校實習場所災害案例報告 78

    中文文獻
    王介民(1996)。青年學生對機車事故傷害危險認知與冒險行為之研究。國立國防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建仁(2002)。台灣地區機車使用者風險感認與駕駛行為關聯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江南發(1995)。青少年自我中心主義與偏差行為。教育資料與研究,7 ,2-9。
    江南發(1995)。青少年自我中心理論、研究與應用。教育學刊,9,201-238。
    行政院勞委會(2006)。大學生打工狀況調查。2012年7月23日,取自http://www.cla.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55810d9:4625&theme=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7)。外籍勞工職業安全衛生訓練教材,4~5。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9)。職業衛生暴露危害因子調查(II),12~13。
    吳明隆(2009)。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二版)。臺北:五南出版社。
    吳英長(1988)。少年期自我中心的探討。台灣教育,449,20-26 。
    吳銘輝(2001)。台北市高職工業類科學生對新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槃(2004)。北市建築勞工安衛知識、態度、習慣研究。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1(2),61-73。
    巫佳靜(2008)。校外實習對高職餐飲科學生職涯規劃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高職學生為例。私立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欣烜(2008)。高職重機科實習課程安全衛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金泉、丁文生、郭美夆、施寒月、李明穎 (2008)。從行為面向、管理面向與組織面向提昇企業安全績效--子計畫:員工風險覺知、安全態度、安全行為對安全績效影響之評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編號:NSC 96-2221-E-218-006-),未出版。
    李金泉、楊蟬鴻、王子源(2008年5月) 護理人員職場社會心理危害-需求因子之評估。台灣商管理論與實務研討會。遠東科技大學,臺南市。
    杜婯嫥(2002)。我國技專院校學生意外災害與安全衛生認知調查。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汪明生、方之光(1994)。公眾對開發建設之風險覺知與其管理-以高雄地區公眾為例。管理科學學報,11(1),1-23。
    沈志磐(2008)。科技大學應屆畢業生對工作場所的安全衛生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南台科技大學為例。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周更生(1998)。實驗室管理與勞工安全衛生法。工業安全專刊,45(4),31-34。
    周瑞芝、賴啟中、王德修(1999)。學術機構實驗室安全衛生管理的精進之道。黎明學報,12(1),121-127。
    金仁彰(2000)。國民中學理化實驗室規劃與管理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柯煒煜(2002)。高雄市高職學生對勞工安全衛生認知程度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胡志平(2005)。新竹科學園區設置之環境風險認知分析與價值評估。建築與規劃學報,6(1),63-80。
    容繼業(2000)。國立高雄餐旅學院垂直教育夥伴研討會會議手冊。高雄市,國立高雄餐旅學院。
    張丕繼(1995)。人力結構變遷下的技職教育。技術及職業教育,27, 9-14。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瓊方(2003)。人才雙國道 ──轉型中的高等技職教育。臺灣光華雜誌,7,6。
    教育部(2002)。學校實驗室與實習場所安全衛生管理要點。2012年7月23日,取自http://www.ks.edu.tw/bulletin/law.php?sn=271
    教育部(2008)。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2012年7月23日,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統計處(2011)。教育部教育統計年報高職暨高中科別基本資料。2012年5月15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index.aspx
    梅士賢(2004)。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及員工安全衛生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新竹科學園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莊坤祥(2008)。高中學生化學實驗室危害風險覺知對其安全行為影響之探討-以安全態度為中介變項。私立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莊惠勤(2002)。醫院員工對醫療廢棄物風險覺知之關係研究-以嘉義地區區域醫院為例。私立南華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許崑泉(2002)。南部地區國小科學教室經營理念之調查研究-以安全衛生為考量。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學位班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郭文俊(2001)。酒後駕車風險覺知之資訊整合實驗。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明輝(1991)。青少年自我中心與偏差行為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昭雄(1995)。實習工場之管理與佈置。臺北:師大書苑。
    陳柏蓁(2012)。運用智慧代理人特性搜尋引擎運用智慧代理人特性對使用者行為意圖之影響-以信念及覺知風險為中介變項。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秋蓉 (2008)。職場健康促進簡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6。
    陳慧如(2004)。自我控制、青少年自我中心與偏差行為之關係。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曾育貞(2002)。刺激尋求動機、青少年自我中心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曾瀚賢(1993)。台灣技術及職業教育制度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賈台寶、石東生(2005)。實驗室化學品安全衛生計畫指引。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研究所。
    鄒子廉(2010)。從職場安全到工作權的維護:高科技產業職災預防重點。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99年高科技產業春安作業安全宣導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5)。臺北市職業學校餐旅群餐飲管理科專業課程資料。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趙育玄(1996)。台北市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機工科(組)工場安全教育實施狀況調查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錦添(1994)。「環境風險的覺知-臺灣的實證研究」。臺灣銀行季刊,45(3),216-231。
    劉釋霞(2005)。高職餐飲類科學生對實習場所危害風險覺知之研究。私立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潘美娟(1995)。實驗室安全衛生教育訓練探討。工業安全衛生月刊,94,16-19。
    蔡永銘(1993)。現代安全管理。臺北市:揚智文化。
    魏辰宗(2010)。信號偵測理論在營建業工地危害風險覺知之探討。私立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產業安全衛生與防災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嚴長壽(2011)。教育應該不一樣。臺北:天下文化。
    蘇建文、程小危、柯華葳、林美珍、吳敏而、幸曼玲、陳李綢、林惠雅與陳淑美(1991)。發展心理學。臺北:心理出版社。

    英文文獻
    Arnett, J. (1990). Contraceptive use, sensation seeking, and adolescent egocentrism.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9(2), 171-180.
    Arnett, J.(1990). Drunk drive,sensation seeking,and egocentrism among adolescent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1(6), 541-546.
    Assael, H. (1998).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action. OH: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Burton, J. (2004). Creating Healthy Workplaces. Canada: IAPA.
    Dowling, G. R. and R. Staelin, (1994). A model of Perceived Risk and Intended Risk-Handling Activity.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1, 119-134.
    Elkind, D. (1967). Egocentrism in adolescence. Child Development, 38, 1025-1034.
    Elkind, D. (1978). The Child's reality: Three developmental themes.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Elkind, D. (1990). The hurried child.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Elkind, D. & Bowen (1979). Egocentrism in adolescence. Child Developmentl, 38, 1025-1034.
    Featherman, M. S., & Pavlou, P. A. (2003). Predicting e-services adoption: A perceived risk facets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59(4), 451-475.
    Forsythe, M., & Shi, W. (2003). Understanding consumers’ behavior.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6, 867-875.
    Grayson, G. B., & Maycock, G. (2003) . Risk, hazard perception and perceived control. Prepared for Road Safety Division, Department for Transport.
    Greene, K., Rubin, D.L., Hale, J.L., & Walter, L.H.(1996). The utility of understanding adolescent egocentrism in designing health promotion message. Health Communcation, 8(2), 131-152.
    Hoyer, D., & Macinnis, D. J. (2010). Consumer behavior. Cengag: Learning Inc.
    Im, I., Kim, Y., & Han, H. J. (2008). 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risk and technology type on users' acceptance of technologies.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5, 1-9.
    Jani, A. Y. (2005).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in Software Projects: The Influence of Project Risk Factors and Self-efficacy on the Perception of Risk and the Commitment to a Failing Software Project.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2005).
    Liotti, G. (1992). Egocentrism and the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6, 43-58.
    Mearns, K., Flin, R. (1995). Risk perception and attitudes to safety by personnel in the offshore oil and gas industry: a review.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8, 299-305.
    Mitchell, V. W., & Greatorex, M. (1993). Risk perception and reduction in the purchase of consumer services.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13(4), 179-200.
    Peterson, K. L. & Roscoe, B.(1991). Imaginary audience behavior in older adolescent females. Adolescence, 26(101), 195-200.
    Stone, R. N. & Gronhaug, K. (1993). Perceived risk: Further considerations for the marketing discipline.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7(3), 39-50.
    Summala, H. (1988). Risk contftlis not risk adjudgenient: The zero-risk theory of driver behavior. Ergonomics, 31(4), 49 1-506.
    UNESCO (2009).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trieved November 2, 2008, from http:// portal.unesco.org/en/ev.php-URL_ID= 29008&URL_DO=DO_TOPIC&URL_SECTION=201.html
    Wogalter, M. S., DeJoy, D. M., & Laughery, K. R. (1999). Warnings and Risk Communication. PA: Taylor and Francis.
    Yiu, C. S., Grant, K., & Edgar, D. (2007).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internet banking in hong kong: Implications for the banking secto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7(5), 336-351.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