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恩惠
Grace Kuo
論文名稱: 兒童與成人對兒童圖畫故事書的反應探究
Children and Adults Reading Children's Illustration Story Books:An Exploration of the Responses
指導教授: 黃迺毓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畢業學年度: 8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4
中文關鍵詞: 兒童文學兒童圖畫故事書反應
英文關鍵詞: Children's Literiture, Children's Illustration Story Books, Respons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5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為探討成人與兒童對兒童圖畫故事書的反應異同,本研究以六個成人和五個兒童為對象,選取五本好書供其閱讀,然後進行訪談。結論如下:
    (一)-1.兒童偏好的兒童圖畫書有以下特質:a.趣味性。b生活性。c兒童性。d圖畫具吸引力,或有可愛動物。e引發美好的感受,滿足心理需求。
    (一)-2.成人注重兒童圖畫書的以下特質:a兒童性。b具教育性,或符合成人的價值觀。c文學性。d藝術性。e生活性。f文、圖印刷品質優良。
    (一)-3.成人與兒童都重視圖畫書的兒童性。不同的是:成人較是衡量整本圖畫書的所有因素,以客觀的立場欣賞圖畫書。兒童則是注重圖畫書所引發的主觀感受。
    (二)兒童與成人看圖畫書都會產生內在的反應。不同的是外在反應方式:兒童會有自然活潑的肢體語言;成人則傾向控制自己的外在反應方式,僅有部份的臉部表情。
    (三)成人本身也能接受圖畫書,並從閱讀過程得到滿足和收穫。
    (四)成人以三種立場建立與圖畫書的關係,並且在閱讀一本書的過程中會變換兩種以上的立場:1.分析者;2.觀看者;參與者。
    (五)兒童與圖畫書的關係存在兩種立場:1.觀看者;低年級兒童大多採這種立場,不過也有例外。2.參與者。
    (六)從兒童的閱讀反應可以了解兒童個別的認知與心理發展,及他們對世界的看法。
    (七)從訪談結果的確看到圖畫書發揮其對兒童生活上、品德上、情意上、認知上、語文上的價值,並可增進閱讀能力、閱讀興趣、增進親子關係。
    (八)成人陪伴兒童閱讀、討論可以增進兒童文學價值的作用。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兒童文學的定義與分類 7 第二節 兒童文學的起源與發展 18 第三節 兒童文學的特質與價值 26 第四節 圖畫書的起源與發展、定義與形式 33 第五節 圖畫書的特質、價值與選擇要點 36 第六節 兒童文學批判理論 41 一、歷史角度 二、心理分析角度 三、形式主義 四、女性主義 五、讀者反應理論 第七節 反應理論在兒童文學的應用與相關研究 45 第八節 台灣兒童文學界評鑑「好書」的標準 5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7 第一節 研究設計 58 一、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工具 四、研究者角色 五、資料整理與分析 第二節 實施步驟 6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0 附錄一 共同入選1996-1997年度「好書大家讀」及「行政院新聞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並適合學齡前、低年級的優良圖畫書書單 96 附錄二 訪談題目 98 附錄三 研究結果歸納 99 附錄四 訪談記錄(列舉兩則) 103 參考書目 195

    一、中文部份
    (民84)︰「知識寶庫」廣播節目兒童文學系列專輯,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台北市︰台灣分館。
    丘德懿、譚合令等(民78):十年來我國幼兒讀物出版狀況調查研究。台北市:信誼基金會學前兒童教育研究發展中心。
    「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民82):1992兒童讀物、少年讀物好書指南。「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編印。
    「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民83):1993兒童讀物、少年讀物好書指南。「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編印。
    「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民84):1994兒童讀物、少年讀物好書指南。「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編印。
    「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民85):1995兒童讀物、少年讀物好書指南。「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編印。
    「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民86):1996兒童讀物、少年讀物好書指南。「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編印。
    「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民87):1997兒童讀物、少年讀物好書指南。「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編印。
    吳文鼎 (民77) ︰兒童文學研究(九版)。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李銘愛(民87):寫作縱橫談──兒童文學。台北市:台北市文藝協會。
    李慕如(民85):兒童文學綜論(三版)。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杜淑貞 (民83)︰兒童文學析論(上、下)。台北市︰五南圖書。
    杜萱 (民82): 優良兒童文學的特質,台北師院圖書館館訊﹙創刊號﹚。1,157~164頁。
    林文寶等(民82):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臺北二版)。臺北市:富春。
    林文寶等(民85):兒童文學。台北市:五南。
    林文寶等(民87):一九九七年兒童文學紀要。出版界,54期,35-41頁。
    林守為 (民77) :兒童文學。台北市,五南圖書,1~19、54~64頁。
    林良(民74):兒童文學的「文學價值」和「教育功能」。師友,215期,1-2頁。
    林良等著,張湘君主編(民84):認識幼兒讀物。台北市:天衛文化。
    林政華 (民80) :兒童少年文學。台北市:富春文化。
    洪文瓊(民87):九○年代中後期台灣童書出版環境管窺。出版界,54期,31-34頁。
    秋松木(民65)︰兒童文學與文學。兒童教育(4,100, 101頁)。
    韋葦(民84):世界童話史。台北市:天衛文化。
    馬景賢(民62):批評兒童文學作品的幾點基本原則。國語日報兒童文學周刊,85期。
    葉詠琍(民81):西洋兒童文學史(再版)。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張子芬 (民79) :幼兒故事概念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健(民78)︰文學概論。台北市:五南,第5頁。
    張湘君(民82):讀者反應理論極其對兒童文學教育的啟示。東師語文學刊,第6期,285-307頁。
    曹俊彥(民75):圖畫:兒童讀物的先驅部隊。75年4月4日「中央日報」十二版。
    郭生玉 (民70) :心理與教育研究法(第13版)。台北縣中和市:精華書局。
    陳木城(民81):好書的四個關口。1992兒童讀物、少年讀物好書指南,「好書大家讀」工作小組編印,119頁。
    洪慧芬﹙民85﹚:幼兒圖畫書中父親及母親角色之內容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林統(民79):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台北市:富春文化。
    曾慧佳 (民82) :童話的永恆功能。台北師院圖書館館訊,165~167頁。
    舒蘭(民72)︰從兒童心理設計童詩教案。文藝座談實錄。行政院文建會。
    黃迺毓(民83)︰童書非童書。台北市︰宇宙光出版社。
    雷僑雲 (民77):中國兒童文學研究。台北市:台灣學生。
    趙雲 (民80) :兒童文學的潛在影響。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季刊,3,17~18頁。
    蔡尚志(民81)︰兒童故事寫作研究。台北市:五南。
    蔡秋桃,金澤勝夫,下山田裕彥(民84):幼兒教育思想。台北市:五南。
    盧金山(民74)︰從兒童最喜歡的十種兒童讀物談起。婦女雜誌,203卷,81-82頁。
    鍾志從 (民75) :兒童發展的分階與兒童文學的選擇。家政教育,10:2,20-27,35頁。
    蘇建文、程小危、柯華葳、林美珍、吳敏而、幸曼玲、陳李綢、林惠雅與陳淑美 (民80) :發展心理學(再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第一章,32頁。
    Hollindale, Peter(1988):意識形態與兒童書,劉鳳蕊譯。中外文學,第二十七卷,第十一期,總第三二三期。台北市:中外文學月刊社。
    二、英文部份
    Applebee, Arthur N (1977). Studies in the Spectator Role: An Approach to Response to Literatur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onference on Researching Response to Literature and the Teaching of Literature. New York: Buffalo.
    Benton, Michael(1993). Reader Response Criticism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England: Southampton University. 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Burke, Eileen M. (1990). Literature for the Young Child. (2nd ed.)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llyn and Bacon.
    Cooper, Karyn (1996). Hiding from word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Vol. 29, No. 1, Spring/ Summer 1996. P. 23~24.
    Galda, S. Lee (1980). Three Children Reading Stories: Response to Literature in Preadolescents.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 Welfare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Glazer, Joan I. (1991). Literature for Young Children. (3rd ed.)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Hillman, Judith (1995). Discover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Holland, and others (1993). Journeying: Children Responding to Literature. America: Portsmouth.
    Huck, Charlotte S., Hepler, Susan & Hickman, Janet (1993).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5th ed). America: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Jalongo, Mary Renck (1988). Young Children and Picture Books—Literature from infancy to six. Washin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Lehman, Scharer (1993). Children and Adults Read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A Comparison of Responses. Americ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Reading Conference.
    Lehman, Scharer (1993).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response comparisons when children and adults read children’s literature. Read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1995-1996. 35(2) , p. 142-152.
    Rosenblatt, Louis (1978). The Reader the Text the Poem. 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Purves, Alan C., & Beach, Richard (1972). Literature and the Reader: Research in Response to Literature, Reading Interests, and the Teaching of Litrature. Urbana, Ill.: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Russell, David L. (1997). Uderstanding Literature. Literature for Children—A short introduction (3rd). New York: Longman.
    Thacker, Deborah (1996). The Child’s Voice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England.
    Weekes, B. (1935). The child’s first literature. Literature and the Child. New York: Silver, Burdett.

    無法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