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鍾弘德
Chung, hung-te
論文名稱: 漢字設計於環保海報創作研究
Chinese Character Design Applied to Eco-Awareness Posters
指導教授: 林俊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3
中文關鍵詞: 海報環保文字漢字漢字設計
英文關鍵詞: Poster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ypography, Chinese characters, Chinese character desig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64下載:8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試圖以中華文化特有的「漢字」元素運用於環保議題之相關海報創作研究,藉由國人所熟識的漢字,作為傳遞的橋樑。並企圖呈現出更深一層的環保觀念,探索新的可能性。
    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獻分析法與創作實驗法進行。先以文獻瞭解環保議題的關注焦點,以利後續在創作上的主題設定,再歸納出漢字海報造型的表現形式。
    在漢字相關的文獻分析中,將部份對於漢字的相關文獻做一分析歸納後,瞭解到漢字海報在造型上約可分為「組字成形」、「替代筆畫」、「組圖成字」、「字圖融合」、「共構組形」、「虛實組形」、「連字組形」與「層疊組形」等八種漢字海報造型的組合手法。而最終所呈現的創作表現形式方法又可分為「字表意」、「字圖共存」、「意象表意」與「音同字異」等四種漢字海報的創作表現形式。最終將歸納之漢字海報造型與創作表現形式的分類,運用於後續相關環保海報的案例檢視。
    本研究收集之案例主要以2005~2013年間之公開性的展覽、書籍或大賽創作…等相關漢字主題為主的創作作品,共計485件,最終再篩選出以環保為主題的案例共21件。再利用文獻所分析歸納出的漢字海報造形與創作表現形式來檢視,以瞭解現有漢字環保海報,是運用何種造形手法與創作表現形式作為呈現。
    最終分析現有漢字環保海報案例後發現,在漢字造型上運用使用了「組字成形」、「組圖成字」、「字圖融合」與「層疊組形」...等既有的手法;而其中發現部份創作無法被歸納於現有的分類當中,屬於另一種較為不同的「複合」手法。它是一種將既有的八種形態,做一複數混搭或自由的運用的組合,較不受限也難以歸類,故本研究稱為「複合式」。故共計五種漢字海報造型運用於環保海報上。
    在案例分析後,最終瞭解現有漢字環保海報所運用的造形手法共有五種;而漢字創作表現形式則為三種。故在後續創作試驗上,則以「組字成形」、「組圖成字」、「字圖融合」、「層疊組形」與「複合式」等手法,運用於最終的創作研究之上。最終試驗創作共計15幅漢字環保海報。另將創作表現形式的方法,作為本研究創作完成後的檢視用途。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element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 unique cultural heritage shared by people across Taiwan, are applied to eco-awareness posters a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with the audience, as well as how environmental concepts can be taken to the next level and to explore new possibilities.
    Both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imental art projects are the primary research methods in this study. By reviewing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study’s author identified major environmental concerns to determine the theme of his poster project accordingly, and then categorized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Chinese character formation.
    Besides the four ideographic representation approaches: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non-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pictorial and non-pictorial mixtures, and pronunciation-based representation, the author (through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previous studies on Chinese characters) identified eight approaches to Chinese character formation i.e., compound-character formations, replaced strokes, multi-pictograph characters, pictorial and non-pictorial mixtures, complex formations, reality-virtuality mixture, ligature, and layered formations. Based on such categorization of form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approaches, the author examined a selection of eco-awareness posters in case studies.
    The case studies involved 21 environmentalist posters selected out of 485 Chinese characters-themed ones featured in open exhibitions, publications or design competitions during 2005-2013. The 21 selected posters were examined using Chinese character formation and ideographic representation approaches derived from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 order to identify which approaches are employed in eco-awareness posters nowadays.
    The final analysis of 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pictorial compounds,’ ‘multi-pictograph characters,’ ‘pictorial and non-pictorial mixtures’ and ‘layered formations’ are currently the Chinese character formation approaches favored by eco-awareness poster artists. The unconventional and relatively unrestricted approach adopted by some of the artists, nevertheless, do not fit in any of the established categories and is described by this study’s author as ‘freestyle compounds,’ which mixes and matches two or more of the eight aforementioned patterns for freestyle variations. In other words, totally five Chinese character formation approache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eco-awareness posters.
    As the case studies suggest, currently five Chinese character formation approaches and three ideographic representation approaches are adopted by eco-awareness poster artists. This study’s author completed his experimental poster project using four of those approaches (i.e., ‘pictorial compounds,’ ‘multi-pictograph characters,’ ‘pictorial and non-pictorial mixtures,’ ‘layered formations,’ and ‘freestyle compounds’) and subsequently examined it according to the ideographic representation methods he identified. Finally, results of a total of 15 test creations.

    摘 要 I Abstract II 謝 誌 III 目 錄 IV 表 目 錄 VI 圖 目 錄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2 研究創作架構圖 3 第四節 文獻回顧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漢字發展 8 一、漢字的起源 8 二、漢字的演進 10 第二節 漢字字體設計 13 一、漢字的造字原理 13 二、漢字書寫的基本筆畫 15 三、漢字的結構 15 四、漢字的形式表現 18 第三節 海報意義與內涵 31 一、 海報發展與意義 31 二、 海報的種類 31 三、 海報的功能 32 第四節 現代環保觀念發展 32 一、環保觀念起源 32 二、環保議題的內容 34 第叁章 漢字運用於環保海報上的形式分析 40 第一節 漢字環保海報的取樣說明 40 第二節 現有漢字環保海報分析 41 小結 62 第肆章 創作理念與說明 65 第一節 創作主題與漢字的關聯性 65 第二節 創作方式 65 第三節 作品與創作說明 66 一、 漢字海報造型手法之「組字成形」 66 二、 漢字海報造型手法之「組圖成字」 72 三、 漢字海報造型手法之「字圖融合」 78 四、 漢字海報造型手法之「層疊組形」 84 五、 漢字海報造型手法之「複合式」 90 第四節 漢字海報造型手法與表意呈現檢視 96 第五節 展出成果 9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ㄧ節 研究結論 99 一、「複合式」的表現形態,使創作形式更多元 99 二、透過議題本身的相關詞彙,尋找出適合發揮的漢字題材 99 三、漢字環保海報表現,礙於文化差異使其影響有其限制性 99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100 參考文獻 101 中文專書 101 期刊 101 論文 102 作品書籍 102 展覽 102 網路資料 103

    中文專書
    吳秀珍譯,1996,Robin Landa著,平面設計的成功之鑰(下冊),六合出版社,台北市。
    李孝定,1986,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論叢,聯經,台北市。
    孟世凱,1996,中國文字發展史,文津,台北市。
    林俊良,2007,清氣乾坤海報設計虛白布局的東方觀點,藝風堂,台北市。
    林俊良,2010,形意 海報設計的理念與實踐,藝風堂,新北市。
    林品章,1995,字學,星狐,台北市。
    林品章,2007,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全華圖書,台北市。
    林崇宏,2004,設計概論,全華,台北市。
    高俊茂,1995,草圖設計完稿技法,星狐出版社,台北市。
    高景成,1987,中國的漢字,谷風,台北市。
    張柏烟,1992,商業廣告設計,逸風堂出版社,台北市。
    張碧珠、張惠如,2001,創意精選海報設計篇,藝風堂,台北市。
    許和捷,2007,漢字與線性意象的對話−以漢字為主的影像設計創作論述,飛鴻文化,台南。
    黃天麟,1987,中國文˙中國話,弘明,台北市。
    新形象出版公司編輯部,1995,中國文字造型設計,新形象,新北市。
    楊宗元,2001,中國古代的文字,文津,台北市。
    董琨,2002,漢字發展史話,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北市。
    靳埭強,2000,平面設計家叢書4海報設計,萬里,香港。
    謝正一,1998,環境生態與環境影響評估概論,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台北市。
    魏國彥、許晃雄,1997,全球環境變遷導論,教育部,台北市。
    蘇宗雄,1985,文字造形與文字編排,檸檬黃文化,台北市。

    期刊
    王寶貫,2011,科學發展月刊,356期,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p53。
    林俊良,2004,現代海報設計的東方意象,台灣美術57期,國立台灣美術館,p29~p31。
    許晃雄,2011,科學發展月刊,第29卷第12期,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p867。
    湯曉虞,2010,科學發展月刊,456期,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p09。
    湯曉虞,2010,科學發展月刊,456期,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p6~p7。
    蘇芳儀.2011,科學發展月刊,464期,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p66。

    論文
    蔡登傳,2001,應用文字的字形描述值評估其視認度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賴建富,2010,漢英複合字形應用於海報創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謝幼璇,2009,漢字海報創作的表現方式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作品書籍
    Tokyo TDC, Vol.22 –The Best in International Typography & Design, 2012, AZUR Corp, Tokyo.
    Tokyo TDC, Vol.23 –The Best in International Typography & Design, 2013, AZUR Corp, Tokyo.
    中國設計年鑑,2009,中國設計年鑑編輯辦公室,中國。
    台灣百年設計大展,2011,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市。
    台灣海報設計協會 會員海報展作品集,2010,台灣海報設計協會,高雄。
    台灣國際創意設計大賽,2009,教育部,台北市。
    台灣國際學生國際創意大賽,2012,教育部,台北市。
    台灣創意百科,2010,大計文化,台北縣。
    白金創意 全國大學生平面設計大賽,2011,天馬,香港。
    國際漢字海報邀請展,2005,東方技術學院,高雄。
    第五屆中國國際海報雙年展,2011,天馬,香港。
    跨界綜合優秀設計作品集,2012,中國美術學院,中國。

    展覽
    兩岸漢字設計與應用海報展,2013。
    第九屆漢字文化節海報展,2013。
    網路資料
    台灣綜合研究院,http://www.tri.org.tw
    正負2度紀錄片,https://www.youtube.com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http://www.cwb.gov.tw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http://www.epa.gov.tw
    國家發展委員會,http://www.cns11643.gov.tw
    教育部署位教學入口網站,http://content.edu.tw
    漢字五千年紀錄片,http://www.youtube.com/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