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徐嘉鴻 Hsu, Chia-Hung |
---|---|
論文名稱: |
校園性平事件的調查程序實踐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林安邦
Lin, An-P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1 |
中文關鍵詞: | 校園性平事件 、調查程序 、焦點座談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251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0 下載:3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我國於2004開始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剛開始稱為兩性平等教育法),對我國校園在處理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奠定一套SOP的架構,也成為法入校園的ㄧ個例子。研究者自2008年擔任教師以來,至今已有八年學務處經驗,這八年學務工作期間,除第一年擔任調查會逐字稿謄稿人外,其餘時間擔任過性平業務承辦專人(生活教育組長)、性平會執行秘書(學務主任),這期間處理不少件校園性平事件,發現性平法對學校影響最大的也讓老師們印象深刻的,就是規定於該法第四章有關校園性平事件的處理機制、程序與救濟方法。
基於研究者自身經驗,本研究首先進行文獻探討,去探討現行調查程序中,實務現場第一線處理人員可能遭受之困難,除分析或整理學術論文及期刊文章,另參照教育部現行函釋和自身經驗,試著整理出第一線處理人員可能遭受之困難,並將這些問題擬成訪談大綱。
以焦點座談方式,邀請實務現場性平人員,針對文獻分析發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再試著分析整理訪談內容,期望能發現實務現場所遇到之困難並嘗試提出解決之道。
本研究發現:1、現行性平法有關「調查」定義不明,當調查權只屬於性平會(和調查小組)時,在實務運作上會產生相當之困難。2、現行性平法在申請或調查之期限上並未予以限制,在某些情況下造成行政資源之浪費。3、關於人員迴避之狀況,法令應該更明確規範。4、教師有無擔任性平委員之義務?法令並無明文,但若性平會屬教育之重要一環,應強制或鼓勵教師參與。5、有關保全證據方面,性平法並無相關規定,應明訂相關保全證據規定,讓第一線人員能於必要時保全證據,以利後續調查。
一、中文書目
Bogdan, R. C. & Biklen, S. K.(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黃光雄、李奉儒、高淑清、鄭瑞隆、林麗菊、吳芝儀、洪志成、蔡清田譯)。嘉義:濤石。
Earl, B. (2010)。研究方法 基礎理論與技巧(林佳瑩、徐富珍譯)。台北:雙葉。
王玉麟(2004)。研究倫理的相關議題。教師之友,45(3),85-93。
李建良、陳愛娥、陳春生、林三欽、林合民、黃啟禎(2005)。行政法入門。台北:
元照。
吳定(2007)。行政學。蘆洲,國立中空大學。
李怡君(2008)。性別平等教育法校園實施之現況-以宜蘭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法律與生活教學碩士班:臺北市。
李淑菁(2010)。校園霸凌、性霸凌與性騷擾之概念釐清與討論。社區發展季刊, 130,120-129
李真文(2012)。師生戀─浪漫的自由或倫理的禁忌?。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6,123-166。
李佳玟(2017)。說是才算同意(Only Yes Means Yes)-增訂刑法「未得同意性交罪」之芻議。臺北大學法學論叢,103,53-118。
何慧卿(2007)。性別平等教育法下的校園性騷擾暨性侵害調查之程序正義:受害人保護及行為人權益之兼顧(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周文欽(2004)。研究方法 實證性研究取向。台北:心理。
林慈偉(2012)。「滿足性慾」很重要嗎?-評臺灣板橋地方法院99年度訴字第2883號刑事判決。法令月刊,63(4),20-40。
范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2),25-35。
柯今尉(2008)。性別平等教育法在大專院校實施現況之研究-以校園性騷擾事件之處理為範疇(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高鳳仙(2001)。性騷擾之法律概念探究。法令月刊,52(4),24-44。
高鳳仙(2014)。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事件之處理解析。月旦民商法雜誌,44,56-72。
陳惠馨(2005)。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的時代意義-以法律的有限創造教育的無限。全國律師,2,74-87。
畢恆達(2006)。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論文寫作的枕邊書。台北:學富。
許禎元(2007)。學校內務會議的設立與職責析辨-兼論各種功能委員會。學校行政雙月刊,51,214-221。
張榮顯、楊幸真(2010)。玩耍?霸凌?國小高年級男童性霸凌者經驗之探究。教育學誌,24,41-72。
張文賢(2012)。校園執行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政策困境之研究-以中學爲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臺北市。
黃富源(1997)。校園性騷擾與性侵害。學生輔導通訊,48,26-37。
黃嘉韻(2014)。「性別平等教育法」背後的故事。性別平等教育季刊,67,35-40
焦興鎧(2007)。我國校園性騷擾防治機構之建構-性別平等教育法相關條文之剖析。臺北大學法學論叢,62,41-90。
游美惠(2014)。性霸凌。性別平等教育季刊,69,92-98。
廖英瑾(2013)。論正當法律程序之理論與實踐 ﹣以大專校院性平事件之調查程序為範疇(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研究所:臺北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鄭夙芬(2005)。焦點團體研究法的理論與應用。選舉研究,12(1),211-239。
蔣駿(2013)。透識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事件處理之團體盲思。中華行政學報,12,103-121。
盧映潔(2009)。刑法分則新論。台北市:新學林。
韓宏杰(2007)。我國校園性騷擾處理相關法制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嘉義縣。
鍾宛蓉(2007)。處理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正當法律程序之研究-以性別平等教育法為核心(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臺北市。
鍾宛蓉(2013)。學校,請你這樣保護我-校園性侵害、校騷擾、性霸凌防治暨應對指南。臺北市,五南。
顏國樑、簡安茹(2006)。性別皮等教育法的立法背景、過程、內涵與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46,279-299。
羅燦煐(2005)。當師生戀變成性騷擾。師友月刊,451,0-5。
羅燦煐(2014)。校園性別事件調查處理之近憂與遠慮。婦研縱橫,101,45-53。
蘇麗滿(2012)。校園性別事件理論概說與處理實務。臺北市:元照。
二、英文書目
Fitzgerald, L. F., Schullman, S. L., Bailey, N., Richards, M., & Swecker, J. (1988). The incident and dimensions of sexual harassment in academia and the workplac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2, 152-175.
Gruber,J. E. (1989). How Women Handle Sexual Harass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Sociology and Social Research, 74(1), 3-9.
Morgan,David L.(ed.)(1998). Planning Focus Groups.(Focus Group Kit 2 ). Thosand Oaks, Claiforina:Sage.
Olweus, D. (1993). Bullying at school: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 Oxford: Blackwell.
Patton, M.Q.(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2nd edi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Ltd.
三、新聞資料
蕭詠詩(2018年12月8日)。性平法修正三讀通過 情節重大狼師各級學校不得聘任。YAHOO奇摩新聞網。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E6%80%A7%E5%B9%B3%E6%B3%95%E4%BF%AE%E6%AD%A3%E4%B8%89%E8%AE%80%E9%80%9A%E9%81%8E-%E6%83%85%E7%AF%80%E9%87%8D%E5%A4%A7%E7%8B%BC%E5%B8%AB%E5%90%84%E7%B4%9A%E5%AD%B8%E6%A0%A1%E4%B8%8D%E5%BE%97%E8%81%98%E4%BB%BB-033545707.html。最後瀏覽日:2018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