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峻葳
Lin, Chun-Wei
論文名稱: 「都市叢林」— 共生與混生 林峻葳創作論述
“ Urban Jungle ”–Symbiosis and Hybridity The Artistic Creation of Lin, Chun-Wei
指導教授: 黃進龍
Huang, Chin-L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3
中文關鍵詞: 人與自然共生與混生視覺經驗風景畫都市叢林
英文關鍵詞: human and nature, Symbiosis and Hybridity, visual experience, landscape painting, Urban Jungle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27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1下載:5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環境議題為當代全球關注的問題,隨著文明發展與科技進步,人類棲地擴張對原生植物與自然環境產生破壞,甚至影響氣候變遷使生態失衡。本文由切身相關之環境議題出發,聚焦於城市內的風景,觀察日常生活場域中人與自然共處的方式,並透過繪畫再詮釋之,同時也藉本文書寫歸納出個人之觀察與感受,釐清個人的創作觀點、脈絡。

    在本文中以盆栽象徵城市中的自然,且筆者以人與盆栽植物的互動關係擴大至人與自然關係的討論;除了以藝術史上相關題材畫家進行創作對照,學理上也以跨學科觀點分析、論證人與自然在城市中的共生與混生樣態。

    綜上述,本文與其他相關論文區隔處在於聚焦城市中盆栽種植行為而衍生出人與自然關係的討論,並在環境議題中透過風景畫、視覺文化、社會學、心理學理論彙整,使環境相關的創作不僅純批判意涵,也能與個人生命、觀看經驗連結,而更貼近自身的創作系譜。

    Environmental issue attracts extensive attention worldwid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ization and technology, not only does climate change lead to imbalance of ecology, but also expansion of human habitation destroys environment and native plants. The thesis starts with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 of environmental issue, focusing on landscape of city and observation of the mixed form of human and nature behaving in a city in daily life area. Moreover, the author reinterprets the issue through paintings, and induces personal perspective and feeling by writing to clarify the author’s creational context.

    In the thesis, potted plants symbolize the nature in city, and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issue from the exten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human and potted plants to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addition to comparing different creations in art history, this thesis uses cros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to analyze and argue the mixed form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a city.

    As mentioned above, what differentiates the current study from other theses with relevance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is that the study focuses on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derived from the behavior of potted planting. Furthermore,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e study can improve artistic creation and make the relation of human and nature into ones’ pedigree of creation through consolidation of landscape paintings research, visual culture, sociology, psychology, and combination of people’s life and ways of seeing, rather than just a critic of environmental issue.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名詞解釋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7 第二章 創作學理基礎 8 第一節 風景畫中的人與自然 8 第二節 共生與混生 20 第三章 個人觀點歸納分析、創作觀點梳理 34 第一節 個人創作理念與內容 34 第二節 創作形式特徵 44 第三節 創作媒材與技法使用 48 第四章 作品論述 54 第五章 結論 73 第一節 研究總結 73 第二節 創作省思與未來展望 75 參考書目 76 圖錄 79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
    1.王勤田,《生態文化》(1995)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朱立元,《西方美學名著提要》(2001)台北,昭明出版社。
    3.李樹華,《中國盆景文化史》(2005)北京,中國林業書版社。
    4.李歐梵,《城市奏鳴曲》(2003)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5.汪民安,《文化研究關鍵詞》(2015)台北,麥田出版。
    6.林耀福,《生態人文主義》(2002)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7.林燿德,《浪跡都市》(1990)台北,業強出版社。
    8.林宏璋,《後當代藝術徵侯:書寫於在地之上》(2005)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9.林宜靜,《台灣當代風景畫》(2004)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0.洪天宇,《空白風景1700-2000福爾摩沙風景備忘錄》(2007)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11.高千惠,《當代文化藝術澀相》(1996)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12.高燦榮,《環境藝術》(2006)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13.章華,《思想的形狀-西方風景畫的意蘊》(2011)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4.賀來著,《邊界意識與人的解放》(2007)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5.曾長生,《超現實主義藝術》(2000)台北,藝術家雜誌社。
    16.廖炳惠,《關鍵詞200》(2003)台北,麥田出版。
    17.張心龍,《風景‧繪畫—西洋風景畫名作賞析》(2002)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8.歐錫坤、黃娉珠,《盆栽研究》(1982)台北,希代書板公司。
    19.畢恆達,《空間就是權力》(2001)台北:心靈工坊出版。

    二、中譯書目
    1.John Berger 著,吳莉君 譯,《觀看的方式》(2010)台北,麥田出版。
    2.Kenneth Clark著,廖新田 譯《風景入藝》(2013)台北,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3.Arthur C. Danto著,林雅琪、鄭惠雯 譯《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2010)台北,麥田出版。
    4.Dilfurth, H . V.、Walter, R .編,周美琪 譯,《哲人小與—人與自然》(1993)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
    5.Catherine Grout著,黃金菊 譯《重返風景—當代藝術的地景再現》(2009)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6.Jan Hancock 著,謝明珊 譯,國立編譯館 主譯,《人類與環境的權利》(2009)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7.Bruno Klein,Achim Bednorz,Rolf Toman著,林欣穎 編,《神秘.莊嚴哥德藝術:中世紀的視覺藝術(1140-1500)》(2013)新北市,閣林國際圖書。
    8.Aldo Leopold 著,吳美真 譯,《沙郡年紀:李奧帕德的自然沉思》(2004)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9.Marita Sturken、Lisa Cartwright著,陳品秀、吳莉君 譯《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2013)台北,臉譜出版。
    10.Tuan, Y. F 著,周尚意、張春梅 譯《逃避主義》(2006)新北市,立緒文化出版。

    三、外文書目
    1.Coosje van Bruggen.(1995).Large – Scale Projects. Lodon : Thames and Hudson.
    2.Tim Barringer, Edith Devaney, Margaret Drabble, Martin Gaygord, Marco Livingstone and Xavier F. Salomon.(2012). David Hockney : A Bigger Picture. London : Thames and Hudson.
    3.Kenneth Clark.(1976). Landscape Into Art. Lodon : Harper&Row.
    4.José María Faerna García-Bernejo.(2004). Antonio López. Translated from the Spanish by Josephine Watson.Barcelona : Ediciones Polígrafa.
    5.Frances Morris and Christopher Green,(2006). Henri Housseau Jungles in Paris.Belgium : Harry N.Abrams,Inc.
    6.W.J.T Mitchell.(2002).Landscape and Power.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7.Harry Rand.(1991). Hundertwasse. Germany: Benedikt Taschen Verlag GmbH.

    四、學術論文
    1.王珍珊,《說園解植:從人與植物的關係看都市生活–以台北經驗為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1996,碩士論文。
    2.林慧玲,《從心理學角度探討療癒系商品消費行為研究》,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2013,碩士論文。
    3.胡朝聰《交界下的地方歸屬》,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2017,碩士論文。
    4.游菀瑋《都市植栽減輕焦慮情緒效果之研究》,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2000,碩士論文。

    五、網路資料:
    1.江學瀅,〈由過渡性客體的觀點看美術班青少年珍藏品之意義〉,國際藝術教育學刊,2014:
    http://ed.arte.gov.tw/uploadfile/periodical/3443_5-1-1121.pdf,於107年11月26號查閱。
    2.MBA智庫百科 - 什麼是客體關係理論
    https://wiki.mbalib.com/zh-tw/%E5%AE%A2%E4%BD%93%E5%85%B3%E7%B3%BB%E7%90%86%E8%AE%BA,於107年11月26號查閱。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