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金正奎 JIN, ZHENG-KUI |
---|---|
論文名稱: |
中韓兩國飲茶禮俗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金榮華
Jin, Rong-Hua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畢業學年度: | 73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茶 、飲茶 、禮俗 、茶葉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2 下載:2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茶與咖啡是流傳已久遍佈全球的兩大飲料,兩者均具怡情爽心,提神醒腦的功效,是
故歷史悠久,至今不廢。
茶的主產地在亞洲,世界四大產茶國:印度、錫蘭、中國、日本均在亞洲,咖啡主產
在南美洲和非洲的巴西、哥倫比亞、象牙海岸、安哥拉是世界四大咖啡產國。對東方
人而言,茶對日常生活以及文明文化的影響極大。咖啡是明朝末葉西力東漸以後才有
的時麾飲料,影響的社會面不廣,不像茶那樣是東方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
,中國人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其重要性不言可喻。
在亞洲各國中,印度、錫蘭雖然是產茶大國,但他們所生產的茶葉是供應歐洲、美洲
需要的綠茶和紅茶,對他們而言,茶僅是一種經濟作物,可以換取西方外匯的經濟產
品,這是東印度公司所造成的結果,而不是由本國文化孕育的文化產品。
至於中國和韓國則顯然不同,他們的茶葉產品是千百年嚐茶者研究的成果,其生產目
的主要在於滿足本國消費者的需求,而不是為了外銷。以中國為例,中國人嗜茶,所
以改良茶的品質和製法,行之既久,一些邊疆民族亦受影響而嗜茶,於是有邊茶制度
的形成--茶農才在政府政策指導下,生產較合邊疆民族口味的茶類,以換馬匹或其
他物資。但是就全國的產茶業而言,仍是以國人消費為主,不像印度和錫蘭那樣,一
開始,即以滿足西方的消費需求為主。因此這兩類茶葉的發展就顯然不同;印度和錫
蘭的茶葉,沒有自己的民族性和文化性,純為經濟外銷產物;中國和韓國則由於飲茶
的歷史既久,飲者又多,乃漸漸在文化傳承中形成了重要的一環。
中國是亞洲的文化重心,其鄰近諸國的文化都受其影響,嗜茶之俗亦不例外。茶的傳
入鄰國的文化衝擊,其中以韓國、日本最為深遠。首先是茶葉成品的傳入,它在上層
社會中珍若拱璧,其次是有智之士從中國輸入茶種,繼而學習中國製茶法及飲茶法,
然後更進一步,發展出一套適合本國的茶道文化。而茶的影響力漸見普及後,不但少
數嗜茶之士飲茶,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到處充滿了茶的足跡;招待客人用茶,饋贈
親友用茶婚喪禮儀用茶。茶由茶道文化更推廣為社交禮俗。因此,研究飲茶的演變,
可尋繹出一條東方文化的遞嬗軌跡,從歷史縱的發展,看出文化的傳承演變;從歷史
橫切面,看出中國文化對異國影響與蛻變。
本文的研究範圍,即以這條歷史軌跡為中心,以中韓茶文化為主體,間及日本飲茶文
化以助詮釋。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為「中國飲茶發展考略」。探討範圍包括飲茶起源,茶的製法和飲法,產地
及其思想背景。由於本書以古代飲茶禮俗為研究對象,一九一一年民國創立以後的飲
茶發展則未予列入。
第二章:為「韓國飲茶發展考略」,研究範圍一如中國部份。一九一○年日本侵佔以
後之近代飲茶,亦不列入。
第三章為「中國飲茶禮俗研究」,從朝廷飲茶禮俗,民間飲茶禮俗,寺院飲茶禮俗三
方面,綜合探討飲茶禮俗,在中國文化上的應用狀況。
第四章:為「韓國飲茶禮俗研究」探討範圍一如前章。
第五章:為「中韓飲茶禮俗比較研究」這是前四章的結論,試圖從縱橫兩面歸納出,
中韓兩國飲茶文化的關係和異同。
本文最主要的結論是:
中韓飲茶文化最大差異在於個人品嘗與社會功用。個人品嘗重色、香、味之美,社會
功用重行禮者之真誠。
中國人首重茶色、茶香、茶味,也就是將品茶融入生活情超,成為人生精神文化的寄
託慼藉。其次才考慮到茶的社會禮俗功用。韓國人首重茶的社會功用,其次才考慮到
茶的品嘗。甚至在社會缺茶,無茶行茶禮時,亦能通變,以清水、米湯代茶,以茶行
儀,將茶禮融入生活規範之中,成為人生精神文化的陶冶鍛鍊。
所以,韓國飲茶文化雖淵源於中國,但發展的方向不同,彼此貌似而實異。中國飲茶
文化帶給中國人個人的生活情趣和愉悅,韓國飲茶文化帶給予韓國人的是際的規矩與
典範。
文化與文學的研究成果是累積而來的,兩國間的文學或文化比較研究,尤需仰賴學者
專家的共同努中韓兩國就地理位置看,血脈相連;就文化背景看,韓國深受中國的影
響。本文即為,中韓兩國文化滄海中之一粟的研究心得,希望透過兩國間的飲茶禮俗
研究,使中韓文化的比較研究,能有進一步的發展,為中韓兩國的密切關係,向世人
提出具體的論證。