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天悅
Lee, Tian-Yue
論文名稱: 兩岸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規劃之比較研究——以浙江省博物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ducational Promotion Planning of History Museum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A Case Study of Zhejiang Provincial Museum and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指導教授: 廖世璋
Liao, Shih-Chang
口試委員: 曾煥鵬
Tseng, Huan-Peng
林詠能
Lin, Yung-Neng
廖世璋
Liao, Shih-Chang
口試日期: 2022/12/22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4
中文關鍵詞: 歷史博物館兩岸比較博物館經驗互動經驗模式教育推廣
英文關鍵詞: historical museum, comparison research, interactive experience model, the contextual model of learning, museum education
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法比較研究半結構式訪談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06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1下載:2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民眾的物質生活逐漸完善,從而更加重視精神文化的提升。博物館作為地方或國家重要的社會教育機構,除了保存、陳列文物,進行學術研究、提供休憩場所等功能外,更應該透過其教育活動增強觀眾的鑒賞甚至反思批判的能力,推動終身學習之發展。由於兩岸社會文化背景及博物館事業發展脈絡存在差異,歷史博物館在教育推廣上之策略規劃也有所不同,希望藉此研究為兩岸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作對比交流。
    本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以及浙江省博物館為例,採半結構式訪談為主,參與觀察為輔的方式,透過瞭解兩岸社會文化脈絡以及博物館事業發展脈絡的差異,來分析探究個案在教育推廣規劃策略、執行現狀的異同。此外,本研究利用Falk&Deirking 提出的博物館經驗理論去分析館方進行教育活動的設計時的想象,以及對博物館經驗的運用與思考,建構出館方角度的博物館經驗理論。最後,本研究透過整理分析史博館與浙博在教育策略的走向和未來發展,描繪出兩岸歷史博物館未來教育推廣策略的新思維。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people's material life is gradually improved, so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romotion of spiritual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local or national soci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museums should not only preserve and display cultural relics, conduct academic research, provide leisure places and other functions, but also enhance the audience's ability of appreciation and even reflection and criticism through their educational activities,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ifelong learning.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useum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the strategic planning of history museums in educational promotion is also different.
    Taking the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and Zhejiang Provincial Museum as examples, this study adopt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as the main method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and the development contexts of museum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it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individual cases in the planning strategies and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education promotion. In addition, this study uses the interactive experience model and the contextual model of learning proposed by Falk&Deirking to analyze the imagination of the museum in the design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and thinking of the museum experience, and constructs the museum experience theory from the museum perspective. Finally,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new thinking of the future education promotion strategy of history museums on both sides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trend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al strategies of history Museum and Zhejiang Museum.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博物館的內涵與發展........................................................................... 7 第二節 終身學習與博物館教育功能.............................................................. 13 第三節 博物館教育的推廣與特色.................................................................. 17 第四節 博物館經驗理論....................................................................................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0 第二節 研究工具................................................................................................. 31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4 第四節 研究對象................................................................................................. 36 第五節 研究分析方法......................................................................................... 40 第四章 兩岸博物館與社會文化發展沿革...................................................... 44 第一節 臺灣博物館事業與社會文化發展脈絡............................................. 44 第二節 大陸博物館事業與社會文化發展脈絡............................................. 50 第三節 兩岸博物館事業與社會文化發展對比............................................. 55 第四節 兩岸博物館性質對比........................................................................... 59 第五章 博物館發展脈絡與教育推廣組.......................................................... 61 第一節 國立歷史博物館及其教育推廣組...................................................... 61 第二節 浙江省博物館及其教育推廣組.......................................................... 69 第六章 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推廣規劃.......................................................... 77 第一節 博物館教育推廣現況........................................................................... 77 第二節 教育推廣策略研究............................................................................... 87 第七章 浙江省博物館教育推廣規劃............................................................ 105 第一節 博物館教育推廣現況......................................................................... 105 第二節 教育推廣策略研究............................................................................. 112 第九章 兩館教育推廣的比較研究................................................................ 129 第一節 教育活動主題與形式對比................................................................ 129 第二節 教育活動規劃策略對比.................................................................... 134 第三節 教育活動執行策略對比.................................................................... 139 第四節 教育活動評估策略對比.................................................................... 142 第十章 結論與建議.......................................................................................... 14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43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57 第三節 研究建議.............................................................................................. 158 參考文獻............................................................................................................ 164 附錄--訪談大綱................................................................................................ 172

    壹、專書
    文化部文物局(1985)。中國博物館學概論。北京文物出版社。
    林泊佑(2002)。國立歷史博物館沿革與發展。國立歷史博物館
    林潔盈譯(2001)。博物館經驗(原作者:Dr. John H. Falk, Lynn D. Dierking)。五觀藝術管理。
    周文欽(2000)。研究方法概論。國立空中大學。
    周婉窈(2009)。臺灣歷史圖說。臺北聯經出版社。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的分析與寫成。頁 159-170,收錄於《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施明發(1998)。發展以情意學習為主的博物館教育。國立歷史博物館。
    張譽騰(2000)。如何解讀博物館。文化建設委員會。
    張譽騰(2000)。當代博物館探索。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張譽騰(2003)。臺灣的博物館事業: 歷史回顧和現況觀察。海峽兩岸博物館學人與全球化的對話論文集。
    黃光男(2000)。營運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
    黃淑芳(1997)。現代博物館教育-理念與實務。臺灣省立博物館。
    趙碧華、朱美珍編譯(2000)。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雙葉書廊。
    廖世璋(2017)。博物館社會學:以社會文化理論對博物館的考察。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瞿海源等(2012)。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二):質性研究法。東華。
    贰、期刊資料
    王思怡(2016)。博物館學習研究:從理論到實踐。科學教育與博物館。
    王啟祥(2000)。博物館教育的演進與研究。科技博物,4(4),5-19。
    王惇蕙(2018)。當代博物館與觀眾的新關係─以國立歷史博物館「小別,為我們更美的再見」閉館系列活動為例,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56,156-174。
    王嵩山(1992)。文化傳譯-博物館與常民文化。博物館學季刊,6(2),95-104。
    江明珊(2016)。博物館學生觀眾教育活動規劃與成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迷你劇場」教育活動之探討。歷史臺灣: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111-144。
    何青蓉(2000)。從終身學習談博物館教育。博物館學季刊,14(2),7-14。
    李如菁(2018)。運用智慧型手機提升博物館學習經驗的策略思考—從互動經驗模式談起。臺灣博物季刊,37(1),78-83。
    李靜芳(2007)。回首來時路:20 年來的臺灣博物館教育。博物館學季刊,21(2),7-31。
    周婧景、馬夢媛(2021)。博物館教育理論及其發展初探:內涵、發展和未來。故宮博物院。2021(04):39-45。
    林勝義(1997)。博物館功能與民衆之終生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1(4),7-11。
    林詠能(2013)。國際博物館評估比較研究。中國博物館。(02),61-70。
    施明發(200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於博物館教育的啟示。博物館學季刊,15(2)。
    施明發(2000)。如何規劃博物館敎育活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66
    范賢娟、范賢媛(2002)。善用博物館資源規劃教學活動—以天文館為例。科學教育,(255),12-23。
    秦裕傑(1997)。我國博物館組織定位與營運模式之探討。博物館學季刊。11(2),77-81。
    張芬芬(2010 )。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87-120。
    張美珍(2000)。從認知心理學派觀點探析博物館內學習。科技博物。4(4),30-47。
    張譽騰(1987)。科學中心教育活動之規劃。博物館學季刊。1(3),21-32。
    張譽騰(1996)。後現代/後博物館-當代博物館評論的新走向。博物館學季刊。10(2),3-12。
    許功明(1998)。博物館的展演及其理念。博物館學季刊。12(4),3-10。
    許功明(1991)。博物館教育人員定位之探討--從專業談起。博物館學季刊。15:2,49-61。
    許功明(1995)。美術館觀衆的社會學調查與分析。博物館學季刊。9(1),67-77。
    許美雲(2010)。在博物館展示場域中學習。歷史臺灣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刊。154-166。
    許淑華、許家瑋(2020)。衝擊與挑戰: 博物館面對 COVID-19 疫情的策略與機會。Journal of Museum & Culture。19,161-173。
    陳卓(2019)。中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與現狀分析。文博學刊。2019(01):57-67。
    陳浩(2009)。歲月如歌——走進 21 世紀的浙江省博物館。東方博物。(03),6-20。
    陳浩(2010)。區域博物館歷史文化陳列新探索——以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為例。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10(00):685-689。
    陳雪雲(2004)。邁向全球風險時代博物館教育新思維。博物館學季刊。18(1),7-17。
    黃光男(2001)。臺灣博物館發展與營運。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19,1-15。
    黃明月(1997)。博物館與自我導向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1(4), 31-36。
    黃明玉(2008)。中國博物館的行政體制與發展現況。博物館學季刊。22(2),27-39。
    黃貞燕(2011)。博物館、知識生產與市民參加:日本地域博物館論與市民參加型調查。博物館與文化,5-33。
    蔡琴(2009)。1949-1966 年浙江省博物館事業回顧。東方博物。(3),32-43。
    鄭奕(2016)。中國博物館教育發展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國博物館。2016(01):99-106。
    謝妙思、劉仲嚴(2011)。從博物館劇場學習理論探討香港歷史博物館的發展方向.。博物館學季刊。25(2),19-41。
    鍾瑜平、李宜秋(2000)。博物館終身學習理念與體系的建立-英國經驗。博物館學季刊。14(2),27-35。
    魏峻(2019)。中國博物館的發展新導向。東南文化。(02),107-112。
    叁、碩士論文
    王旦(2017)。課堂的拓展:中英博物館教育比較研究。江南大學。
    王馨正(2021)。博物館兒童學習空間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兒童創意中心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田湖月(2005)。國立博物館營運政策之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宜蘭縣。
    吳惠菁(2016)。臺南市原住民族文化館觀眾參訪動機與經驗初探。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市。
    林萬青(2009)。遷臺後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領導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姜姵君(2020)。人權博物館教育推廣之研究-以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為例。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藝術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桃園縣。
    洪玉菇(2004)。戰後臺灣博物館的建立與轉型:以國立歷史博物館展示教化為例(1955-2000)。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南投縣。
    徐思潔(2006)。與博物館相遇─五位國小教師博物館經驗故事。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許珍瑋(2009)。國立臺灣博物館導覽志工學習經驗與脈絡之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惠玲(2010)。花蓮縣石雕博物館推廣教育與觀眾參觀經驗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陳嘉翎(2019)。國家文化政策與國立歷史博物館的演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博士論文,臺北市。
    曾如禎(2010)。美術館觀眾的學習發現:國立臺灣美術館常設展成人觀眾參觀經驗之研究。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
    黃皓天(2017)。歷史展示的敘事策略:香港歷史博物館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常設展的比較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市。
    盧曉瑩(2007)。中國國有博物館資金來源的研究。吉林大學。
    錢萬儀(2004)。高雄市國小學童科學博物館參觀經驗之研究-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示廳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謝文和(2003)。博物館成人學習之研究:建構主義觀點--以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市。
    肆、網站資料
    化蛹成蝶蛻變重生。廖新田帶領史博館。(檢索日期:2022 年 3 月 10 日)
    https://newsmedia.today/%E5%8C%96%E8%9B%B9%E6%88%90%E8%9D%B6- %E8%9B%BB%E8%AE%8A%E9%87%8D%E7%94%9F-%E5%BB%96%E6%96%B0%E7%94%B0%E5%B8%B6%E9%A0%98%E5%8F%B2%E5%8D%9A%E9%A4%A8-%E7%99%BB%E9%AB%98%E6%9C%9B%E9%81%A0-%E9%A2%A8/
    文化部(2015)。博物館法總說明 (檢索日期:2022 年 2 月 10 日)
    http://www.lym.gov.tw/ch/Lymfamilys/%E5%8D%9A%E7%89%A9%E9%A4%A8%E6%B3%95%E6%A2%9D%E6%96%87%E8%AA%AA%E6%98%8E.pdf
    文化部,國立歷史博物館組織法(檢索日期:2022 年 3 月 16 日)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00110&kw=%e5%9c%8b%e7%ab%8b%e6%ad%b7%e5%8f%b2%e5%8d%9a%e7%89%a9%e9%a4%a8
    文化部,國立歷史博物館處務規程(檢索日期:2022 年 2 月 12 日)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10035&kw=%e5%9c%8b%e7%ab%8b%e6%ad%b7%e5%8f%b2%e5%8d%9a%e7%89%a9%e9%a4%a8
    文化部官方網站(檢索日期:2021 年 10 月 16 日)
    https://www.moc.gov.tw/content_247.html
    文化部組織職掌(檢索日期:2021 年 12 月 8 日)
    https://www.moc.gov.tw/content_247.html
    史博館組織架構(檢索日期:2021 年 9 月 18 日)
    https://www.nmh.gov.tw/content_152.html
    為什麼臺灣藝術史很重要(檢索日期:2022 年 3 月 16 日)
    https://www.ddc.com.tw/ec/event/2022/01/1humanity/page3.html
    教育部官方網站(檢索日期:2022 年 5 月 15 日)
    https://www.edu.tw/cp.aspx?n=C9E2F005EA52E2D5&s=BE060DCA92EEB29
    梁永斐現任館長的話(檢索日期:2022 年 5 月 16 日)
    https://www.nmh.gov.tw/content_150.html
    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光明日報(檢索日期:2022 年 2 月 16 日)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1/0528/c40531-32115596.html
    越不像歷史博物館的東西越是我想要的:專訪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檢索日期:2022 年 3 月 15 日)
    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2020-vol2-verse-museum-08
    實現「無牆博物館」理想!史博館館長交接,拼 2023 年試營(檢索日期:2021 年 12月 8 日)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0218/2191879.htm#ixzz7Q8fuyPek
    廖新田 take action!兩年半閉館整修不打烊(檢索日期:2022 年 2 月 16 日)
    https://artouch.com/views/interview/content-3988.html
    廖新田館長的學術背景介紹(檢索日期:2022 年 2 月 16 日)
    https://acpm.ntua.edu.tw/web/team/team2_in.jsp?mp_no=MP1560739662597
    伍、英文文獻
    Bennett, Tony. (1995).“The birth of the museum: History, theory, politics". London:Routledge
    Falk, J. H., & Dierking, L. D.(1992). "The museum experience”. Washington, D. C.:Whalesback Books.
    Falk, John H.(2009) . "Identity and the museum visitor experience”.
    Hein, G. E.(Ed.)(1998). “ Learning in the museum”. New York:Routledge.
    Hooper -Greenhill, Eilean.(2000). “Museum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visual culture".New York:Routledge .
    Hooper-Greenhill, E. (1994). “Museum and Their Visitor. London:Routledge”.
    Hooper-Greenhill, Eilean. (1992).“Museums and the Shaping of Knowledge”. London :Routledge,
    Hoper-Greenhill, E. (1991). “Writing A Museum Education Policy”. London:Department of Museum Studies,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Hoper-Greenhill, E. (2007). “Museums and Education:Purpose, Pedagogy”, Performance. New York:Routledge.
    Moore, Kevin. (2000).“Museums and popular culture”. London:A&C Black.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2015). “What’s on at 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 I love museums.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Singapore. July-September 2015, p2-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