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沈啟箴
論文名稱: 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音樂創作教學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Music Creation Instruc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林小玉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5
中文關鍵詞: 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音樂創作教學即興改編作曲
英文關鍵詞: junior high school arts and humanities, music creation instruction, improvisation, arrangement, composi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4下載:5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音樂教師之音樂創作教學實務。本研究以一位具有豐富音樂創作教學經驗之國民中學音樂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質性取向之描述性個案研究,以單一個案整體設計為分析單位,透過深度訪談及長期觀察進行資料蒐集,並將所獲得之資料進行歸納與分析。以下依據研究發現與詮釋,呈現本研究之結論:
    一、個案音樂教師相信音樂創作是一種自然的本能,每個人心中都應有旋律幼苗的存在,故其以音樂創作教學為教學核心,透過計畫性、階段性的引導,達成每位學生皆能創作一首樂曲為目標。
    二、個案音樂教師以律動教學增強學生的音樂聆聽能力,並從中建立教室管理機制與培養良好師生互動關係,為音樂創作教學做好完善預備。
    三、個案音樂教師認為音樂創作教學有兩項主要價值,第一項為培養學生喜愛自己的創作,並能自我省思、了解與肯定,且成為自我表達的一種新途徑;第二項為透過音樂創作教學的過程,讓學生們能瞭解原創作品的獨創性,珍視原創作品,進而學習尊重他人。
    四、在七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中,個案音樂教師進行直笛即興與樂曲改編教學。在直笛即興教學上,以仿奏練習開始,經過集體即興、即興接龍、創作概念引導、小組即興接龍後,達成個人即興吹奏之目標;在樂曲改編教學上,以直笛教本中的練習曲為改編教材,從接龍吹奏開始,進而引導節奏改編與即興吹奏。
    五、在八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中,個案音樂教師分為兩階段進行教學。第一階段為樂曲改編教學,讓學生改編熟悉的直笛樂曲之旋律與節奏,並以簡譜紀錄吹奏;第二階段為分組創作與發表,學生分工合作進行旋律與歌詞創作,並透過直笛吹奏或人聲演唱的方式完成創作發表。
    六、個案音樂教師善用多種策略於音樂創作教學中,階段性的建立起安全、安心的音樂創作環境,讓學生在自由、放心的心理狀況下,盡情揮灑其創意。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數項建議,供有心致力於音樂創作教學之音樂教師與未來後續研究作為參考。
    關鍵詞: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音樂創作教學、即興、改編、作曲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practices of music creation instruction 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evel. The qualitative-oriented descriptive case study was adopted to study one junior high school music teacher who has abundant experience in music creation instruction. With single-case holistic design for analysis unit, in-dept interview and long-term observation data was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interpretation,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were presented as follows:
    First, the case music teacher held strong belief in that creation was a human nature, and that everyone had one’s melody seedling. She thus put music creation instruction at the core of her teaching. Through systematic and sequential guidance, she was able to reach the goal of every student completing one music composition.
    Second, the case music teacher utilized eurhythmics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s’ music listening ability as well as to build up class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foster affabl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in order to pave the way for music creation instruction.
    Third, the case music teacher identified two major values of music creation instruction. One was that it could help students to adore their own works and to undergo self-reflection, self-understanding as well as self-acceptance, forming a new approach for self-expression. The other had to do with that it could help student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music creation instruction, comprehend the uniqueness of original works, value them and even learn to have respect for others.
    Fourth, the case music teacher conducted recorder improvisation and music arrangement instruction to grade seven students. Regarding recorder improvisation teaching, she started with imitation practices, followed by group improvisation, improvisation take-turn, composing concepts delivering as well as group take-turn to accomplish the individual recorder improvisation goal. As to the music arrangement teaching, she utilized the textbook-based recorder exercises as arranging material and begging with recorder playing take-turn to instruct rhythmic arrangement and improvisation performing.
    Fifth, the case music teacher conducted two-stage instruction to grade eight students. The first stage had to do with music arrangement teaching. She designed for students to arrange familiar melodies and notate with the number system. The second stage involved group composition and presentation, in which students team worked to compose melodies and lyrics as well to present their works.
    Sixth, the case music teacher was good at employing multiple approaches in music creation instruction. Through the sequential design, students were able to demonstrate their creativity freely and assured in such a safe and inviting environment.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several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hoping to serve as references for future studies and for those music teachers interested in music creation instruction.
    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arts and humanities, music creation instruction, improvisation, arrangement, composition

    摘 要 i Abstract iii 目 次 v 表 次 vi 圖 次 vii 譜例目次 vii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音樂創作教學於學校音樂課程之探究 11 第二節 音樂創作教學之實務運用 24 第三節 國內音樂創作教學之相關研究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9 第一節 研究對象 39 第二節 研究設計與步驟 4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8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0 第五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53 第六節 研究倫理 55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詮釋 57 第一節 個案音樂老師之音樂創作教學理念 57 第二節 七年級音樂創作教學方法 70 第三節 八年級音樂創作教學方法 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結論 121 第二節 建議 125 參考文獻 129 一、 中文部分 129 二、 英文部分 134 附 錄 137 附錄一 訪談逐字稿 137 附錄二 教室觀察日誌 142

    一、中文部分
    王秀苓(2007)。「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雅代(2008)。國小低年級學生在奧福即興音樂活動中創造力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朱富榮(2006)。國小音樂創作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巧凡(2011)。創思音樂教學模式應用於國小六年級生音樂創作歷程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芝環(2010)。國小音樂班音樂創作教學實施現況調查研究—以臺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榮順(2000)。傳統音樂的即興:以臺灣原住民音樂為例。藝術評論,11,51-62。
    吳蕙純(2007)。兩岸三地小學音樂創作教學課程綱要與教材內涵之分析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黛艷(2011)。電視廣告音樂運用在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呂丹雁(2007)。教師為音樂創作者邁向幼兒教學統整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育蕙(2009)。國小學童音樂感知能力與舞蹈創作交互關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雪禎(2006)。運用「兒童音樂短劇」及「創造性戲劇」於國小學童音樂創作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斐琳(2008)。肢體律動在音樂即興創作教學之應用與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麗芬(2006)。應用生活經驗於兒童音樂創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小玉(2002)。音樂創造力之內涵與研究趨勢探討。音樂藝術學刊,2,87-118。
    林小玉(2003)。國內外音樂創造力評量觀之演進與比較。載於陳曉雰(主編), 2003 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邁向音樂教育新紀元論文集(185-205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林小玉(2006)。台美音樂創造力教育的歷史面。音樂藝術學刊,4,27-68。
    林小玉(2007)。音樂創造力-概論、教育心理學觀與實徵研究。臺北市:五南。
    林宜廷(1994)。國民小學音樂科教材教法研究:創作遊戲與音樂遊戲。教師之友, 35,66-70。
    林怡芸(2011)。華語流行歌曲運用於國中音樂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239-263頁)。高雄市:麗文。
    林秋甫(2005)。國小五年級學生以小組方式進行表演藝術與音樂創作之問題解決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家君(2003)。南投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教學現況及師資專業發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林 敏(2012)。引導式發現學習應用於國小音樂創作學習之成效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巨流。
    林靜芸(2009)。國小五年級學童運用Hyperscore 創作音樂思考表現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耀弘(2009)。流行音樂運用在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課程設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原作者:R. K. Yin)。臺北市:弘智文化。(原著出版年:1994)
    柯如庭(2008)。鋼琴即興運用於國小學童音樂創作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洪秀錦(1997)即興訓練在鋼琴教學中重要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慈憶(2011)。嘉義市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教師實施音樂創作教學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胡慧芳(2003)。即興運用於初階鋼琴教學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范儉民(2000)。音樂教學法。臺北市:五南。
    翁彗榕(2012)。國中音樂教師音樂創作教學信念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統星(1984)。音樂科教學研究。臺北市:全音。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音樂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康 謳(1967)。怎樣指導音樂創作活動。音樂教育,1,2-4。
    康 謳(1980)。大陸音樂辭典。臺北市,大陸。
    梁寶華(2005)。音樂創作教學:新世紀音樂教育新趨勢。香港:卓思。
    許珮禎(2008)。建構主義取向與講解式教學對國小六年級音樂創作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麥克.雷朋亞倫.肯道爾(1994)。西洋音樂百科全書牛津音樂辭典。臺北市:臺灣麥克。
    陳永明(1994)。論創作思考模式(策略)在國小音樂創作教學中的應用。國民教育,34,48-62。
    陳永明(1995)。國民小學音樂科創造思考教學研究。臺北市:皇龍。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慧筠(2008)兒童音樂創作數位學習系統的發展與成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傅虹靜(2012)。運用「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於國中二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曾如詩(2008)。應用 5E 學習環觀點輔以資訊科技融入音樂創作教學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琪斐(2009)。國小六年級生改編歷程後設認知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曾興魁(1996)。音樂創作教學探討:即興創作與具象音樂素材之運用。載於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協會(主編),國際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黃玉生(2004)。電腦科技在音樂創作上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宇平(2003)。國中音樂課程即興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怜慈(2006)。圖像科技融入音樂創作上的探討~以 Hyperscore應用於國小五年級音樂創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俊媚(1994 )。達克羅士節奏教學法淺識。國教月刊,41,53-57。
    楊兆禎(1978)。音樂創作指導。臺北市:全音。
    楊淑華(2002)。一位國中生活科技教師的教學實務之詮釋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景聿(2005)。國小高年級兒童即興創作表現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葉重新(2008)。教育研究法-第二版。臺北市:心理。 
    葉雲生(2011)。自動作曲融入國小六年級音樂創作教學之教材設計與學習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元智大學,桃園縣。
    葉維珍(2012)。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科書音樂創作之內容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振家(2001)。臺灣民間戲曲音樂中「活奏」的訓練:來自書法教育的啟示【線上資料】。取自http://members.tripod.com/gia_5/zuschauer/calligraphy.htm
    趙千慧(2006)。彰化縣國民小學六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教師音樂創作教學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潘慧玲(2004)。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鄭方靖(2002)。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比較與應用。高雄市:光復。
    賴美鈴(2007)。美國音樂課程標準暨實施概況【線上資料】。取自http://www.scsh.tpc.edu.tw/3/2f-1/organization/special/music_center/。
    謝欣吟(2008)。國小五年級學生音樂即興表現之成效—運用戈登音樂語法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謝鴻鳴(2003)。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臺北市:鴻鳴-達克羅士。
    鍾若欣(2008)。國語流行歌曲融入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蘇芳儀(2007)。幼兒園美術老師教學實務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羅雅莉(2008)。圖像符號應用於國民小學音樂創作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Apel, W. (1944).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Boyd, M. (2005). Arrangement. Grove Music Online. Retrieved from http://www.oxfordmusiconline.com/subscriber/article/grove/music/06216?q=composition&search=quick&pos=1&_start=1#firsthit
    Brophy, T. (2000). Assessing the developing child musician: A guide for general music teachers. Chicago, IL: GIA.
    Brophy, T. (2001). Developing improvisation in general music clas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8(1), 34-41.
    Campbell, P. (1991). Unveiling the mysteries of musical spontaneity.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8(4), 21-25.
    Elliott, D. J. (1995). Music matters: A 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
    Gibson, S.(1989). A comparison of music and multiple arts experi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cational: Section A.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49(12), 3543.
    Hickey, M., & Webster, P. (2001). Creative thinking in music.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1), 19-24.
    Hickey, M. (2003). Why and how to teach music composition: A new horizon for music education. Reston, VA: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Kratus, J. (1989). A time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al processes used by children ages 7 to11.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37(1), 5-20.
    Lawrence, I. (1978). Composers and the nature of music education. London, England: Scolar.
    Paynter, J. (1992). Sound and structure.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Robinson, N.G., Bell, C.L., & Pogonowski, L. (2011). The creative music strategy: A seven-step instructional model.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97(3), 50-56.
    Running, D. (2008). Creativity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A review (1980-2005). UPDATE: Applications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27(1), 41-48.
    Webster, P. (1987). Conceptual bases for creative thinking in music. In J. Perry, I. Perry, & T. Draper. (Eds.), Music and child development (pp. 158-174). New York, NY: Springer-Verlag.
    Wiggins, J. (1989). Composition as a teaching tool. Music Educators Journal,75(8), 35-38.
    Wiggins, J. (2007). Compositional process in music. In L. Bresler (Ed.),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art’s education (pp. 453-469). 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Springer.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