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魏瑜庭
Wei, Yu-Ting
論文名稱: 《金瓶梅》、《歧路燈》幫閒形象比較研究——以應伯爵、夏逢若為中心
《金瓶梅》、《歧路燈》幫閒形象比較研究——以應伯爵、夏逢若為中心
指導教授: 胡衍南
Hu, Yan-Nan
口試委員: 胡衍南
HU, YAN-NAN
林偉淑
Lin, Wei-Shu
鄭怡庭
Zheng, Yi-Ting
口試日期: 2022/07/18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hinese_In-service Teacher Master's Program of Chinese Instruction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2
中文關鍵詞: 金瓶梅歧路燈應伯爵夏逢若幫閒人物
研究方法: 文本細讀文本比較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99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09下載: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金瓶梅》、《歧路燈》二書皆為世情小說,以家庭、社會為敘寫核心,跳脫了以神怪、歷史為主的故事主題,書中人物角色繁多,透過剖析作者如何描摹人物的情狀,成為可以觀看小說的方式之一。
    應伯爵及夏逢若分別為《金瓶梅》和《歧路燈》當中的幫閒代表人物,從出身背景、行為語言至最後的人物結局作者均有完整的設計,成為了可以做為相互對看比較的角色。
    首先整理出幫閒隨時代演繹的變化過程。幫閒人物一直都存在,隨著時代的需求、社會的經濟活動變化,幫閒產生出了不同的面貌。從春秋戰國的門客和食客,到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的游惰人口,唐宋的閒人妙客,以及隨著明清社會條件應運而生的幫閒,而幫閒也從市井人物進入文學世界。
    透過分析應伯爵及夏逢若的幫閒形象及心理,深入剖析他們的幫閒手段,透過角色與他角的互動觀看他們的內在運作狀態。「性」是應伯爵無法提供予西門慶的服務,但他透過講葷笑話、窺探主家性行為拉近了他與主家的距離,而《歧路燈》作者則是藉由夏逢若專有的「沾黏」手法,將兔兒絲一形象形塑於文本中。
    從角色個別的形塑特色延伸對比二人在文本敘事上的功能及效果。分別將二角的形塑過程畫分成三部分,應伯爵的形塑路徑是同心圓式的擴展描寫他的言行,夏逢若則是初始以「偷窺」目標強勢當場並在結尾同樣以「偷窺」主家給予讀者新的閱讀期待,同時完整收束了角色的形象特徵,又藉由圓形人物和扁型人物來對看,發現應伯爵所呈現的人物面相較夏逢若廣,夏逢若相對扁平卻也更強力的承載了作者的創作意旨。比較二人所能提供的服務,應伯爵和夏逢若同為幫閒卻呈現出了不同的幫閒屬性,不同的屬性深化了各自在文中所呈現的效果,應伯爵鋪展了更多劇情支線,深化了劇情的層次,比起應伯爵,夏逢若多了匪類的特質,是為繼應伯爵之後另一種幫閒形象的塑造。
    二書中的幫閒除了能承載故事情節,從賭博風氣、社會偏見、妓女、男風的展現都可見幫閒還帶有強化表述當時社會現象的功能,小人物也是故事的創作核心,協助作者搭建龐雜的社會面貌。

    摘要 i 誌謝 ii 目次 iii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8 一、討論幫閒之文獻 8 二、討論應伯爵之文獻 10 三、討論夏逢若之文獻 1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16 一、研究方法 17 二、研究步驟 17 第二章 應伯爵幫閒形象及心理分析 19 第一節 幫閒形象 20 一、阿諛有道,入人心脾 21 二、談話調笑,縱橫時局 23 三、挑戰界線,彰顯關係 24 四、察言觀色,進退有度 25 五、底韻深厚,能識好物 28 六、捭闔人際,銜接資源 30 七、中人身分,轉手利益 32 第二節 幫閒心理 36 一、應伯爵與主家互動時的內在狀態 36 (一)居於人下的落寞 36 (二)背棄主家的陰冷心思 38 二、與妓家的爭寵心理 40 三、幫與不幫的內在權衡 43 第三節 從「性」看應伯爵與主家的互動關係 45 第三章 夏逢若幫閒形象及心理分析 48 第一節 幫閒形象 48 一、尋找獵物,主動出擊 49 二、挑動主子,引向歪路 50 (一)出席聚會 50 (二)色慾引逗 51 (三)初次試賭 52 三、反客為主,自作主張 53 四、結夥幫閒,分贓利益 54 五、氣質輕浮,受人驅使 55 六、想頭奇巧,短視近利 56 七、安排人事,打點官司 58 第二節 幫閒心理 59 一、面對正人的心虛 59 二、於幫閒團體中的上下位階關係 60 (一)地位卑微,遭人輕賤的恥辱感 60 (二)抓取機會,努力改變地位的企圖心 62 第三節 從「沾黏」看夏逢若與主家的互動關係 63 第四章 《金瓶梅》、《歧路燈》幫閒人物寫作特色 67 第一節 應伯爵與夏逢若的形塑過程 67 第二節 對比應伯爵、夏逢若人物之塑造效果 70 一、應伯爵的「人」味體現 70 (一)對妻子的保護 71 (二)對子女的照拂 72 (三)對弱者的照顧 73 二、夏逢若的善惡拉鋸,立體角色形象 73 (一)對主家的轉變 74 (二)對家人的態度 75 第三節 對比應伯爵、夏逢若幫閒屬性分析 78 第四節 小結 87 第五章 藉幫閒強化形塑社會氛圍 90 第一節 強化賭博風氣 92 第二節 官府的階層偏見 96 第三節 妓女風俗展現 97 第四節 俊美男風展現 99 第五節 小結 101 第六章 結論 102 參考書目 105 一、古籍 105 二、專書 105 三、單篇論文 107 四、學位論文 111

    一、古籍
    〔宋〕吳自牧:《夢梁錄》,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景印《文淵閣四書全書史部》地理類,第十九卷,1983年。

    〔宋〕耐得翁:《都城勝記》,台北:新文豐出版社,《叢書集成續編》,第三卷,1989年。

    〔明〕何景明:《大復集》卷二十五,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景印《文淵閣四書全書》別集類,集部206。

    〔明〕舒化等纂例:《大明律》,收錄於鄭振鐸輯:《玄覽坣叢書》,揚州:廣陵書社,第十二卷,2012年,。

    〔明〕蘭陵笑笑生原著、梅節校訂、陳詔黃霖注釋:《夢梅館新校十八開本金瓶梅詞話》,台北:里仁書局,2020年。

    〔清〕李海觀著、欒星整理:《歧路燈》,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年。

    〔清〕李海觀著、欒星整理:《歧路燈》,鄭州:中州書畫社,1980年。
    二、專書
    孔繁華:《金瓶梅的女性世界》,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戈春源:《中國社會民俗史叢書:賭博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王煒編著:《《金瓶梅》學術檔案》,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
    王增斌:《明清世態人情小說史稿》,北京:中國文聯出版,1997年。
    田秉鍔:《《金瓶梅》人性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年。
    田曉菲:《秋水堂論金瓶梅》,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
    衣若蘭:《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
    何炳棣著、徐泓譯著:《明清社會史論》,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
    吳存存:《明清社會性愛風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吳秀玉:《李綠園與其《歧路燈》研究》,台北:師大書苑,1996年。
    李延年:《《歧路燈》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月。
    李鴻淵:《《紅樓夢》人物對比研究》,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
    孟超:《金瓶梅人物論》,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年。
    林永匡、王熹:《清代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
    侯會:《金粟儒林篇:從清代說部看士人生活》,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
    侯會:《食貨《金瓶梅》:晚明市井生活》,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
    侯會:《從西門慶讀懂有錢人:看金瓶梅中的經濟百態》,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
    段江麗:《禮法與人情:明清家庭小說的家庭主題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胡衍南:《金瓶梅到紅樓夢—─明清長篇世情小說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9年。
    胡衍南:《蘭陵笑笑生與《金瓶梅》》,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9年。
    胡晴舫:《第三人》,台北:麥田出版,2016年。
    孫志剛:《《金瓶梅》敘事型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孫述宇:《《金瓶梅》:平凡人的宗教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孫遜、孫菊園主編:《明清小說叢稿》,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出版部,1992年。
    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
    浦安迪著,沈亨壽譯:《明代小說四大奇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
    浦安迪編,吳文權譯:《中國敘事:批評與理論》,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21年。
    高越峰:《金瓶梅人物藝術論》,山東:齊魯書社,1988年。
    晨曦、婧妍:《《金瓶梅》中的男人與女人》,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1999年。
    梁啟超:《墨子學案》,北京:中華書局,1936年。
    陳寶良:《中國流氓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93年。
    傅耀珍:〈明代艷情小說研究〉,收錄於潘美月、杜潔祥主編:《古典文獻研究輯刊》七編,第十一冊,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
    程自信:《金瓶梅人物新論》,合肥:黃山書社,2001年。
    黃光國、胡仙縉等著、黃光國編訂:《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愛德華.摩根.佛斯特著、蘇希亞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商周出版社,2009年。
    楊志平:《明清小說功能性敘事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年。
    葉思芬:《葉思芬說《金瓶梅》世道與人心》,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年。
    詹丹、孫遜:《漫說《金瓶梅》》,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賈文昭、徐召勛著:《中國古典小說藝術欣賞》,台北:里仁書局,1983年。
    寧宗一:《說不盡的《金瓶梅》》,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18年。
    魯迅:《魯迅全集》(第七卷),上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魯迅:《魯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魯迅:《魯迅全集》(第五卷),上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魯迅:《魯迅全集》(第六卷),上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霍松林主編:《中國古典小說六大名著鑑賞辭典》,陝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霍現俊:《《金瓶梅》新解》,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魏子雲:《深耕《金瓶梅》逾卅年》,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高雄:麗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欒星:《歧路燈論叢(二)》,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
    三、單篇論文
    王丹彤:〈關於《金瓶梅》—─中的幫閒人物的性格分析及現代解讀以應伯爵為例〉,《文教資料》2013年第31期,頁39-40。
    王年双:〈關於金瓶梅裡笑話的性質及作用〉,《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集刊》第1期,1996年6月,頁55-78。
    王基:〈幫閒篾片論—─從應伯爵到夏逢若〉,《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6期,1993年,頁66-70。
    王靖予:〈早期中國敘事作品:以《左傳》為例〉,收錄於〔美〕浦安迪編,吳文權譯:《中國敘事:批評與理論》,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21年4月,頁3-24。
    朱玉:〈古代小說「線索人物」研究——以《金瓶梅》和《紅樓夢》為例〉,《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總第55期,2019年第6期,頁148-154。
    朱嘉雯:〈女丑的藝術—《金瓶梅》暨明清小說中姑婆形象析論〉,收錄於陳益源主編:《台灣金瓶梅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2》,台北:里仁書局,2013年,頁371-388。
    余英時:〈明清變遷時期社會與文化的轉變〉,收錄於余英時等著:《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台北:聯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頁35-43。
    吳秀玉:〈從《歧路燈》看當時的社會〉,《中原文獻》第45卷第1期,2013年1月,頁12-34。
    扶平凡:〈《金瓶梅》中應伯爵形象論〉,《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1期,2019年,頁86-93。
    李延年:〈應運而生:社會生活為《歧路燈》的產生提供了沃土〉,《河北學刊》,1999年,頁60-63。
    李東雷:〈《紅樓夢》中幫閒人物的形象特徵〉,《作家天地》,2019年,頁80-81。
    李東雷:〈《紅樓夢》塑造幫閒的文學手法解讀〉,《短篇小說(原創版)》,2018年,頁80-81。
    杜貴晨:〈《歧路燈》寫人藝術論〉,《南都學壇》第39卷第6期,2019年11月,頁31-44。
    杜貴晨:〈人物畫廊—─《歧路燈》的寫人藝術〉,台北:花木蘭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古典文學研究輯刊杜晨貴文集》,第九卷,2019年。
    肖俊卿:〈論《歧路燈》中的人物形象—─夏逢若〉,《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7年,頁28-30。
    姜濤:〈論應伯爵〉,《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0年第3期,頁98-102。
    胡衍南:〈《金瓶梅》或《紅樓夢》—論《歧路燈》及其俗/雅選擇〉,收錄於黃霖、杜明德主編:《《金瓶梅》與臨清—第六屆國際《金瓶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濟南:齊魯書社,2008年6月,頁97。
    胡艷玲:〈可悲可恥「蘇白賞」—─《豆棚閒話。虎丘山賈清客聯盟》評析〉,《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6期,2008年,頁101-104。
    范正生:〈無恥卑鄙的應伯爵—─《金瓶梅》人物形象研究之三〉,《岱宗學刊》第6卷第1期,2002年3月,頁27-30。
    孫麗華:〈韓南的《中國白話小說史》中國古代小說研究是域外視野〉,收錄於《海外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1月,頁284-299。
    徐虹:〈《型世言》對晚明市井百相的描摹〉,《淮海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卷第4期,2008年,頁52-54。
    徐景洲:〈評《金瓶梅》中的應伯爵〉,《徐洲教育學院學報》第15卷第3期,2000年,頁27-28。
    高桂惠:〈《金瓶梅》「禮物」書寫初探〉,收錄於黃霖、杜明德主編:《《金瓶梅》與臨清—第六屆國際《金瓶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濟南:齊魯書社,2008年6月,頁87-130。
    張文德:〈試論《金瓶梅》諧謔藝術〉,《金瓶梅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2年8月,頁79-91。
    張美華:〈明清世情小說中的縱橫家—─以《金瓶梅》幫閒應伯爵為例〉,《有鳳初鳴年刊》,2011年7月,頁301-322。
    張菁:〈試論兔絲、女蘿女性人格文化象徵的產生及發展〉,《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5年11月,頁108-118。
    郭忠豪:〈權力的滋味——明清時期的鰣魚、鰣貢及賞賜文化〉,《九州學林》2014年第33期,頁39-76。
    郭達:〈「古來第一幫閒」—─應伯爵〉,《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02年,頁53-55。
    郭瑩:〈中國歷史上的幫閒〉,《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1期,頁38-41。
    陳寶良:〈「清客幫閒」:明清時期的無賴知識人及其形象〉,《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頁96-100。
    陳寶良:〈明代社會轉型與文化變遷〉,《中州學刊》第2期,2012年3月,頁137-141。
    陳寶良:〈從「女山人」、「女幫閒」看晚明婦女的社交網絡〉,《浙江學刊》2009年第5期,頁42-49。
    寧宗一:〈史裡尋詩到俗世咀味—明代小說審美意識的演變〉,《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6期,頁60-66。
    劉冬:〈我看《歧路燈》〉,收錄於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編:《明清小說研究》(第四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6年12月,頁314-317。
    劉汭嶼:〈論《金瓶梅》中「三姑六婆」的文學功能〉,《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第2期,2016年6月,頁51-57。
    劉洪強:〈談《歧路燈》中的「夏逢若」形象〉,《伊犁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11年12月,頁92-95。
    劉相雨、賈海建:〈《金瓶梅》中的鰣魚與江南文化背景〉,收錄於黃霖、杜明德主編:《《金瓶梅》與臨清—第六屆國際《金瓶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濟南:齊魯書社,2008年6月,頁332-335。
    劉暢:〈由《歧路燈》看清代中原地區賭博群體的廣泛性〉,《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1卷第3期,2010年7月,頁309-313。
    樊修章:〈曹雪芹筆下的清客〉,《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3期,頁25-31。
    歐陽健:《古典小說藝術趨於成熟的標誌—─略談《期路燈》的心理描寫》,《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3期,頁73-77。
    潘榮生:〈「篾片」取義探源〉,《辭書研究》2001年第6期,頁105。
    蔡國梁:〈《金瓶梅》人物三題〉,收錄於《明清小說研究》(第三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6年,頁199-215。
    蔡惠琴:〈《歧路燈》中的無賴集團—─淺論清代無賴份子的社會流動〉,《遠東通識學報》第5卷第1期,2011年1月,頁107-122。
    蔡惠琴:〈明清無賴集團之一—「打行」探析〉,《輔仁歷史學報》第8期,1996年12月,頁125-166。
    鄧桃莉:〈幫閒幫忙幫襯—─試論賈府眾清客〉,《鄂州大學學報》第17卷第6期,2010年11月,頁62-64。
    錢蓉芳:〈淺論明代中後期江南城鎮中的女性游手幫閒〉,《歷史教學問題》2009年第5期,頁90-94。
    駱健敏:〈明清女幫閒人勿對比研究—─以王婆劉姥姥為例〉,《黑河學刊》2018年第6期,頁45-48。
    魏娟莉:〈《歧路燈》中譚紹聞人生浮沉的心路歷程〉,《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29卷第6期,2009年11月,頁55-58。
    魏娟莉:〈「三姑六婆」《歧路燈》中的另類女人〉,《河南社會科學》第16卷第5期,2008年9月,頁142-144。
    羅德榮:〈從傳奇到寫實—─《金瓶梅》小說觀念的歷史性突破〉,《湖北大學學報》第28卷第4期,2001年,頁72-76。
    邊家珍:〈佞幸幫閒的絕妙畫像—─論《金瓶梅》中的應伯爵〉,《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3期,1996年5月,頁84-88。
    四、學位論文
    王海燕:《《歧路燈》藝術成就》,(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5月)。
    王燕:《《金瓶梅詞話》中應伯爵幫閒形象研究》,(青島:青島大學碩士論文,2019年6月)。
    吳俊萱:《《歧路燈》成長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專班論文,2017年9月)。
    呂明鳳:《《歧路燈》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5月)。
    杜斐:《兩宋「閒人」研究》,(蘭州: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3年5月)。
    周宋:《明清長篇世情小說交友問題研究—─以《金瓶梅》、《儒林外史》、《歧路燈》為中心》,(武漢: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4月)。
    洪英:《《歧路燈》研究—─以教育為中心》,(嘉義: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12月)。
    孫迪:《《歧路燈》人物形象研究》,(哈爾濱:哈爾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5月)。
    張世飛:《明清小說中的「幫閒」形象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5月)。
    張姸:《《金瓶梅》小人物形象研究》,(臨汾:山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8年6月)。
    陳翠英:《《歧路燈》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6月)。
    楊淑惠:《《歧路燈》配角人物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專班碩士論文,2012年6月)。
    趙珮珽:《閒人三論:《水滸轉》、《金瓶梅》到《紅樓夢》的探討》,(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1月)。
    潘嘉雯:《《金瓶梅》人物論》,(新竹:玄奘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1月)。
    鄭在亮:《《歧路燈》研究》,(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6月)。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