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郁
Chen, Yu
論文名稱: 劇評類部落格之文本分析-以《半澤直樹》之劇評為例
Text Analysis of Dramatic Blog-A Case Study of Dramatic Criticism of 《Hanzawa Naoki》
指導教授: 劉立行
Liu, Li-Hs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3
中文關鍵詞: 日劇部落格閱聽人文本分析論述分析
英文關鍵詞: Japanese trendy drama, blog, audience, text analysis, discourse analysi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34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3下載: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台灣媒體產業全球化及網路資訊來源多元,台灣偶像劇不再是閱聽人的單一選擇。2013年風靡全台的日劇《半澤直樹》,這部以當代職場作為題材的日本職場劇,除了造成收視風潮外,更引起了「半澤現象」與閱聽人對於職場生態與劇情的討論。因此本研究試圖了解台灣日劇劇評部落客對於《半澤直樹》的解讀型態,並藉此觀察出一部成功的日劇是如何在部落客之間引起熱烈討論。
    本研究將以數個日劇劇評部落格對於《半澤直樹》劇評文章作為文本,以電視劇相關理論與閱聽人理論為基礎做一論述分析。目的在於分析這些喜愛且了解日劇的部落客對於《半澤直樹》之劇情與角色的詮釋與理解,並進一步探究部落客所擁有的生活經驗是如何影響他們的解讀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研究結果發現,多數部落客是以自身所處的時空背景與擁有的生活經驗來看待《半澤直樹》,並且認為《半澤直樹》是真實的人生職場寫照。由於部落客將《半澤直樹》視為真實世界的描述,進而也使他們認為劇中的角色是真實的,並將生活經驗投射在劇情與角色當中。同時,部落客也藉由將自己的職場生活經驗與《半澤直樹》相互對照以及參與劇情從中獲得愉悅與情感上的抒發,對職場生活重新燃起希望。綜合上述,本研究證實了部落客所擁有的生活經驗確實會影響他們對日劇《半澤直樹》的解讀,若部落客擁有與《半澤直樹》之劇情與角色相似的共同點,部落客會更加喜愛收看與討論《半澤直樹》。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industry globalization and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source on Internet, Taiwan trendy drama is no longer a single choice to audience. 《Hanzawa Naoki》is the theme of workplace drama which was a popular Japanese trendy drama in 2013. In addition to fanaticism of ratings, it also aroused a kind of phenomenon which called “Hanzawa-Naokinsanity”. A lot of audience began to discuss the workplace of real life and the plot of 《Hanzawa Naoki》. Therefor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interpretation regarding to《Hanzawa Naoki》of drama bloggers. Moreover, the study will also focus on how this successful Japanese
    trendy drama appeal so many attractions and discussion.
    This study takes several of drama criticism of 《Hanzawa Naoki》in the blogs for example and use theories of TV drama and audience to do the research of discourse analysis. The analysis is to talk about the interpretation and comprehension to the roles and plots in 《Hanzawa Naoki》 which is according to those bloggers who are in favor of Japanese trendy drama. Furthermore, we can als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rama bloggers' life experience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Hanzawa Naoki》 from them, and try to understand how they mutually affect each other.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most of the comments or opinions to 《Hanzawa Naoki》from bloggers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ir background and life experience. For bloggers, the plot and characters in《Hanzawa Naoki》just like the true portraiture of their workplace. Therefore, they put their feeling into the drama, and also get the sense of pleasure by comparing their work experience with 《Hanzawa Naoki》 Besides, when the bloggers are focused and involved in the plot, they release lots of pressure at the same time. As a result, it can also renew their vitality in workplace of real life. According to the aforementioned, this study has confirmed that bloggers' life experience exactly affects the interpretation of 《Hanzawa Naoki》and if there are more similarities between bloggers’ life experience and 《Hanzawa Naoki》, bloggers will more prefer to watch and discuss 《Hanzawa Naoki》.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名詞解釋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 9 第五節 研究流程圖 1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日本趨勢劇與電視劇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劇評類部落格 22 第三節 文本分析 30 第四節 結語 36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37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9 第三節 研究對象選取 42 第四節 文本資料分析的原則與步驟 45 第肆章 劇評部落格之劇評文本分析 49 第一節 部落客之個人生活經驗與角色 49 第二節 部落客之個人生活經驗與劇情 58 第三節 部落客所獲得的愉悅與意義 73 第四節 結語 84 第伍章 結論 87 第一節 部落客如何看待《半澤直樹》劇情與角色 87 第二節 生活經驗與《半澤直樹》劇情與角色解讀 88 第三節 《半澤直樹》引起部落客熱烈討論的原因 89 第四節 研究貢獻 92 第五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95 參考書目 97

    一、英文部分
    Achtenhagen, L. & Welter, F. (2007). Media discourse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In H.Neergaard & JPUlhoi (Eds. ), Handbook of qualityative methods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Cheltenham, UK: Edward Elgar.
    Ang, I.(1985), Watching dallas soap opera and the melodramatic imagination. London:Methien.
    Ang, I. ( 2007). Television Fictions around the World: Melodrama and Irony in Global Perspective. Critical Studies in Television, 2(2), 18-30.
    Bowers, J. W. (1970). Content analysis, in Methods of Research in Communication edited byEmmert, Philip Ed. & Brooks, W. D. Ed., , Boston: Hougton Miffinco Press.
    Chandralal, L. & Rindfleish, J. & Valenzuela, F. (2015). An Application of Travel Blog Narratives to Explore Memorable Tourism Experienc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6), 680-693.
    Cohen, J. (1999). Favorite Characters of Teenage Viewers of Israeli Serials. Jouranal of Broadcasting & Eletronic Media, 43(3), 327-345.
    Creswell, J.W. (2007). 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Approaches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Elgesem, D. & Steskal, L. & Diakopoulos, N. (2015).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the Discourse on Climate Change in the Blogosphere: The Big Picture.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 9(2), 169-188.
    Fairclough, N. (2001). The dialectics of discourse.Textus, XIV(2), 231-242.
    Fairclough, N. (2005). Media Discourse. London: Arnold.
    Fiske, J. (1987). Television Culture. London: Routledge.
    Freedman, A., Weickgenannt, K. (2011). “Count What You Have Now. Don't Count What You Don't Have”: The Japanese Television Drama Around 40 and the Politics of Women’s Happiness. Asian Studies Review, 35(3), 295-313.
    Hoffner, C., & Buchanan, M. (2005). Young adults’ wishful identification with television characters: The role of perceived similarity and character attributes. Media Psychology, 7, 325-351.
    Jia,L., &Yu,C., &Meng,W. (2013,October). Faceted models of blog feeds. In He.Q (Chair),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 knowledge managemen. Symposium conducted at the meeting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an Francisco, CA, USA.
    Kharroub, T., & Weaver, A. (2014). Portrayals of Women in Transnational Arab Television Drama Serie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58(2), 179-195.
    Li,X., &Yan,J., &Fan,W., &Liu,N., &Yan,S., &Chen,Z. (2009). An online blog reading system by topic clustering and personalized ranking. ACM 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Technology,9(3), 2-26.
    Mewburn, I., & Thomson, P. (2013). Why Do Academics Blog? An Analysis of Audiences, purpose and challenges.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38(8), 1105-1119.
    Philips, N., & Hardy, C. (2002). Discourse analysis: Investigating processes of social construction. Thousand Oaks, London & New Delhi: Sage.
    Poerwandari, E., & Thouars, T., & Hirano, K. (2014). Gender Construction in Five Japanese Serial Dramas: Fantasy and the Real Lives of Japanese Youth. Asian Journal of Women’s Studies,20(2), 97-132.
    Reith, M. (199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employment in Society and the Popularity of Crime Drama on TV.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0(2), 258-264.
    Te’eni-Harari, T., &Eyal, K. (2015). Linking Them Thin: Adolescents’ Favorite Television Characters and Body Image.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20(5), 607-615.

    二、中文部分
    王其琳(2010)。部落格導入商品行銷之營運現況分析研究—以部落格廣告代理公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王雅玄(2005)。社會領域教科書的批判論述分析:方法論的重建。教育研究集刊,51(2),67-97。
    王德威(譯)(1998)。知識的考題(原作者:Michel Foucault)。台北市:麥田。(原著出版年:1972年)
    王瑾瑜(2014)。穿越婚姻的海市蜃樓:中國同妻網路討論區中的論述分析。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呂美慧(1998)。M.Foucault與D.E.Smith論述分析之比較及其對教育研究之啟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9(2),71-104。
    李沛彤(2014)。影響Facebook粉絲專頁與部落格使用行為之研究-以旅遊類部落格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李佩英(2005)。韓劇《大長今》之接收分析研究:男女閱聽人對「長今」角色的解讀。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李欣雲、高淑婷、陳星柔(2007)。大學生使用部落格行為之研究分析-以台灣藝術大學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報。取自:http://ntua.edu.tw/~gca/ap/thesis/96/advance/np04.pdf
    卓佑璁(2009)。網路口碑的生命週期:以台灣電影部落格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岳明熹(2011)。反迷閱聽人的論述攻防:批踢踢吐槽板之「反韓」論述分析。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林芳玫(1996)。閱聽人研究—質化與量化研究方法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研究通訊。6。1-25。
    林家儀(2009)。網路讀者書評內容分析研究–以科學普及類書評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施進忠(2011)。文化產業創業的論述實踐:以台灣交趾陶創業者的敘說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施進忠、陳可杰(2011)。論述分析方法介紹:開創與論述。創業管理研究,6(2),83-104。
    倪炎元 (2001)。初探論述分析與傳播研究-兼論其在中文傳播研究上的前景。載於郭良文 (主編),2000傳播論文選集(127-167頁)。台北:中華傳播學會。
    夏春祥(1997)。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54,141-166。
    翁秀琪(2011)。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台北市:三民。
    馬嫻育(2014)。懷舊美感在災難重建中之社會內涵與加值效益探討-以日劇《小海女》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高世樺、林頌堅(2008)。部落格使用者的資訊行為特徵。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4(1),62-77。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可婷(譯)(2010)。對話、論述研究法與文件分析(原作者:Tim Rapley)。新北市:韋伯文化。(原著出版年:2008年)
    張錦華(1992)。電視與文化研究。廣播與電視,1,1-13。
    曹瑞恆(2014)。以文本分析探討倫敦地鐵爆炸案之恐怖行為模式。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梁旭明(2002)。日常生活中的日本假期。載於李天鐸(主編),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I)(68-87頁)。台北:遠流。
    郭家平(2007)。台灣女性韓劇迷的收視經驗及認同過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郭魯萍(2008)。在台播映的日本偶像劇類型與閱聽人解讀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陳玟錚(2006)。部落格新聞敘事功能之初探,「中華傳播學會年會研討會」發表之論文,政治大學。
    陳芸芸(譯)(2000)。媒介、傳播與文化(原作者:Abercrombie)。台北:韋伯。
    陳昺麟(2001)。社會科學質化研究之紮根理論實施程序與實例之介紹。勤益學報,19,327-342。
    陳詠霖、譚術魁(2013)。部落格意見領袖社會責任認知之研究。遠東學報,30(3),191-204。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8,5-42。
    楊昌樺、陳信希(2006)。以部落格文本進行情緒分類之研究,「自然語言語音處理研討會」發表之論文,交通大學。
    楊維倫(2003)。情境脈絡與台灣日劇迷的收視經驗。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詹欣茹(2014)。迷的觀光凝視:探討哈日族與日劇景點之想像與實踐。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廖依婷 (2004),「慾望城市」之女性觀眾接收分析---從觀眾與角色之互動看其解讀形態,「世新大學性別、媒體與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 台北。
    趙培華(2000)。台灣青少年對日本偶像劇的觀看,解讀與消費。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劉立行(2014)。當代電影理論與批評。台北市:五南。
    劉駿州(1992)。「辨」而不「辨」--質量方法的初探。新聞學研究,46,95-109。
    歐薰憶(2015)。美食部落格使用動機與其商業化的態度研究。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蔡健民(2004)。台灣廣告音樂拼圖:深度訪談十位廣告音樂人。國立政治大 學廣告學系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蔡琰(2000)。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台北市:三民。
    賴思彣(2008)。美的追求與自我的改造—BBS網路的美妝與生活實踐論述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謝涵如、徐振興(2012)。閱聽人對偶像劇文本接收詮釋及其療癒系功能之探討-以《我可能不會愛你》為例,「2012 中華傳播學會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台中:靜宜大學。
    鍾澤源(2009)。以平衡理論與文化相似度探討不同類型的日劇對消費者和所置入之景點喜好的影響。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簡妙如(1996)。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魏玓(1999)。全球化脈絡下的閱聽人研究──理論的檢視與批判。新聞學研究,60,93-114。
    羅世宏(譯)(2010)。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原作者:Chris Barker)。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2003年)
    蘇峰山(2004)。論述分析導論。教育社會學通訊,54,18-31。

    三、網路及報紙新聞資料部分
    王連寶、周江、楊敏(2010)。職場劇熱映折射社會轉型壓力與焦灼感【新聞訊息】。新浪網。取自: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2-30/114321734283.shtml
    林兆彬(2013)。拆解半澤直樹大結局【新聞訊息】。獨立媒體。取自: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18148
    鄭孟緹、葉婉如(2013.10.19)。台製作人轉風向拍職場劇 陳喬恩單挑女版半澤【新聞訊息】。蘋果日報新聞網。取自:http://ent.appledaily.com.tw/enews/article/entertainment/20131019/3537502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