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仁祺
論文名稱: 大學生工作價值觀類型與職業道德判斷之研究
指導教授: 沈六
Sheen, Liow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8
中文關鍵詞: 工作價值觀工作價值觀類型道德認知發展職業道德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9下載:5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研究大學生工作價值觀類型與職業道德判斷的關係,並分析不同背景(性別、科系別、年級別)之學生的工作價值觀類型與職業道德判斷的差異性。因此本研究以個人背景及工作價值觀類型為自變項,以職業道德判斷成熟度為依變項,以問卷調查方式收集資料統計分析工作價值觀類型與職業道德判斷的關係。本研究以「工作價值觀量表」及自編之「職業道德判斷測驗」為研究工具,以237位大學生為施測對象,所得資料以X2考驗、t考驗、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法進行分析,以統計結果及文獻研究之資料作結論之分析依據,並依「緒論」、「文獻探討」、「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結論與建議」分章撰寫。
    本研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經統計分析,大學生工作價值觀類型為「物質安全」者多於其他類型。
    二、大學生性別及科系別工作價值觀類型、職業道德判斷成熟分數之差異性考驗未達顯著水準。
    三、年級別不同之大學生,其工作價值觀類型、職業道德判斷成熟分數差異達顯著水準。
    四、大學生的職業道德判斷成熟分數處於道德發展第四階段「法律與秩序導向階段」。
    五、不同工作價值觀類型之大學生職業道德判斷成熟分數差異性比較達顯著水準。
    六、工作價值觀類型與職業道德成熟分數之相關係數r= .169,達顯著水準。(p< .01)。
    七、工作價值觀類型確為職業道德成熟分數有效預測變項。
    綜上所述,本論文提出以下建議:
    一、教育應促進大學生工作價值觀類型的改變,培養學生具備較高層次的需求傾向,是提昇大學生職業道德判斷發展的有效途徑。
    二、教育者宜提供學生較寬廣的思考面向,使其擺脫框架下的思維模式,朝批判性思考方向進行,而使其具較為成熟的道德判斷能力。
    三、在中小學時期需導正學生的價值觀,在大專階段應注意培養更高層次之工作價值觀。
    四、實施大學及職前的的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必須針對不同專業而開設不同的專業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甚至應該成為必修課程。
    五、職業道德課程的設計應加入道德相關理論的介紹並以實例說明道德判斷原則使學生參與討論,幫助學生以具體的方式掌握抽象原則的確切意義,也讓學生了解如何將抽象的原則應用於具體的情境中。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的性質與重要性…………………………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8 第四節 名詞釋義……………………………………………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5 第六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工作價值觀理論……………………………………24 第二節 職業道德判斷理論…………………………………51 第三節 工作價值觀與職業道德判斷相關研究……………6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76 第二節 研究對象……………………………………………78 第三節 研究工具……………………………………………81 第四節 實施程序……………………………………………88 第五節 資料處理……………………………………………90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大學生工作價值觀類型分析………………………93 第二節 工作價值觀類型差異之分析…………………………96 第三節 大學生職業道德判斷的發展…………………103 第四節 職業道德判斷差異之分析……………………123 第五節 工作價值觀類型與職業道德判斷之關係………12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38 第二節 建議………………………………………………143 參考文獻………………………………………………………… A-F 附錄一 預試問卷全文…………………………………………i-xi 附錄二 正式問卷全文………………………………………I-VIII 表 次 頁次 表1-1 道德實踐者的構成要素…………………………………………5 表2-1 Holland的六種人格及其適合職業表………………………26 表2-2 激勵因子與保健因子…………………………………………28 表2-3 Rokeach價值量表分類……………………………………34 表2-4 生涯發展各期及發展狀況表………………………………41 表2-5 男女兩性在工作價值觀上的差異表…………………………47 表2-6 道德認知發展階段表………………………………………58 表2-7 Kohlberg劃分的層級表…………………………………59 表3-1 有效樣本的個人基本資料分析………………………………80 表3-2 職業道德判斷測驗結構分析表(預試)……………………84 表3-3 預試受試者職業道德判斷階段分佈表………………………86 表3-4 本研究採用之統計方法………………………………………92 表4-1 大學生工作價值觀類型之分佈………………………………94 表4-2 不同性別大學生工作價值觀類型t檢定……………………97 表4-3 不同科系別大學生之工作價值觀類型分數統計表…………98 表4-4 不同科系別大學生工作價值觀類型分數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9 表4-5 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工作價值觀類型分數統計表……………100 表4-6 不同年級大學生工作價值觀類型之變異數分析表…………101 表4-7 不同年級大學生之工作價值觀類型分數多重比較分析……102 表4-8 大學生職業道德判斷階段之分佈……………………………104 表4-9 不同性別大學生職業道德判斷成熟分數統計表……………106 表4-10 不同性別大學生職業道德判斷階層分佈情形…………………107 表4-11 不同科系別大學生職業道德判斷成熟分數統計表……………108 表4-12 不同科系別大學生職業道德判斷階層分佈情形………………109 表4-13 不同年級別大學生職業道德判斷成熟分數統計表……………110 表4-14 不同年級別大學生職業道德判斷階層分佈情形………………111 表4-15不同工作價值觀類型大學生之職業道德判斷成熟分數統計表…112 表4-16不同工作價值觀類型大學生職業道德判斷階層分佈情形………113 表4-17受試者在各題各階段的人數分佈情形……………………………122 表4-18 不同性別大學生職業道德判斷成熟分數之t檢定………………124 表4-19不同科系別大學生之職業道德判斷成熟分數統計表……………124 表4-20不同科系別大學生職業道德判斷成熟分數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5 表4-21不同年級別大學生之職業道德判斷成熟分數統計表……………126 表4-22不同年級別大學生職業道德判斷成熟分數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26 表4-23不同年級別大學生職業道德判斷成熟分數多重比較分析表……127 表4-24不同工作價值觀類型學生職業道德成熟分數平均比較表………128 表4-25不同工作價值觀類型學生職業道德成熟分數變異數分析表……129 表4-26不同工作價值觀類型學生職業道德成熟分數多重比較分析表…129 表4-27職業道德判斷成熟度的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結果…………………131 圖 次 頁次 圖 2-1 生涯發展的模式……………………………………………43 圖2-2 Perrone應用在工作價值觀的Maslow需求層次結構圖……………45 圖2-3 道德認知發展論層級分類與認知結構、認知範圍寬廣度應用於職場圖…………62 圖 3-1 研究架構………………………………………………………77 圖 4-1 大學生工作價值觀類型之人數分佈比例…………………………94 圖 4-2 大學生職業道德判斷階段之人數分佈………………………105 圖 4-3 大學生職業道德判斷階段之人數比例分佈…………………105

    一、中文部分
    文崇一(民74)。職業道德與經濟行為。現代生活態度研討會論文集,93-102。
    王叢桂(民81)。社會轉型中之工作價值觀變遷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王叢桂(民82)。三個世代大學畢業工作者的價值觀。本土心理學研究,2卷12期,206-250。
    林義男(民68)。社經地位、價值取向與教育機會之關係。輔導學報,2,95-107。
    林幸台(民76)。生計輔導的理論與實施。臺北:五南。
    林幸台(民80)。生涯輔導的理論與實際。學生輔導通訊,14,11-19。
    林邦傑(民79)。大專在學青年工作價值觀與工作環境需求之調查研究。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有土(民82)。職業道德的基本要義。臺灣教育,508,14-48。
    林鳳麗(民91)。商學學生道德觀之探討。樹德科技大學學報,4卷2期,141-157。
    何長珠主編(民70)。職業輔導論文彙編。臺北:大洋。
    李華璋(民83)。工作價值觀在生計諮商上的應用。輔導季刊,30卷2期,33-40。
    沈六(民80)。道德發展與行為之研究。臺北:水牛。
    沈六(民91)。道德發展的家庭脈絡因素。公民訓育學報,11,1-36。
    吳聰賢(民72)。農村青年職業興趣、工作價值與職業選擇關係研究。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吳聰賢(民77)。就業結構及改換工作意願之變遷研究。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吳明清(民72)。我國青少年價值觀念及其相關因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吳成豐(民84)。不同組織主管價值型態的差異及其決策時影響道德的考量因素之研究。臺大管理論叢,6:2卷,135-157。
    吳鐵雄(民85)。工作價值觀量表之編製研究。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邱文松(民90)。企業倫理課程對商學院學生道德考量、職業道德認知與倫理價值觀之影響。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金樹人(民76)。價值問卷在生計輔導上的應用。諮商與輔導,6,21-22。
    周淑娟(民83)。人口特徵和組織氣候與工作滿足和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管理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袁志晃(民71)。國中學生工作價值觀之研究-性別、年級、家庭、社經地位、學業成就、地區之比較。輔導學報,5,163-183。
    袁志晃(民72)。臺灣地區接受感化教育處境的男性少年犯之工作價值分析─地區、學業成就、家庭社經地位之比較。輔導學報,6,52-89。
    袁志晃(民73)。職業價值澄清活動對高一學生職業決策行為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夏林清、游慧卿(民72)。工作價值觀問卷介紹與初步修訂報告。測驗與輔導雙月刊,60,1030-1036。
    康宗虎(民69)。高中學生價值觀念及其與升學選科意願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玉學(民89)。企業倫理行為對員工態度及行為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欽善、董洪利編著(民88)。論語孟子。瀋陽:春風文藝。
    翁淑緣(民73)。台灣北部地區大學生的價值觀念與生活形態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7,95-117。
    曹常仁(民73)。高職學生職業道德觀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英豪(民69)。修訂道德判斷測驗及其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學院教育學刊,2,53-91。
    陳英豪、汪榮才、劉佑星、歐滄和和李坤崇(民76)。工作價值觀量表修訂報告。台南師專學報,20,1-33。
    陳聰文(民77)。高職學生職業道德判斷之研究。輔導學刊,11,165-189。
    陳義勝(民78)。組織行為。台北:華泰。
    陳銘宗(民83)。工作價值觀及其形成歷程探討。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家聲(民88)。你的企業亮紅燈嗎﹖管理雜誌,305,70-71。
    陳克華(民91)。現在的年輕醫師到底怎麼了?自由副刊,91/6/21。
    張春興(民78)。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鳳燕(民84)。教師道德推理測驗之發展。教育與心理研究,18,103-138。
    張志榮(民89)。大專程度金融從業人員職業道德認知-工作價值觀與職業道德行為承諾之研究。技職教育新義涵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董兆孚譯(Eduard Spranger著)(民56)。人生之型式。台北:商務。
    單文經(民69)。道德判斷發展與家庭影響因素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單文經譯(Kohlberg, L.著)(民75)。道德發展的哲學。台北:黎明。
    葉誌崇、吳祥發(民82)。從文化背景觀點比較中美會計專業人員對價值及道德判斷差異影響之實證研究。國科會計劃報告。
    葉學志(民82)。邁向二十一世紀中華民國中小學師資的培育政策。台灣教育,505,7-9。
    葉匡時、周德光(民84)。企業倫理的形成與維持:回顧與探究。台大管理論叢,6菤1期,1-23。
    楊國樞(民73)。大學生的心態與行為。台北:黎明。
    黃月純(民78)。台北地區高職學生工作價值觀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同圳(民81)。年輕的心事﹣企業新進員工工作價值觀初探。管理雜誌,212, 65-69。
    黃同圳(民83)。當前勞動者工作價值觀之實證分析─兼論管理之意涵與策略。財團法人信義文教基金會專案報告。
    黃國隆(民84)。臺灣與大陸企業員工工作價值觀之比較。本土心理學研究,4,92-147。
    黃國隆 蔡啟通(民87)。工作價值觀與領導行為對員工效能的影響。臺大管理論叢,9:113卷,51-85。
    程小危、雷霆(民70)。Kohlberg’s道德判斷理論及評量工具在中國社會的實徵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研究計畫。
    蔡淑桂(民80)。國小資優學生高層認知能力、道德判斷與道德行爲之間的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明田(民83)。企業倫理與商業哲學-台灣地區管理者之道德成熟度之實證比較研究。國科會計劃報告。
    蔡明田、陳嵩(民84)。臺灣大專學生及企業經理人之倫理態度實證研究。教育研究資訊,3:6,115-126。
    劉德生(民77)。中等學校學生職業觀念與職業態度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劉焜輝研究主持(民73)。師大學生社經背景與工作價值觀關係之研究。台北:師大學生輔導中心。
    劉中榮主編(民80)。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劉美慧(民81)。高職學生認知型態與職業道德判斷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美慧(民82)。高職學生認知型態與職業道德判斷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3,443-482。
    劉益榮(民90)。商學學生個人價值觀與道德判斷及其關聯性之探討。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潘冠美(民86)。我國會計審計人員多元道德尺度量表發展之研究。管理會計,39,95-117。
    謝安田(民71)。企業管理。臺北:五南
    簡穗(民91)。會計人員道德判斷及發展之探討與經理人道德推理對決策影響之研究。淡江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進財(民78)。臺北市高職學生社會認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龔寶善(民56)。道德教育實施論。臺北:中華。
    龔寶善(民72)。倫理爲本談教育。臺北:開明。
    二、西文部分
    Allport, G.W.(1961).Pattern and Growth in Personality. New York:Holt, Rinehart, & Winston.
    Armstrong,M.B.(1987).Moral Development and Accounting Educ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5,27-43.
    Beutell, N. J., & Brenner, O. C., (1986). Sex Differences In Work Values.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8, 29-41.
    Blood, M. R. (1969). Work value and job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53(6), 456-459.
    Brenner, O. C., C. D. Pringles & J. H. Greenhaus. (1991).Perceived Fullfillment of Organizational Employment Versus Entrepreneurship: Work Values and Career Intentions of Business College Graduate.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Chapman, A. H.,(1977).Benefits of group ownership.EDP, 110,7-88.
    Cohen,J.R.& L.W.Pant(1989).Accounting Educators’ Perceptions of Ethics in the Curriculum. 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 4, 70-81.
    Cohen,J.R.,L.W.Pant &D.J.Sharp(1993).A Validation and Extens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Ethics Scale.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2, 13-26.
    Cohen,J.R.,L.W.Pant& D.J.Sharp(1996).Measuring the Ethical Awareness and Ethical Orientation of Canadian Auditors.Behavioral Research in Accounting ,8,98-119.
    Cohen, J. R., L. W. Pant &D. J. Sharp(1998).The Effect of Gender and Academic Discipline Diversity on the Ethical Evaluations, Ethical Intentions and Ethical Orientation of Potential Public Accounting Recruits. Accounting Horizons,12,250-270.
    Cohen, J. R., L. W. Pant &D. J. Sharp(2001).An Examination of Differences in Ethical Decision-Making Between Canadian Business Students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30, 319-336.
    Davis, J. R. & Welton, R. E. (1991). Professional ethics: Business students’ percep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0, 451-463.
    Dov Elizur, (1984).Facets of Work Values : 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Work Outcom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9(3),379-389.
    Flory,S.M.,T.J.Phillips, R. E. Reidenbach & D. P. Robin(1992).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Selected Ethical Issues in Accounting.The Accounting Review ,67(April), 284-302.
    Flory,S.M.,T.J.Phillips, R. E. Reidenbach & D. P. Robin(1993).A Reply to A Comment on 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Selected Ethical Issues in Accounting.The Accounting Review ,68(April), 417-421.
    Finegan J.E. (2000). The Impact of Person and Organizational values on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73(2),149-169.
    Ginzberg, E (1951) .Occupational Choice:An approach to a general theory .N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Ginzberg, E (1952).Toward a Theory of Occupational Choice.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30, 491-494.
    Gribbon,W.D.&Lohnes,P.R.(1965).Shifts in Adoiescents,Vcational Values.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44,148-152.
    Hales,L.W.&Fenner,B.(1972).Work Values of 5th ,8th,and 11th Grade Students.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20,199-203.
    Herzberg , F.(1966).Work and the nature of man. Cleveland: World Press.
    Herzberg, F.(1968).One more time:How do you motivate employe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February, 53-62.
    Holland, J. L.(1985).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Vocational Personalities and Work Environments. (2nd ed.). En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 Hall.
    Humbert,J.T.(1964). The work values of male and female,urban and rural, highschoo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welfare students in new Mexico.Dissertation Abstract,1708-A.
    Jurgensen, C.E., (1978).Job preferences .What makes a job good or bad?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3, 267-276.
    Kapes,J.T.&Strickler,R.E.(1975).A Long Study of change in work values between Ninth and twelfth grades as Related to High School Curriculum.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6,81-93.
    Kiannane,J.F. & Pable,M. (1963). Family background and work values orientation.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9, 320-325.
    Kinnane, J.F., & Gaubinger, J.R. (1963), Life Values and Work Value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0(4), 362-567.
    Kohlberg, L. and Turiel, E.(1971). Moral development and moral education. In Lesser G.S.(Ed.).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Practice,402-424. Glenview,IL:Scott Foresman.
    Kohlberg, L. (1971). Moral Judgement interview and procedures for scoring Unpublished manuscript, Center for moral education, Havard University.
    Kohlberg, L. (1976),Moral Stages and Moralization In T. Lickona(Ed.). Moral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219-240.
    Kohlberg, L.(1984).The Psychology of Moral Development: The Nature and Validity of Moral Stages. San Francisco: Harper& Raw.
    Levine, M. F., Tylor, J. C., & Davis, I. E.(1984). Defining quality of working life .Human Relation, 37(1), 81-104.
    Luckey,E.B.(1974).The family : Perspectives on its role in development and choice Vocational guidance and human development,Boston : Houghton Mifflin.
    Lynn,W.M. (1993).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their job satisfaction in regulated and deregulated schools in South Carolina (regulated schools). Disser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A, 53(08),26-27.
    Lynn,M.R.(1986).Determin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content validity. Nursing Research,35,382-385.
    Maslow, A. (1968).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McClelland, D. C. (1961). The achieving society. New Jersey: Van Nostrand.
    Miller,M.F.(1974).Relationshaip of vocational maturity to work values.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 367-371.
    Perrone,P.A.,(1973).A Longiludinal study of occupational values in adolescents.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 22, 116-123.
    Ponemon, L. (1992). Ethical reasoning & selection-socialization in accounting. Accounting Organizaions & Society, 17, 239-258.
    Pryor, R. (1979). In Search of a Concept: Work Values.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28, 250-258.
    Rest, J. R. (1979).Development in Judging Moral Issues,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apolis Press.
    Rest, J. R.(1986). Moral developm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and theory. New York: Praeger.
    Reidenbach,E.R. &D.P.Robin(1988).Some Initial Steps Toward Improving the Measurement of Ethical Evaluations of Marketing Activities.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7, 871-879.
    Reidenbach, E. R. & D. P. Robin(1990).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dimensional Scale for Improving Evaluations of Business Ethics.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9,639-653.
    Reidenbach, E. R. &D. P. Robin(1991)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Moral Development.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0,173-184.
    Rokeach,M.(1973).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Schein, E. H(1985)The Role lf the Founder in Creat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2,(1), 13-28
    Shaub, M. (1994) ,An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of traditional demographic variables with the moral reasoning of auditing students & auditors: An exporatory analysis.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12 (Winter), 1-26.
    Shappell,D.L.(1969). The relationship of socioeconomic status to school motivation &occupational orientation.Dissertation Abstract,30,2345-A.
    Singhapakdi, A.&Vitell, S. J. (1993),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Values Underling the Ethical Judgments of Markerters.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2, 525-533.
    Spranger,Eduard(1928).Types of men : the psychology and ethics of personality.New York : Hafner.
    Super, D.E,(1957).The psychology of career. New York: Harper & Row.
    Super, D. E. (1962). The structure of work values in relation to status,
    achievement, interest, and adjust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6, 227-239.
    Super, D.E,(1970).Work Values Inventory.Boston: Hoj. Manhardt.
    Thomas, H. B. (1974). The Effects of Social Position, Race, and Sex on Work Values of Ninth-Grade Students.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4, 357-364.
    Verschoor, C. C. (1998). A study of the link between and a corporation’s financial performance & its commitment of ethic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17(13), 1509-1516.
    Wollack, S., Goodale, J. G., Wijting, J. P. & Smith, P. C. (1971). Development of survey of work value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5, 26-27.
    Zytowski,D.G,(1970).The Concept of Work Values. Vocational Guidance Quarterly, 18 ,176-18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