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倩影
論文名稱: 我國勞工退休金之研究--兼論勞退新制
指導教授: 黃人傑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7
中文關鍵詞: 勞工退休金個人帳戶確定提撥制確定給付制
英文關鍵詞: Labor retirement pension, 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 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 Defined Benefit Pla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17下載:6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由於我國經濟結構改變、人口快速老化,社會價值變遷,實施20餘年的勞動基準法退休金制度,使大部分勞工無法領獲退休金,已不符合當今社會趨勢的需要。勞退新制在政府、勞資雙方及學者專家努力下公佈實施,勞退新制採個人帳戶制與年金保險雙軌制,帶來劃時代的變革,並深切影響勞工退休生活。
    本論文採非介入性之研究方式,利用文獻分析法、次級資料分析法及歷史分析法,來分析勞動基準法退休金及勞工退休金條例退休金之制度內容及精神所在,並加以比較新舊制度的差異性及優劣之處,以檢視新制能否改善舊制的缺失。
    研究發現勞退新制仍有改善空間,故提出研究建議。
    一、對主管機關的建議:適用範圍宜擴大、定期檢討提繳率是否足夠、延緩領取退休金年限、滯納金的調降、降低年金保險的門檻、勞工退休基金監理委員會早日成立、勞工退休基金運用之民營化。
    二、對雇主的建議:人力派遣並非萬靈丹、提昇企業的社會責任。
    三、對勞工的建議:督促雇主覈實提撥退休金、妥善運用退休基金。
    因此,透過上述各項建議評析,希望勞工退休金制度能臻於完善。

    Due to the economic structure changes, the population ages rapidly and the social value shifts in Taiwan, the retirement pension system implemented more than 20 years in Taiwan under the Labor Standards Law causes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labor can not obtain the retirement pension. The system does not meet the current need of the social tendency any more.
    The new labor retirement system has been announced and enforced under the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the labor and capital and sociology scholars. The new program, implementing bilateral systems of the 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s and the annuity insurances, brings the epoch-making transformation and deeply influence in the retirement life of labor
    Our research uses the methods of Non-involvement Research, embraced Literature Analysis,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and Historical/Comparative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contents and the essences of both the previous system of the Labor Standards Law and the new system of the Labor Pension Act. We also comp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etween old and new systems to see if we can improve the defects on the old one.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ere is still some room to improve the new labor retirement system. Therefore we have the following research suggestions:
    First, to the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expand the applicable scope; exam the rate of contribution periodically, postpone the year limitation of the pension receiving, decrease the late payment penalty, reduce the threshold of the annuity insurance, establish the committee for the labor retirement pension fund, and operate non-governmentally the labor retirement pension fund
    Second, to the employers: Labor despatch does not always work. Elevate the enterprise’s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rd, to the labor: Supervise the employer to make sure the retirement pension fund is allotted; Utilize the retirement fund properly.
    Hence, as these above suggestive analyses, we hope that the new labor retirement pension system will be close to perfec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四節 相關文獻分析 12 第二章 名詞釋義與基本概念 29 第一節 重要關鍵名詞釋義 29 第二節 勞工退休金制度之理論與基本概念 35 第三節 主要國家勞工退休金實施之簡介 51 第四節 全球勞工退休金制度之發展趨勢 76 第三章 我國勞工退休金之問題與演進 89 第一節 我國勞工退休金制度之相關問題 89 第二節 台灣社會人口老化之問題 93 第三節 我國勞工退休金制度之沿革與發展 100 第四節 勞工退休金制度之現況與優缺點 112 第四章 我國勞工退休金新制之特質與影響 127 第一節 勞工退休金新制之相關法令規範 127 第二節 勞工退休金新制與舊制之不同 137 第三節 勞工退休金新制對雇主之影響 157 第四節 勞工退休金新制對勞工之影響 161 第五章 結論 167 第一節 研究結果 16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73 第三節 後續研究 179 參考書目 181 中文部分 181 英文部分 187 網路資源 188 附錄 附錄一 勞工退休金條例 191 附錄二 勞工退休金條例施行細則 199 附錄三 勞動基準法 207 附錄四 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 221 附錄五 勞動基準法適用行業及適用日期 229 附錄六 行業分類系統表 231 附錄七 勞動基準法適用行業之例外情形說明 233 附錄八 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工資分級表 235

    參考書目
    一、 中文書目
    于泳泓(2004),<企業因應勞退新制整體規劃指南(上)-勞退新制演變及新制之影響>,《會計研究月刊》,第229期,頁67-90。
    (2005a),<企業因應勞退新制整體規劃指南(中)-因應措施之準備與規劃>,《會計研究月刊》,第230期,頁67-90。
    (2005b),<企業因應勞退新制整體規劃指南(下)-個人面臨新制之選擇與規劃>,《會計研究月刊》,第231期,頁75-98。
    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1987),《勞工退休準備金提撥與積欠工資提繳》,勞資關係叢書之12,台北: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
    王 正(1998),<從年金論戰探討老人基礎年金的本質與建搆方向>,《國民年金保險制度系列演講座談論文彙編》,內政部主辦,頁266-267。
    王 正(2002),<國民年金政策試擬>,《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3期,頁52-55。
    王季云(2002),《我國退休金制度與老人經濟安全保障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學程社會財經組,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振寰、瞿海源(2003),《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王雅慧(2004),<勞退制度大變革企業如何因應學問大>,《實用稅務
    月刊》,第357期,頁17-20。
    王惠玲(1998),<勞委會勞動論壇系列報導>,《勞工行政雜誌》,第126期,頁28-32。
    王儷玲(2005),<因人而異評估風險-勞退新、舊制大不同>,《勞動保障雙月刊》,第1期,頁14-15。
    立法院(2002),《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36期,頁68-71。
    (2003),《立法院公報》,第92卷第27期,頁181-216。
    (2004),《立法院公報》,第93卷第6期,頁275-312。
    行政院(2002),《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中華民國91年版),台北:行政院。
    行政院內政部(2004),《中華民國臺閩地區人口統計-民國92年》,台北:行政院內政部。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1998),《邁向廿一世紀:就業政策白皮書》,1998年8 月修訂再版,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005),《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勞動統計月報》,第144期,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革新委員會(1986),《勞基法研修專案小組協調、研究結果報告》,行政院經濟革新委員會產業組編印,頁3-4。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2),《中華民國臺灣地區民國91年至140年人口推計》,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江朝國(1995),《保險法基礎理論》,台北:瑞興圖書公司。
    成之約(2003),《勞動政策與勞工行政》,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 庚(2003),《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
    吳文瑜(2004),<新、舊退休金制度完整比較>,《Smart智富月刊》,9月出版,頁20-23。
    吳忠吉(1995),《勞動經濟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吳復新、劉見祥、蔡紹南(1998),《勞工福利與保險》,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李孟茹(2006),<勞退新制急待補齊的一張拼圖-勞退監委會>,《勞動保障雙月刊》,第9期,頁38-41。
    李美華等譯(1998),E. Babbie,《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下)》,
    台北:時英出版社。
    林 芸、唐麒(2005),<勞退新、舊制度超級比一比>,《勞動保障雙月刊》,第1期,頁26-30。
    林大鈞(2006),<勞工退休新制實施滿週年成效非凡>,《勞動保障雙月刊》,第9期,頁50-51。
    林永裕(1999),<日本勞工退休基金管理暨運用制度>,《勞工行政》,第132 期,頁12-18。
    林炫秋(2001),《臺灣、德國與美國企業退休給付法制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萬億(1994),《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林豐賓(2000),《勞動基準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洪千雅(1998),《論我國勞工退休制度之法律規範-兼論日本老年年金制度之借鏡》,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柯木興(1986),《勞工退休金作業手冊》,台北:三民書局。
    (1998),<從宏觀面談我國勞基法退休金制度改革的方向>,《保險專刊》,第52輯,頁70-78。
    (2000),《社會保險》,台北:中國社會保險學會。
    (2001),<談社會保險年金與退休金的一些概念>,《國政研究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編,頁1-7。
    (2004),<從社會安全的功能交替與可攜式年金的崛起>,《國家政策論壇》,春季號,頁1-7。
    (2005),<談個人帳戶制與年金化>,《壽險季刊》,第135期,頁37-39。
    柯木興、林建成(2005),<淺談世界銀行多層次『老年經濟保障模式』
    >,《國政分析》,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主編,頁1-8。
    (2006),<「老年經濟保障模式」再進化>,《勞動保障雙月刊》,第10期,頁20-23。
    柯怡伶(2000),《我國公務人員退休法制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柯輝芳(2000),<公元2000年全球退休金改革趨勢>,《退休基金季刊》,第1卷第2期,頁29-36。
    柯穎鑑(2004),《從企業社會責任觀點論可攜式退休金年金制的實施》,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唐文慧、王宏仁(1993),《社會福利理論-流派與爭議》,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郝充仁(1999),<退休金制度與企業發展>,《勞工行政》,第139期,頁25-36。
    郝鳳鳴(2004),<勞工退休金條例規範基礎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12期,頁170-186。
    (2005),<勞工退休金條例之組織規範>,《月旦法學雜誌》,第117期,頁165-173。
    孫健忠(2002),<臺灣老年經濟安全保障試析>,《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3期,頁1-8。
    郭明政(2000),<勞基法資遣費與退休金制度之改革>,《政大勞動學報》,第9期,頁37-64。
    郭玲惠(1999),<德國勞工退休金制度簡介>,《勞資關係月刊》,
    第208期,頁18-33。
    (2001),<我國勞工退休金實務爭議問題之研究-兼論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與簡介德國立法例>,《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8期,頁1-41。
    (2005),〈勞退新制爭議問題初探〉,《萬國法律月刊》,第141期,頁10-20。
    張秋政、石盛豪(2005),<勞退條例下如何發展台灣的年金市場-以國際觀點來看>,《壽險季刊》,第135期,頁9-14。
    張熒真(2001),《我國勞工退休金制度變革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 菊(2002),<建構符合現代勞動市場需求之勞工退休制度-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內容及說明>,《立法院院聞》,第30卷第3期,頁11-20。
    陳新立(2000),《勞工退休金制度改革之社會性分析-從企業福利到社會保障》,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慧明(2004),<5分鐘算出你的退休金>,《Smart智富月刊》,9
    月出版,頁27-30。
    符寶玲(1999),《退休基金制度與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國民年金規劃指導小組(1999),《國民年金》,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單 驥(1987),《勞基法中退休準備金提撥率之調查及研究》,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1992),<勞基法中退休制度的改進-兼論退休、資遣與失業保險制度之整合>,《經社法制論叢》,第10期,頁1-32。
       (1996),〈國民年金退休制度中確定提撥制與確定給付制之比較〉,《經社法制論叢》,第17、18期合訂本,頁65-82。
    黃程貫(1997),《勞動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越欽(2002),《勞動法新論》,台北:翰蘆圖書公司。
    黃雅如(2002),《新制勞工退休金之投資模擬與探討》,逢甲大學統計與精算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葉至誠(2003),《職業年金》,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葉崇琦(2004),<6大變數決定該選新制或舊制>,《Smart智富月刊》,9月出版,頁32-34。
    楊秀清(2004),<一次搞懂勞工退休金新制>,《Smart智富月刊》,9月出版,頁16-19。
    楊通軒(1999),<勞基法中退休與資遣法制之研究>,《勞資關係論叢》,第9期,頁39-70。
    (2004),<從勞工退休制度改制看勞工老年生活照護之落實>,《律師雜誌》,第298期,頁40-48。
    鄢武誠(2000),《我國勞動法上勞工退休制度的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蔡 欣(2004),<舊制、新制退休金請領方式不同>,《Smart智富月刊》,9月出版,頁50-53。
    蔡志勇(1998a),<勞工退休金制度之沿革變化與內容比較(上)>,《立法院院聞》,第26卷第6期,頁73-84。

    (1998b),<勞工退休金制度之沿革變化與內容比較(下)>,《立法院院聞》,第26卷第7期,頁39-54。
    蔡滋芳(2006),<新加坡、香港勞工退休金制度大不同>,《勞動保障雙月刊》,第6期,頁24-25。
    鄭津津(2005),<我國勞退新制相關問題之探討>,《台灣本土法學》,第72期,頁64-86。
    劉麗茹(2005),〈談勞工退休金制度〉,《萬國法律月刊》,第141期,頁21-29。
    衛 民、許繼峰(1999),《勞資關係與爭議問題》,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盧政春(1998),<論勞基法勞工退休金制度之改革>,《東吳社會學報》,第7期,頁313-359。
    謝明瑞(2005),<新舊勞工退休制度之比較>,《商學學報》(國立空中大學),第13期,頁353-368。
    羅五湖(2006),<勞工退休新制-成功開辦點滴(上)>,《勞動保障雙月刊》,第10期,頁13-19。

    二、英文書目
    Babbie, Earl(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Chava,Frankfort-Nachmias & David Nachmias(2000),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Worth Publishers.
    Euzèby, Chantal (1989),“Non-contributory old-age pensions:A possible solution in the OECD countries”, ILO Review, vol.128, No.1, p.13-14.
    Fach, Dirk; Friedrich, Klaus; Piazolo(1997),“ Marc Pension Fund Systemin the World〞, Dresdner Bank, Frankfurt/Main,pp.27-45.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1992),“ Chile; Pension Reform, Post-DecadeReview”, SLB, 4/92, pp.464-470.
    ISSA(1980), “Developments and trends in social security 1978-1980〞, ISSA Review, No.3/77,pp.276-285.
    ISSA(1992),“Developments and Trends in Social Security 1990-1992;Overview of Principal Trends , ISSA Rreview,Vol.45,4/1992,pp.16-18.
    Jackson, Richard (2002),“The Global Retirement Crisis”, in The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 Vol.27, No.4, Oxford pp.486-511.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2),
    “Private Pensions and Public Policy. 〞 OECD Social Policy
    Studies No. 9. Paris: 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8), “Maintaining Prosperity in an Ageing Society“, OECD. pp.18-19.
    Steinmeyer, Heinz-Dietrich(1996),“Basic and Complementary Pension Schemes”,Occasional Papers on Social Security, Finding The
    Balance:Financing and Coverage of Social Protection in Europe,
    ISSA, July, PP.33-35.
    World Bank(1994),“ 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 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 A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Report.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三、網路資源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
    http://www.pension.org.tw/2006/06/30.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
    http://www.president.gov.tw/2006/06/30.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
    http://www.ly.gov.tw/2006/06/30.
    立法院國會圖書館
    http://npl.ly.gov.tw/2006/06/30.
    行政院內政部
    http://www.ris.gov.tw/2006/09/12
    行政院內政部戶政司
    http://moi.gov.tw/stat/2006/06/08
    行政院內政部統計處
    http://win.dgbas.gov.tw/2006/9/23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http://www.cla.gov.tw/2006/08/23.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http://www.cepd.gov.tw/2006/07/27.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2006/09/20.
    苦勞網
    http://www.coolloud.org.tw/2006/07/02.
    勞工保險局全球資訊網
    http://www.bli.gov.tw/ sitemap.asp./2006/08/12.
    台灣勞資網
    http://www.twlabor.net/2006/06/30.
    香港強積金計劃管理局
    http://www.mpfahk.org/2006/09/20.

    新加坡公積金局
    http://www.fund.gov.tw/2006/09/20.
    國際勞工局(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http://www.ilo.org/Social Security Onlin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