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呂子盈
論文名稱: 後現代多元論展現於塗鴉藝術之創作應用
指導教授: 梁桂嘉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6
中文關鍵詞: 後現代塗鴉藝術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40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25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後現代主義是多元且高度複雜的文化,起源自一九五○年的英美文學研究,一九六○
年於建築設計風潮中興起,並在一九八○年代開始發揚光於大社會人文研究。後現代主義
的十一項多元特徵由伊哈布‧哈桑 ( Ihab Hassan ; 1925 年 ~ ) 確立 : 不確定性、分
裂性、非神聖化、無自我性、不可表象性、反諷、種類混雜、表演性、參與性 、建構主
義、內在性。而後現代主義的「多元論」展現於後現代圖文現象之「塗鴉藝術」時,其諸
多共同點十分有趣且著實引人入勝。
本研究藉由「後現代的多元論」的特性展現於「塗鴉藝術」之創作研究,從後現代
主義的起源到後現代的美學特徵,針對後現代圖文現象之一的「塗鴉藝術」進行剖析,以
「多元論」為概念軸心,藉由四大主題:不可表象性、反諷、種類混雜與內在性,將後現
代的風格展現於塗鴉藝術中,衍生出融合生活美學之創作應用,呈現出多元的設計風貌。

Post-modernism is in itself an ambiguous, highly omplicated culture. It originated in th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1950s, flourished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e 1960s and prevailed in the studies of Humanism in the 1980s. According to Ihab Hassan's point of view, post-modernism encompasses eleven diverse characteristics- Indeterminacy, frabmentation, decanonization, selflessness, Depthlessness, The
unpresentable, Unrepresentable, Irony, Hybridization, Carnivallization, Perfomance, Participation, Constructionism, and Immanence. From the characteristic of Uncertainty, we can see the crazy, disobedient and the
immense power that can overturn everything of Post-modernism. This kind of power is still influential in every aspect. What post-modernism is looking for is "change." Therefore, everything will definitely show its uncertainty whenever it is in a changeable and moving state.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3 1-2 研究目的 5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1-4 研究方法與流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8 2-1.1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特徵 8 2-1.2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之相對性 10 2-1.3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之比較 11 2-2 後現代的藝術特質 2-2.1 後現代的藝術實踐 13 2-2.2 後現代的美學特徵 17 2-2.3 後現代主義的藝術現象 18 2-3 後現代的多元論特徵 2-3.1 多元論 21 2-3.2 後現代的多元商品設計 29 2-4 塗鴉概述 2-4.1 塗鴉的社會背景 32 2-4.2 塗鴉的定義 35 2-4.3 塗鴉的形式分類 37 2-4.4 塗鴉藝術論 41 第三章 探討多元論與塗鴉藝術 3-1 創作分析-塗鴉藝術應用於後現代多元論 42 3-2 塗鴉藝術的不可表象性(unrepresentable) 44 3-3 塗鴉藝術的反諷(Irony) 50 3-4 塗鴉藝術的種類混雜(hybridization) 55 3-5 塗鴉藝術的內在性(immanence) 57 第四章 創作表現 4-1 創作理念 64 4-2 創作過程與方法 65 4-3 創作完成品及分析 66 第五章 結論 5-1 創作心得 76 5-2 塗鴉藝術Graffiti 創作之價值 77 參考文獻

中文書籍
大衛‧瑞茲曼著,王栩寧譯 (2007)《現代設計史》,大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Richard Appignanesi 著,黃訓慶譯 (1996)《後現代主義》台北,立緒文化。
鄭祥福 (1999)《後現代主義》,台北,揚智文化。
老硪 (1995)《後現代建築》,台北,揚智文化。
《後現代主義藝術系譜》 (2007),大陸,重慶出版社。
尼采與後現代主義 (2005),台北,問津堂。
藝術論述 (1999),台北,遠流出版社。
楊裕富 (1997)《設計、藝術史學與理論》,台北,田園城市。
班克西 (2008)《塗鴉教父Banksy 官方作品集》,台北市,繆思
廖方瑜、孟成瑜 (2005)《塗鴉,城市糖果地圖》,台北,田園城市。
畢恆達 (1996)《發現台灣塗鴉》,《張老師月刊》,200:72-95。
廖炳惠 (1992)《在台灣談後現代與後殖民論述》,當代,87 期,94-107。
周群英 (2005)《日常生活與文化理論》,台北,韋伯文化。

英文書籍
Rodriguez A. & Clair R. P.(1999, Fall).Graffiti as Communication:
Exploring theDiscursive Tensions of Anonymous Text. Southern
Communication Journal, Vol 65,number 1.

網站
http://www.banksy.co.uk
http://query.nytimes.com/gst/fullpage.html?res=9505E6D7103FF936
A35750C0A9629C8B63
http://www.graffiti.org/faq/stowers.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