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琬婷
Hsu, Wan-Ting
論文名稱: 國中綜合活動領域標準本位評量發展與實施之研究-以七年級童軍課程單元為例
The Study of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Based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Integrative Activities Area---An Example of Teaching Unit for 7th Grade Scouting Education
指導教授: 蔡居澤
Tsai, Ju-Ts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7
中文關鍵詞: 綜合活動領域標準本位評量單元評分規準
英文關鍵詞: integrative activities, standard-based assesment, units rating criteria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CEL.021.2018.F0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1下載: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以「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標準本位評量」為主軸,依照新領綱之學習表現設計單元評分規準,透過行動研究的方式了解標準評量在綜合活動領域教學活動實施情形。
    自十二年國民教育實施之後,傳統的升學考試不再是入學最主要的方式,多元方式的入學管道取代了單一紙筆測驗。因此,經過事先預定的標準而設計的標準參照評量模式成為素養導向不可或缺的重要評量方案,提供教學者明白學生學習情況,並據以調整教學內容。學生也可依照個人狀況,設立可以達成的學習目標。為此,本研究基於理解與了解實施現況等目的,設計以素養導向之標準本位評量,以行動研究之方式,設計依據學習表現描述所擬定之單元評分規準下的評量活動實際運用於教學現場之情形。
    研究結論發現如下:
    一、 評量發展流程可以分為六步驟:
    (一)確定教學單元與內容。
    (二)選取評量標準,分析等級表現描述。
    (三)將等級表現描述,轉化單元評分規準。
    (四)設計評量活動及工具 。
    (五)單元評分規準再確認。
    (六)實施評量活動並依據評量結果調整相關設計。
    二、單元評分規準文字敘述的具體程度會影響評量活動實施之難易度。具體的文字敘述可以降低評量活動實施之困難度。
    三、多元的評量方式可以因應不同特質學生展現學習成果。
    四、透過課程共備與專業社群對話可以使評量活動發展與實施更為順暢。
    五、行政管理主管機關於新評量制度的推行上尚需多方協助與推廣。
    最後,依據本研究實施結果,認為以素養導向標準本位評量模式運用於國民中學綜合活動領域的評量活動上是具有未來及可行性的。

    關鍵字:綜合活動領域、標準本位評量、單元評分規準

    Abstract
    This study purposed a new standard-based assessment of learning achievemen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y the new guidelines. With field survey, this study was able to conclude how units rating criteria work in the domain of leadership and integrative activities tutoring in practice.

    Since 12-year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was put into practice, traditional paper tests were no longer trendy, and were replaced by multi-admission alternatives. As a result, it become essential to design the standard-based assessment in advance that helped the tutors have better understandings of students’ learning conditions in order to adjust the lectures if necessa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udents were also able to get knowing of their own learning conditions so that they can set up appropriate goals accordingly. To achieve so, this study purposed designing new humanity-accomplishment-oriented standard-based assessment. Moreover, with field survey, this study also targeted to discuss how these assesment works in practice.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below,
    1.The process of assesment development was divided by 6 steps:
    (1) Confirmed the materials of lectures.
    (2) Defined the standards of assesment and analyze the qualitative descriptions of
    ranked performances.
    (3) Turned the qualitative descriptions of ranked performances into practical tne rules of units rating criteria.
    (4) Designed the tools of assesment.
    (5) Double checked the standards and the tools of assesment.
    (6) Executed and adjusted the essentials accordingly.
    2. Wordings of units rating criteria are influential on the difficulties of execution. Precise wordings make it smooth.
    3. Multiway of assesment enabl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traits fully displayed their capabilities.
    4. With common lecture preparation and professional dialogue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execution of assesment were able to work better.
    5. Administrations in charge still have a long way to go in the track of assisting promoting new standard-based assessment.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final result of this study, it showed that there surely were possibilities to apply the humanity-accomplishment-oriented standardization of assesment to the assesment of integrative activit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integrative activities, standard-based assessment, units rating criteria

    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V 圖次 VII 表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5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教學評量的相關論述 15 第二節 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內涵 38 第三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與評量標準 49 第四節 綜合活動領域教學評量相關研究 6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7 第一節 研究方法 67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71 第三節 研究流程 73 第四節 研究資料整理與分析 7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0 第一節 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評量活動發展流程與內容 80                    第二節 評量活動的實施過程及實施結果 100 第三節 評量活動實施所遇困境與問題之因應策略 133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4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4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9 參考文獻 153 附錄 158 附錄一 教學活動教案設計 158 附錄二 服務計畫企畫書 168 附錄三 服務計畫檢核表 172 附錄四 學生作業示例-圖書館志工服務(A等級) 173 附錄五 學生作業示例-回饋母校清潔工作(A等級) 182 附錄六 學生作業示例-大光兒少之家服務(A等級) 191 附錄七 學生作業示例-打掃海科館(未達A等級) 198 附錄八 學生作業示例-外木山淨灘服務(未達A等級) 20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江雅琪(2004)。生活課程多元評量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余民寧(2011)。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第三版)。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2002)。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概念分析。教育研究,98,111-122。
    李坤崇(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2006)。教學目標、能力指標與評量。臺北市:高等教育李坤崇( 2011a )。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2011b)。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與評量。臺北市:心理。
    李坤崇(2012 )。實作評量的編制步驟及實例。教育研究,214,92-109。
    李坤崇、歐慧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深耕種子團隊(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能力指標重點意涵導論。載於教育部(主編)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重點意涵手冊(1-47頁)。臺北市:教育部。
    李淑婷(2014)。國小綜合活動領域評量活動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四年級自編單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裕益(2000)。教學評量的新趨勢。教育研究,70,6-9。
    吳清山、林天祐(2011)。教育名詞-課程轉化。教育資料與研究,221,203-204。
    吳清山、林天祐(2012)。教育名詞-標準本位評量。教育研究,102,133-134。
    吳毓瑩(1996)。評量的蛻變與突破:從哲學思潮與效度理思考起。教育資料與研究,13,2-15。
    吳毓瑩(2000)。從基本的確認到水準的期待一探討美國從基本能力測驗到課程標準評量之轉變。教師天地,109,18-29。
    吳慧敏(譯)(2006)。發展評量的參照架構(原作者:Borich,G.D &Tombari,M.L著)。載於單文經(校閱),中小學課堂的教學評量( Educational Assessment for the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Classroom)(頁51-82 ) 。臺北市:心理。
    杜秉叡(2012)。透過「評量標準」掌握學力。飛揚雙月刊,74,18-20。
    凃金堂( 2009 )。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市:三民。
    林怡呈(2002)。教學歷程中多元評量之迷思、神話、與活化─以一個國小教師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馬雅琪(2013)。發展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評量示例之行動研究-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2012a)。以標準參照的評量促進教育發展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關鍵配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 2012b )。國中學習成就評量標準(試行版)一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公告】。臺北市:教育部。
    梁東民(2015)。國民中學學生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表演藝術學習成就評量標準之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陳明印( 2002 )。基準評量表及其在實作評量上的應用。研習資訊,19 : 1,60-77。
    郭生玉( 2004 )。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市:精華。
    郭俊賢、陳淑慧(譯)(2000)。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 Multiple Inrelligence Approachesto Assessment)(原作者:David Lazear)。臺北市:遠流。
    張麗麗(2002)。從分數的意義談實作評量效度的建立。教育研究,98,37~ 51。
    教育部(20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a)。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2012年5月7日修正發布。
    教育部(2012b)。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方案。2012年11月15日,取自: http://12basic.edu.tw/draft/index.html
    教育部(2012c)。國中教育會考問與答。臺北市。教育部。2012年11月15日,取自: http://12basic.edu.tw/draft/index.html
    張美玉(2001)。從多元智能的評量觀點談歷程檔案評量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資料,9,32-54。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清濱(2009)。教學原理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張景媛(2012)。綜合活動評量標準實例分享一新竹縣竹北國中設計的評量規準。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輔導群年度研討會手冊(92頁)。臺北市:教育部。
    張鈿富研究主持(2009)。歐美澳公民關鍵能力發展之研究。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馮薇潔(2017)。國中英語歌謠評分規準之建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鈕文英(2011)。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
    曾芬蘭(2012)。考試和評量的系統性變革:以十二年國教為例。綜合活學習領輔導群年度研討會手冊( 86-91頁)。臺北市:教育部。
    葉連祺(2002)。九年一貫課程與能力指標轉化。教育研究,96,49-63。
    廖怡君(2007)。評分規準於國中直笛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欣怡(2011 )。國民中學綜合活動領域實施多元評量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鄧運林 (1998)。開放教育多元評量。高雄:復文 。
    鄭蕙如、林世華(2004 )。Bloom 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理論與實務之探討-以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分段能力指標為例。臺東大學教育學報, 15 :2,247-274。
    賴麗珍譯( 2008)。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原作者 :Grant Wiggins & Jay McTighe)。臺北:心理。
    歐滄和(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市:心理。
    謝翊君(2018)。運用評分規準於歌唱評量之班級個案研究—以臺中市某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簡茂發(1987)。教育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臺北市:心理。
    覺曉瑩(2013)。綜合活動領域輔導活動課程評量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貳、外文部分
    Airasian, P.W.(1996). Assessment in the classroom. New York: McGraw-Hal1.
    Anderson, W.& Krathwohl, D. R. (Eds.)(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 s educational objectives. NY: Longamn.
    Glaser, R. (1990). Toward new models for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4(5), 475—483
    Harrow, A. J. (1972). A taxonomy of the psychomotor domain. New York: David Mckay.
    Shepard, L. A. (2000). The role of assessment in a learning culture.Educationa Researcher, 29(7), 4-14.
    Wiggins, G. (1989). A true test: Toward more authentic and equitable assessment. Phi Delta Kappan, 70, 703-71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